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針灸聚英》~ 卷四上 (5)
卷四上 (5)
1. 十二經脈歌
手太陰肺中焦生。下絡大腸出賁門。上鬲屬肺從肺系。系橫出腋臑中行。肘臂寸口生魚際。大指內側爪甲根。支絡還從腕內出。接次指屬陽明經。此經多氣而少血。是動則病咳與嗽。肺脹膨膨缺盆痛。兩手交瞀為臂厥。所生病者為氣嗽。喘咳煩心胸滿結。臑臂之外前廉痛。小便頻數掌中熱。氣虛肩背痛而寒。氣盛亦疼風汗出。欠伸少氣不足息。遺失無度溺色赤。
陽明之脈手大腸。次指內側起商陽。循指上連出合谷。兩筋岐骨循臂肪。入肘外廉循臑外。肩端前廉柱骨旁。從肩下入缺盆內。絡肺下鬲屬大腸。支從缺盆直上頸。斜貫頰前下齒當。環出人中交左右。上夾鼻孔注迎香。此經氣盛血亦盛。是動䪼腫並齒痛。所生病者為鼽衄。目黃口乾喉痹生。大指次指難為用。肩前臑外痛相仍。氣有餘兮脈熱腫。虛則寒慄病偏增。
胃足陽明交鼻起。下循鼻外下入齒。還出夾口繞承漿。頤後大迎頰車裡。耳前髮際至額顱。支下人迎缺盆底。下鬲入胃絡脾宮。直者缺盆下乳內。一支幽門循腹中。下行直合氣沖逢。遂由髀關抵膝臏。䯒跗中指內關同。一支下膝注三里。前出中指外關通。一支別走足跗指。大指之端經盡矣。
此經多氣復多血。是動欠伸面顏黑。悽悽惡寒畏見人。忽聞木音心驚惕。登高而歌棄衣走。甚則腹脹乃賁響。凡此諸疾皆骭厥。所生病者為狂瘧。溫淫汗出鼻流血。口喎唇裂又喉痹。膝臏疼痛腹脹結。氣膺伏兔䯒外廉。足跗中指俱痛徹。有餘消穀溺色黃。不足身前寒振慄。胃房脹滿食不消。
氣盛身前皆有熱。
太陰脾起足大指。上循內側白肉際。核骨之後內髁前。上腨循䯒脛膝里。股內前廉入腹中。屬脾絡胃與鬲通。俠喉連舌散舌下。支絡從胃注心宮。此經氣盛而血衰。是動其病氣所為。食入即吐胃脘痛。更兼身體痛難移。腹脹善噫舌本強。得後與氣快然衰。所生病者舌亦痛。體重不食亦如之。煩心心下仍急痛。泄水溏瘕寒瘧隨。不臥強立股膝腫。疸發身黃大指痿。
手少陰脈起心中。下鬲直與小腸通。支者還從肺系走。直上喉嚨系目瞳。直者上肺出腋下。臑後肘內少海從。臂內後廉抵掌中。兌骨之端注少衝。多氣少血屬此經。是動心脾痛難任。渴欲飲水咽乾燥。所生脅痛目如金。脅臂之內後廉痛。掌中有熱向經尋。
手太陽經小腸脈。小指之端起少澤。循手外廉出踝中。循臂骨出肘內側。上循肘外出後廉。直過肩解繞肩胛。交肩下入缺盆內。向腋絡心循咽嗌。下鬲抵胃屬小腸。一支缺盆貫頸頰。至目兌眥卻入耳。復從耳前仍上頰。抵鼻外至目內眥。斜絡於顴別絡接。此經少氣還多血。是動則病痛咽嗌。
頷下腫兮不可顧。肩如拔兮臑似折。所生病兮主肩臑。耳聾目黃腫腮頰。肘臂之外後廉痛。部分猶當細分別。足太陽經膀胱脈。目內眥上起額尖。支者巔上至耳角。直者從巔腦後懸。絡腦還出別下項。仍循肩膊俠脊邊。抵腰膂腎膀胱內。一支下與後陰連。貫臀斜入委中穴。一支膊內左右別。
白話文:
十二經脈歌
手太陰肺經,起始於中焦,向下連接大腸,穿過賁門,向上到達胸膈,屬於肺,與肺系相連。從肺系橫出腋下,沿著上臂內側下行,經過肘部、前臂內側,到達寸口(手腕內側橈動脈搏動處)及魚際(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隆起處),最後止於大拇指內側指甲根部。分支從手腕內側出來,依次連接陽明經。此經氣多血少,活動異常則會咳嗽、喘息、肺脹、胸痛、兩臂麻木等症狀,表現為氣喘、咳嗽、心煩、胸悶、上臂外側前緣疼痛、小便頻繁、手掌發熱、氣虛導致肩背疼痛怕冷、氣盛則疼痛伴有汗出、呼吸短促、尿頻、尿色赤紅等。
手陽明大腸經,起始於食指內側的商陽穴,沿著食指向上,到達合谷穴,經過兩筋之間,沿著手臂外側上行,到達肘關節外側,沿著上臂外側上行,經過肩端前緣,到達鎖骨旁邊,從肩下進入鎖骨內側,連接肺和胸膈,屬於大腸。分支從鎖骨內側直上頸部,斜著經過面頰,到達下齒,環繞著人中,與對側經脈相交,向上經過鼻翼旁的迎香穴。此經氣盛血也盛,活動異常則會引起面部腫脹和牙痛等症狀,表現為鼻出血、眼睛發黃、口乾、咽喉腫痛、大拇指和食指活動困難、肩前臂外側疼痛、脈搏有力跳動且伴有腫脹、氣虛則畏寒、病情加重。
足陽明胃經,起始於鼻旁,向下經過鼻外側,進入上齒,再從口旁出來,環繞承漿穴,經過下頜後方,到達大迎穴、頰車穴,經過耳前髮際到達額頭。分支從人迎穴向下,到達鎖骨內側,向下進入胸膈,連接胃,與脾相通。直行的經脈從鎖骨內側向下,經過乳房內側,到達幽門,沿著腹部中線下行,到達氣衝穴,經過髀關穴到達膝蓋骨,到達足跗部,與中指相通。一支經脈從膝蓋向下,到達足三里穴,向前到達中指外側。一支經脈經過足跗部,到達大拇指末端。
此經氣血都很充足,活動異常則會引起打哈欠、面容發黑、怕冷、害怕見人、聽到敲擊聲就心驚膽戰、喜歡登高唱歌、脫衣服奔跑,嚴重時會腹脹、腸鳴等症狀,表現為狂躁、瘧疾、溫熱病汗出、鼻出血、口角歪斜、唇裂、咽喉腫痛、膝蓋疼痛、腹脹、胸脅部疼痛、足跗部及中指疼痛、消化良好、小便黃、氣虛則畏寒、胃脹、消化不良,氣盛則身體發熱。
太陰脾經,起始於足大拇指內側,沿著內踝後方,向上經過內髁前方,沿著脛骨內側上行,經過膝內側,到達大腿內側,進入腹部,屬於脾,與胃和胸膈相通,沿著喉嚨,連接舌頭和舌下。分支從胃連接心臟。此經氣盛血衰,活動異常則會引起嘔吐、胃脘痛、全身疼痛、腹脹、呃逆、舌頭強硬、食慾不振、舌痛、身體沉重、心煩、心窩部疼痛、腹瀉、水腫、黃疸、大拇指萎縮等。
手少陰心經,起始於心臟,向下到達胸膈,與小腸相通。分支從肺系走,向上到達喉嚨,連接目瞳。直行的經脈向上經過肺,從腋下出來,沿著上臂內側後緣,經過肘內側的少海穴,到達前臂內側後緣,到達掌中的少衝穴。此經氣多血少,活動異常則會引起心痛、心煩、口渴、咽喉乾燥、脅肋痛、眼睛發紅、脅肋及內臂後緣疼痛、手掌發熱等。
手太陽小腸經,起始於小指末端的少澤穴,沿著手外側,經過腕部,沿著尺骨後緣上行,經過肘外側,沿著上臂後緣上行,經過肩關節,繞過肩胛骨,從肩下進入鎖骨內側,連接心臟,沿著咽喉,到達胸膈,與胃相通,屬於小腸。一支經脈從鎖骨內側貫穿頸部,到達面頰,到達目外眥,進入耳部,從耳前再回到面頰,到達鼻外側,到達目內眥,斜著連接顴骨。此經氣少血多,活動異常則會引起咽喉疼痛、頷下腫脹、肩部疼痛、手臂疼痛、耳聾、目黃、面頰腫脹、肘臂外側後緣疼痛等。
足太陽膀胱經,起始於目內眥上方,經額角。分支從頭頂到達耳尖。直行的經脈從頭頂沿著後腦勺下行,經過項部,沿著肩胛骨內側到達脊柱旁邊,到達腰部、腎臟和膀胱。一支經脈向下連接會陰部。貫穿臀部,到達委中穴。一支經脈從肩胛骨內側分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