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4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1)

1. 內托千金散十四

肉桂當歸黃耆人參,忍冬花(各一兩),芎藭,沒藥天花粉白芷各五錢,乳香桔梗甘草(各七錢),芍藥,防風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肉桂、當歸、黃耆、人參、忍冬花(各60公克),芎藭、沒藥、天花粉、白芷(各30公克),乳香、桔梗、甘草(各42公克),芍藥、防風(各18公克)。

惡瘡未成不消,已成不潰,此方主之。

瘡之惡者多矣,未能枚舉。不消不潰,乃精血大虛,不能作氣成膿。切莫純用涼藥,致肌肉冰寒,益難收局。須甘溫補而兼和之品,助氣活血,以速其新頂潰膿,庶無變症。上方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乳香,補氣者也,且以健脾生津。當歸、肉桂、沒藥、芎藭,理血者也,更能益榮行瘀。

白話文:

皮膚潰爛的情況有很多種,無法一一列舉。患處若沒有消腫潰爛,表示精血嚴重虛弱,無法形成膿液。切記不要只使用涼藥,以免肌肉冰寒,更加難以痊癒。應該使用溫和補益和兼具調和作用的藥物,幫助氣血活絡,加速潰爛生膿,避免併發症的發生。因此上方的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乳香都是用於補氣,同時具有健脾生津的作用。當歸、肉桂、沒藥、芎藭都是用於理血,更能促進血液運行,消除瘀血。

忍冬花、天花粉、桔梗專主解毒排膿,膿出則少用。白芷、防風、芍藥允足除濕斂口,濕去可勿施。用屠蘇酒調者,亦虛不厭補、補不嫌多之意。語云:方在靈不在多,醫在圓通不在信守,其斯之謂歟。

白話文:

忍冬花、天花粉、桔梗主要用來排膿解毒,膿出來後就要少用。白芷、防風、芍藥能夠祛風除濕,濕氣去除後就不必再用。用屠蘇酒調配湯藥,也是虛不受補、補不受多的意思。俗語說:「好的方法在於精妙,不在於數量多,好的醫生在於通達融會,不在於固執守舊。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
詩曰:千金內托尚參耆,桂草天花桔芷歸,再入忍冬芎芍乳,寧防沒藥病難驅。

癰疽之患,蓋由情欲戕賊真元。真元損,則眉宇縱可觀,身子空空如也。凡百乖厲客氣,易於感召。感召之際,較他人另深。是以毒作。丹溪謂陰陽相滯而生,理不外是。但滯字未得病情,當謂陰陽互相牽累,積鬱而致。如邪中氣分,津液稠濁,為痰為飲,積久滲入脈中,血為之倭,此陽累於陰也。

白話文:

癰疽的發生,多半是由於情慾損害了真氣。真氣受損,外表看起來眉清目秀,但身體卻空虛無力。各種各樣的邪氣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影響。受到邪氣影響時,比其他人更嚴重。所以才會發作。丹溪說陰陽相滯而生,道理就在於此。只是「滯」字沒有充分概括病情,應該說陰陽互相牽累,積鬱而成。比如邪氣侵犯氣血,體液渾濁,形成痰飲,積累久了滲入脈中,血液受到污染,這是陽被陰累。

邪鬱血分,隧道淹沮,或溢或結,積久滲出脈外,氣為之亂,此陰累於陽也。其毒大小淺深,隨人之稟賦感召以為輕重。初見用活命飲,繼用衛生湯。俟成症知名,驗看頂高,根活,色赤,焮腫,疼痛,皮光薄,勢欲潰,及潰,膿厚,鮮黃不臭,進托裡消毒飲,腐肉自托,焮腫隨消。

白話文:

如果邪氣鬱結於血液之中,阻塞了經絡的運作,會導致氣血外溢或凝聚阻塞,長時間後就會滲透到脈絡之外,造成氣血混亂,這就叫做陰邪侵犯陽氣。這種毒邪的大小淺深,會隨著個人的體質和感召而有所不同,輕重程度也會有所差異。

一開始的時候,可以使用「活命飲」來治療,然後再使用「衛生湯」。等到症狀明顯了,就可以根據頂高、根活、色赤、焮腫、疼痛、皮光薄、勢欲潰爛等症狀來判斷。如果到了潰爛的程度,膿液濃稠、鮮黃不臭,就可以使用「託裡消毒飲」來治療。這樣一來,腐肉就能自行脫落,焮腫也會隨之消退。

倘頂平根散色黯,不熱不疼腫,雖堅不作膿,不潰腐或腐潰腫痛仍不消減,膿水清稀,新肉弗長,形惡氣奇穢,須內托千金散,再則十全養榮、八物回生等湯,大補氣血,稍逆轉為順,漸次略帶消解,十亦可愈五六。必曰死、曰不治,聽渠墜敗,大失作醫之道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腫瘤頂端平坦,根部顏色暗淡,不發熱不疼痛不腫脹,雖然堅硬也不會化膿,不潰爛腐敗,或者潰爛腐敗後腫痛依然不消退,膿水清稀,新肉不生長,形狀醜惡氣味奇臭,需要內服千金散,然後再服十全養榮湯、八物回生湯等,大補氣血,稍稍逆轉病情,逐漸消散腫瘤,十個病人中也能治癒五六個。一定要說某人會死、某人治不好,聽任病情惡化,這是完全違背醫生職責的做法。

隔蒜灸法:凡毒現形,取大蒜切片置頂中,艾丸子灸三壯一換,不拘數目,以痛灸至不痛,不痛灸至痛乃止。無蒜時,切生薑亦可。倘陰毒及焮腫不見頂,用濕紙涮上,先干處即是。筆識之,再鋪紙,干如前,不問一處、二三處,無妨總灸,灸畢,依次服藥准效。此瘡科起手第一要著。經曰: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。學者免諸。

白話文:

隔蒜灸法:凡是毒瘡現出形狀,取大蒜切成薄片,放在瘡頂中間,用艾絨做成灸丸,隔著大蒜灸三次,換一次,灸多少次沒有限制,以灸到感到疼痛為止,不痛了就灸到感到疼痛,如此反覆,直到不痛也不感到疼痛為止。若沒有大蒜,也可以切生薑代替。如果毒瘡隱而不現,腫脹也不明顯,就用濕紙敷在瘡上,先乾的地方就是毒瘡所在。記住這個地方,再敷上紙,乾後像先前一樣,不論是患處一處,還是兩三處,一起灸就可以,灸完後,按照次序服用藥物,一定有效。這是治療瘡科疾病的第一要著。經書上說:「懂得要領的人,用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。」學者們理解這一點,就可以避免很多錯誤。

外科以膏藥為首務,湯劑丹丸次之。揆其因有三:曰便、曰醒、曰捷。便者,非要即有,毒初萌,涼其蘊熱,祛其遊風,潛伏而內消之謂也。醒者,非教病家警覺,毒即見,遏抑勢焰,靜觀轉應,得以驅除之謂也。捷者,非使人樂從,毒方熾,明知善惡,防其變遷,急拔而出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在外科治療中,膏藥是首選,湯劑和丹丸次之。究其原因有三:一曰便利,二曰清醒,三曰迅速。所謂便利,就是病不在危急時即用,毒氣剛生,以涼藥除蘊熱,以清藥祛遊風,讓其潛伏體內自行消失。所謂清醒,就是病人尚未警覺,毒性已經出現,辨認自己的病情,防其變化,及時將毒氣驅除。所謂迅速,就是病人已經中毒很深,能夠分辨好壞,防其發生變化,立即將毒氣拔除。

故便而方藥兩劣,則痛不少減,而紅腫彌加。醒而不詳審究,則禍烈而潰腐無期。捷而聽其至上,則病變多端,而敗壞莫測。三者兼備,庶從事有濟,厥方於以知名。如太乙膏玉紅膏,諸書具載,遠近遍傳。是已考其藥,太乙之元地、肉桂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行血止痛。白芷、元參、大黃赤芍、黃丹清火散風,再潤以麻油,毒從中化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假如治法和用藥兩方面都很糟糕,那麼疼痛不會減少,而且紅腫會更加嚴重。如果你不小心詳加審查,那麼災禍就會很嚴重,而且潰爛腐壞的時間也無法預知。假如你草率地聽從所謂的至上之法,那麼病情就會變化多端,而且敗壞的情況也無法預測。只要這三者具備,那麼治療就會有成效,而且藥方也會因此而知名。就例如太乙膏、玉紅膏,各種醫書都有記載,而且遠近聞名。已經考證過方中的藥物,太乙膏中的元地、肉桂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可以活血止痛。白芷、元參、大黃、赤芍、黃丹可以清火散風,再用麻油潤化,毒素就可以因此而消除。

玉紅之當歸、血竭紫草、輕粉去瘀生新,白芷、甘草、白蠟、麻油理肌斂口,自然肉好如初。其他萬靈、萬應,品彙縱多,總不外箇中消息,吾徒欲兼精是道。盡有名言,無妨博搜遠採。

白話文:

玉紅的當歸、血竭、紫草、輕粉可以去瘀生新,白芷、甘草、白蠟、麻油可以理肌斂口,自然使皮肉像原來一樣好。其他的各種藥物,種類雖然很多,但總不出這些藥的功效,我們學習中醫的人,希望精通此道,盡量地蒐集各方的名言妙方,多多學習無妨。

2. 太乙膏十五

白芷當歸赤芍,元參,肉桂大黃,大元地(各二兩),乳香沒藥(五錢),麻油(各一斤),黃丹(六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白芷、當歸、赤芍、元參、肉桂、大黃、大元地:各二兩

  • 乳香、沒藥:各五錢

  • 麻油:一斤

  • 黃丹:六兩

將前七味油浸十餘日,慢火熬至浮起,濾淨,下黃丹攪勻。俟略冷,入乳沒再攪。過硬添油,軟加丹,務以得中適用為度。傾入瓷罐藏好,勿泄氣。

白話文:

將前七種藥材浸入油中十多天,用小火熬煮至藥材浮起,過濾掉藥渣,加入黃丹攪拌均勻。等油略微冷卻後,加入乳汁繼續攪拌。如果太硬,就添加油;如果太軟,就添加黃丹,要以達到中庸適用的程度為準。將藥油倒入瓷罐中儲藏好,不要讓藥油洩氣。

詩曰:太乙鉛丹乳沒藥,當歸元參京赤芍,大黃白芷桂麻煎,膏成不怕瘡瘍惡。

白話文:

詩云:太乙鉛丹和乳沒藥,當歸、元參、京赤芍,大黃、白芷和桂麻煎,膏藥製成不怕瘡瘍惡化。

3. 玉紅膏十六

當歸紫草,白蠟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五錢),白芷(五錢),血竭(研細),輕粉飛(各四錢),麻油(一斤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紫草和白蠟各二兩,甘草一兩五錢,白芷五錢,血竭研細和輕粉飛各四錢,麻油一斤。

將前五件油浸四五日,慢火熬微焦,濾淨。復煎沸,下血竭少停,下白蠟熔化。退火,投輕粉攪勻藏用。

詩曰:粉草油油芷葉長,佳人簾卷日當陽,蠟紅衫子鮮如血,映得花容紫玉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