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柏實

味甘、辛,氣平。無毒。近道俱有,乾州(屬陝西)獨佳。屋邊者為宜,塚上者切忌。霜後採實,去殼取仁。先以醇酒浸曝乾,次取黃精汁和煮。執筋連攪,汁盡才休。研細成霜,入劑方效。畏羊菊曲面諸石,(羊蹄根、菊花、神麯、白麵、一切石。)使蠣瓜子桂皮。聰耳目,卻風寒濕痹止疼;益氣血,去恍惚虛損斂汗。

治腎冷腰冷並膀胱冷膿宿水,潤腎燥體燥及面顏燥澀不光。興陽道,殺百邪,止驚悸,安五臟。頭風眩痛,亦可煎調。久服不飢,增壽耐老。_側柏葉_苦澀,翠扁者採收。

務向月令建方,(春採東,夏採南,秋冬仿此。)才得節候生氣。即止吐衄崩痢,重生髮鬢鬚眉。為燥濕仙丹,系補陰要藥。若合黃連煎服,小兒蟲痢立痊。_白皮_燒灰,敷火灼爛瘡,長毛髮亦驗;_枝節_釀酒,主歷節風痹,療瘑疥尤靈。

(凡患疥瘡癩瘡及牛馬畜產有疥。並燒敷二三次,無不愈。)

白話文:

柏實,味道甘甜、辛辣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各地都有,但以陝西乾州出產的品質最好。生長在房屋旁邊的比較好,長在墳墓上的則絕對不要用。在霜降後採收果實,去除外殼取出果仁。先用醇酒浸泡後曬乾,再用黃精汁一起煮。用筷子不停攪拌,直到汁液煮乾才停止。將其研磨成細粉,像霜一樣,加入藥劑中才能發揮效用。忌與羊蹄根、菊花、神麯、白麵和各種石頭一起使用;與牡蠣、栝樓子、桂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

能使耳朵和眼睛靈敏,驅除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;能補益氣血,去除精神恍惚、身體虛損和盜汗。

能治療腎臟虛冷、腰部虛冷以及膀胱虛冷、膿液積水等症狀,能滋潤腎燥、身體乾燥以及臉部皮膚乾燥粗糙無光澤。能振奮陽氣,殺滅各種邪氣,止住驚悸,安定五臟。頭風眩暈疼痛,也可以煎煮服用。長期服用可以耐飢餓,增強壽命,延緩衰老。

側柏葉,味道苦澀,選擇顏色翠綠扁平的採收。

務必按照當月時令選擇方位採收(春天採東面,夏天採南面,秋冬仿照這個原則),才能採到應時的生氣。能夠止住吐血、鼻出血、崩漏、腹瀉,重新生長頭髮、鬢角和鬍鬚。是治療乾燥和潮濕的靈丹妙藥,屬於滋補陰液的重要藥物。如果和黃連一起煎服,可以立即治癒小兒痢疾。

白色的柏樹皮燒成灰,塗敷在火燒傷或潰爛的傷口上,也能使毛髮生長,效果顯著;柏樹的枝節用來釀酒,主要治療關節風濕疼痛,治療疥瘡和癩瘡尤其靈驗。

(凡是患有疥瘡、癩瘡以及牛馬等牲畜患有疥瘡,都可以用燒過的柏樹皮灰敷在患處,敷兩三次沒有不痊癒的。)

2. 黃蘗皮

味苦、微辛,氣寒。陰中之陽,降也。無毒。樹尚蜀產,皮宜夏收。擇內黃緊厚為憂,去外褐粗糙才制。先漬蜜水,日際曝乾。次塗蜜糖,火邊炙燥。惡乾漆,治三焦。二制則治上焦,單制則治中焦,不制則治下焦也。乃足少陰本藥,又足太陽引經。加黃耆湯中,使足膝氣力湧出,痿蹙即差;和蒼朮散內,(即二妙散。

)俾下焦濕熱散行,腫脹易退。佐澤瀉利小便赤澀,配細辛擦舌頰紅瘡。(一方同青黛研細,入冰片少許,擦之亦效。)安虛噦蛔蟲,瀉隱伏龍火。解消渴,除骨蒸。補腎強陰,洗肝明目。腸風連下血者立效,熱痢先見血者殊功。去臍腹內虛疼,逐膀胱中結熱。女人帶漏,亦可治之。

根_名_檀桓,如苓結塊。

療心腹百病,主長生神仙。不渴不飢,安魂定魄。

(謨)按:《內經》云:腎苦燥,故腎停濕也。活人解毒湯,用黃蘗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,蓋梔子、黃芩入肺,黃連入心,黃蘗入腎,燥濕所歸,各隨其類而然也。上下內外,並可治之。積熱門中,誠為要藥。至今醫家,氣虛用四君子,血虛用四物,有痰用二陳,有熱用解毒,故常宗述而不易焉。

白話文:

黃蘗皮,味道苦,帶點微辛,藥性寒涼。屬性為陰中帶陽,具有下降的特性,沒有毒性。這種樹多產於四川,樹皮適合在夏天採收。選擇內部黃色、緊實厚重的為佳,去除外面褐色粗糙的部分才可製作成藥材。先用蜜水浸泡,然後在陽光下曬乾。接著塗上蜂蜜,在火邊烘烤乾燥。不宜與乾漆同用,可以治療三焦的疾病。經過兩次炮製的黃蘗皮可以治療上焦的病症,單次炮製的則治療中焦的病症,沒有炮製的則治療下焦的病症。是足少陰腎經的主要藥物,同時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引經藥。加入黃耆湯中,可以使足膝充滿力量,治療痿軟無力的症狀;與蒼朮一起使用(即二妙散),可以使下焦的濕熱散開,腫脹容易消退。搭配澤瀉可以治療小便赤澀,與細辛一起使用可以擦拭舌頭和臉頰的紅腫潰瘍。(有個偏方是與青黛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冰片,擦拭也有效果。)可以安定虛弱引起的呃逆和蛔蟲,清除潛藏的火氣,消除口渴,去除骨蒸潮熱,補腎強壯陰氣,清洗肝臟使眼睛明亮。對於腸風下血,以及熱痢先見血的病症,都有很好的療效。可以去除臍腹內虛弱疼痛,驅除膀胱中的熱結。婦女的帶下病也可以治療。

黃蘗樹根稱為檀桓,形狀像茯苓一樣結成塊狀。

可以治療心腹各種疾病,據說可以使人長生不老,不渴不飢,安定心神。

(作者的看法)《內經》說:腎臟厭惡乾燥,所以才會停滯濕氣。活人解毒湯使用黃蘗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,梔子、黃芩作用於肺,黃連作用於心,黃蘗作用於腎,燥濕的歸屬,都各自依其屬性而有不同。黃蘗藥性可上可下,可內可外,皆可治療。在清除積熱的藥物中,實在是重要的藥物。直到現在,醫生治療氣虛使用四君子湯,治療血虛使用四物湯,有痰使用二陳湯,有熱使用解毒藥,所以通常遵循這些原則,不敢輕易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