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四 (15)
卷之四 (15)
1. 茶茗
味甘、苦,氣微寒。無毒。江淮閩浙俱有,蒙山中頂獨佳。(《茶譜》云:雅州蒙山有五頂,頂上各有茶園。其四頂茶園採摘不廢,惟中頂草木繁密,雲霧遮蔽,鷙獸時出,人跡罕到。春分前後,多構人力,俟雷發聲,並步採摘,三日而止。若獲一兩,以本處水煎飲,即驅宿疾,二兩輕身,三兩換骨,四兩成地仙。
予聞此言,初未全信,近見土人帶有真者,欲售,其價極貴,其狀與石蘚頗類似,非原摘嫩芽,疑必製造殊異。故爾少取煎飲,氣味果奇,始知前語不誣,無怪顯名而傳遠也。)早採細者曰_茶_,(芽如雀舌麥顆,雖甚細嫩,猶未稱善。又種新芽一發,便長寸余,微精如針,是為上品,其根乾水土力皆有餘故也。
)晚採粗者曰茗。(茶之粗者,多雜木葉,不可不擇。故經云:粗者損人,細者益人。一說:春分以前採者曰茗,以後採者曰茶。)入二經絡,手足厥陰。專清頭目利小便,善逐痰涎解煩渴。下氣消宿食,除熱治瘻瘡。姜連(生薑、黃連)同煎,止赤白下痢;香油調末,敷湯火炮煨。
眼目疼嚼貼兩眥,暑天瀉少加醋吞。熱服宜,冷服忌。(冷則聚痰。)多服少睡,久服消脂(令人瘦。)唐·毋煚云:釋滯消壅,一日之利暫佳;瘠氣侵精,終身之累斯大。損多益少,觀此足徵。
(謨)按:茶茗所治,《本經》以清頭目為上,後醫堅執《素問》苦以泄之之說。乃云其體下行,如何頭目得清也?殊不知,頭目不清,多由熱氣上熏,用苦泄之,則熱降而上清矣!且茶體輕浮,採摘之時,芽孽初萌,正得春生之氣,是以味雖苦而氣則薄,乃陰中之陽,可升可降者也。故云:清利頭目,有何悖乎?
白話文:
茶的味道甘甜帶苦,氣味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長江、淮河、福建、浙江一帶都有出產,其中以蒙山山頂的品質最好。《茶譜》記載,雅州的蒙山有五個山頂,每個山頂都有茶園。其中四個山頂的茶園都會採摘,只有中間的山頂草木茂盛,雲霧遮蔽,時常有猛獸出沒,人跡罕至。在春分前後,會雇用許多人手,等聽到雷聲後,大家一起採摘,三天就結束。如果能採到一兩,用當地的水煎煮來喝,就能去除長久的疾病;喝到二兩,身體會變得輕盈;喝到三兩,體質會改變;喝到四兩,就能成為地上的神仙。
我聽到這些說法,起初並不完全相信,最近看到當地人拿著真正的這種茶來賣,價格非常昂貴,它的樣子與石蘚非常相似,並不是剛摘的嫩芽,懷疑一定是用特殊方法製作的。因此,我少量取一些煎煮來喝,氣味果然奇特,才知道以前的說法不是虛假的,難怪它名氣響亮而且流傳很遠。早採的細嫩的茶叫做「茶」(嫩芽像麻雀的舌頭和麥粒一樣,雖然很細嫩,但還不算是最好的。又有一種新芽剛發出來,就長到一寸多長,細微如針,這才是上品,因為它的根部有充足的水土滋養)。
晚採的粗老的茶叫做「茗」(粗老的茶,大多混雜著樹葉,必須要仔細挑選。所以經書上說:「粗老的茶會損害人體,細嫩的茶對人體有益。」另一種說法是,春分之前採摘的叫做「茗」,之後採摘的叫做「茶」)。茶進入手足厥陰這兩條經絡。它主要的作用是清醒頭腦、使眼睛明亮、利小便,能有效祛除痰液、解除煩渴。還能使氣向下運行、消除積食、去除熱毒、治療瘻瘡。與生薑和黃連一起煎煮,能止住赤白痢疾;用香油調成末,塗抹在燙傷或火燒的傷口上。
眼睛疼痛時,可以嚼碎貼在眼角兩邊;夏天腹瀉時,稍微加點醋吞服。熱服比較適宜,冷服則要避免(因為冷服會使痰液凝結)。如果喝太多會減少睡眠,長期飲用能消除脂肪(使人消瘦)。唐朝的毋煚說過:茶能消除滯積和壅塞,短時間的確有好處;但會損耗氣血和精氣,長久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損害多於益處,由此可見。
(謨)認為:關於茶的功效,《本經》認為它最主要的是清醒頭腦,而後世的醫生卻堅持《素問》中「苦能瀉」的說法,認為茶性往下行,怎麼能清醒頭腦呢?他們不知道,頭腦不清醒,多半是因為熱氣往上熏蒸,用苦味的藥來瀉熱,熱氣就會下降,而頭腦自然就清醒了!而且,茶的質地輕浮,採摘的時候,是嫩芽剛剛萌發的時候,正獲得春天的生發之氣,所以味道雖然苦,但氣味卻很薄,屬於陰中之陽,可以升也可以降。因此說它能清利頭腦,又有什麼不對呢?
2. 蜀椒
味辛,氣溫、大熱。屬火,有金與水,浮也,陽中之陽。有毒。產自蜀州,八月收採。顆紅者為貴,閉口者殺人。制須炒出汗來,去目及黃殼。(凡用,先擇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汗出則有勢力。炒畢,竟投石臼內。以杵舂之,播去附紅黃殼,只取外紅皮,旋舂旋播,以盡為度。
)宜杏仁為使,畏款冬雄黃。卻心腹冷疼及寒濕痹疼並效,殺鬼疰蠱毒並蟲魚蛇毒尤靈。除骨節皮膚死肌,療傷寒溫瘧不汗。上退兩目翳膜,下驅六腑沉寒。通氣脈,開鬼門,仍調關節;堅齒髮,暖腰膝,尤縮小便。理風邪,禁咳逆之邪;治噫氣,養中和之氣。消水腫黃疸,止腸澼痢紅。
多食乏氣失明,久服黑髮耐老。十月勿食,傷心健忘。_椒目_味苦兼辛,行水而治水蠱。
定痰喘劫藥,斂盜汗捷方。並宜炒之,研末調服。_葉_和艾蔥搗爛,少加釅醋拌勻。
罯內外腎吊痛殊功,敷奔豚伏梁氣極驗。亦堪煮飲,氣甚辛香。又種_秦椒_,乃出秦嶺。氣味俱苦,生溫熟寒。製法與蜀椒相同,顆粒較蜀椒略大。所惡又有三藥,防葵雌黃栝蔞。主遍身惡風,散四肢痿痹。滅瘢生髮,悅色通神。治口齒浮腫動搖並喉痹吐逆,調產後腹痛余疾及經閉不通。
世相傳此椒可制水銀,凡誤餌成毒者,服即愈也。_崖椒_施州出,上氣喘嗽者須求。
_蔓椒_雲中生,賊風攣急者宜服。
白話文:
蜀椒味道辛辣,性溫熱,屬性為火,帶有金與水的特性,其氣向上升散,是陽中之陽的藥物,有毒。產於蜀州,在八月採收。果實紅色的品質最好,閉口(未開裂)的果實會致人死亡。炮製時必須炒到出汗,去除種子(椒目)和黃色的外殼。(凡是要使用的,先挑去椒目和閉口的果實,稍微炒過使其出汗,藥效就會較強。炒完後,將其投入石臼中,用杵搗碎,去除附著的紅色或黃色外殼,只留下外層的紅色果皮,邊搗邊去除雜質,直到完全處理乾淨。)
蜀椒適合與杏仁同用,以增強藥效,忌與款冬、雄黃同用。能有效治療心腹冷痛、寒濕痹痛,並能殺滅鬼疰、蠱毒以及蟲魚蛇毒,尤其有效。能去除骨節皮膚上的死肌,治療傷寒、溫瘧不出汗的症狀。向上能退去眼睛的翳膜,向下能驅散六腑內的寒氣。能疏通氣血脈絡,開啟鬼門(指毛孔),調理關節;能使牙齒堅固、頭髮生長,溫暖腰膝,尤其能縮小便。能理順風邪,禁止咳嗽逆氣;能治療噫氣,調養中和之氣。能消除水腫黃疸,止瀉止痢。
多吃會使人氣虛、視力下降,長期服用則能使頭髮變黑、延緩衰老。十月不要吃,會傷害心臟、健忘。_椒目_味苦帶辛,能利水,治療水蠱病。
能治療痰喘,是救急的藥物,能收斂盜汗,效果迅速。都要炒過再研磨成粉服用。_椒葉_與艾葉、蔥搗爛,加少許醋拌勻。
敷在內外腎處能治療吊痛,效果顯著,敷在奔豚、伏梁等氣滯的地方,效果也極佳。也可以煮水飲用,氣味辛香。還有種_秦椒_,產於秦嶺。氣味苦,性味生溫熟寒。炮製方法與蜀椒相同,顆粒比蜀椒稍大。有三種藥物與之不合,即防葵、雌黃、栝蔞。能治療全身惡風,散發四肢的痿痹。能去除疤痕、生長頭髮,使容顏光澤、精神振奮。能治療口齒浮腫動搖、咽喉腫痛、嘔吐,調理產後腹痛等其他疾病和月經閉止。
世俗相傳此椒可以解水銀毒,凡是誤食水銀中毒的人,服用後即可痊癒。_崖椒_產於施州,適合治療上氣喘嗽。
_蔓椒_產於雲中,適合治療風邪導致的筋脈攣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