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)

1. 甘草

味甘,氣平。生寒炙溫,可升可降。陰中陽也。無毒。產陝西川穀,逢秋後採根。因味甘甜,故名甘草。忌豬肉,惡遠志。反甘遂、海藻及大戟、芫花。入太陰、少陰、厥陰足經,用白朮、乾漆、苦參引使。生瀉火,炙溫中。_梢_去尿管澀痛,_節_消癰疽焮腫。

_子_除胸熱,三者宜生。

白話文:

甘草味道甘甜,性情平和。生用寒涼,炙用溫熱,可升可降。既是陰中之陽,又是無毒之物。甘草產於陝西川穀,每年秋天採摘根部。因其味甘甜,故名甘草。忌諱與豬肉、遠志同用。與甘遂、海藻、大戟、芫花相剋。歸屬於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經,配合白朮、乾漆、苦參一起使用。生甘草瀉火,炙甘草溫中。甘草的梢部可治療小便管疼痛,甘草的節部可消癰疽焮腫。

小孩用來消除胸部熱氣的三種藥材都適合生用。

身選壯大橫紋,刮皮生炙隨用。懸癰單服即散,(凡毒生陰囊後、肛門前,謂之懸癰。以大橫紋者五錢,酒煎服下即散。)咽痛旋咽能除。同桔梗,治肺痿膿血齊來;同生薑,止下痢亦白雜至。小兒初生,加黃連煎湯,拭口有益;飲饌中毒,伴黑豆煮汁,恣飲無虞。(中砒毒者,曾以此方救活百人。

白話文:

選擇壯大的橫紋肉,颳去皮,烤熟後立即服用。懸癰單獨服用即可消散。(凡是毒生在陰囊後面、肛門前面,稱為懸癰。用大橫紋肉五錢,用酒煎服即可消散。)咽喉疼痛服用後旋即嚥下去即可消除。與桔梗同用,可治肺痿膿血齊來;與生薑同用,可止下痢,即使是白雜痢也能止。小兒初生,加入黃連煎湯,擦拭嘴巴有益;飲酒飲食中毒,用黑豆煮汁,儘管飲用無虞。(中砒毒的人,曾經用此方救活了上百人。)

)卻臍腹急疼,驅臟腑邪熱。堅骨肌,長肌肉,健脾胃,補三焦。止渴除煩,養血下氣。解百藥毒免害,和諸藥性杜爭。後人尊之,稱為國老。又因性緩,能解諸急。故熱藥用之緩其熱,寒藥用之緩其寒。如附子理中,用者恐僭諸上;調胃承氣,用者恐速於下。是皆緩之,非謂和也。

白話文:

(人)的臍腹卻劇烈疼痛,祛除臟腑邪熱。堅固骨骼肌肉,長肌肉,增強脾胃,補益三焦。止渴除煩,養血益氣。解除百藥毒性免遭危害,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。後人尊稱他為國老。又因為它的藥性緩和,能解諸急。因此,熱藥用它來緩和其熱性,寒藥用它來緩和其寒性。如附子理中,用的人擔心它會侵犯諸上;調胃承氣,用的人擔心它會過快地下行。這都是緩和的原因,不是所謂的調和。

小柴胡湯有柴胡、黃芩之寒,人參、半夏之溫,內加同煎,此卻調和相協,非謂緩焉。鳳髓丹中又為補劑,雖緩腎濕,實益元陽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既有柴胡、黃芩的寒涼,也有人參、半夏的溫熱,將兩種性質不同的藥材混合在一起煎煮,可不是為了緩解藥性,而是為了使它們協調相配,並非緩慢起效的意思。鳳髓丹作為補益藥劑,雖然它的作用緩慢,但可以補腎去濕,有效增強元陽。

經云:以甘補之,以甘緩之,以甘瀉之,悉可徵矣。中滿證恐甘能作脹,切禁莫加;下焦藥因性緩難達,務宜少用。凡諸嘔吐,亦忌煎嘗。久服輕身,延年耐老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用甘味可以補益身體,用甘味可以緩和藥性,用甘味也可以瀉下,這都是可以證實的。如果中焦滿實的證狀,恐怕甘味會使脹滿加重,所以一定要禁忌,不要加入甘味藥物。下焦的藥物因為藥性緩和,很難到達病所,所以務必少用。凡是嘔吐的證狀,也忌諱煎煮服用。長期服用甘味藥物,可以減輕體重,延年益壽,延緩衰老。

(謨)按:五味之用,苦直行而瀉,辛橫行而散,甘上行而發,酸束而收斂,咸止而軟堅。甘草味之極甘,當云上發可也。《本草》反言下氣何耶?蓋甘味有升降浮沉,可上可下,可內可外,有和有緩,有補有瀉。居中之道,具盡故爾。

白話文:

(解釋)按:五種味的作用,苦味直行而瀉下,辛味橫行而散發,甘味上行而發散,酸味收斂而束縛,鹹味止痛而軟堅。甘草味道極甘,應說能上發纔是。然而《本草》卻說甘草下氣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甘味有升降浮沉的作用,可以上可以下,可以內可以外,既有和解又有緩和,既能補益又能瀉下。它居於中庸之道,具備了這麼多種作用,所以如此。

2. 白朮

味苦、甘、辛,氣溫。味厚氣薄,可升可降,陽中陰也。無毒。浙術(俗呼雲頭術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、甘、辛,性味溫和。味道厚重、氣味清淡,可以昇降,陽中帶陰。無毒。浙術(俗稱雲頭術。

)種平壤,頗肥大,由糞力滋溉;歙術,(俗呼狗頭術。)產深谷,雖瘦小,得土氣充盈。(寧國、池州、昌化產者,並與歙類,境界相鄰故也。)採根秋月俱同,制度烘曝卻異。浙者大塊旋曝,每潤滯油多;歙者薄片頓烘,竟乾燥白甚。凡用惟白為勝,仍覓歙者尤優。

白話文:

浙產的白朮,種在平原,比較大而肥美,由於糞液的滋潤;歙術(俗稱狗頭術),生長在深谷中,雖然瘦小,卻充滿了土氣。(寧國、池州、昌化出產的白朮,與歙術都屬於同一類,因為他們處於相鄰的地區。)採集根莖的季節,都在中秋前後,但加工炮製的方法卻不同。浙產的白朮,切成大塊,旋轉曝曬,容易潤滯,油分也較多;歙術則切成薄片,迅速烘曬,乾燥後顏色特別的白。凡是使用的白朮,都以白色的為上品,但是仍然以歙術的品質最佳。

咀後人乳汁潤之,制其性也;潤過陳壁土和炒,竊彼氣焉。(取向東陳年壁土研細,和炒褐色,篩去土用之。此因脾土受傷,故竊真土氣以補助爾。若非脾病不必拘此制。)入心脾胃三焦四經,須俠防風地榆引使。除濕益燥,緩脾生津。驅胃脘食積痰涎,消臍腹水腫脹滿。止嘔逆霍亂,補勞倦內傷。

白話文:

用人乳汁浸潤藥物,以緩和藥物的燥烈之性;將人乳汁塗抹在陳年壁土上,炒到褐色,然後研磨成細粉後使用。這種做法是為了治療脾土受傷。如果不是脾病,則不必拘泥於此。藥物五入心脾胃三焦四經,需要防風和地榆引導。既能除濕又能益燥,緩和脾胃,生津止渴。能驅除胃脘積食痰涎,消解臍腹水腫脹滿。能止嘔逆霍亂,補益虛勞內傷。

手足懶舉貪眠,多服益善;飲食怕進發熱,倍用正宜。間發痎(音皆)瘧殊功,(兩日發者。)卒暴注瀉立效。(水瀉不禁者。)或四制研散斂汗,(出東垣方。)或單味粥丸調脾。(出丹溪方。)奔豚積忌煎,因常閉氣;癰疽毒禁用,為多生膿。治皮毛間風,利腰臍間血。

白話文:

  1. 手腳懶惰不想動,喜歡睡覺,多吃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,很有好處。

  2. 飲食害怕吃多了會發熱,加倍食用正合適。

  3. 間歇性發作的瘧疾有奇效(兩天發作一次的)。

  4. 突然發生的腹瀉有立竿見影的效果(腹瀉不止的)

  5. 有時候用四種草藥研成散劑來斂汗(出自東垣方)。

  6. 有時候用單味粥丸來調養脾胃(出自丹溪方)。

  7. 奔豚的病症忌諱煎煮,因為容易閉氣。

  8. 癰疽毒瘡禁用此藥,因為容易生膿。

  9. 治療皮膚上的風疹,可以疏通腰臍部位的血脈。

故止而皮毛,中而心胸,下而腰臍。在氣主氣,在血主血。又無汗則發,有汗則止,與黃耆同功。同枳實為消痞方,助黃芩乃安胎劑。哮喘誤服,壅窒難當。又種色蒼,乃名_蒼朮_。出茅山,(屬直隸,句容縣。)第一,擇潔實尤良。刮淨粗皮,泔漬炒燥。(米泔漬一伏時,咀片炒燥。

白話文:

中藥_蒼朮_只治表皮,中層治胸,下層治肚臍。 補氣治氣,補血治血。不汗則生瘡,汗出則消瘡,與_黃耆_功能相同。 與_枳實_可治腫脹,與_黃芩_一起用則可以安胎。 若患有哮喘,誤服則會引起壅滯,難以呼吸。 另有一種名為_蒼朮_的植物,顏色青蒼。 產於茅山(位於直隸省句容縣)。最好選擇潔白而結實的_蒼朮_。 將_蒼朮_颳去粗皮,用米泔水浸泡一天,然後切片炒乾。

)亦防風地榆使引,入足經陽明太陰。消痰結窠囊,去胸中窄狹。治身面大風,風眩頭痛甚捷;闢山嵐瘴氣,瘟疫時氣尤靈。暖胃安胎,寬中進食。驅痃癖氣塊,止心腹脹疼。因氣辛烈竄沖,發汗除上焦濕,其功最優。若補中焦除濕,而力甚不及於白也。仍與黃蘗同煎,(即二妙散。

)健行下焦濕熱。《神農經》曰:必欲長生,當服山精。即此是矣。二術所忌,雀蛤李桃。

白話文:

防風地榆也用來引導藥力進入足經陽明太陰,能消除痰結造成的窠囊,解除胸中的窄狹感。治療身體表面的大風、風眩頭痛效果非常迅速;驅除山嵐瘴氣,瘟疫時氣尤為靈驗。溫暖胃部、安撫胎兒,放鬆胸腹、促進食慾。驅除痃癖之氣塊,止息心腹脹痛。由於防風氣味辛烈,能竄入經脈,發汗去除上焦濕氣,其功效非常突出。如果要補益中焦,去除濕氣,其力量則遠不及白朮。仍然與黃蘗一起煎煮,(即二妙散。

加強調理下焦濕熱。《神農經》說:要想長生不老,就要服用山精。說的正是這個。這兩種藥物,禁忌雀肉、蛤蜊、李子、桃子。

(謨)按:術雖二種,補脾燥濕,功用皆同。但白者補性多,且有斂汗之效;蒼者治性多,惟專發汗之能。凡入劑中,不可代用。然白朮既燥,《本經》又謂生津何也?蓋脾惡濕,脾濕既勝,則氣不得施化,津何由生?故曰膀胱津液之府,氣化出焉。今用白朮以燥其濕,則氣得周流,而津液亦隨氣化而生矣。他如茯苓亦系滲濕之藥,謂之能生津者,義與此同。

白話文:

(謀)說:雖然白朮和蒼朮同屬術類,但作用相同,都是補脾燥濕。但白朮補性更強,同時有斂汗作用;蒼朮治性更強,但只有發汗作用。在藥物中,不可互相代替。但是白朮既燥,《本經》又說它能生津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脾臟厭惡濕氣,脾濕過盛,則氣的運行受阻,津液從何而來?因此說膀胱是津液的府臟,氣化由此而出。現在用白朮來燥化濕氣,氣就能運行周遍,津液也就隨著氣的運行而生了。其他的像茯苓也屬於滲濕藥,說它能生津,道理與此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