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2)

1. 小續命湯十

麻黃杏仁人參黃芩,芎藭,芍藥,甘草防風桂枝附子當歸防己

白話文:

  • 麻黃:具有發汗、平喘、利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疾病。

  • 杏仁:具有止咳平喘、潤肺化痰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哮喘、肺熱等疾病。

  • 人參:具有補氣健脾、益氣生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體虛乏力、脾胃虛弱等疾病。

  • 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黃疸、痢疾、瘡毒等疾病。

  • 芎藭:具有活血行氣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疾病。

  • 芍藥:具有養血柔肝、緩中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肝氣鬱滯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疾病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緩急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咳嗽、咳喘等疾病。

  • 防風: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風濕痹痛等疾病。

  • 桂枝:具有發汗解表、溫經通脈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月經不調等疾病。

  • 附子:具有回陽救脫、溫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陽虛脫證、心衰、腎衰等疾病。

  •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疾病。

  • 防己:具有祛風除濕、利尿消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疾病。

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風,不無精義。蓋麻黃、杏仁,麻黃也,仲景以治太陽症之傷寒。桂枝、芍藥,桂枝也,仲景以治太陽症之傷風。如此言之,則中風而有頭痛、身熱、脊強者,皆在所必用也。人參、甘草,四君子之二也,局方收以補氣。當歸、芎藭,四物湯之二也,局方揀以養血。

白話文:

古人用此方劑治中風,有一定的精義所在。麻黃和杏仁,麻黃性味辛溫,仲景用它來治療太陽症的傷寒。桂枝和芍藥,桂枝性味辛溫,仲景用它來治療太陽症的傷風。這樣來說,中風而有頭痛、身熱、背部強直等症狀的,這些藥物都是必用的。人參和甘草,是「四君子」中的兩種藥物,方劑中加入它們來補氣。當歸和川芎,是「四物湯」中的兩種藥物,方劑中選用它們來養血。

如此言之,則中風而有氣虛、血虛者,固在所必需也。風淫末疾,佐以防風。濕淫腹疾,佐以防己。陰淫寒疾,附子佐之。陽淫熱疾,黃芩佐之。夫疾不單來,故使藥亦兼該也。然當依易老六經減增,尤為穩便。藥行病去,性天自若。故乎為小續命云。

白話文:

這麼來說,中風而有氣虛、血虛的人,本來就需要藥物補氣補血。風邪導致的疾病,可以輔助使用防風。濕邪導致的腹疾,可以輔助使用防己。陰邪導致的寒疾,可以輔助使用附子。陽邪導致的熱疾,可以輔助使用黃芩。疾病往往不是單獨出現的,所以用藥也應該全面兼顧。但是必須參照《易經》和《老六經》來增減劑量,這樣才更加穩妥。藥物奏效之後,疾病就會消除,自然就能恢復原本的體質。所以說這是小續命丸的由來。

詩曰:芎桂秋高芩草黃,藥爐歸制杏麻霜,遼人恭己防風中,附子煎續命湯

白話文:

詩中所述,中藥材按其季節和藥性分類,烘烤製成藥物,以治病救人。

  • **芎桂秋高芩草黃:**在深秋時節,川芎、桂枝、黃芩、黃連等藥材收穫。

  • **藥爐歸制杏麻霜:**將杏仁、麻黃等藥材放入藥爐中煉製杏麻霜。

  • **遼人恭己防風中:**遼人恭敬地服用防風藥,以預防風寒。

  • **附子煎充續命湯:**將附子煎熬成藥湯,用以續命。

2. 大秦艽湯十一

秦艽石膏當歸,芍藥,羌活防風黃芩,生地,熟地甘草,芎藭,白芷白朮茯苓獨活細辛

白話文:

  1. 秦艽:具有祛風勝濕、清熱涼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感冒發熱、頭暈目眩、胸肋疼痛等症狀。

  2. 石膏:具有清熱瀉火、止渴除煩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暑熱傷津、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發熱煩渴等症狀。

  3.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候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惡露不絕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
  4. 芍藥:具有養血柔肝、緩中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候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腹痛、肌肉痙攣等症狀。

  5. 羌活:具有祛風通絡、溫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牙痛等症狀。

  6. 防風:具有祛風解表、清熱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肌肉痠痛等症狀。

  7. 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證候、黃疸、痢疾、瘡瘍腫毒等症狀。

  8. 生地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養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傷陰、血虛證候、月經不調、盜汗、虛熱等症狀。

  9. 熟地:具有補血養陰、滋腎益精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候、月經不調、盜汗、虛熱、腰膝酸軟等症狀。

  10. 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調和諸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中氣不足、倦怠乏力、脾胃虛弱、咳嗽氣喘等症狀。

  11. 芎藭:具有活血通經、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證候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頭痛、牙痛等症狀。

  12. 白芷:具有祛風通竅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牙痛等症狀。

  13. 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虛證候、食慾不振、腹瀉、水腫等症狀。

  14. 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脾虛證候、腹瀉等症狀。

  15. 獨活:具有祛風通絡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牙痛等症狀。

  16. 細辛:具有祛風通竅、溫經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牙痛等症狀。

風邪散見,不拘一經,故用驅風散熱兼而治之。羌活理遊風,得防風可以去太陽肢節之風痛。獨活理伏風,協甘草可以療太陰表裡之風濕。三陽數變之風,責在細辛秦艽。三陰內淫之風,責在茯苓、白朮。陽明之風,白芷驅之。厥陰之風,芎藭行之。風熱干乎氣,清以枯芩、石膏,風熱干乎血,養以歸、芍、二地。

白話文:

風邪的病症多種多樣,不拘泥於某一經絡,所以用驅風散熱的方法來治療。羌活可以疏散遊走於體表的風邪,配伍防風可以治療太陽經絡的肢節疼痛。獨活可以疏散潛伏於體內的風邪,配伍甘草可以治療太陰經絡的表裡風濕。三陽經絡變化的風邪,用細辛和秦艽來治療。三陰經絡內淫的風邪,用茯苓和白朮來治療。陽明經絡的風邪,用白芷來驅散。厥陰經絡的風邪,用芎藭來疏通。風邪與熱邪一起侵犯人體,用清熱的黃芩和石膏來治療。風邪與熱邪一起侵犯人體,用滋養氣血的歸、芍、二地來治療。

若中風暴僕,痰響氣粗,此濁邪壅塞咽喉,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。蓋牙皂開關,白礬去汙,藥只二味,固奪門之神帥也。然能進湯液便止,不可過多。不觀凡病人易簀時必有痰,務欲盡逐而去,頃刻斃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中風發作,痰多氣粗,這是濁邪壅塞咽喉,首先用稀涎散吐出痰沫。因為牙皁開通關竅,白礬去除汙垢,藥只有這兩種,穩固了保護門戶的神靈。然而能夠喝湯藥便停止,不可服用太多。難道沒看到所有病人臨終時一定有痰,如果想要盡力全部吐出,一會兒就會死掉。

詩曰:大秦艽,羌獨防,芎芷辛芩二地黃,歸芍石膏苓草術,風邪散見號通方。

3. 桂枝湯十二

桂枝,芍藥,生薑大棗甘草

白話文:

桂枝:具有溫熱、促進血液循環、緩解疼痛的作用。常被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、發熱、怕冷等症狀。

芍藥:具有鎮痛、緩解痙攣、滋陰降火的功效。常被用於治療頭暈、目眩、頭痛、月經痛等症狀。

生薑:具有溫中散寒、發汗解表、止嘔止瀉的作用。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大棗:具有補氣養血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常被用於治療氣血虛弱引起的乏力、失眠、心悸、腹瀉等症狀。

甘草:具有補氣益氣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常被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乏力、咳嗽、氣喘等症狀。

頭痛發熱,惡風自汗,脈緩,太陽中風也,此方主之。

風之傷人也,頭先受之,故頭痛。風在表則表實,故發熱。風傷衛故惡風,衛傷則津液無以固,故汗出。其脈緩者,衛氣不能鼓也。上件皆太陽症,故曰太陽中風。桂枝味辛甘,經曰辛甘發散,乃所以治風。然恐渠走泄真氣,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。佐以甘草、薑棗,散而兼和之意。若陽邪去表入里,此投承氣之會。忌下、急下,惟明者裁之。

白話文:

風邪侵襲人體,首先侵犯的是頭部,所以出現頭痛的症狀。風邪在表,則表氣實,所以發熱。風邪傷及衛氣,所以惡風。衛氣受傷,津液不能固攝,所以出汗。脈搏緩慢的人,是衛氣不能鼓動的表現。以上這些都是太陽中風的症狀,所以稱之為太陽中風。桂枝性味辛甘,經書上說辛甘發散,所以用它來治療風邪。但又擔心它會耗散真氣,所以用芍藥的酸味來收斂。再加入甘草、薑棗,以達到既能發散風邪,又能調和營衛的目的。如果陽邪從表入裏,就要用承氣湯來治療。但要注意不能用下法,或急下,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裁決。

4. 麻黃湯十三

白話文:

  • 麻黃:

  • 性味:辛、溫。

  • 歸經:肺、膀胱經。

  • 功效: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

  • 桂枝:

  • 性味:辛、溫。

  • 歸經:肺、膀胱經。

  • 功效:發汗解表,溫通經脈,止痛。

  • 杏仁:

  • 性味:苦、甘、溫。

  • 歸經:肺、大腸經。

  • 功效:宣肺止咳,潤腸通便。

  • 甘草:

  • 性味:甘、平。

  • 歸經:脾、胃、肺經。

  • 功效:補脾益氣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。

太陽傷寒,頭痛發熱,遍身疼痛,不則惡寒,無汗,脈緊,此方主之。

足太陽經,起目內眥,循頭背腰膕,故所過疼痛不利。寒邪外束,陽氣不能宣越,故發熱。邪在表,不復任寒,故惡寒。寒主閉臟,故無汗。寒氣剛勁,故脈緊。麻黃辛溫中空,能通腠理而散寒邪,為太陽無汗必用之藥。佐以桂枝,取其解肌。佐以杏仁,取其利氣。乃甘草者,甘以緩之,不致汗出過多。

白話文:

足太陽經,開始於眼睛內眼角,沿著頭部、背部、腰部和大腿後側走行,因此經過的部位疼痛不利。寒邪在外束縛,陽氣不能宣發運行,因此發熱。邪氣在表,不能再耐受寒冷,因此惡寒。寒主閉臟,因此無汗。寒氣剛勁,因此脈搏緊。麻黃辛溫中空,能夠疏通腠理而散寒邪,是太陽無汗的必用藥物。配合使用桂枝,取其解肌的功效。配合使用杏仁,取其利氣的功效。另外,甘草甘以緩和之,不至於汗出過多。

經曰:寒淫於內,治以甘熱,佐以苦辛。此方是已。風寒交作,筋急強直,無汗惡風,名曰剛痓。合前方除杏仁、入葛根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中提到:寒濕之邪侵襲人體內部,可以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並輔以苦味和辛味藥。這個方子就是按照這個原則製定的。當風寒並作,筋骨肌肉疼痛,無汗且怕風時,稱為「剛痓」。治療時可以照這個方子,但要去除杏仁,並加入葛根來治療。

5. 小青龍湯十四

桂枝,芍藥,甘草麻黃大棗,五味,半夏細辛乾薑

白話文:

  • 桂枝:是一種辛溫芳香的藥材,具有發汗解肌、通陽化氣的功效。

  • 芍藥:是一種甘酸微寒的藥材,具有養血柔肝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是一種甘溫的藥材,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

  • 麻黃:是一種辛溫發散的藥材,具有宣肺發汗、平喘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大棗:是一種甘溫的藥材,具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、緩和藥性的功效。

  • 五味:是一種辛溫的藥材,具有溫中散寒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半夏:是一種辛溫燥濕的藥材,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
  • 細辛:是一種辛溫發散的藥材,具有溫中散寒、發汗解表的功效。

  • 乾薑:是一種辛溫發散的藥材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的功效。

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,或噎,或喘,此方主之。

表不解者,頭痛、發熱、身疼尚在也。發熱必渴,飲水過多,水形已散,水氣長存,格於心下,水寒射肺,故無物可吐而但有聲,曰乾嘔。或咳、或喘、或唾,皆此故也。爰用麻黃、桂枝、甘草發其表邪,半夏、細辛、乾薑散其水氣,芍藥斂陰,五味收耗。名曰青龍,取東方木神伏邪之義。又龍興則云升雨降,品物咸亨。

白話文:

症狀還沒緩解的,仍然頭痛、發燒、全身痠痛。發燒一定會口渴,喝了過多的水,水液的分佈各處,體內多餘的水氣滯留在心臟的下方,水氣寒冷侵犯肺部,因此沒有可吐的東西,只有嘔吐聲,叫做乾嘔。或者咳嗽、氣喘、吐口水,都是這個緣故。所以使用麻黃、桂枝、甘草疏散表邪,半夏、細辛、乾薑散去體內的水氣,芍藥收斂陰氣,五味子收斂消散。這個方劑取名為青龍,取東方木神伏住邪氣的含義。又龍興則雲升雨下降,萬物和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