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33)
卷之三 (33)
1. 大青龍湯十五
即桂枝、麻黃加石膏而除芍藥也。夫桂枝主中風,麻黃主傷寒。今比人頭痛身熱,無汗惡寒,脈來不緊而緩,為傷寒且中風矣。欲以桂枝解肌驅風,而不能已其寒。欲以麻黃髮汗散寒,而不能去其風。仲景所以合二方而兩治之。風寒外感,人身之陽必郁為內熱、非質重氣輕之物,不足以勷其化成。
白話文:
就是桂枝、麻黃加上石膏而去除芍藥。桂枝主治中風,麻黃主治傷寒。現在有的人頭痛身熱,沒有汗卻怕冷,脈搏跳動並不緊繃反而緩慢,這是傷寒兼中風了。想要用桂枝解肌驅散風邪,卻無法讓寒氣消散。想要用麻黃將汗引出,散去寒氣,卻無法去除風邪。所以張仲景將兩種方劑合用,來同時治療兩種疾病。風寒外感,人體的陽氣必定鬱結為內熱,不是像質地沉重而氣體輕盈的東西,不足以促使其化解。
此芍藥之所以出,而石膏之所以加也。名曰大青龍,其噓氣成云,泮渙而遊天池之意乎。
白話文:
芍藥之所以產出,而石膏之所以添加,就是為了取其「大青龍」之名。大青龍在神話中,能夠吐氣成雲,遨遊天際,正是芍藥與石膏的結合,才讓這劑藥方有了如此神奇的功效。
詩曰:桂枝芍藥生薑棗;麻黃杏仁仍桂草;二方相合杏棗除,半辛味入青龍小;大青龍合又不同,去芍加膏功用好。
白話文:
這首詩介紹了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兩個中藥方劑。
桂枝芍藥生薑棗:這個方劑由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桂枝有溫通陽氣的作用,芍藥有養血調經的作用,生薑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大棗有補益氣血的作用。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脈浮緊等症狀。
麻黃杏仁仍桂草:這個方劑由麻黃、杏仁、桂枝、甘草組成。麻黃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作用,杏仁有止咳平喘的作用,桂枝有溫通陽氣的作用,甘草有補益氣血的作用。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咳嗽氣喘等症狀。
二方相合杏棗除:把這兩個方劑合在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感冒發熱、咳嗽氣喘、脈浮緊等症狀。這個合劑中,杏仁和棗都被去除了,因為這兩種藥物都有補益氣血的作用,在治療感冒發熱時,使用補益氣血的藥物可能會加重感冒症狀。
半辛味入青龍小:這個方劑是由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再加上半夏和辛夷。半夏有化痰止咳的作用,辛夷有發汗解表、通竅的作用。
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咳嗽氣喘、頭昏腦漲等症狀。
大青龍合又不同:這個方劑是由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、麻黃、杏仁、甘草組成。這個方劑與麻黃湯相似,但去掉了杏仁,加上了芍藥和甘草。
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咳嗽氣喘、脈浮緊等症狀。
去芍加膏功用好:這個方劑是由桂枝、生薑、大棗、麻黃、甘草組成。這個方劑與大青龍合相似,但去掉了芍藥,加上了阿膠。阿膠有補血止血的作用。
這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、咳嗽氣喘、血虛證等症狀。
2. 升麻葛根湯十六
就二物再用芍藥、甘草。
傷寒目痛鼻乾,無汗惡寒,發熱不眠,陽明經症也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使用芍藥和甘草這兩味藥。
如果是因為感冒引致的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沒有出汗、怕冷、發燒、睡不著覺,這些都是屬於陽明經的症狀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這些症狀。
陽明經脈抵目挾鼻,故目痛鼻乾。又經屬於胃,寒邪傷則氣血為之壅滯,故無汗惡寒,而不能安臥。陽明之藥,涼平可使達表,葛根、甘草涼平者也。苦寒可使去熱,升麻、芍藥苦寒者也。小兒發熱壯盛,為痘疹、為風寒莫能的辨,此方亦穩。
白話文:
陽明經脈到達眼睛,經過鼻子,所以眼睛疼痛鼻子乾燥。又經脈屬於胃,寒邪傷害則氣血瘀滯,所以沒有汗水怕冷,並且不能安穩睡覺。陽明的藥物,涼平的可以使它到達體表,葛根、甘草是涼平的藥物。苦寒的可以使熱氣散去,升麻、芍藥是苦寒的藥物。小兒發熱壯盛,是痘疹、是風寒都無法區辨,這個方子也非常有效。
3. 柴葛解肌湯十七
柴胡,葛根,羌活,白芷,黃芩,芍藥,桔梗,甘草,石膏,薑棗煎。
白話文:
柴胡:疏肝解鬱,退熱止痛。
葛根:解肌退熱,生津止渴。
羌活:祛風散寒,止痛通痹。
白芷:祛風散寒,止痛通竅。
黃芩:清熱解毒,燥濕止瀉。
芍藥:養血柔肝,緩急止痛。
桔梗:宣肺祛痰,利咽排膿。
甘草:補益脾胃,調和諸藥。
石膏:清熱涼血,除煩止渴。
薑棗:溫中散寒,行氣活血。
頭目腫痛,鼻乾不眠,惡寒無汗,脈微大,此陽明太陽合病。節庵制此方以代葛根,用亦有效者,蓋羌、芷、柴、葛,皆能升提清陽,而散在經之風寒。寒將變熱,石膏、芩、桔以清之。風將越經,芍藥、甘草以平之。
詩曰:升麻葛根芍草輔,柴葛解肌羌芷助,桔芩草芍石膏燒,或入棗薑防藥誤。
白話文:
頭部和眼睛腫痛,鼻子乾燥、失眠,身體怕冷但不流汗,脈搏微弱而大,這是陽明和太陽兩種病症同時發作。節庵(一位中醫)制定了這個方子來代替葛根,使用後也很有效,因為羌活、芷草、柴胡和葛根都能升提清陽之氣,並驅散經絡中的風寒。當感冒即將轉變為發熱時,可使用石膏、黃芩和桔梗來清熱。當風邪即將侵犯其他經絡時,可使用芍藥和甘草來平息。
4. 三友丸十八
石膏(八兩),麻黃(四兩),杏仁(二兩),糠米糊丸。
白話文:
-
石膏(320克)
-
麻黃(160克)
-
杏仁(80克)
-
加入糠米糊丸
瞼腫睛赤,發熱頭痛,無汗口渴,此風寒失表,邪氣傳入腸胃,非三物味輕力重,相友為用,不能內通外達。經曰:症有內外,治有輕重。又曰:病有遠近,方有大小,近者奇之,制小其服。此之謂也。
詩曰:石也高而潔,麻公實若虛,近仁文杏子,三友是吾師。
白話文:
眼皮腫脹,眼睛發紅,發熱頭痛,沒有汗水,口乾舌燥,這是風寒沒有發散,邪氣傳入腸胃,不是三種藥物藥性輕而作用強,互相配合使用,不能內外貫通。醫書上說:病症有內有外,治療有輕有重。又說:疾病有遠有近,方劑有大有小,近的用奇異的藥物,藥量少而效力好。這說的正是這種情況。
5. 九味羌活湯十九
羌活,防風,蒼朮,細辛,芎藭,白芷,生地,黃芩,甘草
白話文:
羌活:羌活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祛風濕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濕病、關節炎等疾病。
防風:防風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祛風解表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牙痛等疾病。
蒼朮:蒼朮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燥濕祛暑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氣重、脾虛腹瀉、水腫等疾病。
細辛:細辛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祛風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鼻炎等疾病。
芎藭:芎藭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活血化瘀、理氣行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疾病。
白芷:白芷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祛風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牙痛等疾病。
生地:生地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養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、血虛萎黃、盜汗等疾病。
黃芩:黃芩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黃疸、肝炎、痢疾、瘡瘍等疾病。
甘草:甘草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益中氣、調和諸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疾病。
此解表通劑,本科用之專治頭目腫盛。夫腫盛由於濕,在頭目則兼風。經曰:上盛為風。蓋無風則濕不能自上於高巔清陽之分。是方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細辛、芎藭、白芷皆辛散之品,可以疏風,亦可以除濕,所謂辛藥能疏風,風藥能勝濕也。其芩、地、生草,風濕相搏,必有內熱,涼平協鎮,榮衛乃和。
白話文:
這個解表通劑,我們臨牀上常用它來專門治療頭面部腫脹。頭臉腫脹是由於濕造成的,在頭臉部位還兼有風。經絡有云:「向上發展的病邪稱為風。」這是因為沒有風邪,濕邪不能自己上升到高遠、清陽之部位。這個方劑所用的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細辛、芎藭、白芷都是辛散的藥物,可以疏散風邪,也可以祛除濕邪,即所說的辛藥能疏風,風藥能勝濕。它所用到的芩、地、生草,風邪濕邪相互搏擊,必然會產生內熱,涼藥、平藥、補藥協調調和,榮衛之氣才能和順。
然陰虛、氣弱人,即見前症,當於補陣求方,此九味八用不著,羌將焉活。
詩曰:生地黃如芩,蒼朮白於芷,草上過辛風,芎藭活無比。
白話文:
但是對於陰虛、氣弱的人,即使出現前面所述的症狀,也應該尋找補益的方法,這九種藥材中有八種並不適用,如何能夠救治呢?
詩說:生地黃像黃芩一樣,蒼朮比白芷更白,草上的辛味能袪風,芎藭的活血作用無可比擬。
6. 清空散二十
前方去蒼朮、生地,加薄荷、菊花、殭蠶、黃連。
風熱上攻,頭痛目壞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前面去掉蒼術、生地,加入薄荷、菊花、僵蠶、黃連。
周天陽氣鼓於憑虛,列於海,曰颺風。通身陽氣聚於頭,因類感召,則邪實而狂痛。累於目,曰風變。理宜羌、防等風藥升發陽邪,所謂高巔之上,惟風可到。必用芩、連者,風動火生,二物苦寒降火,火降風息,自能去疾於空清之上,故名。
詩曰:九味減術地,連薄菊蠶加,別名清空散,一樣散陽邪。
白話文:
周身陽氣聚集在虛空中,排列在頭部,稱為颺風。全身陽氣聚集在頭部,因同類感應召集而來,邪氣就會實質化並引起劇烈疼痛。如果累及眼睛,稱為風變。治療方法應使用羌活、防風等發散風邪的藥物,俗話說「高處不勝寒,唯風能到」。必須使用黃芩、黃連,因為風動則火生,這兩種藥物苦寒,可以降低火氣,火氣降低,風自然就會停止,疾病就能在清空中消除,因此得名。
7. 十神湯二十一
麻黃,葛根,芎藭,升麻,白芷,紫蘇,橘皮,香附,芍藥,甘草
白話文:
麻黃:麻黃可以散寒發汗,宣肺平喘,治風寒感冒,咳嗽氣喘。
葛根:葛根可以生津止渴,清熱解毒,緩解肌肉痙攣,治暑熱煩渴,腹瀉痢疾。
芎藭:芎藭可以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,治經閉痛經,胸脅疼痛。
升麻:升麻可以升陽舉陷,透疹發汗,治脫肛子宮下垂,感冒發熱。
白芷:白芷可以祛風散寒,止痛消腫,治感冒頭痛,鼻塞流涕。
紫蘇:紫蘇可以解表散寒,理氣寬中,治風寒感冒,咳嗽氣喘。
橘皮:橘皮可以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,治胸悶腹脹,消化不良。
香附:香附可以理氣活血,散寒止痛,治月經不調,痛經閉經。
芍藥:芍藥可以養陰柔肝,緩解肌肉痙攣,止痛,治肝鬱氣滯,痛經月經不調。
甘草:甘草可以補氣益中,緩解疼痛,調和諸藥,治脾胃虛弱,腹痛腹瀉。
此陽經外感通劑也。吳鶴皋曰: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,見症用藥。然兩目暴病,發熱頭痛,而六經不甚顯明,總以疏風利氣之藥主之。是方除芍藥、甘草,余皆疏利。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症。又必用斯二者,欲陰陽之氣無盡向汗中泄也。吳綬曰:此方用升麻、葛根,能解陽明時疫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治療陽經外感通症的。吳鶴皋說:古人治療風寒必須分清六經,根據症狀用藥。但是,如果雙眼突然發病,發熱頭痛,而六經症狀不明顯,就總是用疏風利氣的藥為主來治療。這個藥方除了芍藥、甘草,其餘的藥物都有疏利的作用。所以可以緩解感冒氣堵的症狀。同時還必須用芍藥、甘草這兩種藥物,目的是為了防止陰陽之氣全部通過汗液排出體外。吳綬說:這個藥方使用升麻、葛根,可以緩解陽明時疫。
若太陽傷寒發熱,用之則引邪入胃,傳變發斑。此矛彼盾,正在司業者,細心審視耳。
詩曰:誰家葛地生甘草,何處芎香似紫蘇,芍藥欄前升遠眺,橘麻黃落芷扶疏。
白話文:
如果太陽受寒導致發燒,使用某些方法可能會引導病邪進入胃部,進而變化出皮疹。這種情況就像矛與盾的對立,需要行醫的人仔細辨別。
詩說:哪家的田地裡長出了甘草,哪處的芎香如同紫蘇,芍藥花園前遠望,橘子和麻黃落葉,芷草生長得茂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