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二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0)

1. 防風

味甘、辛、氣溫。升也,陽也。無毒。種生沙苑,(屬河南。)根類蜀葵。秋後採收,曝乾入藥。殺烏頭大毒,惡藜蘞芫姜。(藜蘆、白蘞、芫花、乾薑。)擇堅實脂潤為良,去蘆頭釵股不用。系太陽本經之藥,又通行脾胃二經。職居卒伍卑賤之流,聽命即行,隨引竟至。盡治一身之痛,而為風藥中之潤劑也。

治風通用,散濕亦宜。_身_去身半以上風邪,_梢_去身半以下風疾。

收滯氣面頰,尤瀉肺實有餘;驅眩暈頭顱,更開目盲無見,故云除上焦風邪要藥。倘或誤服,反瀉人上焦元氣,為害豈淺淺哉!_花_止痛骨節間,亦治風效;_子_消穀胃脘內,又調食香。_葉_收採煎湯,主風熱汗出。

白話文:

防風,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溫和。藥性是向上升發的,屬於陽性藥物,沒有毒性。它生長在沙地,主要產於河南一帶。根的形狀像蜀葵。秋天採收,曬乾後入藥。能解除烏頭的劇毒,但與藜蘆、白蘞、芫花、乾薑等藥物同用會產生不良作用。選取質地堅實、有油脂光澤的為上品,去除根頭像釵股的部分不用。它是太陽經的本經藥,也能通行脾經和胃經。它的作用就像士兵一樣,聽從命令就執行,能隨藥引到達病灶。能治療全身的疼痛,是風藥中比較滋潤的藥物。

能治療各種風病,也適合用來散除濕氣。藥物作用在身體上半部時,能去除身體上半部的風邪;作用在身體下半部時,能去除身體下半部的風病。

能收斂滯留在面頰的氣,特別能瀉去肺氣過盛的情況;能驅除頭暈,更能使眼睛恢復視力,因此被稱為是清除上焦風邪的重要藥物。但如果誤用,反而會瀉掉人體上焦的元氣,造成的傷害不小!花朵能止骨節間的疼痛,也有治療風病的效果;種子能消除胃脘內的積食,又能調和食物的香氣。葉子採收後煎湯服用,主要治療風熱引起的出汗。

2. 防己

味辛、苦,氣平、寒。陰也。無毒。多生漢中府,(屬陝西。)通行十二經。畏萆薢殺雄黃毒,惡細辛宜使殷櫱。狀與木通近似,氣吹亦貫兩頭。賣家因難得真,多采似者假代。殊不知氣味大異,無益有傷。凡覓拯疴,甚宜細審。種因根苗各治,名分漢木兩呼,_漢防己_是根,破之紋作車輻解,黃實馨香;_木防己_是苗,皮皺上有丁足子,青白虛軟。宗此辯認,庶不差訛。

並刮淨粗皮,才咀成薄片。漢者主水氣,名載君行;(音杭。)木香理風邪,職僉使列。

故云:腰以下至足,濕熱腫痛腳痛,及利大小二便,退膀胱積熱,消癰散腫,非用漢者不能成功。若療肺氣喘嗽、膈間支滿,併除中風攣急、風寒濕瘧熱邪,此又全仗木者以取效也。

(謨)按:東垣云:防己性苦,寒,純陰。能瀉血中濕熱,通血中滯塞。補陰泄陽,助秋冬、瀉春夏之藥也。譬諸於人,則險而健者類之。夫險健者,每每幸災樂禍,遇有風塵之警,必竟借為亂階。然而見善亦喜,見惡亦怒。如善用之,可使禦敵凶暴之人,衝突險固之地,亦不為無益者也。

故凡瞑眩之藥,聖人安得因之而便廢耶!亦必存之以待善用。今夫防己聞其臭則可惡,下咽則令身心煩亂,飲食減少,藥之瞑眩,誠為拇拙。至於通行十二經,以去濕熱壅塞腫疼,反治下注腳氣,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,則非此不可,誠為行經之仙藥也。然雖藥力之能,亦在人善用而不錯爾。

復有不可用者數端,今悉舉陳使知警省。如飲食勞倦、陰虛內熱、元氣、穀氣已虧之病,而以防己瀉去大便,則重亡其血,此不可用一也;如大渴引飲,是熱在下焦氣分,宜滲瀉之,其防己乃下焦血藥,此不可用二也;如外感風寒,邪傳肺經,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,甚至不通,此上焦氣病,禁用血藥,此不可用三也;若人久病,津液不行,上焦虛渴,宜補以人參、葛根之甘溫,倘用苦寒之劑,則促危亡,此不可用四也。仍不止如此,但上焦濕熱者皆不可用。

若系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,以至二陰不通,必須審用可也。學者宜並覽之。

白話文:

防己,味道辛辣、苦澀,性味平和偏寒,屬陰性,沒有毒性。多生長在漢中府(屬於陝西)。能通行於人體十二經絡。它害怕萆薢,能殺雄黃的毒性;討厭細辛,適合與殷櫱一起使用。外形與木通相似,用氣吹能使空氣從兩端貫通。賣藥的人因為很難得到真正的防己,常常採集外形相似的東西來冒充。卻不知道它們的氣味差異很大,不但沒有療效反而會傷身。凡是尋找藥物來治病,都應該仔細辨別。防己的根和苗各有不同的療效,有「漢防己」、「木防己」兩種名稱。漢防己指的是根部,破開後紋路像車輪的輻條,內部是黃色,有香氣;木防己指的是莖藤,表皮皺褶,有突起的細小顆粒,質地青白而鬆軟。依照這些來分辨,才不會有差錯。

採收後要刮乾淨粗糙的外皮,才能切成薄片。漢防己主要治療水濕之氣,是藥方中的君藥(主藥);木防己則能理順風邪,是藥方中的輔藥。

所以說:腰部以下到腳部,因為濕熱造成的腫痛、腳痛,以及大小便不暢通,排除膀胱的積熱,消除癰瘡腫塊,必須使用漢防己才能見效。如果治療肺氣喘咳、胸膈脹滿,以及去除中風引起的筋脈拘攣、風寒濕邪引起的瘧疾等熱邪,就完全要依靠木防己才能有效。

(這裡的「謨」表示作者的評論)東垣說:防己藥性苦寒,屬純陰,能排除血液中的濕熱,疏通血液中的淤滯。能補陰氣、瀉陽氣,輔助秋冬的藥物,能瀉春夏的藥物。如果以人來比喻,就像性格陰險卻很強健的人。這種人常常會幸災樂禍,遇到動亂就會趁機作亂。然而他們看到好的事情也會高興,看到壞的事情也會憤怒。如果能好好利用,可以讓他們成為抵禦外敵的將領,衝鋒陷陣,也並非沒有益處。

所以對於有瞑眩反應(服藥後身體出現不適的反應)的藥物,聖人怎麼會因為這些反應而廢棄不用呢?一定會保留下來等待善用。現在的防己,聞起來味道很不好聞,吃下去會讓人心煩意亂,食慾減少,這種藥物瞑眩反應,實在讓人難以接受。然而,防己能夠通行十二經絡,去除濕熱引起的腫脹疼痛,反過來能治療下肢腳氣,清除膀胱積熱而保護它的功能,如果沒有防己就無法做到這些,它真是通行經絡的仙藥啊!雖然藥力很強,也要看人是否能善用,不使用錯誤。

還有幾種不能使用防己的情況,現在全部列出來,讓大家知道並警惕。比如飲食勞累、陰虛內熱、元氣和脾胃功能已經虛弱的病人,如果使用防己來瀉下,會更嚴重的損耗他們的精血,這是第一種不能使用的情況;比如非常口渴,是熱在下焦氣分,應該用滲濕瀉熱的方法來治療,而防己是下焦血藥,這是第二種不能使用的情況;比如外感風寒,邪氣傳入肺經,氣分有濕熱而小便黃赤,甚至小便不通,這是上焦氣病,禁用血藥,這是第三種不能使用的情況;如果一個人久病,津液虧耗,上焦虛弱而口渴,應該用人參、葛根等甘溫的藥物來補益,如果使用苦寒的藥物,就會加速病情惡化而危及生命,這是第四種不能使用的情況。不僅如此,凡是上焦有濕熱的人都不能使用防己。

如果是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絡,導致大小便不通,必須仔細考慮才能使用防己。學習醫藥的人應該全部了解這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