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三 (2)
卷之三 (2)
1. 天南星
味苦、辛、氣平。可升可降,陰中陽也。有毒。下澤極多,在處俱有。苗類荷梗直起,高僅尺余;葉如蒻葉杪生,兩岐相抱。花若蛇頭黃色,子結作總鮮紅。根比芋猶圓,肌細膩且白。《本經》載虎掌草即此,後人以天南星改稱。亦與鬼蒟蒻相侔,每逢冬月間誤採。殊不知蒟蒻莖斑花紫,根極大肌粗;南星莖青花黃,根略小肌細。
炮之易裂,得此才真。制須多泡生薑湯,(七八次佳。)或研填入牯牛膽。(蜡月黑牯牛膽一個,用南星研末,取汁拌勻,填入內。)風乾過年成塊,銼碎復炒拯疴。方書謂之牛膽南星,即此是也。(倉卒不能得此,依前薑湯泡,或火炮,並殺毒堪用,但性猶烈也。)乃上行治肺經本藥,欲下行資黃柏引之。
畏生乾薑,及黑附子。散跌撲即凝瘀血,墜中風不語稠痰。利胸膈下氣墮胎,破堅積誅癰消腫。水摩箍蛇蟲咬毒,醋調貼破腦傷風。瘤突額顱,麝加敷愈。(先用小針十數枚作一把,瘤上微刺通竅,用新南星醋摩,加麝少許,日用二次,任如碗大半月全消。)
白話文:
天南星,味道苦且辛辣,藥性平和。它既能向上升提,也能向下疏導,屬於陰中帶陽的藥物。有毒性。在潮濕低窪的地方非常多,幾乎到處都有。它的莖像荷梗一樣直立,高度只有一尺多;葉子像蒻葉一樣在頂端分叉生長,兩片葉子互相抱合。花朵像蛇頭一樣呈現黃色,果實結成一串鮮紅色。根部比芋頭還要圓,表皮細膩且白皙。《本經》記載的虎掌草就是這種植物,後人改稱為天南星。它也和鬼蒟蒻很相似,常常在冬天被誤採。其實,蒟蒻的莖上有斑點,花是紫色的,根部很大且表皮粗糙;而南星的莖是青色的,花是黃色的,根部稍微小一點,表皮細膩。
將天南星炮製後容易裂開,這樣才是真正的天南星。炮製時需要用生薑湯多次浸泡(七八次最好),或者將研磨成粉的天南星填入公牛膽中。(在臘月時取一個黑色公牛膽,將天南星研成末,取汁拌勻,填入膽內。)風乾過年後成塊,再將其磨碎炒過,可以用來治療疾病。藥方書中稱之為牛膽南星,就是指這種炮製方法。(如果倉促間來不及這樣處理,就按照之前的用薑湯浸泡,或者用火炮製的方法,也能殺死毒性,但藥性仍然比較強烈。)它是向上作用於肺經的主要藥物,如果要使它向下作用,需要借助黃柏來引導。
天南星忌與生乾薑及黑附子同用。它能散瘀,治療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;能祛痰,治療中風導致的失語和稠痰;還能疏通胸膈、降氣墮胎,破除堅硬的腫塊,消除癰瘡腫脹。用水磨汁塗抹可以治療蛇蟲咬傷,用醋調和敷貼可以治療破腦外傷和風寒。對於額頭上長的腫瘤,加上麝香敷貼可以治癒。(先用十幾根小針做成一把,在腫瘤上輕輕刺破開竅,然後用新鮮的天南星用醋研磨塗抹,再加入少許麝香,每天使用兩次,即使腫瘤像碗口那麼大,也能在半個月內完全消除。)
2. 半夏
(一名守田),味辛、微苦,氣平,生寒熟溫。沉而降,陰中陽也。有毒。山谷川澤,處處有之。苗起一莖,莖端三葉。根名半夏,八月採收。反烏頭,惡皂莢,畏雄黃、生薑、乾薑、秦皮、龜甲,忌羊肉、羊血、海藻、飴糖。使宜射干柴胡,經入足膽脾胃。久藏入藥,同橘皮謂二陳;生嚼戟喉,(生用則麻,戟人喉嚨。
)宜沸湯制七次。仍加薑製,才可投瓶。若研末攙少枯礬,(每泡過半夏四兩,入枯礬一兩共研。)拌薑汁捏作小餅。諸葉包裹,風際陰乾,此又名_半夏曲_也。片則刀峻,曲則力柔。總主諸痰,驗證佐助。火痰黑,老痰膠,加芩、連、栝樓、海粉;寒痰清,濕痰白,入薑、附、蒼朮、陳皮。
風痰卒中昏迷,皂角、天南星和:痰核延生腫突,竹瀝、白芥子攙。劫痰厥頭疼,止痰飲脅痛。散逆氣,除嘔惡,開結氣,發音聲。脾瀉兼驅,心汗且斂。蓋脾惡濕,半夏專能燥濕勝水故爾。孕婦忌用,恐墮胎元。如不得已用之,復加薑汁炒過。消渴並諸血證尤禁莫加,因燥反助火邪,真陰愈被熬害,津枯血耗,危殆日侵,不得不預防也。_生半夏_消癰腫,成顆者摩水,敷蠍子螫人,塗上即愈。
婦人產後暈絕,為丸塞兩鼻中,能頃刻回蘇。此扁鵲捷法。
(謨)按:《內經》云:腎主五液,化為五濕。自入為唾,入肝為淚,入心為汗,入脾為痰,入肺為涕。丹溪又云:有痰曰嗽,無痰曰咳,因嗽而動脾之濕也。半夏惟入脾以瀉痰之標,不能入腎以瀉痰之本。然咳無形,嗽有形。無形則潤,有形則燥,所以為流濕潤燥之劑也。
又小柴胡湯中加之,以治傷寒寒熱。半助柴胡以主惡寒,半助黃芩而能去熱,及往來寒熱皆用之,有各半之意,故因而名曰半夏云。《本經》別以守田目之者,蓋緣夏半前後,人多耘蒔在田,斯又指名而生意也。
第二卷貝母款後(謨)按:宜參看。
白話文:
半夏,又名守田,味道辛辣、略苦,性平,生的時候偏寒,煮熟後偏溫。藥性沉降,屬於陰中帶陽的藥物,有毒性。它生長在山谷、河流、沼澤等地方,到處都有。它的苗長出一根莖,莖的頂端長三片葉子。根部叫做半夏,在農曆八月採收。
半夏忌與烏頭同用,會和皂莢產生不良反應,害怕雄黃、生薑、乾薑、秦皮、龜甲,忌食羊肉、羊血、海藻、飴糖。適合與射干、柴胡同用,藥性主要歸入足部的膽經、脾經和胃經。經過長時間儲藏的半夏才能入藥,與橘皮一起使用,就叫做二陳湯。生吃半夏會刺激喉嚨(因為生半夏會麻痺、刺激人的喉嚨),所以要用開水煮過七次。還要加上薑汁炮製,才能夠放入藥罐中。如果將半夏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的枯礬(每四兩半夏加入一兩枯礬一起研磨),用薑汁拌勻捏成小餅,用葉子包裹好,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陰乾,這就叫做半夏曲。半夏切成片藥性峻猛,做成半夏曲藥性就比較緩和。
總的來說,半夏主要治療各種痰證,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輔助其他藥物。火熱引起的痰是黑色的,老痰是黏稠的,可以加黃芩、黃連、栝樓、海粉;寒氣引起的痰是清稀的,濕氣引起的痰是白色的,可以加生薑、附子、蒼朮、陳皮。
風痰導致的突然昏迷,可以與皂角、天南星同用;痰核腫塊,可以加入竹瀝、白芥子;痰阻引起的厥證頭痛,可以止痰飲引起的脅痛。半夏可以疏散逆氣,消除嘔吐噁心,開解胸悶,幫助發出聲音,還能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,同時可以收斂心汗。脾臟害怕濕氣,半夏特別擅長燥濕、化解水濕。孕婦禁用半夏,因為會導致流產。如果不得已必須使用,也要用薑汁炒過。對於消渴症和各種出血症,尤其要禁止使用半夏,因為它會燥熱反而助長火邪,使真陰受到損害,津液枯竭、血液耗盡,病情會日益加重,所以必須提前預防。
生的半夏可以消除癰腫,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,敷在被蠍子蜇傷的地方,馬上就能痊癒。婦人生產後昏厥,將半夏做成丸劑塞入兩個鼻孔中,能夠立刻甦醒,這是扁鵲的快速救急方法。
《內經》說:腎臟主導五種液體,化成五種濕氣。這些濕氣,進入口中變成唾液,進入肝臟變成眼淚,進入心臟變成汗液,進入脾臟變成痰,進入肺臟變成鼻涕。朱丹溪又說:有痰的叫作嗽,沒有痰的叫作咳,因為嗽會引動脾臟的濕氣。半夏只能通過脾臟來治療痰的標,而不能通過腎臟來治療痰的本。但是,咳嗽是無形的,而嗽是有形的。無形的東西需要潤澤,有形的東西需要乾燥,所以半夏既能流動濕氣,又能潤燥。
小柴胡湯中加入半夏,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。半夏輔助柴胡治療惡寒,輔助黃芩治療發熱,以及治療忽冷忽熱的症狀,都體現了各一半的含義,所以因此得名為半夏。《本經》用“守田”這個名字來稱呼它,大概是因為夏至前後,人們大多在田間耕作,這又是指名而生意的寫照。
(請參照第二卷貝母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