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謨

《本草蒙筌》~ 卷之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)

1. 黃耆

味甘,氣微溫。氣薄味厚,可升可降,陰中陽也。無毒。種有三品,治無兩般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甘美,性質微溫。氣味清淡,味道醇厚,能升能降,陰柔中帶有陽剛之氣。無毒。有上中下三種,治療方法沒有兩樣。

木耆,莖短理橫,功力殊劣;(此為下品。)缺歲多收倍用,煎服亦宜。(《本經》不載州土,必出黃耆處並有之,如稊秡之賤,自產谷田,凶年多收,亦可代糧也。)_水耆_生白水、赤水二鄉,(俱屬隴西。)白水頗勝;(此為中品。)_綿耆_出山西沁州綿上,(鄉名有巡檢司。)此品極佳。(此為上品。)咸因地產僉名,總待秋採入藥。久留易蛀,勤曝難侵。務選單服不歧,直如箭干,皮色褐潤,肉白心黃,折柔軟類綿,嚼甘甜近蜜。如斯應病,獲效如神。市多采苜蓿根假充,謂之苜蓿根媒利。殊不知此堅脆(音翠)味苦,能令人瘦;耆柔軟味甘,易致人肥。每被亂真,尤宜細認。夫耆者,惡白鮮、龜甲,制去頭、刮皮。生用治癰疽,蜜炙補虛損。入手少陽,入足太陰。主丈夫小兒五勞七傷,骨蒸體瘦,消渴腹痛,瀉痢腸風;治女子婦人月候不勻,血崩帶下,胎前產後,氣耗血虛。益元陽,瀉陰火。扶危濟弱,略亞人參。溫分肉而充皮膚,肥腠理以司開闔。固盜汗自汗,無汗則發,有汗則止;托陰瘡癩瘡,排膿止痛,長肉生肌。外行皮毛,中補脾胃。下治傷寒,尺脈不至。是上中下、內外、三焦藥也。性畏防風,而防風能制黃耆,黃耆得防風,其功愈大。蓋相畏而相使者,故二味世多相須而用。《衍義》又云:因多補益之功,藥中呼為羊肉。久服勿已,耐老延年。

白話文:

木耆,莖短而雜亂,功用效果都很差;(這種是低等的。)缺糧的年份大量採收就能使用,煎服它也很適宜。(《本經》沒記載它生長的地區,一定在黃耆的產地附近,如同稊秡這種低等的稻子,在穀田生產,歉收的年份大量採收,也可以當糧食。)_水耆_生在白水、赤水兩鄉,(都屬於隴西。)白水產的稍勝一籌;(這種是中等。)_綿耆_產在山西沁州綿上,(鄉名有巡檢司。)這是最好的。(這種是上等。)各種耆都因產地而定名,都要等到秋天才能採收入藥。久藏容易生蟲蛀,經常曬乾就不容易被蟲蛀。一定要選擇單獨服用,不加入其他藥物,形狀就像箭幹一樣直,皮色褐色而有光澤,肉是白色而心是黃色,折斷後柔軟像棉花一樣,嚼起來甘甜像蜂蜜。像這樣應症服藥,效果就像神仙一樣神奇。市面上很多用苜蓿根假冒,稱為苜蓿根媒利。其實這種藥材又堅硬又脆,味道苦,吃了會讓人消瘦;耆柔軟味甘,吃了容易令人發胖。常被人當成真的耆,尤其要仔細辨認。耆,忌諱白鮮皮、龜甲,去掉頭部,颳去皮。生用能治癰疽,蜂蜜炙補虛損。入少陽手經,入太陰足經。主治丈夫小兒五勞七傷,骨蒸體瘦,消渴腹痛,瀉痢腸風;治女子婦人月經不調,血崩帶下,胎前產後,氣耗血虛。益元陽,瀉陰火。扶助危難衰弱的人,功效略亞於人參。溫潤皮肉而充實皮膚,潤澤腠理以司開闔。固攝盜汗自汗,沒有汗就會發病,有汗則停止;託助陰瘡癩瘡,排出膿液止痛,長肉生肌。外行於皮毛,中可補脾胃。下治傷寒,寸口脈不至。是上中下、內外、三焦的藥。它的藥性害怕防風,但防風能制約黃耆,黃耆配上防風,功效更大。是互相畏懼卻又互相幫助的關係,所以這兩種藥材世人多半一起使用。《衍義》又說:因它有補益之功,藥界中把它叫做羊肉。長期服用它不會停止,可以耐老延年。

(謨)按:參耆甘溫,俱能補益。證屬虛損,堪並建功。但人參惟補元氣調中,黃耆兼補衛氣實表。所補既略差異,共劑豈可等分!務尊專能,用為君主。君藥宜重,臣輔減輕。君勝乎臣,天下方治。臣強於主,國祚漸危。此理勢自然,藥劑仿之,亦不可不注意也。如患內傷,脾胃衰弱,飲食怕進,怠惰嗜眠,發熱惡寒,嘔吐泄瀉,及夫脹滿痞塞,力乏形羸,脈息虛微,精神短少等證,治之悉宜補中益氣,當以人參加重為君,黃耆減輕為臣。

白話文:

(朱丹溪)說:人參和黃耆都是甘溫的藥物,都可以起到益氣補虛的作用。如果患者屬於虛損的證候,人參和黃耆都可以使用。但是,人參主要補益元氣,調和中焦;黃耆除了補益元氣,還有補益衛氣,固表的作用。它們的補益作用略有差異,所以配伍使用時,比例應該有所不同。要尊重君藥的專一性,讓它發揮主要作用。君藥的用量應該重一些,臣藥的用量可以輕一些。君藥勝過臣藥,才能使人體健康。如果臣藥強於君藥,就會影響健康。這個道理是自然而然的,在藥物的配伍中也應該注意。

比如患者有內傷、脾胃虛弱、飲食不振、怠惰嗜睡、發熱惡寒、嘔吐腹瀉、脹滿痞塞、體力不足、形體消瘦、脈搏虛弱、精神萎靡等證狀,治療時都應該以補益中氣為主,所以應該以人參為主藥,用量較重,而黃耆為輔藥,用量較輕。

若系表虛,腠理不固,自汗盜汗,漸致亡陽,並諸潰瘍,多耗膿血,嬰兒痘疹,未灌全漿,一切陰毒不起之疾,治之又宜實衛護榮,須讓黃耆倍用為主,人參少入為輔焉。是故治病在藥,用藥由人。切勿索驥按圖,務須活潑潑地。先正嘗曰:醫無定體,應變而施。藥不執方,合宜而用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表氣虛弱,體表腠理不緊密、固守,就會自發性或盜汗,逐漸走向陽氣虛脫,同時,由於各種潰瘍、膿瘡大量消耗膿血,嬰兒生痘疹,胎元未足,一些頑固不化的陰毒疾病難以治癒。治療這些疾病,又應該著重於補益、保護榮氣,必須用黃耆作為主要藥物,人參作為輔助藥物少許加入。所以,治療疾病在於藥物,使用藥物取決於人。一定不要拘泥於成法,應隨時變通。藥物不拘泥於固定的方劑,依據病症適當選用。

又云:補氣藥多,補血藥亦從而補氣;補血藥多,補氣藥亦從而補血。佐之以熱則熱,佐之以寒則寒。如補中益氣湯,雖加當歸,當歸血藥也,因勢寡,則被參耆所據,故專益氣僉名;又當歸補血湯,縱倍黃耆,黃耆氣藥也,為性緩,亦隨當歸所引,惟以補血標首。佐肉桂附子少熱,八味丸云然;加黃蘗知母微寒,補陰丸是爾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:補氣的藥很多,補血藥也會因此而補氣;補血藥很多,補氣藥也會因此而補血。輔助以熱性的藥就是熱的,輔助以寒性的藥就是寒的。比如補中益氣湯,雖然加入了當歸,當歸是補血藥,但因為數量少,就被參耆所佔據,所以專門以益氣為名;再比如當歸補血湯,即使黃耆加倍,黃耆是補氣藥,性緩,也隨當歸所引,只以補血為首要目標。輔助肉桂附子稍熱,如八味丸就是如此;加入黃蘗知母微寒,補陰丸也是如此。

舉隅而反,觸類而推。則方藥之應乎病機,病機之合乎方藥。總在君臣佐使之弗失,才致輕重緩急之適中。時醫不以本草加工,欲望制方。如是之通變合宜者,正猶學射而不操夫弓矢,其不能也決矣。

白話文:

從一個例子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。那麼藥方符合病機,病機符合藥方的原理。總體在於君臣佐使的配置沒有錯誤,才能達到藥物的輕重緩急適中。當代醫生不對中藥進行加工,卻想要制定藥方。這種通變合宜的做法,就好比學習射箭卻不使用弓箭,肯定不可能射中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