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武

《針灸聚英》~ 卷四下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下 (5)

1. 陽針男歌

午前要知寒與熱。左捻為補右為瀉。提針為熱插為寒。此是神仙真妙訣。

白話文:

早上要知道身體是寒還是熱,針刺時左轉是補法,右轉是瀉法。提針向上是熱法,插針向下是寒法。這就是神仙傳授的真正奧妙訣竅。

2. 陰針女歌

午後要知寒與熱。右捻為補左為瀉。插針為熱提為寒。女人反此須分別。

白話文:

下午要知道身體是寒還是熱。右手捻針是補法,左手捻針是瀉法。針插進去是熱性,針提起來是寒性。女人運用這些方法要反過來,必須仔細分辨。

3. 燒山火歌

四肢逆冷最難禁。憎寒不住病非輕。撥忙運起燒山火。患人時下得安寧。

白話文:

四肢冰冷發麻最難忍受,惡寒不止,病情不輕。趕緊施針運氣,使用燒山火的補法,病患立刻就能感到安寧舒適。

4. 透天涼歌

渾身卻似火來燒。不住時時熱上焦。若還依法行針刺。搜除熱毒病能消。

白話文:

全身感覺像被火燒一樣,不停地感到上焦(指胸膈以上部位)發熱。如果能依照方法進行針刺治療,就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,疾病自然就能消除了。

5. 蒼龍擺尾歌

蒼龍擺尾氣交流。血氣奮飛遍體周。任君疼痛諸般疾。一插須臾萬病休。

白話文:

「蒼龍擺尾」這一招,能使體內氣機順暢流通,帶動全身血氣活絡奔騰。無論你有什麼疼痛或各種疾病,只要一施展這招,片刻之間,就能讓所有病痛都消除了。

6. 赤鳳搖頭歌

下水船中一舵遊。猶如赤鳳上搖頭。迎隨順逆須明辨。休得勞心苦外求。

白話文:

船隻在水面上,靠著船舵來導引方向。就好像赤色的鳳凰在上方搖頭擺動。前進或後退,順流或逆流,都要清楚明白地分辨。不要費盡心思向外追求,徒勞無功。

7. 子午搗臼歌

子午搗臼達者稀。九入七出莫更移。萬病自然合天數。故教病者笑微微。

白話文:

懂得子午搗臼這種方法的人很少。它的要訣是吸氣九次、吐氣七次,不要改變這個規律。各種疾病自然會符合天道運行的規律,所以能讓病人感到輕鬆愉快,甚至開懷微笑。

8. 梓岐風谷飛經走氣撮要金針賦

觀夫針道。捷法最奇。須要明於補瀉。方可起於傾危。先分病之上下。次定穴之高低。頭有病而足取之。左有病而右取之。男子之氣。早在上而晚在下。取之必明其理。女子之氣。早在下而晚在上。用之必識其時。午前為早屬陽。午後為晚屬陰。男女上下。憑腰分之。手足三陽。

手走頭而頭走足。手足三陰。足走腹而胸走手。陰升陽降。出入之機。逆之者為瀉為迎。順之者為補為隨。春夏刺淺者以瘦。秋冬刺深者以肥。更觀原氣厚薄。淺深之刺尤宜。原夫補瀉之法。妙在呼吸手指。男子者。大指進前左轉。呼之為補。退後右轉。吸之為瀉。提針為熱。

插針為寒。女子者。大指退後右轉。吸之為補。進前左轉。呼之為瀉。插針為熱。提針為寒。左與右有異。胸與背不同。午前者如此。午後者反之。是故爪而切之。下針之法。搖而退之。出針之法。動而進之。催針之法。循而攝之。行氣之法。搓則去病。彈則補虛。肚腹盤旋。

捫為穴閉。重沉豆許曰按。輕浮豆許曰提。一十四法。針要所備。補者一退三飛。真氣自歸。瀉者一飛三退。邪氣自避。補則補其不足。瀉則瀉其有餘。有餘者。為腫為痛。曰實。不足者。為癢為麻。曰虛。氣速效速。氣遲效遲。死生貴賤。針下皆知。賤者硬而貴者脆。生者澀而死者虛。

候之不至。必死無疑。且夫下針之法。先須爪按重而切之。次令咳嗽一聲。隨咳下針。凡補先呼氣。初針至皮內。乃曰天才。少停進針至肉內。是曰人才。又停進針至於筋骨之間。名曰地才。此為極處。就當補之。再停良久。卻須退針至人之分。待氣沉緊。倒針朝病。進退往來。

飛經走氣。盡在其中矣。凡瀉者吸氣。初針至天。少停進針直至於地。得氣瀉之。再停良久。卻須退針。復至於人。得氣沉緊。倒針朝病。法同前矣。其或暈針者。神氣虛也。以針補之。以袖掩之。口鼻氣回。熱湯與之。略停少頃。依前再施。及夫調氣之法。下針至地之後。

復人之分。欲氣上行。將針右捻。欲氣下行。將針左捻。欲補先呼後吸。欲瀉先吸後呼。氣不至者。以手循攝。以爪切掐。以針搖動。進捻搓彈。直待氣至。以龍虎升騰之法。按之在前。使氣在後。按之在後。使氣在前。運氣走至疼痛之所。以納氣之法。扶針直插。復向下納。

使氣不回。若關節阻澀。氣不過者。以龍虎龜鳳。通經接氣。大段之法。驅而運之。仍以循攝爪切。無不應矣。此通仙之妙。況夫出針之法。病勢既退。針氣微松。病未退者。針氣始根。推之不動。轉之不移。此為邪氣吸拔其針。乃真氣未至。不可出之。出之者。其病即復。

再須補瀉。停以待之。直待微松。方可出針豆許。搖而停之。補者吸之去疾。其穴急捫。瀉者呼之去徐。其穴不閉。欲令腠密。然後吸氣。故曰下針貴遲。大急傷血。出針貴緩。大急傷氣。以上總要。於斯盡矣。方夫治病。其法有八。一曰燒山火。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。用九陽而三進三退。

白話文:

觀看針灸之道,其捷徑方法最為神奇。必須明瞭補瀉的原理,才能解決危急的病情。首先區分病症的上下部位,其次確定穴位的的高低位置。頭部有病,可在足部取穴;左側有病,可在右側取穴。男子的氣血,早晨在上,晚上在下,取穴時必須明白這個道理;女子的氣血,早晨在下,晚上在上,施針時必須掌握好時間。上午屬陽,下午屬陰,男女氣血的上下變化,以腰部為界限。手足三陽經脈,手部經脈循行至頭部,頭部經脈循行至足部;手足三陰經脈,足部經脈循行至腹部,胸部經脈循行至手部。陰經上升,陽經下降,這是氣血出入的機理。逆著經脈循行方向施針為瀉法,順著經脈循行方向施針為補法。春夏季節,淺刺瘦弱的部位;秋冬季節,深刺肥胖的部位。還要觀察患者的元氣盛衰,以此決定針刺的深淺。

補瀉之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呼吸和手指的配合。對於男子而言,大拇指向前、左旋為呼氣補法;大拇指向後、右旋為吸氣瀉法;提針為熱,插針為寒。對於女子而言,大拇指向後、右旋為吸氣補法;大拇指向前、左旋為呼氣瀉法;插針為熱,提針為寒。左右手施針有所不同,胸部和背部施針也不同;上午的施針方法,下午則相反。因此,用指甲按壓穴位,然後下針;拔針時,輕微搖動後再慢慢退出針體;催動氣血運行時,沿著經脈循行方向輕輕捻轉針體;運用搓揉的方法可以祛除病邪,彈撥的方法可以補益虛弱。腹部穴位施針,以盤旋的方式進行;按壓穴位時,針體下沉至約一粒豆子的深度稱為按法,針體輕浮約一粒豆子的深度稱為提法。以上十四種方法是針灸時應掌握的要領。補法是先退針三分再快速進針,真氣就會自然歸來;瀉法是先快速進針三分再退針,邪氣就會自然消除。補法是為了補足不足之處,瀉法是為了瀉去多餘之處;腫脹疼痛屬實證,瘙癢麻木屬虛證。氣血運行迅速,則療效迅速;氣血運行緩慢,則療效緩慢;針灸的療效,甚至能決定患者的生死貴賤。針刺處堅硬的部位是病情較重的部位,柔軟的部位是病情較輕的部位;針刺處澀滯的部位是病情較輕的部位,鬆軟的部位是病情較重的部位。如果預測的病情發展沒有出現,則患者必死無疑。

下針的方法是:首先用指甲按壓穴位,然後讓病人咳嗽一聲,隨即下針。補法是在呼氣時下針。針尖初入皮膚稱為“天才”,稍停片刻,針尖進入肌肉稱為“人才”,再稍停片刻,針尖進入筋骨之間稱為“地才”,這是針刺的極限深度,應在此處進行補法。稍停片刻後,將針退至“人才”的位置,待氣血沉降後,再將針尖朝向病灶方向進針。如此進退,飛經走氣,療效盡在其中。瀉法是在吸氣時下針,針尖初入皮膚稱為“天才”,稍停片刻,針尖進入筋骨之間稱為“地才”,得氣後進行瀉法。稍停片刻後,將針退至“人才”的位置,待氣血沉降後,再將針尖朝向病灶方向進針。方法與補法相同。如果出現暈針現象,是患者氣血虛弱所致,應及時用針灸補益,並用衣袖遮掩患者面部,使其呼吸順暢,並用熱水飲用,稍作休息後再繼續施針。調氣之法:針刺至“地才”後,退至“人才”位置。欲使氣血上行,則將針向右旋轉;欲使氣血下行,則將針向左旋轉;補法先呼氣後吸氣,瀉法先吸氣後呼氣。如果氣血未至,可用手沿著經脈循行方向輕輕按摩,用指甲按壓穴位,並輕微搖動針體。再進針、捻轉、搓揉、彈撥,直至氣血到達。運用龍虎升騰之法:按壓穴位的前方,則氣血向後運行;按壓穴位的後方,則氣血向前運行,將氣血引導至疼痛部位。運用納氣之法,扶正針體直插,再向下深入,防止氣血回流。如果關節部位阻滯,氣血不通,則運用龍虎龜鳳之法,疏通經絡,接續氣血,運用大段推拿的方法,驅動和運轉氣血。然後再運用循攝和爪切的方法,就沒有什麼效果不好的了。這就是通仙的妙法。

出針之法:病情好轉,針感輕微,針體可以輕微活動;如果病情未好轉,針體則牢固,推之不動,轉之不移,這是因為邪氣吸附在針體上,真氣還未到達,此時不可拔針,拔針會使病情復發。應再次進行補瀉,等待針體稍有鬆動後,方可拔針。拔針時,先拔出約一粒豆子的深度,輕微搖動後停止。補法是吸氣拔針,穴位處應緊壓;瀉法是呼氣拔針,穴位處不必緊壓,應使皮膚毛孔收縮,然後吸氣拔針。因此說,下針要緩慢,太快會損傷血液;拔針要緩慢,太快會損傷氣血。以上是針灸的總要方法,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八種,一曰燒山火,治療頑固的麻痺、風濕痹痛,先淺後深,用九陽法,三進三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