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十一 (11)
卷之十一 (11)
1. 龍骨
味甘,氣微寒。陽也。無毒。河東多,崖穴有。指脫者,當時臆度語;云死者,《本經》的實辭。(經云:死龍處採無時。)_雄龍骨_狹而紋粗,_雌龍骨_廣而紋細。五色具全上品,白中黃乃次之。黑者極低,撿除勿用。舐竟黏舌不假,煅脆研細方精。仍水飛淘,免著腸胃。
畏椒漆(蜀椒、乾漆、)理石,宜牛黃、人參。閉澀滑瀉大腸,收斂浮越正氣。止腸風來血及婦人帶下崩中,塞夢寐泄精並小兒驚癇風熱。闢鬼疰精物,除腸癰內疽。固虛汗,縮小便,散堅結,消癥瘕。經云:澀可去脫,此之謂歟。龍齒(形小強,有齒狀。
)定心安魂,男婦邪夢紛紜者急服;龍角(形強而實,世所稀有。)卻驚退熱,小兒痰盛發搐者宜求。龍涎(吐出涎沫,深澤多有。
)可制香,龍腦(甚肥軟。)能斷痢。_龍遺瀝_黏水傍木枝,類蒲槌狀而灰色。
_紫梢花_又別號,為陰冷無孕仙丹。
_龍胞胎_出蜀中山澗,如干魚鱗而腥臊,景天瓦松同煎,系經閉不通要藥。
(謨)按:羅氏云:龍春分登天,秋分潛淵,物之至靈者也。世俗書龍有三停九似之說。三停者,謂自首至膊,膊至腰,腰至尾相停也。九似者,謂角似鹿,頭似馬,眼似兔,項似蛇,腹似蜃,鱗似魚,爪似鷹,掌似虎,耳似牛也。頭上有物如博山,名尺木。龍無尺木,不能昇天。
其性粗猛,畏鐵,愛珠玉、空青,而嗜燒燕肉,故嘗食燕者,不可渡海。又言畏棟(音練)葉、五色線,故漢以五色線合棟葉縛之。古有豢龍氏徒,能知其欲惡而節制之爾。噓氣成云,以蔽身體,人不可見。其聲如戛銅盤,液能發眾香。龍火與人火相反,得濕而焰,遇水乃燔。
以火逐之,則燔息而焰滅矣。《衛生寶鑑》曰:龍齒安魂,虎睛定魄,此各言其類也。東方蒼龍木也,屬肝藏魂;西方白虎金也,屬肺藏魄。龍能變化,故魂遊不定;虎能專靜,故魄止能守。是以魄不寧者,宜治以虎睛;魂飛揚者,宜治以龍齒。萬物有成理而不說,亦在夫人達之而已矣。
白話文:
龍骨,味道甘甜,藥性稍微偏寒。屬性為陽性,沒有毒性。河東地區產量豐富,常在山崖洞穴中發現。所謂「指脫者」,是當時人們的猜測之語;而說「(龍骨能治)死者」,則是《本經》中的實際記載。(經書上說:在龍死的地方採集龍骨,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。)雄龍骨的形狀較狹窄,紋路粗糙;雌龍骨則較寬廣,紋路細緻。若龍骨呈現五種顏色俱全,則為上品,以白色中帶黃色的次之。黑色的龍骨品質極差,應當揀除不用。用舌頭舔舐龍骨,若能黏住舌頭則為真品,需經煅燒至脆再研磨成細粉才算精良。使用時要用水淘洗過,避免對腸胃產生刺激。
龍骨畏懼椒、漆(蜀椒、乾漆),以及理石,適合與牛黃、人參一起使用。能閉合收澀、止滑瀉大腸,收斂浮散的虛陽正氣。能止住腸風下血以及婦女的帶下、崩漏,能改善夢遺、遺精,並能治療小兒驚風、癲癇、風熱等症狀。能驅除鬼魅邪祟,消除腸癰、內疽。能固住虛汗,縮小便,消散堅硬結塊,消除癥瘕。經書上說:龍骨的澀性能夠去除脫泄,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。龍齒,形狀小而堅硬,有齒狀。能安定心神,安撫魂魄,對於男子或婦女因邪氣而導致夢境紛亂者,應立即服用;龍角,形狀堅硬而實在,世間少有。能驅除驚嚇、退燒,對於小兒痰多發作抽搐者,應該尋求使用;龍涎,是龍吐出的唾沫,在深水區域多有發現。可以製作香料;龍腦,非常肥厚柔軟。能止痢;龍遺瀝,黏附在水邊樹枝上的樹脂,形狀像蒲槌,顏色呈灰色。
紫梢花,又名別號,是治療婦女陰冷不孕的仙丹。龍胞胎,產於蜀地山澗中,形狀如乾魚鱗,帶有腥臭味,與景天、瓦松一同煎煮,是治療婦女閉經的重要藥物。
(註解:)羅氏說:龍在春分時升天,秋分時潛入深淵,是萬物中最具靈性的生物。世俗書籍描述龍有「三停九似」的說法。「三停」是指龍的身體從頭到肩膀、肩膀到腰部、腰部到尾巴的長度相等。「九似」是指龍的角像鹿、頭像馬、眼睛像兔子、脖子像蛇、腹部像蜃、鱗片像魚、爪子像鷹、手掌像虎、耳朵像牛。龍頭上有一種像博山一樣的東西,叫做尺木。龍沒有尺木就不能升天。
龍的性情粗暴兇猛,畏懼鐵器,喜愛珠玉、空青,並嗜吃燒烤的燕肉,所以曾經吃過燕肉的人,不宜渡海。又說龍畏懼楝樹葉、五色絲線,所以漢朝時人們用五色絲線和楝樹葉綁在一起。古時有馴龍的人,能了解龍的喜好厭惡而加以控制。龍呼氣能成雲,用來遮蔽身體,使人看不見。牠的聲音像敲擊銅盤,牠的唾液能散發出各種香味。龍火與人的火性質相反,遇到潮濕的環境會燃燒,遇到水反而會熄滅。用火去追逐龍,火就會熄滅。
《衛生寶鑑》說:龍齒能安魂,虎睛能定魄,這都是各說其類。東方蒼龍屬木,對應肝臟,肝藏魂;西方白虎屬金,對應肺臟,肺藏魄。龍能變化,所以魂容易遊蕩不定;虎能專靜,所以魄能夠安守。因此,魄不安寧者,宜用虎睛來治療;魂魄飛揚者,宜用龍齒來治療。萬物都有其形成的道理,只是沒有明說,這也需要人們去理解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