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7)

1. 當歸

味甘、辛,氣溫。氣味俱輕,可升可降。陽也,陽中微陰。無毒。生秦蜀兩邦,(秦屬陝西,蜀屬四川。)有大小二種。大葉者名_馬尾當歸_,黃白氣香肥潤;(此為上品,市多以低假酒曬潤充賣,不可不察。)小葉者名_蠶頭當歸_,質黑氣薄堅枯。(此為下品,不堪入藥。

)一說:川歸力剛可攻,秦歸力柔堪補。凡覓拯病,優劣當分。畏姜藻蒲蒙,(生薑、海藻、菖蒲、牡蒙。)惡䕡茹濕面。蘆苗去淨,醇酒製精。行表洗片時,行上漬一宿。體肥痰盛,薑汁漬宜。曝乾㕮咀,治血必用。東垣云:頭止血上行,身養血中守,尾破血下流,全活血不走。

易老云:入手少陰,以心主血也。入足太陰,以脾裹血也。入足厥陰,以肝藏血也。若和劑在人參、黃耆皆能補血,在牽牛、大黃皆能破血。從桂附茱萸則熱,從芒硝大黃則寒。《別說》又云:能使氣血各有所歸,故因名曰當歸。

逐跌打血凝,並熱痢刮疼滯住腸胃內;主咳逆氣上,及溫瘧寒熱泥在皮膚中;女人胎產諸虛,男子勞傷不足;眼疾齒疾痛難忍,癰瘡金瘡肌不生;中風攣蜷,中惡昏亂;崩帶湛漏,燥澀焦枯;並急用之,不可缺也。又同芎藭上治頭痛,以其諸頭痛皆屬肝木,故亦血藥主之。甚滑大便,瀉者須忌。

(謨)按:《正傳》云:當歸能逐瘀血、生新血,使血脈通暢與氣並行,周流不息,因以為號。然而中半以上,氣脈上行,天氣主之;中半以下,氣脈下行,地氣主之;身則獨守乎中而不行也。人身之法象亦猶是焉。故瘀血在上焦,與上焦之血少,則用上截之頭;瘀血在下焦,與下焦之血少,則用下截之尾;若欲行中焦瘀血,與補中焦血虛,則用中截之身。匪獨當歸為然,他如黃芩、防風、桔梗、柴胡亦皆然也。

觀此一說,較前東垣雖殊,思亦近理不妄。採附篇末,憑人所宗。

又按:經云:主咳逆上氣。議者以當歸血藥,如何治胸中氣也?殊不知當歸非獨主血,味兼辛散,乃為血中氣藥。況咳逆上氣,非止一端,亦有陰虛,陽無所附,以致然者。今用血藥補陰,與陽齊等,則血和而氣降矣。《本經》所謂義或由斯。

白話文:

當歸,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溫和。氣味都較輕淡,可以向上升散,也可以向下沉降。屬於陽性藥物,但在陽性中帶有微弱的陰性。沒有毒性。主要生長在秦地(陝西)和蜀地(四川)。有大小兩種。大葉的稱為「馬尾當歸」,顏色黃白、氣味香濃、肥厚潤澤(這是上品,市面上很多用劣質品或酒浸曬後冒充販賣,必須仔細辨別)。小葉的稱為「蠶頭當歸」,質地黑、氣味薄弱、堅硬乾枯(這是下品,不適合入藥)。

另一種說法是:川產當歸藥力剛猛,可以攻破瘀血;秦產當歸藥力柔和,可以補養氣血。凡是尋求治療疾病,必須區分其優劣。當歸畏懼生薑、海藻、菖蒲、牡蒙,討厭䕡茹和濕麵。處理時要將蘆苗去除乾淨,用純酒浸製提煉。如果要作用於體表,就洗淨切片後稍微浸泡;如果要作用於身體內部,就浸泡一整夜。體質肥胖、痰液多的人,適合用薑汁浸泡。曬乾後切成小塊,是治療血症的必用藥材。

李東垣說:當歸頭部能止血並使藥性向上走,身體部分能養血並使藥性停留在身體中部,尾部能破血並使藥性向下走,完整使用的當歸能使全身的血脈活絡暢通。

張元素說:當歸能入足少陰心經,因為心主血脈;能入足太陰脾經,因為脾能裹住血液;能入足厥陰肝經,因為肝能儲藏血液。如果和人參、黃耆等藥物一起配伍,就能補血;如果和牽牛、大黃等藥物一起配伍,就能破血。和桂枝、附子、吳茱萸一起使用,則藥性偏熱;和芒硝、大黃一起使用,則藥性偏寒。《別說》又說:當歸能使氣血各自回歸其所屬,因此得名當歸。

當歸可以治療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凝結,以及熱痢、腹痛等導致腸胃滯礙的症狀;主治咳嗽、氣逆上衝,以及溫瘧、寒熱等病邪停留在皮膚中的情況;可以治療婦女產後虛弱,以及男子勞傷不足;也能治療眼疾、牙痛等難以忍受的疼痛,以及癰瘡、金瘡等肌肉難以生長的狀況;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抽搐彎曲,以及中惡昏厥等症狀;還能治療崩漏、帶下、乾燥、枯澀等病症。這些情況都需要急用當歸,不可缺少。當歸和川芎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頭痛,因為各種頭痛都與肝有關,所以用血藥來治療。當歸藥性滑利,容易導致大便滑瀉,所以腹瀉的人要忌用。

(謨)按,《正傳》記載:當歸能消除瘀血、生成新血,使血脈暢通,與氣並行,周而復始,因此得名。然而當歸的上半部分,藥性向上走,主要作用於上焦,由天氣主導;下半部分,藥性向下走,主要作用於下焦,由地氣主導;身體部分則獨守於中,不向上也不向下。人體的法則也是如此。所以,瘀血在上焦,或者上焦血虛,就用當歸的頭部;瘀血在下焦,或者下焦血虛,就用當歸的尾部;如果想要治療中焦的瘀血,或者補養中焦血虛,就用當歸的身體部分。不僅當歸如此,其他如黃芩、防風、桔梗、柴胡等藥物也是如此。

這種說法雖然和李東垣的觀點不同,但思考的方向也接近真理,並非妄言。因此將此觀點附錄在篇末,供大家參考。

另外,經典中說:當歸可以治療咳嗽、氣逆上衝。有人質疑,當歸是血藥,怎麼能治療胸中的氣病呢?其實,當歸不僅僅是血藥,它還兼具辛散的特性,所以也是血中氣藥。況且,咳嗽、氣逆上衝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也有陰虛導致陽氣沒有依附而上逆的情況。用補血的藥物來補陰,使陰陽平衡,那麼血氣調和,氣也就降下來了。《本經》所說的道理或許由此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