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二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9)

1. 惡實

(即牛蒡子),味辛、苦,氣平。無毒。原產鄧州,(屬河南。)今生各處。葉如茵芋,葉長大;實似葡萄,核褐黃。殼類粟稗,小而多刺。鼠過之則綴惹不落,故又名曰鼠黏子也。秋後採取,制宜酒蒸。止牙齒蝕疼,散面目浮腫。退風熱咽喉不利,及腰膝風凝;驅風濕癮疹盈肌,並瘡瘍毒盛。生吞一粒,即出瘡頭。明目補中,潤肺散氣。

白話文:

牛蒡子,味道辛辣、苦,性情平和。無毒。原產於鄧州(位於河南),現在各地都有栽培。葉子像茵芋,葉子很長很大;果實像葡萄,果核呈褐黃色。外殼像粟稗,很小而且有很多刺。老鼠經過牛蒡子時,刺會黏在老鼠身上而不掉落,因此牛蒡子又叫「鼠黏子」。在秋天採收,加工時適合用酒蒸。可以治療牙齒蝕疼,緩解面部浮腫。退散風熱導致的咽喉腫痛,以及腰膝因風凝結而引起的疼痛;驅散風濕導致的癮疹充滿皮膚,還可以治療瘡瘍毒盛的情況。生吞一粒牛蒡子,瘡口就會出膿。明目補中,潤肺散氣。

2. 敗醬

味苦、咸,氣平,微寒。無毒。俗呼苦𧀹菜,多生深谷中。入劑用之,夏初收採。因似敗豆醬氣,故以敗醬為名。入足少陰腎經,及手厥陰包絡。除腫癰排膿散血,破癰結催產落胎。去疽痔疥瘙,卻毒風痿痹。鼻洪吐血能止,腹痛疑血可推。

白話文:

  1. 味道苦和鹹,性質平緩,微寒。沒有毒性。俗稱苦苣菜,多生長在幽深的的山谷中。入藥用之,夏初採收。由於類似敗豆醬的氣味,故以敗醬為名。

  2. 歸屬於足少陰腎經,以及手厥陰包絡經。可以消除腫瘤、膿腫,散瘀血,破除癰結,催產落胎。可以消除疽瘡、痔瘡、疥癬、瘙癢,去除毒風、痿痹。可以止鼻血、吐血,腹痛疑似淤血可以推散。

3. 白薇

味苦、咸,氣平,大寒。無毒。近道處處俱生,根類牛膝短小。三月三日,收採陰乾。惡黃耆大黃乾薑,及乾漆、山茱、大棗。主中風身熱支滿,忽忽人事不知。療溫瘧寒熱痠疼,洗洗有時發作。狂惑鬼邪堪卻,傷中淋露可除。利氣益精,下水滲濕。

白話文:

這種植物味苦、味鹹性平,大寒,沒有毒性,在離道路不遠的地方到處都生長,根部像牛膝一樣短小。在三月三日收割,在陰涼處曬乾。它與黃耆、大黃、乾薑,以及乾漆、山茱萸、大棗相剋。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發熱、四肢關節滿脹,突然昏迷不省人事。還能治療寒熱交替發作的溫瘧,熱病時有時發作。可以驅逐鬼魅,治療傷中、淋露。可以增強元氣精血,利尿除濕。

4. 白前

味甘、辛,氣微溫。無毒。出江浙蜀川,生洲渚砂磧。葉如柳樹葉,苗似芫花苗。根粗長與牛膝頗同,但堅脆(音翠)而柔軟鮮有。凡資入藥,秋後採根。甘草湯浸一宵,折去傍須焙用。咳嗽上氣能降,胸脅逆氣堪驅。氣壅膈,倒睡不得者殊功;氣衝喉,呼吸欲絕者立效。仍治氣塞咽嗌,時作水雞聲鳴。

白話文:

中藥甘草,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微溫,無毒。主要產地在江蘇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生長在江洲沙洲、水邊沙地。葉子似柳樹葉,幼苗像是芫花的苗。甘草根類似牛膝,但更堅硬易碎,也柔軟新鮮。通常在秋天採收根部入藥。將甘草浸泡在甘草湯中一整夜,把周圍的毛須去掉後,烘烤後使用。可用於治療咳嗽、氣促、胸悶和倒臥睡不著等症狀。對氣衝喉嚨、呼吸困難的患者立竿見影。另外,也可用來治療咽喉閉塞,以及間歇性發出類似水雞的叫聲。

故古人氣嗽方中,每每用之不遺,亦以其善主一切氣也。又能保定肺氣,溫藥佐使尤奇。

白話文:

痰嗽疾,古人治療時,總愛用這個方劑,也由於方劑能很好地治療一切氣疾。還能保全肺氣,藥性溫和,調理作用尤為奇特。

(謨)按:白薇白前,近道俱有。苗莖根葉,形色頗同。倘誤採收,殺人頃刻,必辨認的實,方入藥拯疴。白前似牛膝,粗長堅脆易斷。白薇似牛膝,短小柔軟能彎。仍噬汁味相參,庶不失於差誤。此醫家大關鍵,匪特一藥為然。凡相類者,俱不可不細察爾。

白話文:

(謨)按:白薇、白前,市面上都很常見。它們的苗、莖、根、葉,形狀和顏色都十分相似。如果採錯了,就會立時害人,所以一定要認清楚它們的本質,才能用它們入藥治病。白前的樣子像牛膝,粗壯、堅硬、容易折斷。白薇的樣子也像牛膝,但較短小,柔軟,能彎曲。還要注意它們汁液的味道,這樣才能不誤用錯藥。這一點是中醫的一大關鍵,不僅僅是這兩種藥材,凡是形狀相似的藥材,都必須仔細辨別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