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三 (16)
卷之三 (16)
1. 蛇含草
味苦,氣微寒。無毒。一云有毒。石土上並生,遠近處咸有。一莖五葉七葉,兩種略殊;當用細葉黃花,此品才妙。昔田父見蛇含,著別傷蛇即活。嘗採此治癰腫,去內惡毒立痊。由此得名,外科多用。主驚癇寒熱邪氣,心腹邪氣;除濕痹疽痔惡瘡,鼠瘻惡瘡。諸丹石燥毒殊功,但蛇蠍蜂傷悉效。
人家多種,亦令無蛇。又用搗爛成膏,堪續已斷手指。其根收取,乃名_女青_。搗細末帶之,則疫癘不犯。主蠱毒而逐邪惡,殺鬼魅以闢不祥。
白話文:
味道苦,藥性稍微偏寒,沒有毒性。另一種說法是這種藥有毒。它生長在石頭和泥土上,無論遠近都有。莖上長有五片或七片葉子,有兩種稍微不同的類型;應該選用葉子較細、開黃花的,這種品質才好。以前有個農夫看到蛇含草,用它敷在受傷的蛇身上,蛇就活了。有人曾經採集這種草來治療癰腫,能夠迅速去除體內的惡毒之氣而痊癒。因此得名,外科醫師經常使用它。主要治療驚癇、寒熱等邪氣,以及心腹的邪氣;可以去除濕痹、疽、痔瘡、惡瘡、鼠瘻等惡性腫瘡。對於各種丹石燥毒有特別的功效,而且對於蛇、蠍、蜜蜂的咬傷都有效。
很多人種植這種草,也可以讓家裡沒有蛇。還可以用搗爛的藥膏來接續斷掉的手指。它的根收集起來,就叫做「女青」。將根搗成細末隨身攜帶,就不會被傳染病侵犯。主要治療蠱毒,驅逐邪惡,還能殺鬼魅,避開不祥的事情。
2. 水葒草
(即天蓼),味鹹,氣微寒。無毒。一云味辛。有毒。雖生各處,多在水傍。苗莖高尺余,葉大色赤白。五月採實,用者最稀。去痹氣,除惡瘡,下水氣,解消渴。去熱明目,奇效咸臻。_馬蓼_葉大同前,卑濕之地亦產。
夏收採曝乾入劑,主腸中蟲蛭輕身。_水蓼_生淺水中,大葉上有黑點。
根莖並採,可用煎湯。捋腳止霍亂轉筋,消腳氣腫滿;吞服止蛇毒攻內,去痃癖脹疼。水蠱黃腫腹膨,用蒸汗出立愈。二月勿食,傷腎弱陽。若合魚鮓食之,令陰冷痛欲絕。_毛蓼_冬根不死,葉上有毛;亦主瘰癧癰疽,引膿長肉。
白蓼紅蓼,造酒並佳。
白話文:
水葒草,也就是天蓼,味道鹹,氣味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也有人說它味道辛辣,有毒。雖然各地都有生長,但大多在水邊。它的苗莖高約一尺多,葉子大,顏色呈紅白色。五月採摘它的果實,但用的人很少。它可以去除麻痺的氣,消除惡性瘡瘍,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解除口渴。還能清熱明目,效果顯著。
馬蓼的葉子和前面的水葒草相似,也生長在潮濕低窪的地方。夏天收割後曬乾入藥,主要用於驅除腸道內的寄生蟲,使身體輕盈。
水蓼生長在淺水中,大葉片上有黑色的斑點。它的根莖都可以採集,用來煎湯服用。用來搓揉腳部可以止霍亂引起的轉筋,消除腳氣腫脹;吞服可以解蛇毒侵入體內,去除腹部腫塊疼痛。水蠱、黃腫、腹部膨脹等症狀,用蒸氣熏蒸出汗後,立刻可以痊癒。二月不要食用,會傷害腎臟,導致陽氣虛弱。如果和魚乾一起食用,會導致陰部冰冷疼痛難忍。
毛蓼的根部冬天不會枯死,葉子上有毛,也主治瘰癧、癰疽,能引出膿液,促進肌肉生長。
白蓼和紅蓼,都適合用來釀酒。
3. 山茨菇根
味辛、苦。有小毒。俗呼金燈籠,多生沙濕地。初春萌孽,葉如韭葉長青;二月開花,狀若燈籠色白。瓣有黑點,子結三稜。立夏才交,其苗即稿。依時掘地可得,遲久腐爛難尋。與老鴉蒜略同,在包裹上分別。蒜卻無毛光禿,茨菇包裹有毛。得之去皮,生焙任用。生搗為拔毒敷藥,頻換則靈;焙研合玉樞神丹,必資作主。
消癰疽無名疔腫,散癮疹有毒惡瘡。蛇虺齧傷,並服神效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辣、苦澀,帶有輕微毒性。俗稱金燈籠,多生長在潮濕的沙地。初春時發芽生長,葉子像韭菜葉一樣,四季常青;二月開花,形狀像白色燈籠。花瓣上有黑色斑點,果實結成三稜形。立夏時節才交接,它的苗就枯萎了。根據時令挖掘可以得到,時間久了就會腐爛難以尋找。和老鴉蒜有點相似,可以從包裹物上區分。老鴉蒜沒有毛,表面光滑,茨菇的包裹物則有毛。取得後去掉外皮,可以生用或稍微烘烤後使用。生搗爛後外敷可以拔除毒素,頻繁更換藥效更好;烘烤研磨後配合玉樞神丹,一定需要它作為主要成分。
能夠消除癰疽、無名疔腫,散解癮疹、有毒的惡瘡。被蛇虺咬傷,服用後都有神奇的效果。
4. 山豆根
味苦、氣寒。無毒。各處山谷俱有,廣西出者獨佳。俗呼金鎖匙,苗長一尺許。葉兩傍而有曲鈕,子成簇而色鮮紅。粒似豆圓,名因此得。凡資療病,惟取其根。口嚼汁吞,止咽喉腫痛要藥;水調末服,除人馬急黃捷方。敷蛇蟲咬傷,去血氣腹痛。
白話文:
味道苦,性寒涼,沒有毒性。各地的山谷都有生長,其中以廣西出產的品質最好。民間俗稱它為金鎖匙,幼苗大約長一尺左右。葉子生長在莖的兩旁,有彎曲的節點,果實成串且顏色鮮紅。果實的顆粒像豆子一樣圓,因此而得名。凡是作為藥用,只取它的根部。直接咀嚼汁液吞下,是治療咽喉腫痛的重要藥物;將根磨成粉用水調服,可以快速治療人和馬的急性黃疸病。將根搗碎敷在被蛇蟲咬傷的部位,可以去除因血氣不順引起的腹痛。
5. 萱草根
(俗名鹿蔥),味甘,氣涼。屬木。無毒。圓圃多種,五月開花。療酒疸遍身通黃,絞生根汁嚥下;治沙淋小便澀痛,煮熟嫩苗食之。咀和酒煎,為破腦傷風要藥;搗攙薑汁,系大熱衄血仙方。安五臟輕身,利胸膈明目。久久服餌,歡樂無憂。嵇康云:合歡觸怒,萱草忘憂是也。
_宜男_系花之字,孕婦佩則生男。
(丹溪曰:性下行走陰分,名宜男者,寧無微意存焉?)
白話文:
萱草根,俗稱鹿蔥,味道甘甜,性質偏涼,歸屬於木。沒有毒性。許多庭院都會種植,五月開花。可以治療因喝酒引起的黃疸病,導致全身發黃,將新鮮的萱草根絞汁後吞服;可以治療沙淋病導致的小便不暢通,煮熟嫩苗食用。將萱草根嚼碎後用酒煎煮,是治療腦部受傷導致的風邪的重要藥物;搗爛後加入薑汁,是治療因大熱引起的流鼻血的特效藥方。可以安定五臟,使身體輕盈,疏通胸膈,使眼睛明亮。長期服用,可以使人快樂無憂。嵇康說過:「合歡花會引起人憤怒,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。」
「宜男」是萱草花的名字,孕婦佩戴可以生男孩。
(朱丹溪說:萱草藥性往下走,進入陰部,取名「宜男」難道沒有暗示著希望生男孩的微小含義嗎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