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針灸大全》~ 卷之一 (8)
卷之一 (8)
1. 流注指微賦
疾居榮衛,扶救者針。觀虛實於瘦肥,辨四時之淺深。是見取穴之法,但分陰陽而溪谷;迎風逆順,須曉氣血而升沉。
原夫指微論中,頤義成賦,知本時之氣開,說經絡之流注。每披文而參其法,篇篇之旨審存。覆經而察其言,字字之功明諭。疑隱皆知,虛實總附。移痛住疼如有神,針下獲安。暴疾沉疴至危篤,刺之勿誤。
詳夫陰日血引,值陽氣流口溫針,陽日氣引,逢陰血暖牢寒濡。深求諸經十二作數,絡脈十五為周;陰俞六十臟主,陽穴七十腑收。刺陽經者,可臥針而取;奪血絡者,先俾指而柔。呼為迎而吸作補,逆為鬼而從何憂。淹疾延患,著灸之由。躁煩藥餌而難極,必取八會;癰腫奇經而蓄邪,纖猶砭瘳。
況夫甲膽乙肝,丁心壬水,生我者號母,我生者名子。春井夏滎乃邪在,秋經冬合乃刺矣。犯禁忌而病復,用日衰而難已。孫絡在於肉分,血行出於支里。悶昏針暈,經虛補絡須然;痛實癢虛,瀉子隨母要指。
想夫先賢迅效,無出於針;今人愈疾,豈離於醫。徐文伯瀉孕於苑內,斯由甚速;範九思療咽於江夏,聞見言稀。
大抵古今遺蹟,後世皆師。王纂針昧而立康,獺從被出,;秋夫療鬼而馘效,魂免傷悲。慨而感指幽微,用針真訣竅齊於筋骨皮肉,刺要痛察於久新、臟腑、寒熱。接氣通經,短長依法,裡外之絕,羸盈必別。勿刺大勞,使人氣亂而神隳;慎妄呼吸,防他針昏而閉血。又以常尋古義,由有藏機,遇高賢真趣,則超然得悟;逢達人示教,則表我秩危。
男女氣脈行分時合,度養時刻注穴,穴須依今,詳定疾病之儀,神針法式。廣搜《難》、《素》之秘密文辭,深考諸家之肘亟妙臆。故稱瀘江流注之指微,以為後學之規則。
白話文:
病邪侵入人體,若在營衛層面,就用針灸來治療。要觀察體型是瘦弱還是肥胖,判斷病邪侵入的深淺,這些都要隨著四季變化來調整。這就是選取穴位的方法,只要分清楚陰陽,再找到經絡中的溪谷之處;要順著經絡氣血流動方向,還是逆著,要明白氣血的升降沉浮。
先前,有位先生以「指微」為題,闡述了精要的觀點,成為了一篇賦,讓我們瞭解到人體氣機開合的時機,以及經絡氣血的流注情形。每次研讀這篇文章,都要仔細參詳其中的方法,每一篇的要旨都要深入了解。反覆研究經典,仔細檢視其中的文字,就會明白其中道理。所有疑難隱晦之處,都會迎刃而解,虛實的變化,也都能掌握。用針後,能快速止痛,如同神助,針下去,病人馬上感到安穩。遇到病情危急或沉疴痼疾,下針時更要小心謹慎。
仔細分析,陰日的時候,血會流動得比較快,如果遇到陽氣不足,就可以用溫針來加強陽氣;陽日的時候,氣會運行得比較快,如果遇到陰血虛寒,就要用溫暖的方法來輔助。要深入了解十二經脈的規律,要知道絡脈運行十五天為一個循環;陰經的俞穴有六十個,主要掌管臟的功能,陽經的穴位有七十個,主要掌管腑的功能。針刺陽經時,可以讓病人平臥來取穴;如果要放血,先要用手指輕輕揉按穴位。呼氣的時候,採用迎隨補法;吸氣的時候,採用瀉法,如果採取逆向的手法,也不用過於擔心,因為那是順應天地的自然規律。一些慢性病或延遲的病,多半是使用艾灸的緣故。如果病患煩躁不安,吃藥又沒有效果,就要取用八會穴;如果是癰腫或奇經八脈有邪氣,可以用砭石來緩解病情。
再說,甲膽、乙肝、丁心、壬水,這些五行相生關係中,生我者為母,我生者為子。春季在井穴,夏季在滎穴,表示邪氣在表淺的部位;秋季在經穴,冬季在合穴,表示可以進行針刺治療。如果犯了禁忌,病情就會反覆,如果選的日子不好,病就很難痊癒。孫絡分佈在肌肉間,血行則流向分支的血管。如果病人針後昏厥,可能是經脈虛弱,要用補絡的方法;如果是痛的實證,癢的虛證,就要採用瀉其子,補其母的方法來治療。
想想古代的醫家,針灸效果迅速,沒有任何方法能超越。現在的醫者能治好疾病,也是靠著醫術。徐文伯在苑內治癒了懷孕婦女的病,速度非常快;范九思在江夏治好咽喉疾病,但聽聞的人很少。
總之,古代的醫學遺產,後人都要學習。王纂針灸時,雖然一時失誤,但很快就恢復了健康,就像水獺從床上跑出來一樣;秋夫治療鬼病,效果很好,讓病人的魂魄不再受苦。感嘆針灸的精妙之處,針灸的奧秘就在於要了解肌肉、筋骨、皮膚的結構,針刺要判斷病情是新發還是舊疾、臟腑的寒熱虛實。要使氣機相接,經脈暢通,針刺的長短要根據病情而定,內外病症要區別對待,身體是虛弱還是強壯,都要清楚。不要在大勞累後進行針灸,以免造成氣機紊亂、精神耗損;也要小心呼吸,避免造成針刺昏迷、氣血閉塞。要時常研究古代醫書,其中蘊藏著奧秘。如果遇到高明的老師,就能領悟醫理真諦;如果得到達人的指點,就能更深入了解針灸的奧妙。
男女的氣脈運行時間不同,要按照時間來取穴,穴位要按照現代的方法來確定,詳細判斷病症,按照神針的法則來施行。要廣泛蒐集《難經》、《素問》中奧秘的文字,深入研究各家醫術的精髓。因此,我將這些知識整理成《瀘江流注指微》,希望可以作為後學者學習的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