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針灸大全》~ 卷之三 (4)
卷之三 (4)
1. 手少陽三焦之經左右二十四穴
無名指外端關衝,指間節前液門中。中渚本節後陷比,陽池手表腕上取。外關腕後二寸求,腕後三寸是支溝。會宗二穴在腕後,三寸空中一寸留。腕後四寸三陽絡,四瀆肘前五寸著。天井肘外骨後遷,肘上三寸清冷淵。消濼二穴在肩下,臂外腋斜肘分下。
白話文:
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共有二十四個穴位:
無名指外側指甲旁的關衝穴,在手指關節前方的液門穴中間。中渚穴則在手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,陽池穴則在手腕背面的橫紋上。外關穴在手腕背後兩寸的位置,手腕背後三寸則是支溝穴。會宗穴有兩個,都在手腕背後三寸的位置,再向上移動一寸。三陽絡穴在手腕背後四寸的位置,四瀆穴則在手肘前方五寸的地方。天井穴在手肘外側骨頭後方移動的位置,清冷淵穴則在手肘上方三寸處。消濼穴有兩個,在肩膀下方,手臂外側往腋下斜向肘部方向的下方。
2. 手少陰心之經左右十八穴
小指內廉端少衝,少府掌內直勞宮,神門掌後兌骨際,去掌五分陰郄中。掌後一寸名通里,掌後寸半靈道是。少海肘內橫紋取,青靈肘上三寸許,極泉液下筋間認,動脈入胸詢仔細。
白話文:
手少陰心經左右兩側共有十八個穴位:
小指內側指甲根部叫做少衝穴,手掌內側,小指方向直上,掌紋末端是少府穴,再往上手掌後側,腕骨交接處有個神門穴,從神門穴往上五分的地方是陰郄穴。從手掌後側往上一寸的地方叫做通里穴,再往上寸半的地方是靈道穴。手肘內側橫紋的末端取少海穴,從手肘往上三寸的地方是青靈穴。腋下,在動脈附近的肌腱間可以找到極泉穴,這個穴位位置較深,要仔細摸索確認。
3. 手太陽小腸之經左右十六穴
少澤小指外廉端,前谷側本節前看。後谿節後掌紋盡,腕骨外側陷中安。陽谷腕側兌骨下,養老骨上尋外踝。支正腕後五寸在,少海肘端五分外。
白話文:
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共十六個穴位
少澤穴:在小指外側,指甲根角的邊緣。
前谷穴:在手掌小指側,第五掌指關節前方。
後谿穴:在手掌小指側,第五掌指關節後方,掌紋末端。
腕骨穴:在手腕外側,豌豆骨下方凹陷處。
陽谷穴:在手腕外側,尺骨莖突下方凹陷處。
養老穴:在前臂尺骨小頭上方,外踝的骨頭上緣。
支正穴:在手腕後方五寸的位置。
少海穴:在手肘內側肘橫紋端,往外五分(約一指寬)處。
4. 足太陰脾之經左右二十二穴
大指端內側隱白,本節後陷求大都。太白內側核骨下,節後一寸公孫乎。商丘內踝微前高,踝上三寸三陰交。漏谷踝上六寸是,地機膝下五寸取。膝下內側陰陵泉,血海膝臏上內廉。箕門一穴在魚腹,動脈應手越筋間。
白話文:
足太陰脾經左右兩側共有二十二個穴位:
大拇趾內側指甲旁的隱白穴,在第一趾關節後方的凹陷處尋找大都穴。太白穴位於第一蹠骨內側下方,公孫穴則在太白穴後方一寸的地方。商丘穴在內踝骨稍微靠前的高起處,三陰交穴在內踝骨上方三寸的位置。漏谷穴在內踝骨上方六寸處,地機穴則在膝蓋下方五寸處找尋。膝蓋下方內側的陰陵泉穴,血海穴在膝蓋骨上方內側邊緣。箕門穴在位於大腿內側,摸到動脈搏動的地方,越過筋的間隙就是此穴。
5. 足厥陰肝之經左右二十二穴
足大指端名大敦,行間足指外邊逢。太衝本節後二寸,踝前一寸號中封。蠡溝踝上五寸是,中都踝上七寸中。膝關犢鼻下二寸,曲泉曲膝盡橫紋。陰包膝上四寸許,氣衝下三寸五里。陰廉離氣衝二寸,動脈中央下羊矢。
白話文:
腳大拇趾趾端稱為大敦穴,腳趾外側邊的穴位稱為行間穴。太衝穴在腳大拇趾與第二趾骨結合處後方二寸的位置,腳踝前方一寸的穴位稱為中封穴。蠡溝穴在腳踝上方五寸的位置,中都穴在腳踝上方七寸的位置。膝關穴在膝蓋骨下方二寸的位置,曲泉穴在彎曲膝蓋時橫紋的盡頭處。陰包穴在膝蓋上方四寸的位置,氣衝穴下方三寸的地方稱為五里穴。陰廉穴距離氣衝穴二寸,動脈中央下方的位置是羊矢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