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鳳

《針灸大全》~ 卷之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)

1. 卷之四

2. 竇文真公八法流注

3. 論經脈有奇經八脈

《難經》云:脈有奇經八脈者,不拘於十二經,何謂也?然,有陽維,有陰維,有陽蹺,有陰蹺,有沖,有任,有督,有帶之脈。凡此八脈,皆不拘於經,故曰奇經八脈也。經有十二,絡有十五。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,何獨不拘於經也?然,聖人圖設溝渠,通利水道,以備不然。

天雨降下,溝渠溢滿,當此之時,霶霈妄行,聖人不能復圖也。此絡脈滿溢,諸經不能復拘也。既不拘於十二經絡皆從何起何繼,詳見下文。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說:經脈中有奇經八脈,它們不受十二經脈的約束,這是為什麼呢?原因是,有陽維脈、陰維脈、陽蹺脈、陰蹺脈、沖脈、任脈、督脈和帶脈。這八條經脈都不受十二經脈的限制,所以叫做奇經八脈。經脈有十二條,絡脈有十五條。總共二十七種氣在身體內上下運行,為什麼只有奇經八脈不受十二經脈的限制呢?那是因為,聖人就像規劃溝渠一樣,疏通水道,以便在平常的時候可以正常運行。

當上天降下大雨,溝渠滿溢的時候,此時水流會漫無目標地四處流淌,即使是聖人也無法再進行規劃。這就如同絡脈滿溢,十二經脈無法再對其進行約束一樣。既然奇經八脈不受十二經脈的限制,那麼它們都是從哪裡開始、又和哪些經脈相連呢?詳細情況請看下文的說明。

4. 奇經八脈周身交會歌

督脈起自下極腧,並與脊裡上風府,過腦額鼻入齗交,為陽脈海都綱要。任脈起於中極底,上腹循喉承漿里,陰脈之海任所為。衝脈出胞至胸止,從腹會咽絡口唇,女人成經為血室,脈並少陰之腎經,與任督本於會陰,三脈並起而異行。陽蹺起足跟之底,循外踝上入風池。陰蹺內踝循喉嗌,本是陰陽脈別支。

諸陰會起陰維脈,發足少陰築賓郄。諸陽會起陽維脈,太陽之郄金門是。帶脈周迴季脅間,會於維道足少陽。所謂奇經之八脈維繫諸經乃順常。

白話文:

督脈從身體最下面的長強穴開始,沿著脊椎往上走,經過風府穴到達頭頂,再經過額頭、鼻子,進入上牙齦的交會處,是所有陽經的主管,被稱為「陽脈之海」。

任脈從身體下方的中極穴底部開始,往上經過腹部,沿著喉嚨到達承漿穴,是所有陰經的主管,被稱為「陰脈之海」。

衝脈從子宮胞宮發出,往上到胸部停止,從腹部到咽喉、嘴唇,女性的月經形成與它有關,是血的所在,衝脈和少陰腎經相連,又與任脈、督脈都起始於會陰穴,這三條脈同時發出,但走向不同。

陽蹺脈從腳後跟的底部開始,沿著外踝往上到風池穴。陰蹺脈從內踝開始,沿著喉嚨,這兩條脈本來是陰陽經脈分出的分支。

所有陰經會合於陰維脈,它從足少陰經的築賓穴開始。所有陽經會合於陽維脈,它從太陽經的金門穴開始。帶脈環繞著側腹部,與足少陽經的維道穴相會。

以上所說的奇經八脈,它們的作用是維繫身體所有經脈,使它們正常運行。

5. 八脈交會八穴歌

公孫衝脈胃心胸,內關陰維下總同。臨泣膽經連帶脈,陽維目銳外關逢。後谿督脈內眥頸,申脈陽蹺絡亦通。列缺任脈行肺系,陰蹺照海膈喉嚨。

白話文:

公孫穴連接著衝脈,能通達胃、心、胸等部位;內關穴連接著陰維脈,能調和身體下部的總體氣機。

臨泣穴連接著膽經,並與帶脈相連;外關穴能連接陽維脈,並與眼睛外側相通。

後谿穴連接著督脈,能通達眼睛內角及頸部;申脈穴連接陽蹺脈,並與絡脈相通。

列缺穴連接著任脈,通行於肺的經絡系統;照海穴連接陰蹺脈,能通達膈膜和喉嚨。

6. 八脈配八卦歌

乾屬公孫艮內關,巽臨震位外關還。離居列缺坤照海,後谿兌坎申脈間。補瀉浮沉分逆順,得時呼吸不為難。祖傳秘訣神針法,萬病如拈立便安。

白話文:

乾卦對應公孫穴,艮卦對應內關穴,巽卦對應震卦的位置,外關穴也在這。離卦對應列缺穴,坤卦對應照海穴,後谿穴位於兌卦和坎卦之間,申脈穴也在這裡。針灸時的補瀉手法,要配合浮沉的方向,也要順應氣血運行的規律,掌握時間和呼吸的節奏,這樣就不會困難。這是祖傳的秘密針灸心法,使用後能使各種疾病像拿起東西一樣,立即得到安寧。

7. 八穴相配合歌

公孫偏與內關合,列缺能消照海疴。臨泣外關分主客,後谿申脈正相合。左針右病知高下,以意通經廣按摩。補瀉迎隨分逆順,五門八法是真科。

白話文:

公孫穴偏偏要與內關穴相配合,列缺穴能夠消除照海穴所主的疾病。臨泣穴和外關穴則要分清主次配合使用,後谿穴和申脈穴正好互相配合。左邊針灸右邊的病痛,要知道高低之處,用意識引導氣血流通,廣泛按摩。補法和瀉法要依照氣的運行方向決定順逆,五門八法才是真正的醫學精髓。

8. 八法逐日乾支歌

甲己辰戌丑未十,乙庚申酉九為期。丁壬寅卯八成就,戊癸巳午七相依。丙辛亥子亦七數,逐日乾支即得知。

白話文:

甲日和己日,逢辰、戌、丑、未這四個時辰,共計有十個時辰。乙日和庚日,逢申、酉這兩個時辰,共計有九個時辰。丁日和壬日,逢寅、卯這兩個時辰,共計有八個時辰。戊日和癸日,逢巳、午這兩個時辰,共計有七個時辰。丙日和辛日,逢亥、子這兩個時辰,也共計有七個時辰。這樣就可以知道每天的干支所代表的時辰了。

9. 八法臨時干支歌

甲己子午九宜用,乙庚丑未八無疑。丙辛寅申七作數,丁壬卯酉六須知。戊癸辰戌各有五,巳亥單加四共齊。陽日除九陰除六,不及零餘穴下推。

按靈龜飛騰圖有二,人莫適從,今取其效驗者錄之耳。

假如甲子日,戊辰時,就數逐日支幹內。甲得十數,子得七數。又算臨時支幹內,戊得五數,辰得五數,共成二十七數。此是陽日,該除二九一十八數,余有九數,離九列缺穴也。

又如乙丑日,壬午時,就算逐日支幹內。乙得九數,醜得十數。又算臨時支幹內,壬得六數,午得九數,共成三十四數。此是陰日,該除五六方三十數,零有四數,是巽四臨泣也。余皆仿此。

白話文:

甲和己的日子,子時和午時都用九這個數字。乙和庚的日子,丑時和未時都用八這個數字,沒有疑問。丙和辛的日子,寅時和申時都用七這個數字。丁和壬的日子,卯時和酉時都用六這個數字,必須知道。戊和癸的日子,辰時和戌時都各自用五這個數字。巳時和亥時都單獨加上四這個數字,這樣就都齊全了。陽性的日子,總數要減去九的倍數,陰性的日子,總數要減去六的倍數,如果減不盡有餘數,就按照餘數來推算穴位。

關於靈龜飛騰圖有兩種說法,讓人不知該怎麼選用,現在只取其中有療效的記錄下來。

舉例來說,如果是甲子日,戊辰時,就按照每日的天干地支來計算。甲得到十這個數字,子得到七這個數字。又計算臨時的天干地支,戊得到五這個數字,辰得到五這個數字,加總起來是二十七。這是陽性的日子,應該減去兩個九,也就是十八,還剩下九,對應的是離九列缺穴。

再舉例,如果是乙丑日,壬午時,就計算每日的天干地支。乙得到九這個數字,丑得到十這個數字。又計算臨時的天干地支,壬得到六這個數字,午得到九這個數字,加總起來是三十四。這是陰性的日子,應該減去五個六,也就是三十,還剩下四,對應的是巽四臨泣穴。其他的狀況都依此類推。

10. 飛騰八法歌

(與前法不同)

壬甲公孫即是乾,丙居艮上內關然。戊午臨泣生坎水,庚屬外關震相連。辛上後谿裝巽卦,乙癸申脈到坤傳。己土列缺南離上,丁居照海兌金全。

其法只取本時天干為例,假如甲己日戊辰時,即取戊干臨泣穴,己巳時,即列缺;庚午時,即外關。余皆仿此。

(愚謂奇經八脈之法,各有不相同。前靈龜八法,有陽九陰六、十干十變開闔之理,用之得時,無不捷效。後飛騰八法,亦明師所授,故不敢棄,亦載於此,以示後之學者。)

白話文:

(此方法與之前的不同)

壬日、甲日的公孫穴,對應八卦中的乾卦。丙日則取艮卦上的內關穴。戊日取坎卦上的臨泣穴。庚日對應震卦的外關穴。辛日則在巽卦上取後谿穴。乙日和癸日則取坤卦上的申脈穴。己日取南方的離卦上的列缺穴。丁日則在兌卦上取照海穴。

此方法的原則,是只根據當天的天干來取穴。例如甲日或己日的戊辰時,就取戊干對應的臨泣穴;己巳時就取列缺穴;庚午時就取外關穴。其餘情況依此類推。

(我認為奇經八脈的取穴方法,各有不同。之前的靈龜八法,有陽九陰六、十天干變化開合的道理,若能掌握時機運用,效果非常快速。後來的飛騰八法,也是明師所傳授,所以我不敢捨棄,也將它記載於此,給後來的學者參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