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~ 六十六穴治證 (1)
六十六穴治證 (1)
1. 六十六穴治證
(通支別,共九十四穴)
白話文:
(共有九十四個穴位,其中屬於「通支」這個分類的有六十六個穴位。)
2. 辛手太陰肺經
(凡五穴為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,後二穴為支別,共七穴)
少商,為井木。在大指端內側,去爪甲如韭葉大,與爪甲根齊,白肉際宛宛中。禁灸,宜刺血,針三分,向上三分。治咳嗽喘逆,咽喉壅閉,雙蛾,枯樓風。
魚際,為滎火。在大指本節後內散脈,屈指大維尖。針三分。治傷風咳嗽,頭疼目眩,咽乾嘔吐,少氣,掌心、大指發熱痛。
太淵,為輸土。在掌後橫紋頭陷中。治咳嗽、腹脹、心疼,嘔吐上氣,眼疾。
經渠,為經金。在寸口陷中,脈會處。禁灸,傷神。針向太淵穴。治熱病、喘逆,心痛,嘔吐。
尺澤,為合水。在肘中紋上動脈,臂屈伸橫紋筋骨罅中。禁灸。治五般腰疼,手臂風痹。肘疼筋急,咳嗽上氣,口乾痛,癲癇。
列缺,通任脈,別走陽明。針一分,向下。在腕側,以手交叉取食指盡處,兩筋骨罅中。治傷寒,發熱無汗,氣喘寒熱,諸嗽有痰,心滿腹脹,食噎,遊走氣,七癥八瘕,腸風,臟毒,小便五淋,半身不遂,腕勞臂痛,痎瘧,婦人血氣不和,胎衣不下,小兒脫肛。
孔最,抵手陽明,在腕上一寸宛宛中。治太陰熱病無汗,肘臂屈伸難。
白話文:
(肺經總共有七個穴位,其中五個是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穴,另外兩個是分支穴。)
少商穴,屬井穴,五行屬木。位置在大拇指指甲內側邊緣,距離指甲根部像韭菜葉一樣寬的地方,在皮膚交界處的凹陷處。這個穴位禁止用艾灸,適合用針刺放血,針刺深度約0.3公分,針尖朝上0.3公分。主治咳嗽、氣喘、咽喉阻塞、扁桃腺發炎、皮膚搔癢起疹。
魚際穴,屬滎穴,五行屬火。位置在大拇指第一指節後的內側,靠近手掌散開的脈絡處,彎曲手指時,大拇指會出現明顯的尖端。針刺深度約0.3公分。主治感冒咳嗽、頭痛頭暈、咽喉乾燥、噁心嘔吐、呼吸短促、手掌心和大拇指發熱疼痛。
太淵穴,屬輸穴,五行屬土。位置在手掌後方橫紋的凹陷處。主治咳嗽、腹脹、心痛、噁心嘔吐、呼吸困難、眼部疾病。
經渠穴,屬經穴,五行屬金。位置在寸口脈搏跳動的凹陷處,是脈氣匯聚的地方。這個穴位禁止用艾灸,會損傷精神。針刺時,針尖要朝向太淵穴的方向。主治發熱性疾病、氣喘、心痛、噁心嘔吐。
尺澤穴,屬合穴,五行屬水。位置在手肘彎曲的橫紋上,動脈搏動處,手臂彎曲和伸直時,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縫隙中。這個穴位禁止用艾灸。主治各種腰痛、手臂麻木、手肘疼痛、筋脈緊繃、咳嗽氣喘、口乾疼痛、癲癇。
列缺穴,可以通到任脈,並分支走向陽明經。針刺深度約0.1公分,針尖朝下。位置在手腕側面,將雙手交叉,食指尖端所指處,兩條肌腱和骨骼之間的凹陷中。主治感冒、發熱無汗、氣喘、忽冷忽熱、各種咳嗽有痰、胸悶腹脹、食道阻塞、氣體亂竄、各種腫塊、腸風、痔瘡、小便淋漓不盡、半身不遂、手腕勞損疼痛、瘧疾、婦女月經不調、胎盤滯留不下、小兒脫肛。
孔最穴,與手陽明經相連,位置在手腕上方約一寸的凹陷處。主治肺經熱病但不出汗、手肘和手臂彎曲伸展困難。
3. 庚手陽明大腸經
(正六穴,其支二穴,共計八穴)
商陽,為井金。在大指次指內側,去爪甲如韭葉。針一分,向上三分。治喘急氣上,牙痛,耳聾,目赤腫。
二間,為滎水。在大指次指第二節後,內側陷中。針入一分,向後三分。治肩背強痛以驚,喉痹,鼻衄,牙痛。
三間,為輸木。在大指次指第三節後內側,捻拳橫紋頭中。針一分,沿皮向後透合谷穴。治胸滿,腸鳴泄瀉,喉痹咽乾,氣喘唇焦,牙痛齒齲。孕婦勿用。
合谷,為原。在大指次指虎口岐骨間動脈中。治頭面耳目鼻頰口齒諸疾,傷寒發熱無汗,小兒疳氣,眼疾。
陽谿,為經火。在腕中上側,兩筋間陷中。直刺下。治熱病心煩,頭風目痛,癲癇喜笑。如神。
曲池,為合土。在肘外輔骨,屈伸、曲手橫紋頭,以手拱胸取之。治中風半身不遂,遍身風痛,瘡疥,兩手拘攣紅腫,傷寒發熱,過經不除。
偏歷,手陽明絡,別走太陰。在腕後三寸。治瘧寒熱無汗,目昏耳鳴,口喎,手痛,喉痹,鼽衄,水蠱,小便不利。
肩髃,兩手關係肩頭膊骨正中,兩骨間,舉臂取之。治中風半身不遂,手臂攣急,筋骨痠痛,風熱隱疹。
白話文:
(總共八個穴位,其中六個主要穴位,兩個分支穴位)
商陽穴,屬性為井穴,五行屬金。位於食指內側,距離指甲根部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。針刺深度為一分,針尖向上斜刺三分。主要治療氣喘急促、呼吸困難、牙痛、耳聾、眼睛紅腫等症狀。
二間穴,屬性為滎穴,五行屬水。位於食指第二指節後方內側的凹陷處。針刺深度為一分,針尖向後斜刺三分。主要治療肩背僵硬疼痛、驚厥、喉嚨腫痛、流鼻血、牙痛等症狀。
三間穴,屬性為輸穴,五行屬木。位於食指第三指節後方內側,握拳時橫紋頭的位置。針刺深度為一分,針尖沿皮膚向後方,可以穿透到合谷穴。主要治療胸悶、腸鳴腹瀉、喉嚨腫痛乾燥、氣喘口唇乾燥、牙痛、蛀牙等症狀。孕婦禁用此穴。
合谷穴,屬性為原穴。位於大拇指和食指虎口間,兩骨頭交界處的動脈搏動處。主要治療頭面部、耳朵、眼睛、鼻子、臉頰、口腔、牙齒等各種疾病,感冒發燒沒有汗,小兒疳積,眼疾等症狀。
陽谿穴,屬性為經穴,五行屬火。位於手腕背側上部,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。針尖垂直向下刺入。主要治療發燒、心煩、頭痛、眼睛痛、癲癇、喜笑不止等症狀,效果顯著。
曲池穴,屬性為合穴,五行屬土。位於手肘外側骨頭的輔助位置,手肘彎曲時橫紋頭的地方,可以用手拱胸時找到穴位。主要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、全身風痛、皮膚瘡疥、兩手拘攣紅腫、感冒發燒,以及發燒時間過長不退等症狀。
偏歷穴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絡穴,分支連到手太陰肺經。位於手腕後方三寸的地方。主要治療瘧疾引起的寒熱無汗、眼睛昏花、耳鳴、嘴巴歪斜、手痛、喉嚨腫痛、鼻塞流鼻涕、水腫、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
肩髃穴,位於兩手叉腰時,肩頭膊骨正中的兩骨之間,手臂抬起時取穴。主要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、手臂攣縮僵硬、筋骨酸痛、風熱引起的皮膚紅疹等症狀。
4. 丁手少陰心之經
(正五穴,其支二穴,共計七穴)少衝,為井木。在手小指內側,去爪甲如韭葉。治五癇,心痛,熱病,胸滿氣急,手攣臂痛,掌熱。虛悲驚;實喜笑。
少府,為滎火。在小指本節,直勞宮中。治虛悲憂少氣,心痛;實癲癇,譫語,臂痛,背疽初發。
神門,為俞土。在掌後兌骨端。治瘧惡寒發熱,咽乾身熱,狂言,胸滿腹痛,減食,心驚,少氣喘嗽,唾紅吐血,遺尿,手臂難舉,五癇之疾。
靈道,為經金。在掌後一寸。治心疼悲恐,暴喑難言。
少海,為合水。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,去肘端五分,橫紋動脈中,屈肘向頭取之。忌灸。治頭疼,項急,胸滿,心煩及肩膊手臂麻木難舉。
陰郄,在掌後去腕五分,動脈中。治胸滿心痛,氣逆,失音難言,衄血,灑淅惡寒,霍亂,驚恐,盜汗,小兒骨蒸。
通里,別走太陽,在腕上後一寸。治心驚怔忡,煩悶,腹脹減食,頭面赤,四肢不遂,痠痛,氣不和。
白話文:
(心經共有七個穴位,包括五個主要穴位和兩個分支穴位)
少衝穴,屬性為井木。位置在手小指內側,距離指甲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。主要治療癲癇、心痛、發熱性疾病、胸悶氣急、手部抽筋、手臂疼痛、手掌發熱。虛證表現為悲傷驚恐;實證表現為喜悅大笑。
少府穴,屬性為滎火。位置在小指指根關節處,與勞宮穴成一直線。主要治療虛證引起的悲傷憂愁、氣虛、心痛;實證引起的癲癇、胡言亂語、手臂疼痛、背部疔瘡初期。
神門穴,屬性為俞土。位置在手腕後方豆狀骨的末端。主要治療瘧疾引起的惡寒發熱、咽喉乾燥、身體發熱、胡言亂語、胸悶腹痛、食慾不振、心悸、氣短喘嗽、咳血吐血、遺尿、手臂難以抬舉、各種癲癇疾病。
靈道穴,屬性為經金。位置在手腕後方一寸處。主要治療心痛、悲傷恐懼、突然失聲難以說話。
少海穴,屬性為合水。位置在手肘內側彎曲處的骨頭外側,距離手肘尖五分的地方,在橫紋動脈處,彎曲手肘朝向頭部取穴。這個穴位不宜用灸法治療。主要治療頭痛、頸部僵硬、胸悶、心煩、以及肩部、手臂麻木難以抬舉。
陰郄穴,位置在手腕後方五分處,在動脈搏動處。主要治療胸悶心痛、氣逆、失聲難以說話、流鼻血、發冷發熱、霍亂、驚恐、盜汗、小兒骨蒸。
通里穴,經脈分出通向太陽經,位置在手腕上方一寸處。主要治療心悸、驚慌不安、煩悶、腹脹食慾不振、頭面部發紅、四肢活動障礙、痠痛、氣機不調。
5. 丙手太陽小腸經
(正六穴,其支二穴,共計八穴)
少澤,為井金。在小指端,去爪甲下一分。治項急,咳嗽、喉痹、舌瘡,目赤,婦人無乳並乳癰。
前谷,為滎水。在手小指外側,本節前陷中。治傷風,發熱無汗,項急背強,頜腫,咽乾口渴,目赤,五指熱痛。
後谿,為輸木,通督脈。在手小指外側,本節後,外腕起骨前,拳尖上,治傷寒頭痛,身浮腫,中風身體不遂,腰腳沉重,項急膊痛,臂攣筋急,瘧疾寒熱,胸滿腹脹,盜汗難臥,耳聾目痛,喉痹,五癇,五淋。
腕骨,為原。在手外側,腕前起骨下陷中。治熱病無汗,偏枯臂痛,失飢傷飽,渾身黃腫,飲食無味,目翳冷淚。
陽谷,為經火。在外側腕中,兌骨下陷中。治熱病過時無汗,顛狂亂語,耳聾,齒痛,目眩紅腫,內障。
少海,為合土。在肘內大骨外,去肘端五分陷中,屈肘向頭取。治頭痛項急,四肢無力,手臂外廉腫痛,小腸氣,婦人經脈不行。
養老,抵少陰絡,在踝骨上一寸,沿皮向下至陽谷。治肩背強急,眼痛。
支正,別走太陽,在腕後五寸,去養老穴四寸。治五勞七傷,四肢虛乏,驚恐,肘攣指痛。
白話文:
小腸經總共有八個穴道
-
少澤穴:是井穴,屬性為金。在小指指尖,距離指甲下方一分的地方。可以治療脖子僵硬、咳嗽、喉嚨痛、舌頭潰瘍、眼睛發紅、婦女無乳或乳房腫痛。
-
前谷穴:是滎穴,屬性為水。在手小指外側,掌指關節前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感冒、發燒無汗、脖子僵硬背部強硬、下巴腫脹、咽喉乾燥口渴、眼睛發紅、手指發熱疼痛。
-
後谿穴:是輸穴,屬性為木,通往督脈。在手小指外側,掌指關節後方,手腕外側隆起的骨頭前方,握拳時掌尖處。可以治療傷寒頭痛、身體浮腫、中風身體不靈活、腰腳沉重、脖子僵硬肩膀疼痛、手臂肌肉痙攣、瘧疾引起的寒熱、胸悶腹脹、盜汗難以入睡、耳聾眼睛痛、喉嚨痛、五種癲癇、五種淋病。
-
腕骨穴:是原穴。在手外側,手腕前方隆起的骨頭下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熱病無汗、半身不遂手臂痛、因過飢或暴食引起的疾病、全身黃腫、飲食無味、眼睛有翳膜或容易流冷淚。
-
陽谷穴:是經穴,屬性為火。在手腕外側,尺骨下方凹陷處。可以治療熱病持續發燒無汗、精神錯亂胡言亂語、耳聾、牙痛、眼睛眩暈紅腫、內障。
-
少海穴:是合穴,屬性為土。在手肘內側大骨頭外側,距離肘端五分凹陷處,彎曲手肘向頭部方向取穴。可以治療頭痛脖子僵硬、四肢無力、手臂外側腫痛、疝氣、婦女月經不調。
-
養老穴:與手少陰心經相連,在腳踝骨頭上方一寸,沿著皮膚向下到陽谷穴。可以治療肩膀背部僵硬、眼睛疼痛。
-
支正穴:分支走向足太陽膀胱經,在手腕後方五寸,距離養老穴四寸。可以治療五勞七傷、四肢虛弱無力、驚恐、手肘痙攣手指疼痛。
6. 乙手厥陰心包絡經
(正五穴,其支二穴,共計七穴)
中衝,為井木。在中指端,去爪甲如韭葉陷中。無病不用,用則令人悶。治熱病無汗,九種心痛,煩悶,中風舌強,頭疼掌熱。
勞宮,為滎火。在掌中橫紋動脈中,屈無名指是穴。勿多用。治中風身體不遂,癲癇狂笑,心痛,氣喘,口臭。
大陵,為輸土。在掌後兩筋間陷中。治心膈痛,喜笑悲哀,頭痛目赤,小便不利。
間使,為經金。在掌後三寸,兩筋間陷中。治癲發狂,瘧生寒熱,心疼驚悸,嘔逆胸滿,咽痛、臂疼。
曲澤,為合水。在肘內廉陷中,屈肘取之。治心痛嘔血,胸滿口乾,肘臂筋攣。
郄門,手厥陰郄。去腕五寸。治神氣不足,驚恐畏人,心痛嘔血,鼻衄。
內關,通陰維,別走少陽,在掌後去腕二寸,兩筋中,仰手取之。治傷寒發熱,胸滿腹脹,心痛,腸鳴冷痛,脾黃,癖塊,瀉利,食積,咳嗽哮喘,腸風痔漏,五淋。
白話文:
(正穴五個,分支穴位二個,總共七個穴位)
**中衝穴,屬於井木穴。**位於中指指尖,距離指甲約韭菜葉寬的凹陷處。這個穴位平常沒病不要使用,使用會讓人感到胸悶。主要治療熱病無汗、各種心痛、煩悶、中風導致舌頭僵硬、頭痛、手掌發熱。
**勞宮穴,屬於滎火穴。**位於手掌中央橫紋中,握拳時無名指尖對應的地方。這個穴位不要過度使用。主要治療中風導致身體無法動彈、癲癇發作時狂笑、心痛、氣喘、口臭。
**大陵穴,屬於輸土穴。**位於手腕後方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。主要治療心胸膈疼痛、情緒起伏不定(喜笑悲哀)、頭痛眼睛發紅、小便不順暢。
**間使穴,屬於經金穴。**位於手腕後方三寸,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。主要治療癲癇發作、瘧疾引起的發冷發熱、心痛心悸、嘔吐、胸悶、咽喉疼痛、手臂疼痛。
**曲澤穴,屬於合水穴。**位於手肘內側橫紋凹陷處,彎曲手肘時取穴。主要治療心痛嘔血、胸悶口乾、手肘和手臂的筋脈抽搐。
**郄門穴,屬於手厥陰經的郄穴。**位於手腕上方五寸處。主要治療精神氣不足、容易驚恐害怕、心痛嘔血、流鼻血。
**內關穴,通陰維脈,別走少陽經。**位於手腕後方二寸,兩條筋之間,手掌向上時取穴。主要治療傷寒發熱、胸悶腹脹、心痛、腸鳴腹痛、脾臟病導致的黃疸、腹部腫塊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咳嗽氣喘、腸風痔瘡、小便淋漓不暢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