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九 (7)
卷之九 (7)
1. 鹿茸
(謨)按:蘇東坡云:補陽以鹿角為勝,補陰以麋角為勝。蓋鹿陽獸,多在山。夏至鹿角解,從陽退之象。麋陰獸,多在澤。冬至麋角解,從陰退之象。陰陽相反如此。故曰:鹿茸利補陽,麋茸利補陰。今麋鹿不分,但云麋勝鹿,鹿勝麋,殆疏失矣。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。云:茸亦血耳,尤大誤也。
麋鹿角自生至堅,無兩月久。大者二十餘斤,其堅如石。凡骨角之類,生長無速於此。雖草木之易生者,亦無能及之。此骨之至強者,所以能補骨血、堅陽道、強骨髓,豈可與血為比哉?據東坡此言,似甚有高見。但指兩角所補,較前經意大違。《本經》言:鹿補陰,麋補陽,以二至日節氣所進者為云。
東坡言:鹿補陽,麋補陰,以二至日節氣所退者為義。故讀者不免啟兩端之疑,猶必求歸一之說也。愚嘗忖度,陽剛而有餘,陰柔而不足。麋鹿無過同一類者,鹿體大而剛強,非有餘屬陽乎?鹿體小而柔弱,非不足屬陰乎?正猶男人氣體多剛大,女人氣體多柔小是也。陽能補陽,陰能補陰,此理自然不可易者。
今東坡引多在山、多在澤,而為陽獸陰獸之分。執此為是,則豬亦水畜,當為陰獸,丹溪何言其肉專補陽,諄諄以為陰虛者戒耶?凡攝生家,欲資兩角分補者,須宗《本經》之文,以為萬世準的也。又按:《淮南子》曰:孕婦見兔而子缺唇,見麋而子四目。物有自然,而似不然者。
麋有四目,其二夜目也。古謂目下有竅,夜能視物者是爾。
白話文:
鹿茸
蘇東坡說:補陽以鹿角為最佳,補陰以麋角為最佳。因為鹿是陽性動物,多生活在山區,夏至時鹿角脫落,是陽氣消退的象徵;麋是陰性動物,多生活在沼澤地,冬至時麋角脫落,是陰氣消退的象徵。陰陽正好相反。所以說:鹿茸善於補陽,麋茸善於補陰。現在人們不區分麋鹿,只說麋角勝過鹿角,鹿角勝過麋角,這大概是錯誤的。還有人用刺麋鹿血來代替鹿茸,認為鹿茸也是血,這更是大錯特錯了。
麋鹿的角從生長到堅硬,不到兩個月時間。大的角有二十多斤,堅硬如石。各種骨角類,生長速度沒有比它快的,即使生長快速的草木,也比不上它。這是最堅硬的骨骼,所以能夠補益骨血、堅固陽道、強壯骨髓,怎麼能與血相比呢?根據蘇東坡的說法,似乎很有見地。但是他所說的兩種角的補益作用,與之前的經書意思大相逕庭。《本經》說:鹿角補陰,麋角補陽,是根據二至日節氣生長的角來判斷的。
蘇東坡說:鹿角補陽,麋角補陰,是以二至日節氣消退的角來判斷的。所以讀者難免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疑問,還是要尋找一個統一的說法。我私下揣摩,陽剛而有餘,陰柔而不足。麋鹿同屬一類,鹿體型大而強壯,不是屬於陽有餘嗎?麋體型小而柔弱,不是屬於陰不足嗎?這就像男人體格多剛強,女人體格多柔弱一樣。陽能補陽,陰能補陰,這是自然的道理,不可改變。
現在蘇東坡引用多在山、多在澤,來區分陽獸和陰獸。如果堅持這種說法,那麼豬也是水生動物,應該屬於陰性動物,朱丹溪為什麼說豬肉專門補陽,又再三告誡陰虛的人要忌食呢?所有養生家,想要利用兩種角來分別補益的人,必須遵循《本經》的記載,把它作為萬世遵循的準則。又據《淮南子》記載:孕婦看見兔子會生下唇裂的孩子,看見麋鹿會生下四隻眼睛的孩子。萬物有其自然規律,但有時看起來卻不符合常理。
麋鹿有四隻眼睛,其中兩隻是夜眼。古代認為眼睛下面有孔,晚上能看見東西,就是這個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