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3)

1. 柴胡

味苦,氣平、微寒。氣味俱輕,升也,陽也,陰中之陽。無毒。州土各處俱生,銀夏(州名,屬陝西。)出者獨勝。根鬚長如鼠尾,一二尺余;香氣直上雲端,有鶴翔集。八月收採,折淨蘆頭。療病上升,用根酒漬;中行下降,用梢宜生。畏女菀藜蘆,使半夏一味。乃手足少陽、厥陰四經行經藥也。

白話文:

中藥蘆薈:味道苦,性情平穩,略微偏寒。氣味都很輕,是升發之物,屬於陽,是陰中的陽。無毒。各州土地都有生長,銀夏出產的最好。根鬚長得像老鼠尾巴,有一二尺長;香氣直衝雲霄,有鶴鳥飛翔聚集。在八月收採蘆薈,摘去蘆頭。治療疾病上行的,用根部浸泡酒後服用;治療中行的或下行的,用根梢直接食用。蘆薈忌諱女菀藜蘆,可以和半夏一起服用。蘆薈是手足少陽、厥陰四經行經的藥物。

瀉肝火,去心下痰結熱煩,用黃連(豬膽汁炒。)為佐;治瘡瘍,散諸經血凝氣聚,與連翹同功。止偏頭疼,胸脅刺疼及膽癉疼痛;解肌表熱,早晨潮熱並寒熱往來。傷寒門實為要劑,溫瘧證誠作主方。且退濕痹拘攣,可作濃湯浴洗。在臟主血,在經主氣。亦婦人胎前產後,血熱必用之藥也。

白話文:

瀉肝火,去除心下有痰結,煩熱,黃連(用豬膽汁炒過)做輔助藥物;治療瘡瘍,散諸經血凝氣聚,與連翹有相同的效果。止偏頭痛,胸脅刺疼,以及膽囊疼痛;解肌表熱,早晨潮熱,寒熱往來。傷寒門中是必備的藥,溫瘧證是主要的方劑。還可以退濕痹拘攣,可做濃湯浴洗。在臟腑中主血,在經絡中主氣。婦女懷孕前和產後,血熱都必須用藥。

經脈不調,加四物秦艽牡丹皮治之最效;產後積血,佐巴豆三稜莪朮攻之即安。又引清氣順陽道而上行,更引胃氣司春令以首達。亦堪久服,明目輕身。葉名_芸蒿_,辛香可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經脈不調和,可以加四物湯、秦艽和牡丹皮來治療,效果最好。產後積血,可以加入巴豆、三稜和莪朮來攻治,即可痊癒。此外,還可以引導清氣沿著陽經向上運行,並引導胃氣司掌春令,以首先到達頭部。也能夠長期服用,明目輕身。葉子的名字叫做芸蒿,辛香可以食用。

(謨)按:《衍義》云:《本經》並無一字治勞,今人治勞方中,鮮有不用,誤世甚多。嘗原勞怯,雖有一種,真臟虛損,復受邪熱,熱因虛致,故曰勞者牢也。亦須斟酌微加,熱去即當急已也。設若無熱,得此愈增。《經驗方》治勞熱青蒿煎丸,少佐柴胡正合宜爾,故服之無不效者。

白話文:

(莫)評論:根據《衍義》所說,《本經》中並無一個字記載可以治療勞疾,現在的人在治療勞疾的藥方中,很少有不使用的,誤導了很多人的情況非常多。曾經推敲過勞疾和怯懦,雖然是同一個病症,但真正的內臟虛損,又感受了邪熱,熱邪反而因為虧虛而出現,因此說勞疾就是虧虛引起的病。治療時也必須詳細斟酌是否微加使用,如果邪熱去掉,就應該立刻停止服用。如果本身沒有邪熱的人服用了藥反而會加重病情。《經驗方》中治療勞疾發熱症狀的青蒿煎丸,適當佐以柴胡才合適,所以服用後沒有不有效的。

《日華子》竟信為實,就注《本經》條下,謂補五勞七傷,除煩而益氣力。《藥性論》又謂:治勞乏羸瘦,是皆不智,妄自作俑者也。若此等病,苟無實熱,醫者執而用之,不死何待!本草註釋,豈可半字鹵莽耶?萬世之後,所誤無窮,誰之咎也。

白話文:

《日華子》竟然相信《本經》中關於人參的記載是真實的,就在注釋《本經》時條目下方說,人參可以補益五勞七傷,消除煩躁,增進氣力和體力。《藥性論》又說,人參可以治療勞累、虛弱、消瘦等疾病,這些說法都是不聰明的,是胡亂編造出來的。如果遇到此類疾病,只要沒有實熱的情況,醫生開人參來治療,病人不死還等什麼呢?註釋本草著作,怎麼能夠有一點點的疏忽呢?萬世之後,因此而造成的錯誤,是誰的過錯呢?

明達之醫,固知去取;中下之士,寧不蹈其轍哉!非比仲景治傷寒,寒熱往來如瘧之證,制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龍骨、柴胡加芒硝等湯,此誠切要之藥,萬世之所宗仰,而無罅議者也。

白話文:

高明的醫生,當然知道取捨;中下水平的醫生,難道不會沿襲他的方法嗎?就拿仲景治療傷寒來說,傷寒寒熱往來,如同瘧疾的症狀,他制定的「大小柴胡湯」、「柴胡加龍骨湯」、「柴胡加芒硝湯」等,確實是極為重要的藥方,千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圭臬,從來沒人敢質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