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4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9)

1. 虛潭呈月七十六

有翳圓如月,陰陽總一般,噹噹珠上立,朗朗水中看。血少神彌散,精虛氣不完,要將根底去,是必得仙方。

此症微翳混蒙瞳子。人雖不覺,自難耐其昏眊,名曰虛潭呈月。蓋狀其光滑深沉,似無而實有也。凡一切險惡外障,致目失明者,愈後必有此。既不能治,不必究其始末。

俗本於比類,分出許多名色。而論於治法則同。可謂真不憚煩。且幸是醫書,若作史記,恐筆墨價重連城,豈限紙貴。

白話文:

眼睛裡出現像月亮一樣圓形的翳障,陰陽兩部分看起來都一樣,就像珍珠立在上面,又像是清晰地映在水中的月亮。這是因為身體的血氣不足,精神也因此渙散,精氣虛弱而元氣不充足。要從根本上去治療這個問題,必須要用特別有效的藥方才行。

這種病症,眼睛瞳孔會出現輕微的翳障,看起來混濁模糊。患者雖然自己可能沒有感覺,但其實很難忍受眼睛的昏花模糊,這種情況稱為「虛潭呈月」。這是形容翳障光滑深沉,看似沒有卻又真實存在。凡是因各種嚴重的外障導致失明的人,痊癒後通常都會出現這種情況。既然這種病不能治療,就沒有必要去追究它的來龍去脈了。

一般人總是喜歡用比擬的方式,把這種情況分出許多不同的名稱,但實際上治療方法卻都一樣,實在是多此一舉。幸好這只是一本醫書,如果像寫史書那樣,恐怕筆墨的價值都可以連城,更何況紙張的價格呢。

2. 醢螺出殼七十七

夏侯死抱啖睛恨,阮子生成白眼貧,那更有人驚世俗,石螺烹出換瞳神。

此症乃神珠被頭風痰火所蒸,色死而實,絕似煮熟田螺,其凸與平陷亦如之,故名。往見世人患此,初不經意,及症已成,求醫之切,有不遠千里而願為執鞭者,為之太息。

白話文:

夏侯因為憤恨到死都抱著眼珠啃食,阮籍則因為家貧而對人翻白眼,更有人為了驚世駭俗,竟然把煮熟的螺肉拿來換自己的眼珠。

這種病是因為眼睛裡的神珠被頭部的風、痰、火所蒸烤,使得顏色變得死灰,但本質還在,看起來很像煮熟的田螺。它的凸起和凹陷也和田螺一樣,所以就這樣命名。以前看到世人患上這種病,起初都不在意,等到病情嚴重了,才急著求醫,甚至有人不遠千里都願意為醫生當僕人,實在讓人感嘆。

3. 劍橫秋水七十八

秋水澄澄零露溥,星芒不幼劍光寒。瞳神此夜藏何處,掃盡妖氛仔細看。

此症系物擊所現傷痕,色白或帶焦黃,中央略厚,兩邊薄些,正中橫於青睛之上,故曰劍橫秋水。輕重不一,重者雖露上下風輪,而瞳神被掩,視宜無見。輕者終是被掩,視亦曖昧,縱有神丹,止可稍減一二。倘日久沉滑,暨輪廊低陷,或再加微絲組織,終身不痊。又有熱障閃爍,或點或服寒藥過投,一線剛風上逼,刮畫睛輪。

初不覺,病退,中正白翳緊著,有如針定羅盤,喚此名亦似。為治較前尤難。所謂長劍倚天外,非具拔山之力,不能搖動。

白話文:

秋水般清澈的眼睛,在露水輕薄的夜晚更顯明亮,如同星光般閃爍,劍光也顯得寒冷。這夜裡,瞳孔到底藏在哪裡呢?仔細看,要掃盡所有邪惡的氣息。

這種病症是由外物撞擊造成的傷痕,顏色呈現白色或帶點焦黃,中央略厚,兩邊比較薄。它橫在眼球的黑色部分(虹膜)之上,所以稱作「劍橫秋水」。輕重程度不一,嚴重的話,即使眼球上下邊緣都露出,但瞳孔被遮住,視力會完全看不見。輕微的話,瞳孔雖然也被遮住,但視力也只是模糊不清。即使有神奇的丹藥,也只能稍微減輕一些。如果時間久了,病症變得沉重難以清除,並且邊緣凹陷,或者還加上微小的血絲組織,那就終身無法痊癒了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,熱病引起的閃爍感,或者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一股銳利的風向上侵襲,刮傷眼球邊緣。剛開始時不覺得,等病退後,眼球中央出現白色翳狀物,緊緊附著,像針固定羅盤一樣。這種情況也類似於「劍橫秋水」,但治療起來比之前更難。就像一把長劍倚靠在天外,沒有拔山的力量是無法撼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