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四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8)

1. 蘇方木

味甘、咸,氣平。可升可降,陽中之陰。無毒。多生海外,堪用染紅。入藥惟取中心,煎酒專行積血。女科姿通月水,產後敗血立除。外科仗散腫癰,跌撲死血即逐。同防風散表裡風氣,調乳香治口噤風邪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甜、鹹,性質平和。既能上升又能下降,是陽中之陰。無毒。大多生長在海外,可以用來染紅色。入藥只取中心部分煮酒,專門治療積血。婦科用於通月水,產後敗血立即可除。外科用於分散腫瘤、癰瘡,跌撲死血立刻去除。與防風一起用於分散表裡風氣,與乳香一起用於治療口噤風邪。

2. 訶黎勒

味苦、酸,氣溫。苦重酸輕,性急喜降,陰也。無毒。嶺南俱生,廣州獨勝。六稜黑色為美,火煨去核才煎。消宿食,去腹膨,且通津液;破結氣,止久痢,兼遂腸風。開胃澀腸,驅痰住嗽。又因其味酸苦,有收斂降火之功。故能治肺金傷極郁遏,脹滿喘急咳嗽無休也。

白話文:

中藥六稜的味道苦澀、酸,性溫。苦重酸輕,性質急促喜歡下降,具有陰的特性。沒有毒性。嶺南地區都有生長,廣州產的品質最好。六稜以黑色的為上品,可以用火烤去核後再煎煮。六稜可以消散積食,消除腹脹,還能疏通體液;可以祛除結氣,止住久痢,兼治腸風。六稜還能開胃澀腸,驅痰止咳。此外,由於它的味道酸苦,還有收斂降火的作用。因此,它能夠治療肺金受到極端鬱遏,導致脹滿、氣喘、咳嗽不已的症狀。

3. 皂莢

味辛、咸,氣溫,有小毒。所在各處有生,懷孟州(並屬河南)者獨勝。惡麥門一味,畏空青二參。(人參苦參。)入足厥陰引經,宜以柏實為使。種因有二,用亦各分。理氣疏風,_長板莢_須覓;治齒取積,_豬牙莢_當求。去弦去子,煨熟俱同。蜜炙酥炙,燒灰略異。

白話文:

  • 辛辣、鹹味,性溫,有小毒。全國各地都有生長,河南懷孟州的產量最好。與麥門一味相敵對,忌與人參和苦參二者相配。歸屬足厥陰經引導藥物,宜以柏實為引導藥。

  • 莢豆的品種有兩種,用途也有所不同。理氣疏風,用長板莢;治療牙疼、牙積,應選擇豬牙莢。去除莢豆種子和果肉後,經煨熟後,二種藥材的用法相同。用蜜炙、酥炙、燒灰的方法略有差異。

制度憑證,活法在人。堪作散熬膏,勿為丸煎液。搐鼻噴嚏立至,敷腫疼痛即除。和生礬吐風痰(即稀涎散,)攔煉蜜為導箭。(即蜜導箭。)殺癆蟲精物,主風痹死肌。利竅通關,破症墮胎。_皂角刺_乃載外科聖藥,治潰瘍直達潰處成功。

白話文:

制度憑證僅供參考,活用的方法在於個人。

炮製方法: 可做為散劑或熬成膏狀,不要做成丸劑或煎煮成液體。

功效: 用於鼻子抽搐或打噴嚏,立即可見效果。塗抹於腫脹疼痛處,能立即消除疼痛。

其他用途: 與生礬一起服用,可吐出風邪痰液(即可稀涎散,)與煉製過的蜂蜜混合,可做為導箭的藥物(即蜜導箭。)可殺死肺結核蟲和精怪,治療風痹死肌。

打開竅穴、暢通關節,可破症墮胎。

皁角刺被列為外科的聖藥,用於治療潰瘍,能直接到達潰瘍處,達到治癒的效果。

4. 楓香脂

(一名白膠香),味辛、苦,氣平。無毒。性甚疏通,木多蟲穴。山谷俱產,江南獨多。此烈日灼流白脂,為外科敷貼要藥。主風瘙癮疹最捷,退虛浮水氣尤靈。搽齒齦,止齒痛。近世不知,誤為松脂明瑩者,甚失《本經》意矣。_樹皮_性澀,久痢堪驅。_大楓子_取仁,殺蟲瘡疥癬。_楓菌_誤食,令笑不休。惟飲地漿,其毒即解。

白話文:

白膠香,味道辛辣、苦澀,性平。沒有毒。性質非常疏通,木材多有蟲蛀。生長在山谷中,江南地區特別多。這是在烈日下曬乾的白色脂液,是外科敷貼的重要藥品。主要治療風癢疹子最快速,消除虛浮水氣尤其靈驗。塗抹在牙齦上,可以止牙痛。近代不知道,誤將松脂當成白膠香,這與《本經》的記載大相徑庭。樹皮性質澀,可以治療久痢。楓子取仁後,可以殺蟲、治療瘡疥癬等皮膚病。誤食楓菌,會讓人不停地笑。只要喝下地漿,毒性就會解除。

(謨)按:楓木連抱,大者甚多,並結球而不結子。《本經》以大楓子內附,但載主治,余無一言,誠可怪也。今詢市家所得,咸雲海舶貿來。疑必外番楓木,別有一種生者,不然何獨指此為名,而不言他木耶?姑述之,以俟識者再教。

白話文:

(作者)話說,楓木樹幹粗大,可供成人的手臂環抱,大的有很多,都結成果實,卻不結果子。《本經》中用大楓子做內服藥,只記載了它的主治功能,除此之外隻字不提,實在是很奇怪。現在我詢問藥市上出售的楓子,大家都說,是由海運船舶從海外貿易而來的。我懷疑一定是由國外的楓樹樹木,另外一種生長出來的,否則為什麼單獨指這個來命名,而不說其他種類的樹呢?姑且記載一下,等待有見識的人來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