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二 (12)
卷之二 (12)
1. 麻黃
味甘、辛,氣溫。氣味俱薄,輕清而浮,升也,陽也。無毒。青州彭城(並屬山東。)俱生,榮陽中牟(並屬河南。)獨勝。惡細辛石葦,宜陳久年深。凡欲用之,須依法制去根節;單煮數沸,傾上沫用火焙乾。任合丸散煎湯,方不令人煩悶。以厚朴為使,入手足四經。手太陰經本經之藥,陽明經榮衛之藥,而又入足太陽經、手少陰經也。
發汗解表,治冬月正傷寒如神;驅風散邪,理春初真溫疫果勝。泄衛實消黑斑赤疹,去榮寒除身熱頭疼。春末溫瘧勿加,夏秋寒疫切禁。因時已變,溫熱難抵。劑之輕揚,仍破積聚症堅,更劫咳逆痿痹。山嵐瘴氣,亦可御之。若蜜炒煎湯,主小兒瘡疱。患者多服,恐致亡陽。
止汗固虛,_根節_是妙。
(謨)按:東垣云:麻黃治衛實,桂枝治衛虛。雖俱治太陽之經,其實榮衛藥也。肺主衛,心主榮。麻黃為手太陰之劑,桂枝為手少陰之劑。故冬月傷寒、傷風咳嗽者,用麻黃、桂枝,即湯液之源也。然麻黃又為在地之陰,陰當下行,何謂發汗而升上?經云: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。
麻黃屬陰,氣味俱薄,薄則陰中有陽可知矣,安得不為輕揚之劑升上而發汗乎?但入手太陰經,終亦不能離少陰之本體也。
白話文:
麻黃,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溫熱。氣味都比較淡薄,性質輕清而浮散,是上升的、陽性的藥物。沒有毒性。青州和彭城(都屬於山東)都有產,但榮陽和中牟(都屬於河南)產的品質最好。不宜與細辛、石葦一起使用,適合存放陳久。凡是要使用麻黃,必須按照方法去除根部和莖節;單獨煮幾次,將上面的泡沫撇掉,再用火烘乾。這樣無論用來配製藥丸、散劑還是煎湯,才不會讓人感到煩躁。以厚朴作為輔助藥,可以引導藥效進入手足四條經絡。麻黃是手太陰肺經本身的藥,也是陽明經營衛之藥,同時也進入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少陰心經。
它能發汗解表,治療冬天嚴重的傷寒,效果如同神效;能驅散風邪,治理初春的真正溫疫,效果確實很好。它可以疏洩衛氣的壅實,消除黑斑、紅疹,去除營血寒邪,解除身體發熱、頭痛。但春末的溫瘧病不能使用,夏秋的寒疫病絕對禁止使用。因為時令已經改變,溫熱的病邪難以抵擋。麻黃藥性輕揚,仍然可以破除積聚、腫塊,還能治癒咳嗽、逆氣、肢體痿痹。山嵐瘴氣,也可以用它來抵禦。如果用蜂蜜炒過再煎湯,主要治療小兒的瘡疱。但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,如果服用過多,可能會導致陽氣耗散。
要用它來止汗、鞏固虛弱體質,則必須使用麻黃的根莖部分,效果才好。
(按語)東垣說:麻黃治療衛氣實證,桂枝治療衛氣虛證。雖然都治療太陽經的病症,但實際上是針對營衛的藥物。肺主衛氣,心主營血。麻黃是手太陰肺經的藥物,桂枝是手少陰心經的藥物。所以冬天傷寒、傷風咳嗽的人,使用麻黃、桂枝,就是湯液的來源。然而,麻黃又被認為是地下的陰性藥物,陰應該下行,為什麼說它能發汗而向上升發呢?《經》說:氣味淡薄的,屬於陰中的陽。
麻黃屬陰,氣味都淡薄,淡薄就表示陰中有陽,所以它必然是輕揚上升、發汗的藥物。但是它歸入手太陰肺經,最終也離不開少陰的本性。
2. 葛根
_味甘,氣平、寒。氣味俱薄,體輕上行,浮而微降,陽中陰也。無毒。各山谷俱生,成藤蔓旋長。春初發葉,秋後採根。入土深者力洪,去皮用之效速。殺野葛巴豆百毒,入胃足陽明行經。療傷寒發表解肌,治肺燥生津止渴。解酒毒卒中,卻溫瘧往來。散外瘡疹止疼,提中胃氣除熱。__花_消酒不醉。_殼_治痢實腸。_生根汁_乃大寒,專理天行時病。止熱毒吐衄,去熱燥消渴。婦人熱悶能蘇,小兒熱痞堪卻。_葛粉_甘冷,醉後宜食。除煩熱利大便,壓丹石解鳩鳥毒。_葉_敷金瘡搗爛。_蔓_祛喉痹燒灰。
白話文:
葛根味道甘甜,性情平和偏寒。氣味都比較淡薄,質地輕而向上升散,浮散中帶點微降的趨勢,屬於陽性中的陰性。沒有毒性。各個山谷都生長,長成藤蔓盤旋生長。春天初發芽長葉,秋後採收根部。深入土裡的根藥力較強,去除外皮使用效果較快。能解野葛、巴豆等百種毒,進入胃經,是足陽明胃經的藥。能治療傷寒發汗解肌,治療肺燥而生津液止渴。能解酒毒、中風,能退除溫瘧時冷時熱的症狀。能散除外瘡、疹子而止痛,能提升中焦胃氣而除熱。葛花能幫助解酒,使人不易喝醉。葛殼能治療痢疾而使腸道固實。生的葛根汁性大寒,專門治療流行性疾病,能止熱毒引起的吐血、流鼻血,能去除熱燥、消解口渴。婦女熱悶可以使之甦醒,小兒熱痞可以去除。葛粉性甘涼,酒後適合食用。能去除煩熱、使大便通暢,能抑制丹石之毒,解除鳩鳥之毒。葛葉搗爛後可以敷在金瘡上。葛藤燒成灰可以祛除喉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