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4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3)

1. 羌活勝濕湯二十二

白話文:

  • 羌活:具有祛風止痛、濕痹通絡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痹、頭痛發熱、手足麻木等症狀。

  • 獨活:具有祛風除濕、鎮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頭痛發熱、腰膝痠痛等症狀。

  • 藁本:具有祛風濕、止痛、利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頭痛發熱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益氣血、止痛解毒、調和藥性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疲勞乏力、氣短自汗、腹痛洩瀉等症狀。

  • 芎藭: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瘀經閉、痛經、頭痛發熱等症狀。

  • 蔓荊子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牙齦腫痛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
  • 黃耆:具有補益氣血、養陰津、利尿消腫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、自汗盜汗、肺虛久咳等症狀。

  • 防風:具有祛風解表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頭痛鼻塞、肌表風寒等症狀。

外傷於濕,頭痛,一身盡痛,此方主之。

脾胃虛弱,濕從內生,二陳平胃之類主之。水停於膈,濕勝濡泄,六一、五苓之類主之。水滲皮膚,肢腫黃脹,五皮、茵陳之類主之。今頭痛,一身盡痛,乃濕流關節,決非上件所宜。經曰:無竅不入,惟風為能。爰用黃耆、甘草率諸風藥升而散之。或曰:藥既屬風,何以又能勝濕?蓋風動氣滿,濕則潛消。

白話文:

脾胃虛弱,濕氣從內部產生,應該以平胃的中藥為主來治療。水停留在膈肌,濕氣過多導致腹瀉,則應該以利尿的中藥為主來治療。水滲透到皮膚,導致肢體腫脹發黃,則應該以通利水道的藥為主來治療。現在頭痛,全身都痛,這是濕氣流到關節造成的,絕對不是前面所說的那些情況。經典上說:沒有孔竅不能進入的地方,只有風才能做到。所以使用黃耆、甘草等風藥來升散。有人說:藥是風屬性的,怎麼能剋制濕氣呢?這是因為風會動氣,氣滿了,濕氣就會潛藏消失。

譬衣初浣濯,當風高懸,不終日水自去矣。此湯除黃耆,汪氏謂可治傷風頭痛,亦近理。

詩曰:羌活勝濕尚防風,黃耆藁本蔓荊芎,外加獨活天麻桂,寒濕升頭痛不攻。

2. 平胃散二十三

蒼朮(五錢),橘皮厚朴(各三線),甘草(二錢)

白話文:

蒼朮 (五錢),橘皮、厚朴 (各三錢),甘草 (二錢)

濕淫於內,滿悶嘔瀉及山嵐障氣,不服水土。主此方者,蒼朮本性烈,加以橘皮則燥濕而利氣;厚朴微苦溫,和以甘草則寬中而散滿。四藥瀉中有補,涼中有溫,直令胃土和平,永無濕鬱之患,故曰平胃。又經曰:穀氣通於脾。山嵐障氣,穀氣也。人受之不服水土,而腹脹不食。

白話文:

濕氣在體內滋生,導致悶熱、嘔吐、腹瀉,以及受到山嵐之氣的阻礙,無法適應當地水土。主治此症的藥方,以蒼朮為君藥,藥性辛辣,加入橘皮可以燥濕利氣。厚朴微苦溫,加入甘草可以緩和中氣,舒緩腹脹。四味藥既有瀉下的功效,又有補益的作用,既涼爽又有溫暖,能夠使胃部平順,不再受到濕氣的困擾,因此命名為「平胃」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「脾主運化穀物,穀氣通於脾。」山嵐之氣阻礙穀氣的運行,導致人們無法適應當地水土,出現腹脹不食的症狀。

蓋土濕太過,故用瘡術以燥之,甘草以和之,橘皮、厚朴寬中利氣以行之。本方加麥芽、神麯,名加味平胃散,治宿食不消,吞酸噯氣。本方加藿香半夏,名不換金正氣散,治腹痛嘔吐,及瘴疫濕瘧。加草果、薑、棗,名對金飲子,治瘧疾。飲內再加人參茯苓烏梅,名人參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及夾食停痰發為痎瘧。

白話文:

土壤過於潮濕,所以用瘡術來使其乾燥,用甘草來調和,用橘皮、厚朴來疏通胸中氣道,使藥物通行。本方加上麥芽、神麴,名為「加味平胃散」,用來治療宿食不消、吞酸噯氣。本方加上藿香、半夏,名為「不換金正氣散」,用來治療腹痛嘔吐,以及瘴疫濕瘧。加上草果、薑、棗,名為「對金飲子」,用來治療瘧疾。如果再在飲用藥劑裡加上人參、茯苓、烏梅,名為「人參養胃湯」,用來治療外感風寒、內傷生冷及夾食停痰所引發的瘧疾。

本方合小柴胡湯,名柴平湯,治濕瘧。濕瘧者,瘧發時一身盡痛,手足沉重,寒多熱少,脈濡是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結合了小柴胡湯,名稱為柴平湯,用於治療濕瘧。濕瘧的症狀是,瘧疾發作時,全身疼痛,手腳沉重,畏寒多於發熱,脈搏濡軟而濡濕。

3. 升消平胃散二十四

芎藭,紫蘇,橘皮白芷,姜炒厚朴,蜜炙甘草砂仁麥芽藿香山楂蒼朮香附

白話文:

  • 芎藭: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祛風止痙的作用。

  • 紫蘇:具有解表散寒、理氣寬中、溫肺止咳的作用。

  • 橘皮:具有理氣寬中、燥濕化痰、健脾消食的作用。

  • 白芷:具有散寒止痛、通竅醒神的作用。

  • 姜炒厚朴:具有溫中散寒、消食化積的作用。

  • 蜜炙甘草:具有補益氣血、清熱解毒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

  • 砂仁:具有理氣化濕、溫脾健胃、醒脾開胃的作用。

  • 麥芽:具有消食化積、開胃健脾的作用。

  • 藿香:具有解暑化濕、理氣寬中、醒脾開胃的作用。

  • 山楂:具有活血化瘀、消積化食、健脾胃的作用。

  • 蒼朮: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祛濕、止瀉的作用。

  • 香附:具有理氣解鬱、活血化瘀、止痛的作用。

目已病,忽頭痛腹痛,吐瀉交作,此感寒停食。主是方者,蓋芎、蘇、橘、芷散虛風而逐陰寒,砂、藿、楂、芽正乖戾而消滯膩。再有調中之薑、樸、蜜、草,和氣之香附、蒼朮,大劑煎投,自當立效。是故痘疹發熱,腹急痛,或嘔或泄,症既相符,因應無異,進此散乃佳。

白話文:

如果眼睛有病,突然出現頭痛腹痛、嘔吐腹瀉交替發生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感受了寒邪,又積下了食滯。這時候需要用芎、蘇、橘、芷散來驅散虛浮的風邪和陰寒之氣,用砂、藿、楂、芽來糾正乖戾之氣,並消散積滯的油膩之物。另外,再加入薑、樸、蜜、草來調理中焦,香附、蒼朮來調和氣血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服用,應該可以很快見效。所以,痘疹發熱,腹痛腹急,或者嘔吐或者腹瀉,症狀都互相符合,治療方法也沒有什麼不同,服用這種散劑是最好的。

詩曰:平胃橘皮蒼草朴,升消增芷芎蘇藿,山楂麥附縮砂仁,覺校本方殊老作。

4. 升陽除濕湯二十五

白話文:

  1. 升麻:具有疏散風熱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痢疾等疾病。

  2. 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疼痛、頭暈頭痛、發熱等疾病。

  3. 防風:具有祛風解表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關節炎等疾病。

  4. 甘草: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咳嗽氣喘、胃痛腹痛等疾病。

  5. 蒼朮: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止咳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腹瀉痢疾、痰飲咳嗽、風寒感冒等疾病。

  6. 澤瀉: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瀉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尿路感染、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。

  7. 豬苓:具有利尿通淋、滲濕化濁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、尿路感染、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。

  8. 神麯:具有健脾消食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咳嗽痰多等疾病。

  9. 橘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咳嗽痰多、水腫等疾病。

  10. 麥芽:具有健脾消食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咳嗽痰多等疾病。

脾虛不治,濕勝濡泄,視昏而惑,此方主之。

清氣在下則生飧泄,故用升麻、柴胡提而降之。又曰:濕勝則濡泄,故用蒼、防、苓、澤散而通之。但泄雖云蘊濕,多從飲食而得,又須曲麥以消食,甘、橘以利飲。進此湯短睡半晌,徐徐壓以美膳,昏惑自消。

白話文:

如果清氣下降,就會產生腹瀉,所以使用升麻、柴胡來提升中焦的陽氣,並使下降的清氣恢復正常。又說:濕邪盛則會導致小便不利,所以使用蒼朮、防己、茯苓、澤瀉來利尿通淋。但腹瀉雖然說是由於濕邪蘊結所致,但也多是由於飲食不當而引起的,所以還需要用曲麥來消食,甘草、橘皮來促進飲水。喝完這個湯後,可以小睡半個時辰,然後慢慢地吃點美味的食物,昏迷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。

詩曰:升陽柴胡橘,除濕豬苓朮,曲麥附升麻,防風生草澤。

5. 活血散二十六

當歸赤芍,芎藭,紫草紅花(各五錢),木香血竭(二錢)

白話文:

當歸、赤芍、芎藭、紫草、紅花(各五錢),木香、血竭(二錢)

痘中氣血凝滯,欲作目疾,速用芎藭、木香、當歸行其滯,紫草、紅花、赤芍、血竭消其凝。服此不愈,再加橘皮升麻疏淡利飲,木通甘草導熱和中,更名消毒旨哉。

白話文:

痘瘡中氣血凝滯,即將化成眼疾,應當立即使用川芎、木香、當歸來疏散凝滯,再使用紫草、紅花、赤芍、血竭來消除凝塊。如果服用了這些藥物之後依然沒有好轉,那麼再加入橘皮、升麻來疏泄清淡的飲品,再加入木通、甘草來引導熱氣,調和身體。改名為消毒意旨,真是太好了。

詩曰:痘中紅赤上雙睛,活血芎歸紫木能;不愈通加升橘草,別名消毒服之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