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總論 (7)
總論 (7)
1. 五用
湯:煎成清液也。補須要熟,利不嫌生。並生較定水數,煎蝕多寡之不同耳。去暴病用之,取其易升、易散、易行經絡。故曰:湯者,蕩也。治至高之分,加酒煎。去濕,加生薑煎。補元氣,加大棗煎。發散風寒,加蔥白煎。去膈病,加蜜煎。止痛,加醋煎。凡諸補湯,渣滓兩劑併合,加原水數復煎,待熟飲之,亦敵一劑新藥。
其發表、攻裡二者,惟煎頭藥取效,不必煎渣也,從緩從急之不同故爾。
膏:熬成稠膏也。藥分兩須多,水煎熬宜久。渣滓復煎數次,絞聚濃汁,以熬成爾。去久病用之,取其如飴,力大滋補膠固,故曰:膏者,膠也。
可服之膏,或水、或酒隨熬,滓猶酒煮飲之。可摩之膏、或油、或醋隨熬,滓宜搗敷患處。此蓋兼盡藥力也。
散:研成細末也。宜旋制合,不堪久留,恐走泄氣味,服之無效爾。去急病用之,不循經絡,只去胃中及臟腑之積,故曰:散者,散也。
氣味厚者,白湯調服。氣味薄者,煎熟和滓服。
丸:作成圓粒也。治下焦疾者,如梧桐子大。治中焦疾者,如綠豆大。治上焦疾者,如米粒大。因病不能速去,取其舒緩,逐旋成功,故曰:丸者,緩也。
用水丸者,或蒸餅作稀糊丸者,取至易化,而治上焦也。用稠麵糊丸者,或飯糊丸者,取略遲化,能達中焦也。或酒、或醋丸者,取其收散之意。犯半夏、南星。欲去濕痰者,以生薑自然汁作稀糊為丸,亦取其易化也。神麯糊丸者,取其消食。山藥糊丸者,取其止澀。煉蜜丸者,取其遲化,而氣循經絡。
蠟丸者,取其難化,能固護藥之氣味,勢力全備,直過膈而作效也。
漬酒;漬煮酒藥也。藥須細銼,絹袋盛之,入酒罐密封。如常法煮熟,地埋日久,氣烈味濃。蚤晚頻吞,經絡速達。或攻或補,並著奇功。滓漉出曝乾,微搗末別漬。力雖稍緩,服亦益人。為散亦佳,切勿傾棄。補虛損證,宜少飲旋取效;攻風濕證,宜多飲速取效。
白話文:
五種藥劑的用法
**湯劑:**是將藥材煎煮成清澈的液體。補養身體的藥材需要煮熟,疏通的藥材則不一定要煮熟。加水量的多少會影響藥效,煎煮時間長短也會影響藥效的發揮。湯劑常用於治療急性疾病,因為它容易快速上升、快速發散、快速到達經絡。所以說,湯劑的作用在於「盪滌」。治療病位在較高處的疾病,可以加酒一起煎煮;去除濕氣,可以加生薑一起煎煮;補養元氣,可以加大棗一起煎煮;發散風寒,可以加蔥白一起煎煮;去除胸膈部位的疾病,可以加蜂蜜一起煎煮;止痛,可以加醋一起煎煮。凡是補養的湯劑,煎煮後的藥渣,可以合併兩次的藥渣,再加水煎煮,煮熟後飲用,效果不亞於新煎的藥。
至於發散和攻裡的藥,只需要服用第一次煎煮的藥液即可,不必再煎煮藥渣,這是因為治療的緩急不同。
**膏劑:**是將藥材熬煮成濃稠的膏狀。藥材的用量需要較多,加水煎煮的時間也要較久。藥渣可以重複煎煮數次,將每次煎煮的濃汁合併,再熬煮成膏。膏劑常用於治療久病,取其像麥芽糖一樣,滋補力強且能固本培元。所以說,膏劑的作用在於「膠著」。
可以服用的膏,可以用水或酒來熬製,藥渣可以用酒煮後飲用。可以塗抹的膏,可以用油或醋來熬製,藥渣可以搗爛敷在患處。這樣才能將藥效充分發揮。
**散劑:**是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應該臨時調製,不宜久放,以免藥效散失而無效。散劑常用於治療急性疾病,不通過經絡,而是直接作用於胃腸和臟腑,以去除積滯。所以說,散劑的作用在於「發散」。
氣味濃厚的藥粉,可以用白開水調服;氣味較淡的藥粉,可以煎煮後連藥渣一起服用。
**丸劑:**是將藥材製成圓粒狀。治療下焦疾病的,製成梧桐子大小;治療中焦疾病的,製成綠豆大小;治療上焦疾病的,製成米粒大小。因為有些疾病不能快速治癒,需要用緩和的方式,逐步取得療效。所以說,丸劑的作用在於「緩慢」。
用水做成的丸,或是用蒸餅做成稀糊做成的丸,容易消化,適合治療上焦疾病。用稠麵糊或米糊做成的丸,消化速度較慢,能到達中焦。用酒或醋做成的丸,可以利用酒的行散或醋的收斂作用。如果要去除濕痰,可以用生薑汁做成稀糊來製丸,也取其容易消化之意。用神麯糊製丸,取其消食作用;用山藥糊製丸,取其止澀作用。用蜂蜜製丸,藥效釋放較慢,可以循經絡而行。
用蠟製成的丸,不易消化,可以保護藥材的氣味,使其藥力完整,直接通過膈膜而發揮作用。
**藥酒:**是將藥材浸泡在酒中。藥材要切成細塊,用絹袋裝好,放入密封的酒罐中。按照一般煮酒的方式煮熟,然後埋在地下一段時間,使藥酒的氣味濃烈。早晚頻繁飲用,可以使藥力快速到達經絡。無論是攻邪還是補益,都有奇效。藥渣濾出後曬乾,稍微搗碎後可以另外再浸泡,藥力雖然稍弱,服用也有益處。也可以磨成粉服用。切記不要丟棄。補虛損的病症,宜少量飲用,才能快速見效;攻風濕的病症,宜大量飲用,才能快速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