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39)
卷之三 (39)
1. 清暑益氣湯四
人參,白朮,橘皮,黃耆,升麻,甘草,當歸,麥冬,五味,乾薑,葛根,青皮,蒼朮,神麯,澤瀉,黃柏
長夏濕熱炎蒸,神體倦怠不寧,身熱氣高,二便赤黃、渴而自汗,脈虛者,此方主之。
暑令行於長夏,則兼濕令矣,乃有上項諸症。故東垣處此方,兼而治之。蓋五味、當歸、麥冬、人參、黃耆,所以寧神致液,而益既傷之氣。二朮、二皮、神麯、薑、草,所以調中破滯,而勝復傷之濕。余濕未除,清氣不升,葛根、升麻發而解之。餘熱未退,濁氣不降,黃柏、澤瀉導而泄之。
詩曰:清暑益氣補中得,外增蒼朮葛姜澤,麥冬五味雅相宜,去柴何取青曲柏。
酷暑爍肺金,兼濕又傷胃土,應神不寧,脈虛自汗。藥用補中益氣是也。且暑燥,滋以五味、麥冬;濕溽,疏以曲、朮、薑、葛,均合醫理。外此他經無症,故出柴胡。知出柴胡,奈何以青皮、澤瀉、黃柏克伐厥陰、太陰,庭鏡實不能解。是有詩之中末句云云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長夏時節,因為濕熱的氣候導致身體出現疲倦不適,發熱氣喘,大小便顏色赤黃,口渴且容易出汗,脈象虛弱等症狀。
長夏時節,暑氣與濕氣同時存在,就會導致上述這些症狀。因此,李東垣創立這個方子,將暑濕同時治療。方中的五味子、當歸、麥冬、人參、黃耆,是用來安定心神、補充津液,並增強因暑熱而耗損的氣;白朮、蒼朮、橘皮、青皮、神麴、乾薑、甘草,是用來調理脾胃、消除停滯,並克服因暑濕而導致的傷害。如果體內濕氣還沒有完全排除,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就用葛根、升麻來發散並解除。如果體內餘熱還沒有退去,濁氣不能下降,就用黃柏、澤瀉來引導並排泄。
所以說,清暑益氣湯這個方子主要是補益中氣的,並且增加了蒼朮、葛根、乾薑、澤瀉這些藥材。再搭配麥冬和五味子,可以起到很好的協同作用。不需要用到柴胡,但是為什麼要用青皮、神麴和黃柏呢?
因為酷暑會損耗肺金,同時濕氣又會傷害脾胃,導致精神不寧,脈象虛弱且容易出汗,所以需要用補中益氣的藥來治療。而且因為暑氣偏燥,要用五味子、麥冬來滋潤;濕氣偏重,要用神麴、白朮、蒼朮、乾薑、葛根來疏通。這些都是符合醫理的。除了這些症狀,身體沒有其他問題,所以不需要使用柴胡。但我不明白為什麼不用柴胡,反而要用青皮、澤瀉、黃柏這些藥材來克伐厥陰經和太陰經。這點我實在無法理解,所以詩句的最後一句說到了這個疑問。
2. 又方五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黃耆,五味,麥冬,當歸,山藥,扁豆,知母,白芍
暑月目病,攻散已退,尋復發熱脹痛,此方主之。
目既攻散,則陽邪無有,奈何再作?此表裡俱虛,氣不歸元,而陽浮於外,所以發熱,非火毒未盡也。只五味、芍藥、麥冬、知母,涼且收斂其燥;歸、耆、山、豆、參、朮、苓、草,補而和平其胃。一服而再,再而三,則暑清氣治。會收陽於內,推病而出。淺人遇此,必寒且散,不敗不已。
是方進而奏效,不塵其醫醫乎。無虛人,即初得上症,本方加石膏、淡竹葉、滑石。不合,除歸、耆、五味准好。
詩曰。歸耆四君合生脈,扁豆淮山芍藥白,知母仍名益氣湯,清暑或加膏竹石,頑醫至死寶李方,務出青皮與黃柏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包含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耆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當歸、山藥、扁豆、知母、白芍。
在夏天,眼睛生病,用攻散的藥物治療後,病情雖然暫時好轉,但很快又出現發燒、眼睛脹痛的症狀,這個藥方就是針對這種情況使用的。
眼睛的病症已經用攻散的藥物治療過,說明陽邪(指病邪屬陽性)應該已經消退了,為什麼還會再次發作呢?這是因為身體內外都虛弱,元氣沒有歸位,導致陽氣浮散在外面,所以才會發燒,並不是因為體內火毒沒有完全清除。這個藥方中,五味子、芍藥、麥門冬、知母,它們的藥性偏涼且有收斂的作用,可以清除燥熱;當歸、黃耆、山藥、扁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這些藥物則能補益脾胃,使之平和。服用一次藥如果有效,可以再服第二次、第三次,這樣就能夠清除暑邪,使氣機恢復正常。這個藥方的主要作用是將浮散在外的陽氣收回到體內,然後把病邪排出。那些醫術淺薄的人遇到這種情況,肯定會使用寒涼且發散的藥物,結果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。
這個藥方如果使用得當,肯定會有效,不會讓病人白白受苦,也算是沒有辜負醫生的責任。對於體質不虛的人,即使剛開始出現上述症狀,也可以使用這個藥方,但要加入石膏、淡竹葉、滑石。如果效果不好,就去掉當歸、黃耆、五味子,這樣就可以了。
詩中說:當歸、黃耆和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加上生脈散(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),再配上扁豆、淮山藥(即山藥)、白芍,還有知母,這個方子可以稱作益氣湯。用來清除暑邪,也可以加入石膏、淡竹葉、滑石。那些醫術不精的醫生,到死都只會把李杲的方子當成寶貝,而只想著用青皮、黃柏這些苦寒的藥物來治療。
3. 保胎流氣飲六
(附正氣天香湯)
當歸,貝母,羌活,甘草,厚朴,干艾,黃耆,荊芥,枳殼,芍藥,菟絲,芎藭
因胎目病,此方主之。
胎氣宜固,兼散非理也。然目病暴作,不得不暫與治標。故以羌活、芎藭、荊芥、枳殼、貝母、厚朴疏風熱而劫虛痰,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、芍藥、菟絲、艾葉,護元神而平幽郁。夫郁舒風自息,痰去神乃寧,神寧則氣流血行,胎其保而病亦潛除。經曰:有故無損,亦無損也。
此方之謂與。如血熱氣不和,四五月胎動,除羌活、荊穗、芎藭、枳殼,用藿香、紫蘇、黃芩。或依紺珠正氣天香湯:烏藥、乾薑、橘皮、紫蘇、香附尤穩。
詩曰:保胎流氣藥須知,枳樸芎歸及菟絲,少佐草荊干艾葉,活羌貝母到黃耆。
又詩:正氣天香湯,臺烏蜀白姜,橘蘇香附子,明目保胎良。
白話文:
保胎流氣飲六,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因為胎兒引起的眼疾。
懷孕時胎氣本應穩固,同時也要疏導不正常的氣機。然而,如果眼睛突然出現疾病,就不得不先暫時處理表面的症狀。因此,方中使用羌活、芎藭、荊芥、枳殼、貝母、厚朴來疏散風熱並去除虛痰;用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、芍藥、菟絲、艾葉來保護元氣並平復憂鬱的情緒。當鬱悶的情緒舒展開來,風邪自然平息,痰液去除後精神自然安定,精神安定後氣血就會正常運行,胎兒就能得到保護,疾病也會自然消失。正如經典所說:「有病因的情況下進行治療,並不會損害身體,反而有益。」這個方子就是這個道理。
如果因為血熱導致氣機不順,懷孕四五個月時出現胎動不安的情況,可以去掉羌活、荊穗、芎藭、枳殼,改用藿香、紫蘇、黃芩。或者可以參考《紺珠》中的正氣天香湯:烏藥、乾薑、橘皮、紫蘇、香附,這樣更為穩妥。
詩中說道:「保胎流氣的藥物要了解,枳殼、厚朴、芎藭、當歸和菟絲子,再少加甘草、荊芥和乾艾葉,還有羌活、貝母和黃耆。」
另一首詩說:「正氣天香湯,用烏藥、乾薑、橘皮、紫蘇和香附,能夠明目保胎效果好。」
4. 蠟子丸七
木香,乾薑,百草霜(各一兩),肉豆蔻,丁香(各一兩五錢),杏仁(一百四十粒,去皮),巴豆(七十粒,去皮膜,熨淨油),共為細末,用好黃蠟四兩,清茶油一兩,同蠟熔化,重絹濾過,乘熱調為丸,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薑湯下。
肥疳冷積,久傷脾胃,致休息瀉利,欲盲雙眼。用此丸而明者,蓋丁香、肉蔻、乾薑、巴豆破寒宣滯,立使關格通而陽復;木香、杏仁、草霜、黃蠟,導氣和中,自然水穀化而年延。《醫貫》謂此方神妙不可言,信乎。
詩曰:蠟子丸,丁木香,肉蔻杏仁百草霜,巴豆去油黃蠟濾,方中還有白乾薑。
白話文:
木香、乾薑、百草霜各一兩,肉豆蔻、丁香各一兩五錢,杏仁一百四十粒(去除外皮),巴豆七十粒(去除外皮和薄膜,用熨斗熨過以去除油脂),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。然後用好的黃蠟四兩,加上清茶油一兩,一起將黃蠟熔化,用細絹布過濾,趁熱將藥粉調入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
這種藥丸可以治療肥胖型疳積(嬰幼兒消化不良導致的疾病)、寒冷導致的積滯,以及長期損傷脾胃,導致反覆腹瀉,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。服用這種藥丸後能恢復視力,是因為丁香、肉豆蔻、乾薑和巴豆能夠破除寒氣、疏通阻塞,使身體的氣機暢通,陽氣恢復。而木香、杏仁、百草霜和黃蠟則能疏導氣機、調和脾胃,自然就能夠消化食物,從而延年益壽。《醫貫》這本書說這個藥方非常神奇,真是可信的。
詩歌說:蠟子丸這藥方,有丁香、木香,肉豆蔻、杏仁和百草霜,巴豆要去除油脂後用黃蠟過濾,方中還要有白乾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