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0)

1. 散陣

邪客肌表,急逐勿矣,因循日久,勢必深入。匯散方:

白話文:

外來的邪氣侵襲到身體表面,要趕快驅逐它,不要拖延。如果拖久了,邪氣一定會深入體內。以下是可以使用來驅散邪氣的藥方:

2. 勝風湯一

柴胡,黃芩,白朮,荊芥,枳殼,芎藭,桔梗,白芷,甘草,羌活,前胡,獨活,薄荷,防風

風熱不制,此方主之。

風,虛象也。久風不散,勢必變熱,病則實矣。益以外邪,熱復轉風,乃頭痛鼻塞,目腫淚多,暨腦巔沉重,眉骨疼緊。不服藥或誤服,又傷脾胃,風固不止,而熱愈莫能制,則眵障,瞼癢爛等症生焉。是故以朮、枳、芩、草、桔梗疏其土,俾肺金有權,乃足以平木。羌獨活、柴前胡等散其風,使心火弗熾,乃不上蒸溽。

曰勝風者,風剛勁,以此湯投之,勝於風矣。

詩曰:柴前胡復羌獨活,芎藭白芷荊防薄,要知術草枳桔芩,亦是勝風湯里藥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風熱無法控制的情況。

風,其實是身體虛弱的表現。長期的風邪不散,必然會轉為熱,疾病就會變得實在。再加上外來的邪氣,熱又會轉回風,就會出現頭痛、鼻塞、眼睛腫脹、流淚很多,以及頭頂沉重、眉骨疼痛等症狀。如果不吃藥或者吃錯藥,又會傷到脾胃,風邪就更加難以停止,而熱邪也會更加無法控制,就會產生眼屎多、眼皮癢爛等症狀。因此,用白朮、枳殼、黃芩、甘草、桔梗來疏通脾胃,使肺氣能夠發揮作用,才能夠平息肝木的旺盛。用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等來驅散風邪,使心火不會過於旺盛,才不會向上蒸騰濕熱。

之所以稱作「勝風湯」,是因為風邪剛勁,用這個方子來治療,就能夠戰勝風邪。

詩歌說:柴胡、前胡、羌活、獨活,還有芎藭、白芷、荊芥、防風、薄荷,要知道白朮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黃芩,也是勝風湯裡的藥材。

3. 珠珀鎮驚丸二

(白礬泡水,合生姜自然汁,酒為丸,小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看效)

牛膽南星(二兩),丹砂,牛黃,全蠍(各一兩),黃連,犀角(各六錢),防風,薄荷(各四錢),青黛,珍珠,琥珀(各三錢),麝香,冰片(各二錢)

諸風熱壅,痰涎上溢,發源多稟濕土。蓋濕生痰,痰生風,風生熱也。若徒散風而不清熱,徒清熱而不豁痰,則眼斜頭痛,何由而去。是方以牛膽南星為君,佐以丹砂、牛黃、礬、蠍可鎮其風痰;黃連、犀角為臣,佐以珠、珀、青黛可祛其痰熱;防風、薄荷,風藥卒使,佐以冰、麝、生薑,無地不到,可祛其風濕。治前症外,凡眉眶額板痛不可忍,及指臂不仁,此風機先兆,急進以收其威。

詩曰:犀牛黃角膽南星,可並珠冰麝珀靈,新得唇朱眉黛子,蠍風連薄不須驚。

白話文:

(用白礬泡水,加入新鮮生薑的自然汁液,再用酒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小豆。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,視情況調整劑量。)

牛膽南星(二兩)、丹砂、牛黃、全蠍(各一兩)、黃連、犀角(各六錢)、防風、薄荷(各四錢)、青黛、珍珠、琥珀(各三錢)、麝香、冰片(各二錢)。

各種風熱導致的阻塞,痰液向上湧出,通常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。因為濕氣會產生痰,痰會生風,風會生熱。如果只是單純地散風而不清除熱,或是只清熱而不化痰,那麼眼睛斜視、頭痛等症狀,又怎麼可能消除呢?這個藥方以牛膽南星作為主要藥材,搭配丹砂、牛黃、白礬、全蠍,可以鎮定風痰;再用黃連、犀角作為輔助藥材,搭配珍珠、琥珀、青黛,可以去除痰熱;另外加入防風、薄荷這些可以驅散風的藥材,最後再加入冰片、麝香、生薑,使其藥效可以到達全身,進而去除風濕。除了上述的症狀,凡是眉毛、眼眶、額頭疼痛難忍,以及手指、手臂麻木,這些都是風邪發作的徵兆,應立即服用此藥以控制病情。

詩中說:「犀角、牛黃、牛膽南星,可與珍珠、冰片、麝香、琥珀一同使用,效果靈驗;加上新得到的唇朱、眉黛等藥材,以及全蠍、黃連、薄荷等,都不必再感到驚慌。」

4. 獨活寄生湯三

獨活,桑寄生,當歸,地黃,杜仲,續斷,牛膝,黃耆,人參,白朮,鹿茸,虎骨羊膏(炙酥各等分),秦艽,防風,細辛,芎藭,茯苓,甘草,肉桂均減半。

肝腎虛極,風寒濕三氣內攻,腰膝痛楚,手足冷痹,此方主之。

肝筋腎骨,屈伸之專任也。今而虛極,故三氣湊之,腰膝手足,痛痹不便。上方獨活、細辛、秦艽、防風,疏風藥也,偕寄生、續斷兼養氣而能祛濕。杜仲、牛膝、虎骨、鹿茸,強健藥也,入十全大補兼益精而能禦寒。凡氣凝滯,肢體不仁,及口眼相邀,並宜准此。

詩曰:秦仲獨活桑寄生,細餐桂術草芎苓,無防虎鹿人牛擾,當續耆仙縮地能。

白話文:

獨活、桑寄生、當歸、地黃、杜仲、續斷、牛膝、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鹿茸、虎骨羊膏(都用炙烤酥脆的,各取相同份量),秦艽、防風、細辛、芎藭、茯苓、甘草、肉桂,這些藥材的份量都減半。

這是用於治療肝腎虛弱到極點,風寒濕三種邪氣從內侵襲,導致腰部和膝蓋疼痛,手腳冰冷麻木的狀況。

肝臟的筋和腎臟的骨骼,負責身體的彎曲和伸展。現在肝腎虛弱到極點,所以風寒濕三種邪氣才會侵入,導致腰部、膝蓋、手腳疼痛麻木,活動不便。這個方子中的獨活、細辛、秦艽、防風,是疏散風邪的藥,搭配桑寄生、續斷,既能補養氣血又能祛除濕氣。杜仲、牛膝、虎骨、鹿茸,是強壯筋骨的藥,加入十全大補湯中,能同時補益精氣,抵禦寒邪。凡是氣血凝滯、肢體麻木不仁,以及口眼歪斜的狀況,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

(有一首詩說:)秦艽、杜仲、獨活、桑寄生,搭配細辛、肉桂、白朮、甘草、芎藭、茯苓,不用擔心虎骨、鹿茸、人參、牛膝的干擾,當歸、續斷、黃耆就像神仙一樣,能讓身體恢復活力。

5. 升陽除濕湯四

羌活,防風,蔓荊,白芷,芎藭,蒼朮,天麻,白附,人參,黃耆,當歸,薑棗煎。

風濕相搏,頭痛如破,或兩瞼腫滿,脈浮緩無力,此方主之。

風,天氣也。濕,地氣也。經曰:濕上甚為熱,則陰逐陽矣。故相搏而頭痛瞼脹,法當涼降處方。然脈舉浮緩,表之則易,下之則難。脈按無力,溫之為是,涼之為非。乃用羌、防疏風之品,和以芎、歸,驅濕從汗散。蒼、麻、薑、附燥濕之物,監以參、耆,使風從氣化。

詩曰:風濕莫浪用羌防,蔓芷芎麻白附蒼,竊恐黃耆參不便,當監南棗蜀生薑。

白話文:

用羌活、防風、蔓荊子、白芷、川芎、蒼朮、天麻、白附子、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薑、大棗一起煎煮。

如果因為風濕互相搏擊,導致頭痛像要裂開一樣,或者眼皮腫脹,脈象呈現浮緩無力的情況,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

所謂的風,指的是天氣的變化;所謂的濕,指的是地面的濕氣。古書上說:「濕氣向上過於嚴重就會化為熱,這樣陰氣就會逼退陽氣。」所以當風濕互相搏擊時,就會導致頭痛、眼皮腫脹。按照常理,應該用清涼降火的藥方。但是,如果脈象呈現浮緩,就表示適合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,不適合用攻下的方法。而且,如果脈象按下去感到無力,就表示適合用溫補的方法,而不適合用清涼的方法。因此,這個方子選用羌活和防風這類能夠疏散風邪的藥物,搭配川芎和當歸來調和氣血,將濕氣從汗排出。再用蒼朮、天麻、生薑和白附子這些能夠燥濕的藥物,加上人參和黃耆來輔助,使風邪能夠隨著氣的運行而消散。

有詩說:「治療風濕病不要隨便使用羌活和防風,還要搭配蔓荊子、白芷、川芎、天麻、白附子和蒼朮。不過,如果擔心使用黃耆和人參會不方便,可以改用南棗和蜀薑來代替。」

6. 地黃飲子五

地黃,巴戟天,山茱萸,肉蓯蓉,麥冬,五味,附子,肉桂,茯苓,遠志,石斛,石菖蒲,或加人參、當歸、豨薟草。

風痱風痹,此方主之。

風痱,舌強語澀,足廢步蹇。風痹即內經行痹、痛痹之謂。蓋脾腎素虛,運化水火不及,風氣雜合而成。治宜和臟腑、通經絡,河間地黃飲子主之。余考其方,地黃、巴戟天、山茱萸、蓯蓉、麥冬、五味,滋水藥也,水足可以制飛越之火。附子、肉桂、茯苓、遠志、石斛、菖蒲,熯濕藥也,濕去足以回厥逆之陽。

再加人參補其氣,當歸養其血,豨薟草兼驅風濕。進數劑稍減,更等分各一兩,以薑汁煮紅棗肉為丸,盡料而痱、痹已矣。風濕內外障,取法乎此,當亦有效。

詩曰:風痱風痹古方奇,地黃飲子桂附施,石棗菖蒲巴戟斛,麥蓉遠志五味齊,火生水中水生木,薟草參歸加不須。

白話文:

地黃、巴戟天、山茱萸、肉蓯蓉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附子、肉桂、茯苓、遠志、石斛、石菖蒲,有時可以加入人參、當歸、豨薟草。

這種藥方主要治療風痱和風痹這兩種疾病。

風痱的症狀是舌頭僵硬、說話困難、腳無法行走。風痹就是《內經》裡提到的行痹和痛痹。這兩種病通常是因為脾腎虛弱,水火運化功能不足,導致風邪侵入而形成。治療原則應該是調理臟腑、疏通經絡。地黃飲子是金元時期醫家張元素所創的方劑,主要就是用來治療這類病症的。我研究這個方子的組成,發現地黃、巴戟天、山茱萸、肉蓯蓉、麥門冬、五味子都是滋養腎水的藥物,水充足就能抑制虛火。而附子、肉桂、茯苓、遠志、石斛、石菖蒲則是溫燥除濕的藥物,濕氣去除就能恢復衰弱的陽氣。

再加入人參來補氣,當歸來養血,豨薟草則可以同時祛除風濕。服用幾劑後症狀如果稍有減輕,就可以把上述藥物都等份取一兩,用薑汁煮紅棗肉做成藥丸。把這些藥用完後,風痱和風痹的症狀就能痊癒了。治療風濕內外侵犯的疾病,可以參考這個方法,應該也會有效果。

這首詩說:治療風痱風痹的古方很神奇,就是地黃飲子加上桂枝和附子。再配伍石菖蒲、紅棗、巴戟天、石斛、麥門冬、肉蓯蓉、遠志、五味子。火能生水,水能生木,有時可根據情況加入豨薟草、人參和當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