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38)
卷之二 (38)
1. 內障五十七
下用銀鉗一管,長五分。以象牙銼柄約三寸半,緊鬥入內,通體水磨圓直,恰好利用。則珍重藏著,臨事祭以靈液,無不應手。名曰神針,不亦宜乎。
古人針用三稜、用鴨舌、用馬口鐵造者,雖載諸簡策,未得指授,率意為之,鮮不敗事。無若吾此者之圓活穩便也。有某士中年落魄,尋醫生涯,師心自足,恥問前達。聞人有獨得處,偏加意鄙薄。一日閱余開目,彼陰記其款式,遽出治人,瞳神一痛而破,可見金針尚不敢妄施。三稜、鴨舌而可漫然嘗試者乎?好自用者,願以此生為戒。
凡針,量其人年形苦樂,預為調停臟腑外,前二三日須少進清散之劑,平其氣血。及時取新汲井泉水一盆,安置架上,患者對盆正坐,醫家側立,以手勻水,頻頻於眼內外澆淋,覺冷氣沁入腦戶,則脂翳越凝,撥而無血。且使肌理頓木,不知痛怯。於以下針,運斤成風,目不黏滯矣。
若冬月及老弱人,茲法不施亦得。撥眼要精八法。六法易傳,惟二法巧妙,在於學者心靈手敏,久之自然有得。八法者,一曰審機。患者以冷泉洗眼畢,正襟危坐椅上,靠定頭項,勿令轉動。兩手搦珠,心無妄想。如撥左眼,醫師用左手大指、食指分開眼皮,即就二指捺住白睛。
次用右手大指、食指、中指執針,令緊而直。名指略按眼眶,庶可動而察輪,靜而觀廓。二曰點睛。針鋒就金位去風輪與銳眥相半,正中插入,毫髮無偏。隨用疾逆瀉榮,徐順補衛。三曰射覆。針鋒深入無礙,即近黃精,慢慢斜回針柄,會須進不招愆,退而得所。四曰探驪。
針泊黃精,如意運用,使不暈不悸,不妨直自內尋,橫從外覓。五曰擾海。神龍即見,霧雨潛興。閉目片刻,則風雷自息。然後重截雲頭,輕收虹腳。六曰捲簾。障雖撥落,開手自能上去,必加力掉下,又放上來。務期上而不高,下而到底。七曰圓鏡。翳淨用針干於金井中央、周遭浣滌。
細看睛內,神水澄澈,顏色指動,一一映照,自爾遠可識人,近能鑑物。八曰完璧。回針將障送至護睛水內盡處,遲遲出針之半,少息再出,恐障復還原位。切莫緩在半日,急於一刻。此八法之大概,其中妙處不傳,深造自得者,尤在三四法之間。夫探驪得珠,請問誰能沒海。
射覆知名,亦不過偶然猜著。顧名思義,不幾令人駭汗。孰謂胸有成竹,固可恃而不恐也。其他六法,惟擾海一針。羚羊掛角,無跡可尋。第終知為羊,自可捕風捉影,端不若前法之微且險也,故曰六法易傳。雖然金針治目,可謂力能迴天,聖、神、工、巧,八法備之矣。或以為易而忽之,或以為難而矜慎,縱心靈手敏,均不可語吾道。
如撥右眼,則用左手,照左目八法。左目用右手,右目用左手,一定成法。故學針,先須從左手講究。張氏石頑《醫通》謂左手不便事,只右手由大眥插入,曰過梁針,此強作解事。直插可入,橫眠詎能轉運。醫固不通,而心實頑於石。
白話文:
這個治療內障的針法,要使用一根銀製的針管,長度約五分。再搭配一個象牙製的銼刀柄,大約三寸半長,緊密地裝入針管內。整個針管要用水磨拋光,使其圓滑筆直,這樣才能方便使用。這套工具要好好保存,在治療時先用特殊的藥液祭祀一下,使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。這工具可以稱為「神針」,應該不為過。
古時候的針法,有使用三稜針、鴨舌針或馬口鐵製作的針,雖然在古籍中有記載,但沒有詳細的指導,人們大多憑自己的意思去做,很少有成功的。不像我這個方法,圓滑又靈活好用。曾經有個中年失意的讀書人,到處求醫,自以為是,不肯向前輩請教。聽說別人有獨到的醫術,就特別輕視。有一次,他看了我做內障手術,偷偷記下了我的方法,就自己替人治療,結果病人的瞳孔被刺破,非常痛苦。可見連金針都不能隨便亂用,更何況是三稜針或鴨舌針呢?喜歡自作主張的人,希望這個例子能給你一個警惕。
凡是針刺手術,要先衡量病人的年齡、體格、生活狀況,以及臟腑的狀況,事先調養好。在手術前兩三天,要給病人服用一些清熱散邪的藥,使其氣血平和。手術時,要準備一盆剛打上來的井水,放在架子上,讓病人面對水盆端正坐好,醫生站在旁邊,用手攪動水,頻繁地往病人的眼內外澆淋。當病人感覺冷氣滲入腦部時,眼中的翳膜就會變得凝固,這時下針就比較不會出血。而且這樣也會使眼部肌肉變得麻木,減少疼痛感。在這情況下施針,運針就像在風中揮動斧頭一樣順暢,眼睛不會感到黏滯。
如果是在冬天,或是病人年老體弱,則不一定要用水淋浴。撥除翳膜的重點有八個步驟。其中六個步驟比較容易傳授,只有兩個步驟比較巧妙,要靠學者自己用心體會,多加練習,久了自然就能掌握。這八個步驟是:
一、觀察時機:病人用冷水洗眼後,端正地坐在椅子上,頭部靠好,不要轉動。雙手握住珠子,心無雜念。如果要撥左眼,醫師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開眼皮,然後用這兩根手指按住眼白的部位。
二、準確定位:接著用右手的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捏住針,使其保持緊直。無名指稍微按住眼眶,這樣可以觀察眼球的轉動,並看到眼球的輪廓。針尖要從風輪與銳眥的中間插入,位置要準確,不能有絲毫偏差。接著快速逆向瀉掉病邪,然後緩慢地順向補養正氣。
三、深入探查:當針尖順利深入後,就要靠近黃精,慢慢地斜回針柄,進針時要避開錯誤,退針時也要恰到好處。
四、尋找目標:當針停留在黃精的位置時,要像自己心意一樣運用,不要讓病人感到暈眩或心悸。可以在眼內直向尋找,也可以從外面橫向探索。
五、擾動眼部:此時眼中的障翳就像神龍出現,霧雨潛伏。讓病人閉上眼睛片刻,讓眼睛內的風雷停止。然後再將障翳向上截斷,輕輕地向下收回。
六、捲起簾幕:雖然障翳已被撥開,但它自己有可能會再回到原位,所以必須用力將它撥下,再將它拉起來,務必做到障翳向上不超過應有的高度,向下則要完全到底。
七、明亮如鏡:在翳膜清除乾淨後,用針在金井(眼球中央)周圍洗滌。仔細觀察眼內,如果神水清澈,顏色正常,眼珠能夠隨著手指的移動而轉動,能看清遠方的人,也能看清近處的物體,就表示手術成功了。
八、恢復完美:回針時,將障翳送到眼內最邊緣的地方,然後慢慢地拔出針的一半,稍作休息後再將針完全拔出,以免障翳回到原位。拔針的時候不要拖延半天,要在短時間內完成。以上就是這八個步驟的大概內容,其中精妙之處無法用言語傳達,要靠自己深入研究才能體會,尤其是在第三和第四步驟之間。要取得珍珠,就必須下到海中去尋找;要準確地猜中物品,也往往是偶然的。這些聽起來讓人感到害怕,誰說胸有成竹就一定可以高枕無憂呢?其他六個步驟,唯有「擾海」這一針,像羚羊掛角一樣,沒有固定的痕跡可以尋找。但終究知道它是羊,可以根據蛛絲馬跡去追蹤,不像前面的方法那樣細微且危險。所以說,六個步驟比較容易傳授。雖然金針治眼,可以說是具有扭轉乾坤的能力,其中要運用聖、神、工、巧,這八個步驟都不可或缺。有些人認為簡單而輕忽,有些人則認為困難而過於謹慎,即使你天資聰穎、手藝精巧,也不能領悟我這套方法的精髓。
如果是要撥右眼,就用左手,依照左眼的八個步驟來進行。左眼用右手,右眼用左手,這是一定的規則。所以學針,必須先從左手開始練習。張氏石頑在《醫通》中說,左手不方便操作,只要用右手從眼角插入即可,稱為「過梁針」,這是強詞奪理。直刺尚可插入,橫刺又怎能轉動?這個醫生真是頑固不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