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針灸大全》~ 卷之六 (5)
卷之六 (5)
1. 灸心氣穴法
先將稈心一條長者,比男左女右手掌內,大拇指根橫紋量至爪甲內止,以墨點記。次比鹽指、中指、四指、小指,五指皆比如前法。再加同身寸一寸點定,別用稈心一條,與先所量稈心般齊,至再加一寸墨上,共結一磊,卻令病人正坐,脫去上衣,以稈心分開,加於頸上,以指按定,磊於天突骨上,兩邊垂向背後,以兩條稈心取般齊,垂下脊中盡處是穴,可灸五壯、七壯,神效。
白話文:
首先,取一根乾燥的稻稈,長度比量男性左手或女性右手的手掌內側,從大拇指根部的橫紋量到指甲內緣,用墨點做記號。接著,依序比量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,五根手指都用相同的方法量取長度並做記號。然後,再在之前標記的點上,增加自身一寸的長度,並點上記號。另外準備一根稻稈,長度和先前量取的稻稈一樣,再加一寸的墨點處,總共連接成一堆。接著讓病人端正坐好,脫去上衣,將稻稈分開,放在脖子上,用手指按住固定,讓稻稈堆在天突骨上方,兩邊稻稈垂向背後。再取兩根相同長度的稻稈,垂在背部脊椎的盡頭,那個位置就是穴位,可以在這裡灸五壯或七壯,效果很好。
2. 論一穴有二名
後頂一名交沖,強間一名大羽,腦戶一名合顱,風府一名舌本,腦空一名顳顬,顱囟一名顱息,瘈脈一名資脈,素髎一名面正,水溝一名人中,承漿一名懸漿,廉泉一名結本,睛明一名淚孔,巨髎一名巨窌,絲竹空,一名目髎,頰車一名機關,肩井一名膊井,臑會一名臑髎大杼一名百勞,命門一名屬累,風門一名熱府,督俞一名高蓋,中膂內俞一名脊內俞會陽一名利機,天窗一名窗籠
天鼎一名天頂,扶突一名水穴,缺盆一名天蓋,人迎一名五會,天突一名天瞿,玉堂一名玉英,腧府一名輸府,中府一名府中俞,天池一名天會,中脘一名太倉,水分一名分水神闕一名氣舍,會陰一名屏翳,四滿一名髓府,橫骨一名曲骨端,氣衝一名氣街,腹結一名腸窟,衝門一名慈宮,太淵一名太泉,商陽一名絕陽,二門一名間谷,三間一名少谷,合谷一名虎口,陽谿一名中魁,三里一名手三里,少衝一名經始,神門一名兌沖,少海一名曲節少澤一名小吉,天泉一名天溫,陽池一名別陽,支溝一名飛虎,中都一名中郄,中封一名懸泉,蠡溝一名交儀,陰包一名陰胞,懸鐘一名絕骨,漏谷一名太陰絡,地機一名脾舍,血海一名百蟲窠,下廉一名下巨虛,上廉一名上巨虛,陰市一名陰鼎,伏兔一名外勾,湧泉一名地衝太谿一名呂細,然谷一名龍淵,照海一名陰蹺,申脈一名陽蹺,金門一名關梁,僕參一名安邪,崑崙一名下崑崙,付陽一名跗陽,飛揚一名厥陽,環跳一名臏骨,然谷一名然骨
白話文:
後頂穴又名交沖穴,強間穴又名大羽穴,腦戶穴又名合顱穴,風府穴又名舌本穴,腦空穴又名顳顬穴,顱囟穴又名顱息穴,瘈脈穴又名資脈穴,素髎穴又名面正穴,水溝穴又名人中穴,承漿穴又名懸漿穴,廉泉穴又名結本穴,睛明穴又名淚孔穴,巨髎穴又名巨窌穴,絲竹空穴又名目髎穴,頰車穴又名機關穴,肩井穴又名膊井穴,臑會穴又名臑髎穴,大杼穴又名百勞穴,命門穴又名屬累穴,風門穴又名熱府穴,督俞穴又名高蓋穴,中膂內俞穴又名脊內俞穴,會陽穴又名利機穴,天窗穴又名窗籠穴。
天鼎穴又名天頂穴,扶突穴又名水穴,缺盆穴又名天蓋穴,人迎穴又名五會穴,天突穴又名天瞿穴,玉堂穴又名玉英穴,腧府穴又名輸府穴,中府穴又名府中俞穴,天池穴又名天會穴,中脘穴又名太倉穴,水分穴又名分水穴,神闕穴又名氣舍穴,會陰穴又名屏翳穴,四滿穴又名髓府穴,橫骨穴又名曲骨端穴,氣衝穴又名氣街穴,腹結穴又名腸窟穴,衝門穴又名慈宮穴,太淵穴又名太泉穴,商陽穴又名絕陽穴,二間穴又名間谷穴,三間穴又名少谷穴,合谷穴又名虎口穴,陽谿穴又名中魁穴,手三里穴又名三里穴,少衝穴又名經始穴,神門穴又名兌沖穴,少海穴又名曲節穴,少澤穴又名小吉穴,天泉穴又名天溫穴,陽池穴又名別陽穴,支溝穴又名飛虎穴,中都穴又名中郄穴,中封穴又名懸泉穴,蠡溝穴又名交儀穴,陰包穴又名陰胞穴,懸鐘穴又名絕骨穴,漏谷穴又名太陰絡穴,地機穴又名脾舍穴,血海穴又名百蟲窠穴,下廉穴又名下巨虛穴,上廉穴又名上巨虛穴,陰市穴又名陰鼎穴,伏兔穴又名外勾穴,湧泉穴又名地衝穴,太谿穴又名呂細穴,然谷穴又名龍淵穴,照海穴又名陰蹺穴,申脈穴又名陽蹺穴,金門穴又名關梁穴,僕參穴又名安邪穴,崑崙穴又名下崑崙穴,附陽穴又名跗陽穴,飛揚穴又名厥陽穴,環跳穴又名臏骨穴,然谷穴又名然骨穴。
3. 論一穴有三名
絡卻一名強陽,一名腦蓋,禾髎一名長髎,一名禾窌,童子髎一名太陽,一名前關,上關一名容主,一名客主,聽會一名聽河,一名後關,前關一名童子髎,一名太陽,肩髃一名中肩井,一名扁骨,脊中一名神宗,一名脊腧,膻中一名亶中,一名元兒,鳩尾一名尾翳,一名𩩲骬,上脘一名上管,一名胃脘,關元一名丹田,一名大中極,氣海一名脖胦,一名下肓,中極一名玉泉,一名氣原,氣穴一名胞門,一名子戶,大赫一名陰維,一名陰關,天樞一名長谿,一名榖門,日月一名神光,一名膽募,京門一名氣俞,一名氣府,溫溜一名蛇頭,一名逆注,勞宮一名五里,一名掌中,陽交一名別陽,一名足窌,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,承筋一名腨腸,一名直腸,復溜一名昌陽,一名伏臼
白話文:
絡卻穴,又名強陽穴,又名腦蓋穴;禾髎穴,又名長髎穴,又名禾窌穴;童子髎穴,又名太陽穴,又名前關穴;上關穴,又名容主穴,又名客主穴;聽會穴,又名聽河穴,又名後關穴;前關穴,又名童子髎穴,又名太陽穴;肩髃穴,又名中肩井穴,又名扁骨穴;脊中穴,又名神宗穴,又名脊腧穴;膻中穴,又名亶中穴,又名元兒穴;鳩尾穴,又名尾翳穴,又名𩩲骬穴;上脘穴,又名上管穴,又名胃脘穴;關元穴,又名丹田穴,又名大中極穴;氣海穴,又名脖胦穴,又名下肓穴;中極穴,又名玉泉穴,又名氣原穴;氣穴,又名胞門穴,又名子戶穴;大赫穴,又名陰維穴,又名陰關穴;天樞穴,又名長谿穴,又名榖門穴;日月穴,又名神光穴,又名膽募穴;京門穴,又名氣俞穴,又名氣府穴;溫溜穴,又名蛇頭穴,又名逆注穴;勞宮穴,又名五里穴,又名掌中穴;陽交穴,又名別陽穴,又名足窌穴;陽關穴,又名陽陵穴,又名關陵穴;承筋穴,又名腨腸穴,又名直腸穴;復溜穴,又名昌陽穴,又名伏臼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