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2)

1. 五苓散十七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:

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莖較粗,常分叉,有祛濕、健脾、固表作用。

  • 茯苓:

一種多孔菌類植物,生長在樹幹或枯木上,有健脾、益氣、寧心作用。

  • 豬苓:

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莖較粗,有祛濕、利尿作用。

  • 澤瀉:

一種多年生水生植物,根莖較粗,有祛濕、利尿作用。

  • 肉桂:

一種常綠喬木,樹皮芳香,有溫陽、補腎、活血、止痛作用。

因濕眼腫,並水瀉,小便不利,此方主之。

經曰:諸濕腫滿。又曰:濕勝則濡瀉。水道不利者,濕並於大腸故也。經曰:淡味滲泄為陽,鹹味湧瀉為陰,二苓、澤瀉之功用也。脾土健順,則能制濕,膀胱氣化,則能利水,白朮、肉桂之功用也。大凡邪入太陽,目病頭痛,發汗不愈,小便雖利而渴,亦宜五苓引而竭之,使邪從下出。

白話文:

中醫經典中記載:各種濕邪引起的腫脹、水腫。又說:濕邪盛行則會侵犯人體,導致腹瀉、小便增多。水道不通暢的人,濕邪和水液就會併聚在大腸中。

中醫經典中記載:甘淡的藥味具有滲透和泄瀉的作用,屬於陽性藥物;鹹味的藥味具有湧動和泄瀉的作用,屬於陰性藥物。茯苓、澤瀉具有這些作用。

脾胃功能健運,就能夠控制濕邪;膀胱氣化功能正常,就能夠利尿消腫。白朮、肉桂具有這些作用。

一般來說,邪氣侵犯太陽經,就會導致眼睛疾病、頭痛,發汗治療無效,小便雖然通暢卻口渴,也應該使用五苓散引導邪氣從下焦排出體外,使邪氣通過排尿排出。

然無惡寒症,不可用桂。故本方除桂名四苓散。本方加茵陳,名茵陳五苓散,治濕熱睛黃,便秘煩渴。本方合四君子,名春澤湯,治病瘥後便澀而渴。本方合平胃散,名胃苓湯,又名對金飲子,治中暑傷濕,停飲夾食,腹痛泄瀉。及口渴便秘。本方合黃連香藿飲,治傷暑泄瀉,發熱口渴及瘧疾熱多寒少,口燥心煩。

白話文:

  1. 如果沒有惡寒症狀,就不能用桂皮。因此本方除去桂皮的名稱叫四苓散。

  2. 本方加入茵陳,名稱叫茵陳五苓散,治療濕熱導致的眼睛發黃,便祕煩渴。

  3. 本方與四君子湯合用,名稱叫春澤湯,治療疾病痊癒後大便乾燥而口渴。

  4. 本方與平胃散合用,名稱叫胃苓湯,又名對金飲子,治療中暑傷濕,停飲夾雜食物,腹痛腹瀉。以及口渴便祕。

  5. 本方與黃連香藿飲合用,治療傷暑導致的腹瀉,發熱口渴,以及瘧疾熱多寒少,口燥心煩等症狀。

不效,再合小柴胡,名柴苓湯,治之準的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沒效,再將小柴胡合入,稱為柴苓湯,這樣治療準確而有效。

詩曰,四苓散:白朮起,豬苓澤瀉茯苓止,熱因熱用肉桂增,除渴還能利小水。

2. 疏鑿飲導十八

羌活秦艽商陸檳榔澤瀉木通花椒目,大腹皮苓皮赤小豆,姜皮佐煎。

白話文:

將羌活、秦艽、商陸、檳榔、澤瀉、木通、花椒目、大腹皮、苓皮、赤小豆、姜皮等藥材混合一起煎煮。

遍身水腫,喘呼煩渴,大小便秘,目赤痛,此方主之。

外而一身盡痛,內而喘渴便秘,再目赤痛,此上下表里俱病,務必分清其勢乃瘥。羌活、秦艽,疏表藥也。水邪之在表者,觸之由汗而泄。澤瀉、腹皮、苓皮,滲利藥也。水邪之在裡者,觸之由溺而泄。水毒壅塞,商陸、檳榔以攻之。水氣蒸溽,椒目、赤豆以熯之。如此立法,非神禹疏江鑿河之理乎。於以名方,未為過實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患一身痠痛,又覺得喘不過氣,或者口渴、便祕,眼睛紅腫疼痛,表示病患表裡都生病了,一定要分清楚病情、對症下藥才能痊癒。羌活、秦艽是疏散表邪的藥,水邪在表的時候,通過汗液就能排出。澤瀉、腹皮、苓皮是滲利水濕的藥,水邪在裡的時候,通過小便就能排出。水毒壅塞不通,可以用商陸、檳榔來攻下。水氣蒸騰,可以用椒目、赤豆來燥化。依照這樣的原則來開藥方,難道不是像神禹疏通江河的道理嗎?所以這個藥方被稱為「神禹湯」,也不算誇張。

詩曰:疏鑿檳榔合商陸,苓皮姜皮花椒目,赤豆羌艽大腹毛,水澤何愁瀉不速。

3. 大順散十九

白話文:

甘草:

性味:甘、平

歸經:脾、肺、心

功效:補益氣血、緩解疼痛、止咳化痰

用法:煎煮、泡茶、入藥

杏仁:

性味:苦、甘、微溫

歸經:肺、大腸

功效:潤肺止咳、平喘、緩解疼痛

用法:煎煮、泡茶、入藥

乾薑:

性味:辛、溫

歸經:脾、胃、心

功效:溫中止瀉、緩解噁心嘔吐、散寒止痛

用法:煎煮、泡茶、入藥

肉桂:

性味:辛、甘、溫

歸經:脾、腎、心

功效:溫補氣血、散寒止痛、活血化瘀

用法:煎煮、泡茶、入藥

此方非治暑,乃治暑日受傷之脾胃爾。夫脾胃喜燥惡濕,喜溫惡寒。時雖夏月,引飲餐涼,過於寒濕,則陰陽互逆,必致霍亂吐瀉。乃用乾薑、肉桂之爽利以順性;甘草、杏仁之溫膩而順氣,故曰大順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不是治療暑熱症狀,而是治療暑日裡受到傷害的脾胃。脾胃喜歡乾燥討厭潮濕,喜歡溫暖討厭寒冷。即使在夏季,如果喝冷飲、吃涼食過多,導致身體過度寒濕,就會陰陽失衡,必定會引起霍亂、吐瀉等。所以,這個藥方使用乾薑、肉桂的爽利之性來順應脾胃的特性;甘草、杏仁的溫和潤滑之性來疏通氣機,所以叫做「大順」。

詩曰:散名大順,藥止四味,四味維何,杏草薑桂。

4. 桂苓甘露飲二十

五苓散滑石石膏寒水石,仍斟酌分兩,作散為妙。

白話文:

將五苓散中再加入滑石、石膏、寒水石,仍按比例稱量好,做成散劑服用為好。

夏月引飲過多,太陽受傷,致小便不利,濕熱上攻眼目。亟用三石以清熱,五苓以利濕。河間此方,誠為甘露。張子和加人參甘草,因脈虛而補氣。加木香、乾葛,欲化濕以除煩。

白話文:

夏季過多飲水,脾臟受到傷害,以致小便不利,濕熱上攻眼睛。必須緊急使用三石來清熱,五苓來利濕。河間的這個方子,真是甘露。張子和增加人參、甘草,因為脈虛而補氣。增加木香、乾葛,希望化濕來除煩。

詩曰:寒水流滑石,豬術沾膏澤,桂苓活火煎,甘露清炎熱。

5. 六和湯二十一

白話文:

木瓜:

木瓜性味甘平,具有消食化積、行氣寬胸、補益脾胃的作用。

厚朴:

厚朴性味辛溫,具有散寒止痛、化痰平喘、行氣止瀉的作用。

扁豆:

扁豆性味甘平,具有健脾和胃、益氣生津、消暑解渴的作用。

茯苓:

茯苓性味甘平,具有利水滲濕、益氣健脾、寧心安神的作用。

砂仁:

砂仁性味辛溫,具有化痰止咳、溫中健脾、理氣安胎的作用。

半夏:

半夏性味辛溫,具有燥濕化痰、止咳平喘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

杏仁:

杏仁性味苦甘平,具有止咳平喘、潤腸通便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白朮:

白朮性味苦甘溫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化痰、止瀉固精的作用。

人參:

人參性味甘微苦,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的作用。

甘草:

甘草性味甘平,具有補中益氣、潤肺止咳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藿香:

藿香性味辛香,具有解暑化濕、理氣止瀉、闢穢除瘟的作用。

六和者,和六氣也。蓋風寒暑濕燥火,夏月雜感為多。先於脾胃調之,此知務之醫也。藥之為性,香能醒脾,藿香、厚朴是也。辛能暖胃,半夏、砂仁是也。四君之用,酷暑橫流,必傷金水,扶其所不勝也。乃杏仁、木瓜清燥生津之品,合以前藥,正六氣之和劑也。傷冷加乾薑,溫散陰逆,傷熱加香薷,發越暑氣也。

白話文:

六和是指與六氣協調,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夏季氣候複雜多變,很容易感受外邪。因此,在夏季養生中,首先要調整脾胃,這是一位精通醫理的醫生應該做的事情。藥物的特性是,香能醒脾,如藿香、厚朴。辛能溫胃,如半夏、砂仁。在四君藥中,酷暑時節,金水易受傷害,因此要扶助金水之氣。杏仁、木瓜具有清燥生津的功效,與上述藥物一起服用,可以起到協調六氣的作用。如果受寒,可以加上乾薑,以溫散陰寒之氣;如果受熱,可以加上香薷,以發散暑氣。

縮脾飲用砂仁、乾葛、草果烏梅、扁豆、甘草,治九夏伏熱,更傷酒食。理脾清暑。同而異、異而同者也。

白話文:

縮脾飲由砂仁、乾葛、草果、烏梅、扁豆、甘草等中藥材組成,用於治療夏季濕熱暑邪侵犯脾胃,更因過量飲食酒食而加重病情。它具有理氣健脾、清暑化濕的功效。縮脾飲兼具相同和相異的藥性,在治療夏季濕熱暑邪侵犯脾胃時,既能發揮協同作用,又能針對不同的症狀分別發揮各自的功效。

詩曰:六和藿樸杏砂並,半夏人參赤茯苓,扁豆木瓜甘草術,煎增薑棗氣清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