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9)

1. 滾痰丸十四

(紫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煎濃汁,和蜜丸)

大黃(四兩),黃芩(二兩),礞石(硝煮,飛,一兩),沉香(五錢)

實熱老痰,見諸怪症,此方主之。

痰之實也由於氣,氣動則痰行,故用沉香、三子以降氣。痰之老也由於火,火盛則痰結,故用礞石、二黃以瀉火。

詩曰:滾痰丸,大黃芩,金礞石,海南沉。

白話文:

將紫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煎煮成濃汁,用這個濃汁和蜂蜜一起做成藥丸。

藥材包含:大黃(四兩)、黃芩(二兩)、礞石(用硝石煮過,再研成粉末,一兩)、沉香(五錢)。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實熱產生的頑固老痰,而出現各種奇怪的症狀。

痰的產生是因為氣,氣流動則痰也會跟著流動,所以用沉香和三子(紫蘇子、白芥子、萊菔子)來降氣。痰的頑固是因為火,火旺盛則痰會凝結,所以用礞石和二黃(大黃、黃芩)來瀉火。

有一首詩說:滾痰丸,大黃、黃芩,金礞石,海南沉香。

2. 梔子豉湯十五

梔子仁,豆豉(倍用),或加乾薑少許。

表證未退,醫早下之,陽邪乘虛入里,固結不能散,煩熱懊憹。更以陷胸湯繼投,愈虛其虛,病不起爾。梔、豉靖虛煩客熱,服而探吐。俾誤下表邪,一湧而出。去邪存正,此為上策。加姜者,既誤必損胃之意。若未經下,煩悶及多痰頭痛,以赤小豆、苦瓜蒂為散主之。蓋苦能湧泄,瓜蒂苦物也。

燥可去濕,赤小豆燥物也。夫病未經下,元氣雖虛未損,頭痛挾痰,又似實症,故用二物在上,吐而奪之,誠為快利。今人唯知汗下,而吐法全不能講究,何哉?丹溪曰:吐中就有發散之義。戴人亦謂吐法兼汗。鏡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

燒鹽調熱童便,本治霍亂攪腸,愚以治傷食瞼腫,痛連胸膈,三飲而三吐之,亦效。所謂死方活用,全者多矣。

白話文:

[梔子豉湯十五]

使用梔子仁和加倍劑量的豆豉,有時會加入少許乾薑。

如果表證(指疾病初期,病邪在體表)還沒解除,醫生就過早使用瀉下藥,導致陽邪(指熱性的病邪)趁虛進入體內,鬱結而無法散開,產生煩躁發熱、心煩不安的症狀。如果再接著用陷胸湯(一種瀉下藥),會更加損耗虛弱的身體,這樣病就難以治癒了。梔子和豆豉能平息虛煩和外來的熱邪,服藥後產生嘔吐,就能把誤用瀉下藥而引入體內的表邪,像潮水一樣湧出體外。這樣就能去除邪氣,保存正氣,這是最好的策略。加入乾薑,是因為知道誤用瀉下藥會損傷胃氣。如果沒有使用過瀉下藥,只是感到煩悶、多痰和頭痛,可以用赤小豆和苦瓜蒂磨成粉末來治療。因為苦味能使邪氣向上湧出,而苦瓜蒂就是一種苦味的藥物。

乾燥的藥物可以去除濕氣,赤小豆就是一種乾燥的藥物。如果病人沒有使用過瀉下藥,雖然元氣虛弱但沒有受到損傷,頭痛又夾雜痰液,看起來像是實證,所以用赤小豆和苦瓜蒂這兩種藥物,使邪氣向上湧出而排除,這樣做實在是快速有效。現在的人只知道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來治病,卻完全不了解催吐的方法,這是為什麼呢?朱丹溪說過,催吐的方法也有發散的作用。戴元禮也說過,催吐的方法兼具發汗的功效。我雖然不聰明,也想實踐這些說法。

用燒熱的鹽調和熱的童子小便,本來是用來治療霍亂導致腸胃翻攪的病症,我用它來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眼瞼腫脹,疼痛連及胸口,喝了三次就吐了三次,也有效。這就是所謂的把死的藥方活用,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的例子有很多。

3. 蜜膽導法十六

(一方量用蓖麻子、生大黃、生豬膏搗,捏長條,導入肛門內,效尤捷)

蜜二合煎極稠,捏如指,蘸皂角末少許,乘熱納入穀道。病人以手緊抱,勿令出,頃當便;豬膽一枚,入醋些子,用竹管深深灌入廣腸,亦妙。

陽明症自汗,小便利,大便秘者,蜜膽導之。此仲景原文。汪注:胃實自汗,小便複利,此津液內竭,非熱結也。若與下藥,則液愈耗矣。宜用外導之法。按是方只大便不行,別無所苦,及虛羸人燥秘,久病人慾下不敢下,蜜能潤腸,角能通竅,膽寒清熱,醋酸致液,迎而奪之,於法允合。若云胃實,應有痞、滿、潮、渴等症。

陽明自汗,決為內熱逼出,汗亡津液,小便安得反利。立言似此,作述均失之矣,大匠以為如何。

白話文:

用蓖麻子、生大黃、生豬油搗爛,捏成長條,塞入肛門內,效果很快。

用兩合蜂蜜熬煮到非常濃稠,捏成手指狀,沾上少許皂角粉,趁熱塞入肛門。病人要用手緊緊抱住,不要讓它跑出來,過一會兒就會想排便了。另外,把豬膽一個,加入少許醋,用竹管深深灌入直腸,效果也很好。

陽明病如果出現自汗、小便正常但大便不通的症狀,可以用蜂蜜、豬膽來導瀉。這是張仲景的原文。汪氏註解說:胃部實熱導致自汗,小便又多,這是體內津液耗竭,不是真的熱邪結聚。如果用瀉藥,會讓津液更加耗損。應該用從外部引導排便的方法。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單純大便不通,沒有其他不舒服,以及身體虛弱、便秘、久病想排便又不敢用力的人。蜂蜜能潤滑腸道,皂角能疏通竅道,豬膽清熱,醋的酸味能使津液下行,這些搭配符合治療原則。如果說是胃部實熱,應該會有腹部脹滿、潮熱、口渴等症狀。

陽明病自汗,一定是體內熱邪迫使汗液排出,汗液流失會導致津液不足,小便怎麼可能反而正常?這樣立論,無論寫作或闡述都失誤了,大師們覺得呢?

4. 接汗法十七

薑、蔥各半斤,煎湯一斛,如後法蒸之。

朔方嚴寒之地,汗不易得,及腠理閉密之人,得汗無多,皆可間行此法。蓋薑、蔥能通腠理,作湯以蒸之,則表易泄。譬諸克敵,乃外合之兵也。如汗出不止,速碾生龍骨、煅牡蠣、雜蕎麥或糯米粉撲之。蓋四物黏膩而澀,可以固脫云。

白話文:

用生薑、蔥各半斤,加水煮成一大桶湯,然後像後面的方法一樣用蒸氣蒸。

在北方寒冷的地方,不容易發汗,以及皮膚毛孔閉塞的人,不容易出汗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輔助。因為生薑和蔥能夠疏通毛孔,煮成湯用蒸氣蒸,就能夠容易發汗。這就像打仗一樣,是從外部來配合的軍隊。如果汗流不止,就要趕快把生龍骨、煅牡蠣磨成粉,混合蕎麥粉或糯米粉撲在身上。因為這四種東西黏膩而且具有收斂性,可以固定住流失的汗液。

5. 倒倉法十八

取肥嫩黃牝牛精肉二十斤,長流水煮糜爛,新布濾去渣,將淨汁慢火熬略稠,如琥珀色為度。令病人先一日斷肉茹淡,勿飽晚膳,於明亮無風密室坐定,以湯飲一杯,少停又飲一杯。備穢桶瓦盆貯吐下之物,一瓷瓶盛所出之溺。病在上者,欲其吐多須急進。病在中下者,欲其下多須緩進。

全在活法審量,視出物淨盡乃止。行後必渴,不得與茶水,即以所盛之溺呷之。倘倦怠覺肌,先與淡稀粥,次進菜羹,次雞、羊。將息一二月,自然精神煥發,沉疴悉去矣。

積聚癥瘕,此法行之。

積以味言,膏粱致之也。聚以氣言,憂思致之也。積厚聚久,則阻礙氣血,乃無情而化有情,離形而自成形,為癥為瘕,棲於腸胃曲折之處。所謂鼓掌成聲,擊石出火,二物相合,象在其間。曾謂銖兩丸散可能破其藩籬。肉液充滿融和,無處不到,到則必利。譬如雪消水來,浮沙沉木,順流而東。

雖穢物或逐未盡,而欲復營窠臼,勢無及矣。丹溪曰:黃牛,坤土地,以順為德,而法健為功者,牝之用也。又曰:全在飲溺上妙,非惟止渴,兼滌余垢。深洞此法之奧,至云。其方得於西域異人,中年後行一二次,卻疾延年。說在那裡去了。

白話文:

選用肥美柔嫩的黃色母牛肉精肉二十斤,用流動的清水煮到軟爛如粥,再用乾淨的布過濾掉肉渣,留下清澈的肉汁,然後用小火慢慢熬煮,直到濃稠度像琥珀的顏色就停止。

讓病人提前一天開始吃清淡的素食,晚餐不要吃太飽。在明亮無風的密閉房間裡坐好,先喝一杯肉汁,稍作休息後再喝一杯。準備好裝穢物的桶子和瓦盆,以及裝小便的瓷瓶。如果病位在上部,希望他多吐,就快速讓他喝肉汁;如果病位在中下部,希望他多排泄,就慢慢讓他喝。

一切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,看排出的穢物乾淨了就停止。結束後一定會口渴,不要給他喝茶或水,而是喝之前裝起來的小便。如果感到疲憊乏力,先給他喝清淡的稀粥,再吃蔬菜羹,之後可以吃雞肉或羊肉。休養一兩個月,自然會精神煥發,多年的疾病也都會消失。

積聚、癥瘕等病症,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。

所謂「積」,從味道上來說,是因為吃了太多肥膩的食物導致的;所謂「聚」,從氣上來說,是因為憂愁思慮造成的。「積」累得多了,「聚」的時間久了,就會阻礙氣血運行,從無形變成有形,脫離原來的形狀,自己形成腫塊,變成癥或瘕,停留在腸胃彎曲的地方。這就像拍手會發出聲音,擊打石頭會出現火花一樣,兩種東西結合在一起,就會出現現象。以前認為用少量的藥丸或藥散就能破除病根,現在用肉汁充滿融合,沒有地方到不了,只要到了就一定有效。就像雪融化成水,浮沙沉木都順著水流向東一樣。

即使穢物沒有完全排出,但想要重新形成病根,也是不可能的了。朱丹溪說:「黃牛屬於坤土,本性順應,能強健身體,母牛尤其如此。」他又說:「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喝小便,不僅能止渴,還能清除體內殘留的污垢。」深刻理解這個方法的奧妙後,才說這個方法是從西域一位奇人那裡得到的,中年之後進行一兩次,就能祛除疾病,延年益壽。這方法就流傳到這裡了。

6. 分珠散十九

(四物湯調服)

槐花,蒲黃,丹皮,丹參,紅花,蘇木,紫草(各一兩),乳香,沒藥,血竭,硃砂,靈砂(各五錢)

瘀血赤脈貫睛,血障。肉包睛,此方主之。

血生於心,藏於肝,上騰於目系,故肉脹脈粗而色赤。痛則熱實,癢則風虛,脈弦而數,則熱盛生風。倘多眵與氣輪紅紫,此心火乘金。兩瞼赤勝爛,奇癢,此風木侮土,法當一體。血分之藥,且散且逐,載鎮載和,自爾血勢少沮,而障脈潛銷。或加刀烙外治,日久睛光熠耀,黑白分明,故曰分珠。

詩曰:從來血脈貫睛珠,沒藥朱靈竭力除,紫草蒲槐花木乳,丹參皮用亦相如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配合四物湯服用。

藥材包含:槐花、蒲黃、丹皮、丹參、紅花、蘇木、紫草各一兩,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硃砂、靈砂各五錢。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瘀血導致眼睛出現紅色血絲,甚至蔓延到整個眼球,以及血造成的眼疾,如眼球被肉狀物包裹等情況。

中醫認為,血由心產生,儲藏在肝臟,然後向上輸送到眼睛的脈絡。因此,當眼睛出現肉狀物增生,脈絡粗大且顏色發紅時,就代表血脈出了問題。眼睛疼痛是實熱的表現,而發癢則是虛風的表現。如果脈象呈現弦而數,代表體內熱盛而生風。如果眼屎很多,且眼白部分呈現紅紫色,則是心火過旺,導致肺(五行中屬金)功能失調。如果眼皮紅腫潰爛,而且非常癢,則是肝木(風木)過盛,侵犯脾土(土),治療上應將這些因素視為一體。因此,藥物應同時具備活血散瘀、祛除瘀血、鎮靜安神、調和氣血的功效,這樣才能使血脈瘀滯的情況逐漸減少,眼部的血脈異常也會逐漸消失。如果再配合刀烙等外治法,長期下來眼睛就會變得明亮,黑白分明,這也是方名「分珠」的由來。

詩詞總結說:自古以來血脈貫穿眼珠,要用沒藥、硃砂、靈砂等藥材來盡力消除,紫草、蒲黃、槐花、蘇木、乳香等藥材,以及丹參、丹皮等藥材,也都要一起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