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43)
卷之二 (43)
1. 浮萍障六十一
障生或聚開,濕熱鬱於腦,渾如雲月遮,開視星辰小。來時痛澀多,去後亦欠好,來去若萍跡,治療休草草。
此症如翳非障,或圓或缺。痛則見之,不痛則隱,來去無時,聚散不一,因謂之浮萍。蓋原患風痰頭痛,謬工虛虛實實,致元氣摧殘,而病曾未去。庸工知補其虛,不敢治其實,以故濕熱深潛腦戶,遇歲氣不和及人事感激,則觸而禍發。性柔者常一季數次,剛急者一月數次不等。雖不藥仍瘥,終始留成痼疾。醫宜伐毛洗髓,曲當人情,病根乃絕。
已上四症,皆久而又久,攻散之法不必講。切其脈,問其近境,及喜惡便溺,越鞠、逍遙、疏肝、菊花、茶調諸散,撥雲、補心、還少三丹,再則人參固本,生熟地黃量度增減,丹點其障,刀去其瘀。雖主攻如嘉言,端不犯醫門法律。
白話文:
這種眼疾,有時候會出現,有時候會消失,它是由於濕熱積聚在腦部引起的。這種情況就像雲遮住了月亮一樣,看東西時感覺像是被遮擋住,看星星都變小了。發作的時候,眼睛會感到疼痛和乾澀,即使發作過後,眼睛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。這種病症來來去去,就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樣,所以治療時千萬不能草率。
這種情況看起來像是眼睛長了翳障,但其實又不是真正的翳障,它出現的形狀可能圓形或缺損。當眼睛感到疼痛時,就能看見它的存在,不痛時它就隱藏起來。它來去沒有固定的時間,聚集和消散也不規律,所以被稱為「浮萍」。這種病通常是因為原本患有風痰頭痛,但庸醫錯誤地使用虛實不分的治療方法,導致身體元氣受損,而疾病卻沒有被治好。庸醫只知道補虛,不敢處理實證,導致濕熱深藏在腦部。當遇到氣候不順或者情緒激動時,就會再次發作。性情柔和的人,可能一個季度發作數次,性情急躁的人,可能一個月發作數次,次數不定。即使不吃藥也能自行好轉,但最終還是會留下頑固的病根。醫生應該徹底改變治療方法,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對症下藥,才能徹底根除病因。
以上提到的四種眼疾,都是因為時間拖太久,所以不需要再討論用攻散的方法治療。治療時,要仔細診斷病人的脈象,詢問他們最近的狀況,包括喜好、厭惡、排便情況等。可以考慮使用越鞠丸、逍遙散、疏肝散、菊花散、茶調散等藥方,以及撥雲丹、補心丹、還少丹等丹藥。還可以加入人參來鞏固元氣,並根據情況適量增減生地黃和熟地黃的用量。另外,可以將藥物點在翳障上,並用手術刀去除瘀血。雖然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攻邪,但也不會違反醫學的規範。
2. 黑翳如珠六十二
凡黑翳,有來由,巽震風雷慘不收,莫怨老天慳薄命,此中原不似蠅頭。
此症初起微癢,繼而澀,已而痛如刺。日久則赤腫流淚,畏明長閉。風輪上浮起一翳,黑而圓,其大小高低不等,狀如蟹睛,然非因輪破而得。且內外夾攻,乃所謂蟹睛者。不覺自落,落後再為料理,痕跡都無。怒不能發,食而非宜,病候如前,預防一二。
此症少見,平生只遇一貧家子,形僝而能勞,病患如是,猶拾薪賣草,辛苦自若。余憐之,贈以四君加萸、酒炒連,痛止能開視。再進,其翳覺焦小。遂除連加白芍、麥冬、牛蒡子、未三劑,睛平復。與助脾蜜餅子四兩,全瘥。然此亦偶中。恐膏粱壯夫,須依蟹睛未服藥未破治法。
白話文:
黑翳這種眼疾,有其發生的原因,像是被風雷所侵襲導致,並非是上天吝嗇給予的薄命,它並非只是像蒼蠅頭那麼小的東西。
這個病症剛開始會有點癢,接著會感到澀,然後會像被針刺一樣的疼痛。時間久了,眼睛會紅腫流淚,怕光而經常閉著眼睛。眼球的表面會浮起一個黑色的圓形翳,大小和高度都不一樣,看起來像螃蟹的眼睛,但不是因為眼球破裂造成的。這個病症是由內外夾擊所致,也就是所謂的「蟹睛」。這個翳會不知不覺地自行脫落,脫落後再加以調理,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。生氣時不能發怒,飲食也要注意,不然病情會像之前一樣。為了預防病情,要特別留意這幾點。
這個病症很少見,我一生中只遇到一個貧窮人家的孩子,他身形憔悴卻很能勞動,即使生病了,還是照常撿柴賣草,非常辛苦。我很同情他,就給他開了「四君子湯加吳茱萸」,再用酒炒過的黃連,來治療他的病痛,之後他眼睛的疼痛就停止了,也能張開眼睛看東西了。繼續用藥後,那個翳變小變焦了。於是我就把黃連拿掉,加上白芍、麥冬、牛蒡子,再吃了三次藥,他的眼睛就恢復正常了。之後又給他吃了四兩的「助脾蜜餅子」,病就完全好了。然而,這也只是剛好對症下藥而已。我擔心那些吃得好、身體強壯的人,需要按照蟹睛在還沒破裂、還沒吃藥時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