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6)

1. 沖和養胃湯十五

人參,白朮,黃耆,當歸,橘皮,附子,丁香,砂仁,枸杞,甘草

久病胃虛,食少作嘔,或噁心瞼脹,婦人及月頭眩,此方主之。

胃者,水穀之海,強則善谷,弱則聞谷而嘔。加以噁心瞼脹,值月頭眩,不問病久病新,都作虛論。今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,氣味甘溫以益之;橘皮、附子、丁香、砂仁,氣味辛利以和之;當歸、枸杞,陰中益陽、陽中滋陰以助之。前症寧有不除。

詩曰:沖和參草術,養胃丁砂橘,再附耆與歸,杞人無目疾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沖和養胃湯,一共用了十五味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當歸、橘皮、附子、丁香、砂仁、枸杞、甘草。

主要用來治療久病導致的胃虛,症狀包括食慾不振、容易嘔吐,或是噁心、眼皮浮腫,以及婦女在月經前後容易頭暈。

胃是儲存食物的地方,胃強壯就能好好消化食物,胃虛弱則會聞到食物就想吐。加上噁心、眼皮浮腫,以及月經前後頭暈,無論病程長短,都應該歸類為虛證來治療。

這個方子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,這些藥材味道甘甜溫和,可以補益脾胃之氣;橘皮、附子、丁香、砂仁,這些藥材味道辛散通利,可以調和脾胃之氣;當歸、枸杞,可以在陰中補陽、陽中滋陰,來輔助藥效。有了這些藥材,上述的症狀應該都能消除。

這首詩說:「沖和湯用人參、甘草、白朮,養胃用丁香、砂仁、橘皮,再搭配附子、黃耆、當歸,枸杞能讓眼睛明亮。」

2. 吳茱萸湯十六

人參,生薑,大棗,吳茱萸

厥陰頭痛,乾嘔吐沫,此方主之。

厥陰脈挾胃,寒氣內格,故乾嘔吐沫。厥陰與督脈會於巔,引寒上逆,故頭痛。茱萸辛熱味厚,下走能溫少陰、厥陰,佐以生薑,散其寒也,佐以參、棗,補其虛也。且厥陰經絡,又環陰器,如寒疝腰痛,牽引睪丸,脈沉遲,加附子等分煎,涼服。一方以吳萸、乾薑等分為丸,參湯下,義同。

詩曰:吳萸參棗姜,為湯陰邪降,四逆草姜附,寒毒中無妨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厥陰經脈引起的頭痛、乾嘔吐口水。

厥陰經脈與胃相連,寒氣阻礙在內,所以會乾嘔吐口水。厥陰經脈與督脈在頭頂交會,寒氣引導向上逆行,因此會頭痛。吳茱萸性味辛熱且藥力厚重,能往下走,溫暖少陰經和厥陰經。加上生薑,能散發寒氣;再搭配人參、大棗,能補虛。另外,厥陰經脈也環繞陰部,如果出現寒疝、腰痛、牽引睪丸,脈象沉遲的情況,可以加入附子等藥,分量相同一起煎煮,放涼後服用。也有人將吳茱萸、乾薑等分研磨成藥丸,用人參湯送服,效果相同。

詩歌說:吳茱萸、人參、大棗、生薑合用,製成湯藥能使陰邪下降;如果用四逆湯(附子、乾薑、甘草),則能解除寒毒,使身體平安無恙。

3. 四逆湯十七

乾薑,附子(開水泡去鹽,劑片,煎),甘草

此因病而名方。其症寒中陰厥,脈遲小或沉,濡中見數,身倦不熱,或有微熱不渴,懶言動,當急溫之,遲則不救。蓋本人胃氣大虛,膚腠疏豁,外受風邪,內食生冷,其疾即發。非若傷寒,循經傳裡之緩也。故不問內外因,總以炙草、薑、附為主。有轉自利者、頭痛者,隨時增益,逆還為順,亦未可知。

風寒傳入厥陰,症如上,服上藥不效,眼反暴發,及婦女經行不利,須桂枝、細辛以溫表,歸、芍、甘草以調里,通草通陰陽,大棗和榮衛,立瘳。若人素有內寒,不問傳、中,四逆合用無害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會被稱為四逆湯,是因為針對特定的病症。這種病症屬於寒邪侵入體內,導致陰氣虛弱,脈象會呈現遲緩細小,或是沉在底下,柔軟中又帶點數快的感覺,身體疲倦卻不發熱,或者稍微發熱但不口渴,懶得說話也不想動,這時候要趕快用溫熱的藥來治療,如果拖延就沒救了。

通常這種狀況是因為病人本身的腸胃功能非常虛弱,皮膚毛孔鬆散,又受到風邪侵襲,加上吃進生冷的食物,才會立刻發病。這不像一般的傷寒會慢慢地依照經絡傳入體內。所以不管病因是來自內在還是外在,都要以炙甘草、乾薑、附子這三味藥為主。如果服用後出現腹瀉或頭痛的情況,就要隨時增加藥物來處理,讓病情從逆轉為順,這也是有可能的。

如果是風寒傳入厥陰經,症狀和前面說的一樣,但是服用上述藥物沒有效果,出現眼睛突然睜大或婦女月經不順的情況,就要加入桂枝、細辛來溫暖體表,當歸、芍藥、甘草來調理體內,再用通草來疏通陰陽,用大棗來調和身體的營衛之氣,這樣就能很快痊癒。如果本來體內就有寒氣的人,不管是風寒傳入還是寒邪直中,使用四逆湯都沒有壞處。

4. 溫經益元散十八

人參,黃耆,白朮,枸杞,當歸,鹿茸,棗仁,肉桂(各等分),附子,丁香減半,姜酒調。

損虛成瘠,陰湊為寒,眩惕暴盲,此方主之。

寒,陰氣也。寒中陽經,猶能抗陰,其病易愈。寒中陰經,兩陰相遇,如膠投漆。故病太陰、少陰,必重且危,病厥陰者死。今曰損虛曰陰湊,則非外因而作。蓋工賈之人,曰既勞役,汗盡津亡,夜復花酒,髓枯血竭,懨懨啞病,瘦減腰圍。尤自風餐水宿,凍餒交併,致臟氣蕭索,陰寒驟起。

血得寒而凝結,寒遇凝而深入,似瘧非厥,眩惕失明。不用桂、附、歸、杞、棗仁、薑汁溫其經,參、耆、朮、茸、丁香、醇酒益其元,身雖健在,瞳子其不興歟。

詩曰:溫經參耆朮,元益歸杞茸,丁桂棗仁附,陰寒力自窮。

白話文:

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枸杞、當歸、鹿茸、酸棗仁、肉桂(每種藥材等量),再加上附子和丁香(用量減半),用薑汁和酒一起調和服用。

這種藥方主要治療因為身體虛損而變得消瘦,陰寒之氣聚集而造成的疾病,像是頭暈、心悸、突然失明等症狀。

所謂的「寒」,指的是陰氣。寒邪侵犯陽經,身體還能抵抗陰邪,這種病比較容易治好。但是寒邪侵犯陰經,導致陰氣與陰氣相遇,就像膠和漆混合在一起,難以分離。所以,如果生病是太陰經和少陰經的問題,病情就會比較嚴重而且危險;如果是厥陰經的問題,那就會有死亡的風險。現在說到因為虛損導致陰寒之氣聚集,這並非外來原因造成的。大概是那些從事勞力工作的人,日夜操勞,汗液津液耗盡,晚上又沉迷飲酒作樂,導致精髓枯竭,氣血衰敗,身體虛弱,無精打采,體重減輕,腰圍變小。又加上風餐露宿,飢寒交迫,導致內臟功能衰退,陰寒之氣突然產生。

血液遇到寒氣會凝結,寒氣遇到凝結的血液會更加深入體內,使得病情像瘧疾卻又不像厥症,出現頭暈、心悸、失明的狀況。如果不使用肉桂、附子、當歸、枸杞、酸棗仁和薑汁來溫暖經絡,不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鹿茸、丁香和酒來補充元氣,即使身體還活著,眼睛的瞳孔恐怕也會失去功能吧。

歌訣說: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溫暖經絡,用當歸、枸杞、鹿茸補充元氣,再用丁香、肉桂、酸棗仁、附子,陰寒之氣自然就會消失殆盡。

5. 菊花茶調散十九

(新菊花烹雨前茶,尤妙)

人參,黃耆,當歸,殭蠶,肉桂,甘草(各一兩),附子,乾薑,芎藭,五味,天麻,白附(各七錢),細辛,防風,薄荷(各五錢)

頭風時痛時止,散表無汗反甚,此方主之。

外感頭痛,手不可近,多實邪。今作止無時,喜打喜熱為內傷。既表無汗,元氣大虛,從外從實而治,安不加甚。故以參、耆、附、草、姜助其陽,芎、歸、五味、桂調其陰,陰陽和則天麻、細辛諸風藥可行升散之令矣。再有菊、茶清芬上行,以為引導,是蓋痛風之勁敵也。於以承弊,無凶不服。

詩曰:草參細味勝歸耆,薑桂芎防附亦輸,唯有薄荷及白附,天蠶微物略相如。

白話文:

(用新鮮菊花和雨前茶一起煮,效果特別好)

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殭蠶、肉桂、甘草(各一兩),附子、乾薑、芎藭、五味子、天麻、白附子(各七錢),細辛、防風、薄荷(各五錢)。

如果頭痛時好時壞,發作時身體表面沒有出汗反而更嚴重,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外感引起的頭痛,如果嚴重到手都不能靠近,大多是實邪所致。現在的頭痛是時好時壞,而且喜歡敲打或熱敷,這是內傷引起的。既然身體表面沒有出汗,表示元氣非常虛弱,如果還從外感實邪的方向治療,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。所以用人參、黃耆、附子、甘草、乾薑來幫助身體的陽氣,用芎藭、當歸、五味子、肉桂來調養身體的陰氣,當陰陽調和後,天麻、細辛這些祛風的藥物才能發揮升散的作用。再加上菊花和茶的清香可以引導藥力向上,這真是頭痛的強勁剋星。用這個方子來治療,沒有治不好的。

詩說:甘草、人參、細辛和五味子的藥性勝過當歸和黃耆,乾薑、肉桂、芎藭、防風和附子的藥性也不輸給它們。只有薄荷和白附子,以及殭蠶這些藥物的藥性略微相當。

6. 攻陣

酷痢吸髓,瘧疫剝膚,投之廁中,民命頓蘇。匯攻方:

白話文:

劇烈的腹瀉像要吸乾骨髓,瘧疾像要把皮膚剝下來一樣,(如果把藥)投入廁所中,百姓的性命就能立刻恢復。以下是匯集各種攻邪的藥方:

7. 通氣利中丸一

大黃(二兩五錢),滑石,牽牛(各一兩五錢),白朮(一兩),羌活(五錢),黃芩,白芷(各八錢)

氣滯者不通,中實者不利。不有以治之,則亢陽上騰,害目之前驅也。乃以白芷、羌活辛利諸節行其滯,黃芩、滑石寒勝諸熱去其實,大黃、牽牛苦瀉二便利其中,亦逆攻之法。蓋猛烈藥也,雖有白朮和胃,中病而仍與服,恐大廈將傾,非一木所能支矣。一方用白牽牛末一兩,四制香附子五錢,甘草二錢,米糊丸,量病虛實,下以錢數,一切積聚,得之隨去。且藥甚平易,而又不損元神,功在利中、承氣之上。

一方製大黃、生白牽牛末各等分,薏苡仁粉、皂角濃煎汁調,蒸熟杵為丸,亦佳。

詩曰:芩炫大黃芷發馨,牽牛南過滑家亭,笑羌活為杯中物,種術頻年兩鬢星。

白話文:

通氣利中丸一

這個藥方裡的成分有:大黃(二兩五錢)、滑石、牽牛(各一兩五錢)、白朮(一兩)、羌活(五錢)、黃芩、白芷(各八錢)。

氣血運行不順暢,就會堵塞不通;身體中間部位積滯,就會排泄不順。如果沒有藥物來治療,就會導致陽氣過盛向上衝,成為損害眼睛的先兆。所以用白芷、羌活這些辛散通利的藥物,來疏通關節,使氣血運行順暢;用黃芩、滑石這些寒涼的藥物,來壓制體內熱氣,去除身體中間部位的積滯;用大黃、牽牛這些苦寒的藥物,來瀉下通便,使身體通暢。這也算是一種逆向攻擊的方法。

這藥方藥性很猛烈,雖然用了白朮來調和脾胃,但如果病已經好了還繼續吃,恐怕就像大廈將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頭就能撐得住的。

還有一個藥方:用白牽牛末一兩,加上經過炮製的香附子五錢,甘草二錢,用米糊調和做成藥丸,根據病情的虛實來決定服用的劑量。這個藥方對於各種積聚症狀,都能有效去除。而且藥性平和,不會損傷元氣,功效在於疏通腸胃,比承氣湯還要好。

另外一個藥方是:將炮製過的大黃和生的白牽牛末各取等分,加上薏苡仁粉,用皂角煎的濃汁調和,蒸熟後搗成藥丸,效果也很好。

詩中說:黃芩、大黃、白芷散發出香氣,牽牛從南方經過滑家亭,笑羌活像杯中之物一樣渺小,白朮種植多年,使得兩鬢都斑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