《針灸聚英》~ 卷四下 (7)
卷四下 (7)
1.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
甲日戌時膽竅陰。丙子時中前谷滎。戊寅陷谷陽明俞。返本丘墟木在寅。庚辰經注陽谿穴。壬午膀胱委中尋。甲申時納三焦水。滎合天干取液門。乙日酉時肝大敦。丁亥時滎少府心。己丑太白太衝穴。辛卯經渠是肺經。癸巳腎宮陰谷合。乙未勞宮水穴滎。丙日申時少澤當。戊戌內庭治脹康。
庚子時在三間俞。本原腕骨可祛黃。壬寅經水崑崙上。甲辰陽陵泉合長。丙午時受三焦火。中渚之中仔細詳。丁日未時心少衝。己酉大都脾土逢。辛亥太淵神門穴。癸丑復溜腎水通。乙卯肝經曲泉合。丁巳包絡大陵中。戊日午時厲兌先。庚申滎穴二間遷。壬戌膀胱尋束骨。衝陽土穴必還原。
甲子膽經陽輔是。丙寅小海穴安然。戊辰氣納三焦脈。經火支溝刺必痊。己日巳時隱白始。辛未時中魚際取。癸酉太谿太白原。乙亥中封內踝比。丁丑時合少海心。己卯間使包絡止。庚日辰時商陽居。壬午膀胱通谷之。甲申臨泣為俞木。合谷金原返本歸。丙戌小腸陽谷穴。戊子時居三里宜。
庚寅氣納三焦合。天井之中不用疑。辛日卯時少商本。癸巳然谷何須忖。乙未太衝原太淵。丁酉心經靈道引。己亥脾合陰陵泉。辛丑曲澤包絡准。壬日寅時起至陰。甲辰膽脈俠谿滎。丙午小腸後谿俞。返求京骨本原尋。三焦寄在陽池穴。反本還原是的親。戊申時註解谿胃。大腸庚戌曲池真。
壬子氣納三焦寄。井穴關衝一片金。關衝屬金壬屬水。子母相生恩義深。癸日亥時井湧泉。乙丑行間穴必然。丁卯俞穴神門是。本尋腎水太谿原。包絡大陵原並過。己巳商丘內踝邊。辛未肺經合尺澤。癸酉中衝包絡連。子午截時安定穴。留傳後學莫忘言。
上流注歌。徐氏所撰。還原化本之理。血氣所納之穴。斯昭昭矣。
白話文:
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
甲日戌時,膽經的竅陰穴氣血最旺。丙日子時,小腸經的前谷穴氣血充盛。戊日寅時,胃經的陷谷穴是它的俞穴。如果想讓木氣回歸本源,要按壓膽經的丘墟穴(木氣屬寅時)。庚日辰時,大腸經的陽谿穴氣血在此時灌注。壬日午時,膀胱經的委中穴應該尋找。甲日申時,三焦經的水液在這裡集聚,在手少陽三焦經取滎穴,應該按壓液門穴。
乙日酉時,肝經的大敦穴氣血最旺。丁日亥時,心經的滎穴是少府穴。己日丑時,脾經的太白穴和肝經的太衝穴氣血旺盛。辛日卯時,肺經的經渠穴氣血灌注。癸日巳時,腎經的陰谷穴是合穴。乙日未時,心包經的勞宮穴,是五行中的水穴,也是滎穴。丙日申時,小腸經的少澤穴當令。戊日戌時,胃經的內庭穴可以治療腹脹。庚日子時,大腸經的三間穴是它的俞穴。如果想祛除黃疸,要按壓手腕上的腕骨穴(這裡可以回歸本原)。壬日寅時,膀胱經的水氣在崑崙穴上遊走。甲日辰時,膽經的陽陵泉穴是合穴,也是木氣長養的所在。丙日午時,三焦經的火氣盛大,要仔細尋找中渚穴。
丁日未時,心經的少衝穴氣血最旺。己日酉時,脾經的大都穴屬土。辛日亥時,肺經的太淵穴和心經的神門穴氣血旺盛。癸日丑時,腎經的復溜穴能使腎水暢通。乙日卯時,肝經的曲泉穴是合穴。丁日巳時,心包經的大陵穴氣血旺盛。戊日午時,胃經的厲兌穴氣血開始旺盛。庚日申時,大腸經的滎穴是二間穴。壬日戌時,膀胱經的束骨穴應該尋找。胃經的衝陽穴屬土,可使土氣回歸本源。
甲日子時,膽經的陽輔穴氣血旺盛。丙日寅時,小腸經的小海穴氣血安然。戊日辰時,三焦經的氣血在此脈運行,支溝穴是它的經穴,針刺可以使病痊癒。己日巳時,脾經的隱白穴氣血開始旺盛。辛日未時,肺經的魚際穴要取用。癸日酉時,腎經的太谿穴和脾經的太白穴氣血旺盛。乙日亥時,肝經的中封穴接近內踝骨。丁日丑時,心經的少海穴是合穴。己日卯時,心包經的間使穴氣血旺盛。庚日辰時,大腸經的商陽穴當令。壬日午時,膀胱經的通谷穴氣血旺盛。甲日申時,膽經的臨泣穴是俞穴,五行屬木。大腸經的合谷穴屬金,能使金氣回歸本源。丙日戌時,小腸經的陽谷穴氣血旺盛。戊日子時,胃經的三里穴適宜按壓。
庚日寅時,三焦經的氣血在天井穴交會,應該沒有疑惑。辛日卯時,肺經的少商穴是本穴。癸日巳時,腎經的然谷穴不必遲疑。乙日未時,肝經的太衝穴是原穴,肺經的太淵穴也是原穴。丁日酉時,心經的靈道穴要引導。己日亥時,脾經的陰陵泉穴是合穴。辛日丑時,心包經的曲澤穴氣血最旺。壬日寅時,膀胱經的至陰穴氣血最盛。甲日辰時,膽經的俠谿穴是滎穴。丙日午時,小腸經的後谿穴是俞穴,應該按壓京骨穴回歸本原。三焦經寄存在陽池穴,回歸本原就是它了。戊日申時,要疏解谿穴,此穴屬胃經。大腸經的庚戌時曲池穴氣血最旺。
壬日子時,三焦經寄在關衝穴,此穴屬金。關衝穴屬金,壬水可以生金,這是母子相生的深厚恩義。癸日亥時,腎經的井穴是湧泉穴。乙日丑時,肝經的行間穴必然氣血旺盛。丁日卯時,心經的俞穴是神門穴。尋找腎水的本源要按壓太谿穴。心包經的大陵穴氣血最旺。己日巳時,脾經的商丘穴靠近內踝骨。辛日未時,肺經的尺澤穴是合穴。癸日酉時,心包經的中衝穴氣血最旺。子午時辰截取,穴道隨之安穩。希望後學者不要忘記這些道理。
以上是流注歌,是徐氏所寫,闡述了回歸本源的道理,以及血氣運行所經過的穴位,這些道理顯而易見。
2. 孫真人十三鬼穴歌
百邪癲狂所為病。針有十三穴須認。凡針之體先鬼宮。次針鬼信無不應。一一從頭逐一求。男從左起女從右。一針人中鬼宮停。左邊下針右出針。第二手大指甲下。名鬼信刺三分深。三針足大指甲下。名曰鬼壘入二分。四針掌後大陵穴。入寸五分為鬼心。五針申脈名鬼路。火針三下七鋥鋥。
第六卻尋大杼上。入發一寸名鬼枕。七刺耳垂下五分。名曰鬼床針要溫。八針承漿名鬼市。從左出右君須記。九針間使鬼營上。十針上星名鬼堂。十一陰下縫三壯。女玉門頭為鬼藏。十二曲池名鬼臣。火針仍要七鋥鋥。十三舌頭當舌中。此穴須名是鬼封。手足兩邊相對刺。若逢孤穴只單通。
此是先師真妙訣。狂猖惡鬼走無蹤。
白話文:
各種邪氣引起的癲狂疾病,可以用針灸十三個穴位來治療,必須要認清楚。針刺時,先針鬼宮穴,接著針鬼信穴,效果都會很好。從頭到尾,按照順序一個一個穴位來針刺。男性從左邊開始,女性從右邊開始。第一針扎在人中穴,此穴又名鬼宮,從左邊下針,針從右邊出來。第二針扎在手大拇指指甲下方,此穴名為鬼信,針刺入三分深。第三針扎在腳大拇指指甲下方,此穴名為鬼壘,針刺入二分深。第四針扎在手掌後面的大陵穴,針刺入一寸五分深,此穴名為鬼心。第五針扎在申脈穴,此穴名為鬼路,用火針針刺三下,要讓針身發亮。
第六針要找到大杼穴上方,在髮際內一寸處下針,此穴名為鬼枕。第七針扎在耳垂下方五分處,此穴名為鬼床,針刺時要溫熱。第八針扎在承漿穴,此穴名為鬼市,從左邊進針,右邊出針,必須記住。第九針扎在間使穴,此穴名為鬼營。第十針扎在上星穴,此穴名為鬼堂。第十一針扎在會陰穴下縫三壯(指灸三壯,也就是艾灸),女性扎在玉門頭,此穴名為鬼藏。第十二針扎在曲池穴,此穴名為鬼臣,用火針針刺仍然要讓針身發亮七次。第十三針扎在舌頭中間,此穴必須名為鬼封。手和腳兩邊相對的穴位要同時針刺,如果遇到單獨一個穴位,就單獨針刺。
這是前輩老師傳下來的真正奧妙訣竅,可以讓狂躁的惡鬼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3. 八法手訣歌
春夏先深而後淺。秋冬先淺而後深。隨處按之呼吸輕。迎而吸之尋內關。補虛瀉實公孫是。列缺次當照海深。臨泣外關和上下。後谿申脈用金針。先深後淺行陰數。前三後二卻是陰。先淺後深陽數法。前二後三陽數定。臨泣公孫腸中病。脊頭腰背申脈攻。照海咽喉並小腹。內關行處治心疼。
後谿前上外肩背。列缺針時脈氣通。急按慢提陰氣升。急提慢按陽氣降。取陽取陰皆六數。達人刺處有奇效。
白話文:
春夏兩季,按壓時要先深後淺;秋冬兩季,按壓時要先淺後深。不論在何處按壓,都要配合輕柔的呼吸。迎著氣息吸入時,要尋找內關穴的位置。補虛瀉實,可以選擇公孫穴。接著要按壓列缺穴,然後深按照海穴。臨泣穴和外關穴要同時按壓,以調和上下氣機。後谿穴和申脈穴可以搭配使用,並以金針輔助。
先深後淺是屬於陰性的按壓手法,前面三個步驟(推測是指前面三個穴位的按壓),後面兩個步驟是屬於陰性。先淺後深是屬於陽性的按壓手法,前面兩個步驟,後面三個步驟是屬於陽性。臨泣穴和公孫穴可以用來治療腸胃方面的疾病,脊椎和腰背的問題可以用申脈穴來處理。照海穴可以治療咽喉和小腹的病症,內關穴所處的位置可以治療心痛。
後谿穴可以治療前肩、上背和外肩背的疼痛,針刺列缺穴可以使經脈氣血通暢。快速按壓後慢慢提起,可以使陰氣上升。快速提起後慢慢按壓,可以使陽氣下降。不論是取陽還是取陰,都是按壓六次。通曉這些方法的人,在按壓時能達到奇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