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47)
卷之二 (47)
1. 暴盲七十
銀海雙涵照夜珠,等閒淪喪漫驚疑,匪神作祟妖為厲,實氣潛推血暫離。患者眾,去其稀,多愁善病不須醫,邯鄲夢破黃粱熟,說與純陽亦皺眉。
此症謂平素別無他病,外不傷輪廓,而內弗損瞳神。倏然盲而不見也。其故有三:曰陰孤、曰陽寡、曰神離。傷陽者,多六慾;傷陰者,多七情;傷神者,兼情欲而有之。有少年知識未開,老來世事已休,忽得此症,不在三者之列,蓋關格之病也。關格者何?乃陽脈不和,氣留在府,則陽氣太盛,陰氣不得相榮於上,故曰關。
凡外感,是氣動,邪從氣入,而上竅不利者,皆關之類也。陰脈不和,血留在臟,則陰氣太盛,陽氣不得相衛於下,故曰格。凡雜病由血生,邪從血出,而下竅不利者,皆格之類也。陰陽兩盛,陰中無陽,陽中無陰,陰陽相離,則榮衛否塞,氣血不相營運,此臟腑交受邪也,故曰關格。總而言之,非頭風痰火、元虛水少之人不患此。
能保養而藥治以時,不日自愈,否則成痼疾。其症最速而異,人皆疑鬼神為禍,先巫後醫,不知急治可復,緩則性定,藥無用矣。鬼神其何能為,僧道其何能為。
是症暴逢,毋論為陰、為陽、為神,關格,急煎獨參湯數錢,乘熱頻服。然後裁定藥品,十補無一瀉,或保無事。人問其理,曰:血者氣之守,氣者血之衛,相偶而不相離者也。故神安於其舍而目明。今而暴盲,蓋氣先中於邪,氣既受邪,必傳與血,所謂氣病血亦病也。再一有失脫,則氣為孤陽,有如烈火,血為獨陰,幾等寒水耳。
斯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幾微之氣所宜急顧。是用甘溫之參以固元氣,所以權輕重於緩急。經曰:血脫益氣,陽生陰長,此之謂也。敢問其次,曰歸耆六一湯,家貧無措,將以塞責可矣。若夫發矢中的,微參功誰與歸。
血氣之屬,至蠢而笨者莫如豬。僧道能致人捨身獻產,而不能使豬屈膝受戒,豈豬能闢異端。特敬奉異端者,蠢笨過於豬耳。信巫不信醫,及險急若暴盲等症,先符後藥,遲延不救。安得人書此數語於家,用昭明訓,永杜此患,功德勝禮佛唸經千萬。
白話文:
眼睛像明珠般閃耀,卻突然不明原因地失明,令人驚訝疑惑。這並非鬼神作祟,而是體內氣血運行失常所致。患病的人雖然多,但能痊癒的卻很少,那些多愁善感、體弱多病的人更容易得此病,但即使不治療,也可能像黃粱一夢般自然好轉,但如果告訴那些修道養生的人,他們也會感到困惑不解。
這種病通常是平時沒有其他疾病,外表看起來也正常,眼睛內部也沒有明顯損傷,卻突然失明。原因有三種:一是陰氣過於虛弱,二是陽氣過於虛弱,三是精神過於耗損。過度縱慾會損傷陽氣,過度情緒波動會損傷陰氣,而情慾過度則會同時損傷精神。有些年輕人懵懂無知,或老年人看淡世事,也會突然得這種病,這不在上述三種原因之列,而是屬於「關格」的病症。「關格」是指陽氣運行不暢,停留在體內,陽氣過於旺盛,陰氣無法向上滋養,所以稱為「關」。
凡是外感引起的疾病,都是因為氣機紊亂,邪氣從氣進入體內,導致上竅不通暢,都屬於「關」的類型。陰氣運行不暢,血液停留在臟腑,陰氣過於旺盛,陽氣無法向下護衛,所以稱為「格」。凡是各種疾病由血液生成,邪氣從血液排出,導致下竅不通暢,都屬於「格」的類型。陰陽兩氣都過於旺盛,陰氣中沒有陽氣,陽氣中沒有陰氣,陰陽相互分離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臟腑都受到邪氣侵襲,所以稱為「關格」。總而言之,不是有頭風、痰火、元氣虛弱、體內缺水等問題的人,不會得這種病。
如果能及時保養身體並接受治療,很快就能痊癒,否則就會變成難以根治的疾病。這種病發作非常快速而且情況特殊,人們都懷疑是鬼神作祟,先找巫師作法,後找醫生治療,卻不知道及時治療可以恢復,如果延誤治療,病情就會固定下來,藥物也無效了。鬼神又怎麼能作祟呢?僧道又能做什麼呢?
這種病突然發作,無論是陰虛、陽虛還是精神耗損,甚至是「關格」引起的,都要立即煎煮幾錢獨參湯,趁熱頻繁服用。然後再根據病情選擇其他藥物,以補氣為主,不要使用瀉藥,或許就能保證平安無事。有人問這是什麼道理,可以這樣解釋:血液是氣的守護,氣是血液的衛兵,兩者相互依存,不能分離。因此,精神安穩才能使眼睛明亮。如今突然失明,是因為氣先受到邪氣侵襲,氣受邪之後,必定會傳染給血液,這就是所謂的「氣病血亦病」。如果再有失誤,氣就會變成孤陽,像烈火一樣,血就會變成獨陰,像寒水一樣。
這時,有形的血液不能迅速生成,微弱的氣更需要緊急保護。所以要用甘溫的人參來固元氣,這也是權衡輕重緩急的辦法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血脫益氣,陽生陰長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問到其次的治療方法,可以用歸耆六一湯,如果家境貧寒,沒有其他辦法,這也可以應急。如果能用微量人參,效果會更好。
血氣這種東西,最愚笨的莫過於豬。僧道能讓人捨身獻出財產,卻不能讓豬屈膝受戒,難道是豬能辨別異端邪說嗎?只是那些盲目信奉異端的人,比豬還要愚笨罷了。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術,遇到像突然失明這種危急的疾病,先求符咒再服藥,拖延病情導致無法救治。希望人們把這些話寫在家中,用來警示後人,永遠杜絕這種疾病,這種功德勝過禮佛念經千萬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