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國瑞

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~ 六十六穴治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六十六穴治證 (2)

1. 丙手太陽小腸經

(正六穴,其支二穴,共計八穴)

少澤,為井金。在小指端,去爪甲下一分。治項急,咳嗽、喉痹、舌瘡,目赤,婦人無乳並乳癰。

前谷,為滎水。在手小指外側,本節前陷中。治傷風,發熱無汗,項急背強,頜腫,咽乾口渴,目赤,五指熱痛。

後谿,為輸木,通督脈。在手小指外側,本節後,外腕起骨前,拳尖上,治傷寒頭痛,身浮腫,中風身體不遂,腰腳沉重,項急膊痛,臂攣筋急,瘧疾寒熱,胸滿腹脹,盜汗難臥,耳聾目痛,喉痹,五癇,五淋。

腕骨,為原。在手外側,腕前起骨下陷中。治熱病無汗,偏枯臂痛,失飢傷飽,渾身黃腫,飲食無味,目翳冷淚。

陽谷,為經火。在外側腕中,兌骨下陷中。治熱病過時無汗,顛狂亂語,耳聾,齒痛,目眩紅腫,內障。

少海,為合土。在肘內大骨外,去肘端五分陷中,屈肘向頭取。治頭痛項急,四肢無力,手臂外廉腫痛,小腸氣,婦人經脈不行。

養老,抵少陰絡,在踝骨上一寸,沿皮向下至陽谷。治肩背強急,眼痛。

支正,別走太陽,在腕後五寸,去養老穴四寸。治五勞七傷,四肢虛乏,驚恐,肘攣指痛。

白話文:

小腸經總共有八個穴道

  • 少澤穴:是井穴,屬性為金。在小指指尖,距離指甲下方一分的地方。可以治療脖子僵硬、咳嗽、喉嚨痛、舌頭潰瘍、眼睛發紅、婦女無乳或乳房腫痛。

  • 前谷穴:是滎穴,屬性為水。在手小指外側,掌指關節前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感冒、發燒無汗、脖子僵硬背部強硬、下巴腫脹、咽喉乾燥口渴、眼睛發紅、手指發熱疼痛。

  • 後谿穴:是輸穴,屬性為木,通往督脈。在手小指外側,掌指關節後方,手腕外側隆起的骨頭前方,握拳時掌尖處。可以治療傷寒頭痛、身體浮腫、中風身體不靈活、腰腳沉重、脖子僵硬肩膀疼痛、手臂肌肉痙攣、瘧疾引起的寒熱、胸悶腹脹、盜汗難以入睡、耳聾眼睛痛、喉嚨痛、五種癲癇、五種淋病。

  • 腕骨穴:是原穴。在手外側,手腕前方隆起的骨頭下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熱病無汗、半身不遂手臂痛、因過飢或暴食引起的疾病、全身黃腫、飲食無味、眼睛有翳膜或容易流冷淚。

  • 陽谷穴:是經穴,屬性為火。在手腕外側,尺骨下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熱病持續發燒無汗、精神錯亂胡言亂語、耳聾、牙痛、眼睛眩暈紅腫、內障。

  • 少海穴:是合穴,屬性為土。在手肘內側大骨頭外側,距離肘端五分凹陷處,彎曲手肘向頭部方向取穴。可以治療頭痛脖子僵硬、四肢無力、手臂外側腫痛、疝氣、婦女月經不調。

  • 養老穴:與手少陰心經相連,在腳踝骨頭上方一寸,沿著皮膚向下到陽谷穴。可以治療肩膀背部僵硬、眼睛疼痛。

  • 支正穴:分支走向足太陽膀胱經,在手腕後方五寸,距離養老穴四寸。可以治療五勞七傷、四肢虛弱無力、驚恐、手肘痙攣手指疼痛。

2. 乙手厥陰心包絡經

(正五穴,其支二穴,共計七穴)

中衝,為井木。在中指端,去爪甲如韭葉陷中。無病不用,用則令人悶。治熱病無汗,九種心痛,煩悶,中風舌強,頭疼掌熱。

勞宮,為滎火。在掌中橫紋動脈中,屈無名指是穴。勿多用。治中風身體不遂,癲癇狂笑,心痛,氣喘,口臭。

大陵,為輸土。在掌後兩筋間陷中。治心膈痛,喜笑悲哀,頭痛目赤,小便不利。

間使,為經金。在掌後三寸,兩筋間陷中。治癲發狂,瘧生寒熱,心疼驚悸,嘔逆胸滿,咽痛、臂疼。

曲澤,為合水。在肘內廉陷中,屈肘取之。治心痛嘔血,胸滿口乾,肘臂筋攣。

郄門,手厥陰郄。去腕五寸。治神氣不足,驚恐畏人,心痛嘔血,鼻衄。

內關,通陰維,別走少陽,在掌後去腕二寸,兩筋中,仰手取之。治傷寒發熱,胸滿腹脹,心痛,腸鳴冷痛,脾黃,癖塊,瀉利,食積,咳嗽哮喘,腸風痔漏,五淋。

白話文:

(正穴五個,分支穴位二個,總共七個穴位)

**中衝穴,屬於井木穴。**位於中指指尖,距離指甲約韭菜葉寬的凹陷處。這個穴位平常沒病不要使用,使用會讓人感到胸悶。主要治療熱病無汗、各種心痛、煩悶、中風導致舌頭僵硬、頭痛、手掌發熱。

**勞宮穴,屬於滎火穴。**位於手掌中央橫紋中,握拳時無名指尖對應的地方。這個穴位不要過度使用。主要治療中風導致身體無法動彈、癲癇發作時狂笑、心痛、氣喘、口臭。

**大陵穴,屬於輸土穴。**位於手腕後方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。主要治療心胸膈疼痛、情緒起伏不定(喜笑悲哀)、頭痛眼睛發紅、小便不順暢。

**間使穴,屬於經金穴。**位於手腕後方三寸,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。主要治療癲癇發作、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、心痛心悸、嘔吐、胸悶、咽喉疼痛、手臂疼痛。

**曲澤穴,屬於合水穴。**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凹陷處,彎曲手肘時取穴。主要治療心痛嘔血、胸悶口乾、手肘和手臂的筋脈抽搐。

**郄門穴,屬於手厥陰經的郄穴。**位於手腕上方五寸處。主要治療精神氣不足、容易驚恐害怕、心痛嘔血、流鼻血。

**內關穴,通陰維脈,別走少陽經。**位於手腕後方二寸,兩條筋之間,手掌向上時取穴。主要治療傷寒發熱、胸悶腹脹、心痛、腸鳴腹痛、脾臟病導致的黃疸、腹部腫塊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咳嗽氣喘、腸風痔瘡、小便淋漓不暢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