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7)

1. 大柴胡湯二

柴胡半夏大黃枳實黃芩,芍藥,薑棗佐煎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半夏、大黃、枳實、黃芩、芍藥,加上薑和棗一起煎煮。

陽邪內傳,表症未除,里症又急,此方主之。

表症未除者,寒熱往來,脅痛口苦尚在也。故用柴胡、半夏、生薑大棗以解之。里症又急者,大便結而解難也。故用大黃、枳實、黃芩、芍藥以攻之。

白話文:

表面的症狀沒有完全消除,寒氣、熱氣在體內來來往往,肋骨疼痛、嘴巴感到苦澀的情況仍然存在。所以使用了柴胡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來解除這些症狀。體內的症狀又很嚴重的,大便不通暢,很難解除。所以使用了大黃、枳實、黃芩、芍藥來攻治。

詩曰:大柴胡芩白芍藥,莊黃半夏小枳殼,表邪未罷里邪催,度量煎傾病合卻。

白話文:

詩中所描述的藥方含有大柴胡、黃芩、白芍藥、川芎、黃連、半夏、小枳殼等藥物。

藥方主治表邪未去而裡邪又起的疾病,症狀包括發熱,畏寒,頭疼,口乾,噁心,嘔吐,腹痛,腹瀉等。

煎服此藥方可以緩解病症,使疾病痊癒。

2. 調胃承氣湯三

肉輪腫痛,大便秘,譫語,脈長大有力,頭痛巨陽穴,及不惡寒,反惡熱,齒痛作渴,此正陽明邪實之症。始得應發汗,失治而傳至其經,則熱困數日矣,不下病必變。硝黃大寒可以蕩實,炙草甘平可以和中。湯重性行,則胃調而表氣承順,故曰調胃承氣。亦治陽症中消,善食而溲。總之汗無太晚,晚則致得上症。下無太早,早則多有結胸痞氣之患。

白話文:

當患者感到肌肉疼痛,大便祕結,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時,脈搏強勁有力,頭痛集中在巨陽穴,而且不畏寒,反而怕熱,牙痛並感到乾渴,這正是陽明經邪氣旺盛的症狀。一開始就應發汗治療,但若治療不當而使邪氣傳入陽明經,熱邪積聚數日,如果不趕緊治療必定會轉變成其他疾病。硝石、黃連性寒,可以清除實邪;炙甘草甘平,可以調和中焦。湯劑藥性強烈,服用後可使胃氣得到調節,表氣得以順暢,所以稱之為「調胃承氣湯」。此方也可治療陽症中消,食慾大好而小便頻繁的症狀。總之,發汗治療不能太晚,否則會導致上焦症狀;攻下治療不能太早,否則容易引起胸悶痞滿等症狀。

3. 小承氣湯四

白話文:

大黃:

性質:苦、寒,歸肝、大腸經。

功效:瀉熱通便、涼血消腫、清熱解毒。

厚朴:

性質:辛、苦、溫,歸肺、脾、胃經。

功效:行氣化濕、溫中散寒、下氣寬中。

枳實:

性質:苦、酸、寒,歸肺、大腸經。

功效:行氣散結、消積導滯、破氣通便。

目赤腫,胸脹滿,潮熱狂言而喘,此方主之。

陽邪在上則目腫胸滿,在中則脹,乘心則狂,溢於胃口則喘。胃實則潮熱。潮者,猶江海之潮,其來不失時也。枳、樸去上膈痞滿,大黃蕩胃中實熱,疾消熱退,則正氣得舒,陽邪自然承服,前症雖逆亦順,故曰小承氣。有中風邪氣作實,二便不通,機要加羌活,更等其分,名三化湯

白話文:

陽邪在上面侵襲,就會引起眼睛紅腫、胸部脹滿。陽邪在中間侵襲,就會導致腹脹。陽邪侵襲心臟,就會導致精神異常。陽邪溢於胃口,就會導致喘氣。胃中實熱則會潮熱。潮熱,就像江海的潮水一樣,按時出現。枳實、樸硝能夠消除上隔的痞滿;大黃能夠消除胃中的實熱;熱消退了,正氣就會舒展,陽邪自然會被約束,前面所說的症狀即使是逆症也會順利好轉,所以叫做小承氣湯。有中風邪氣,以致身體虛弱,大小便不通,治療時,藥方中要添加羌活,使藥性更加分開,此方叫做三化湯。

蓋承氣能治實邪,加羌活,不忘乎風也。服後大小便微行,上中下無所阻塞,而復其傳化之職,故曰三化。凡久風變熱,病實形實者,皆為對症。必曰中風多氣虛上逆,無用承氣之理,固矣哉。

白話文:

承氣湯能治療實證的邪氣,加上羌活,不忘風邪的因素。服用後,大小便稍微通暢,從上到下都沒有阻塞,恢復了傳輸和轉化的功能,所以叫做三化。凡是患有久風化熱、病竈和症狀都很明顯的人,都是對症的。必定有人說中風的病人多為氣虛上逆,不宜使用承氣湯,這種說法也站得住腳。

4. 大承氣湯五

前方加芒硝

調胃承氣不與枳實者,以其不作燥滿,如用恐傷上膈氤氳之元氣也。小承氣不與芒硝者,以其實而未堅,如用恐傷下膈汗漫之真陰也。今三部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全見,非重大之劑,急下以承製其邪,則真陰盡為亢陽所劫,症其危矣。然下多亡陰,故仲景曰:欲行大承氣,先與小承氣。

白話文:

調胃承氣湯中不加入枳實,是為了避免其造成燥滿的副作用,以免傷及上焦的元氣。小承氣湯中不加入芒硝,是因為它的藥性較烈,容易傷及下焦的真陰。現在患者出現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等症狀,如果使用猛烈的瀉下藥來治療,可能會導致真陰被亢陽所劫,使病情更加危急。因此,在使用承氣湯之前,應該先服用小承氣湯,以避免傷陰。

又曰:陽明病應發汗,醫反下之,此為大逆。不思補和救逆,漫謂傷寒失表,處散方與服,脈愈滑數,至不可為乃已。深造之士,既常戒懼,於此尤宜加謹。

白話文:

又說,陽明病症應該引發汗液排出,醫生反而用潟下的藥物治療,這是大大的錯誤。沒想著調理臟腑陰陽、搶救危急,只是一味說傷寒是表症發病,開散寒的藥方給病人服用,脈象卻更加滑促,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才肯罷休。精通醫術的人,平日就常常戒慎恐懼,在這方面尤其應該更加謹慎。

詩曰:調胃承氣硝黃草;大黃枳樸承氣小;二方相合名大承,不留甘草防中撓。

白話文:

這首詩中所提到的「調胃承氣湯」和「大承氣湯」都是中醫常用的處方,可以緩解胃腸不適、腹脹腹痛等症狀。

「調胃承氣湯」主要由硝石、黃連、草果、大黃、枳樸等藥材組成,具有清熱通便、瀉火除濕的作用。「大承氣湯」則是在「調胃承氣湯」的基礎上加入了甘草,能增強藥效,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可能會引起副作用,因此不建議在處方中加入甘草。

這兩款藥方合稱為「大承氣湯」,可以有效緩解胃腸不適、腹脹腹痛等症狀,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服用這些藥方之前應諮詢醫生,以確保安全。

5. 十棗湯六

白話文:

芫花:又稱臭芫荽,屬傘形科植物,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大戟:又稱地大戟,屬大戟科植物,有瀉下通便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甘遂:又稱旋覆花,屬旋覆花科植物,有瀉下通便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大棗:又稱紅棗,屬鼠李科植物,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、健脾益胃的功效。

熱邪內蓄、而有伏飲,致頭痛項強者,此方主之。

病人內熱必渴,渴則必引飲,飲多氣弱不能施化。因而凝滯,發為頭痛項強,或乾嘔、汗濈濈出。不須攻表,但宜逐飲,飲盡則安。芫花之辛能散飲,大戟之苦能泄水,甘遂直達水飲所結之處,三物皆峻利,故用大棗以益土。此戎衣之後,而發鉅橋粟之意也。然非壯實人,未可輕與。

白話文:

當病人內熱時一定會口渴,而口渴則必定要喝水,喝太多水則氣就會很衰弱,並且沒有辦法轉化水液。因此水液停滯體內而產生頭痛、項強,或乾嘔、汗水淋漓的症狀。此時不需要攻擊人體的外部,而應該去除體內的水液,水液去除盡了,病人才會安康。芫花辛辣,能夠分散水液;大戟苦,能夠瀉出水液;甘遂能夠直接到水液停滯的地方,這三味藥性都十分猛烈,因此要用大棗來益補脾胃。這就是《戎衣篇》之後,用於治療鉅橋所患的粟病的方法。但如果患者不是強壯的人,則不能輕易使用此方。

6. 三花神祐丸七

(酒水為丸。由少至多,快利則止)

甘遂大戟芫花(各兩半),白牽牛(二兩),大黃(一兩),輕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甘遂、大戟、芫花(各半兩),白牽牛(二兩),大黃(一兩),輕粉(一錢)

肢體麻痹,走注疼痛,或腫滿翻胃,此積痰鬱熱,氣血壅塞,不得宣通。以平劑調理,則經年不效。故聚六物峻厲之品下之,此守真治火之長技也。然曰三花神祐,恐今人無古人之福,閩地河間之厚,雖有好漢,不敢拜傾一二,神將焉祐。丹溪加黃柏小胃丹,自注:小者消也。

白話文:

手腳麻痺,到處遊走疼痛,或者腫脹滿脹嘔吐,這是痰濕鬱熱,氣血壅塞,不能宣通的緣故。用平緩的藥物調理,那麼經年累月都無效。因此集中六種峻烈的藥物往下瀉,這是守真治療火症的拿手絕活。然而說三花神祐,恐怕現在的人沒有古人的福分,閩地河間的厚土,雖然出過豪傑,也不敢冒犯一、二個神靈,神怎麼會護佑他呢?丹溪加上黃柏,稱之為小胃丹,自己註解說:小是指藥物的性質平和。

只怕消得乾淨。外如子和木香檳榔丸之類,名為化滯,實伸足也,伸則不可復屈,故未敢錄其方。

白話文:

擔心滯氣完全消除。像子和木香檳榔丸那類藥方,號稱能夠化解停滯,其實只是把停滯的部位撐大罷了,一旦撐大了,就無法再讓它回復原狀,所以我不敢把這種藥方的處方寫下來。

7. 舟車丸八

前方加青皮橘皮木香(各一兩),酒水丸。

白話文:

用青皮、橘皮、木香各一兩,加上酒一起搗碎成丸狀。

面目腫滿,徐徐身亦浮大,知病體兩實,此方主之。

通可以去塞,欲通之利,無過前方。辛可以行滯,欲行之速,更須加味。酒水下咽之後,水陸俱行,上下左右無所不至,故曰舟車。

白話文:

通可以清除阻塞,想要通達順暢的利器,沒有比前方更有效的。辛辣可以消除滯留,想要行進得更快,更需要加上味道。酒水下嚥之後,水陸都可以通行,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沒有不到的地方,所以稱之為舟車。

詩曰:芫花大戟甘遂,十棗煎投事乃濟;牽牛大黃輕粉增,三花神祐名堪味;再入木香青陳皮,舟車競逐疾徐去。

白話文:

詩中提到的芫花、大戟、甘遂、十棗、牽牛、大黃、輕粉、三花、木香、青陳皮,都是中藥材的名稱。

這首詩的意思是,芫花、大戟和甘遂這三種藥材,加上十個棗子一起煎煮,可以治癒疾病;牽牛、大黃和輕粉這三種藥材,再加上三花神祐,味道很好,可以治癒疾病;再加入木香和青陳皮這兩種藥材,可以讓人趕上車船,快速地去到目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