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1)

1. 人參白虎湯二十五

知母石膏甘草,粳米,人參

白話文:

  • 知母: 又稱生地,是百合科植物百合的塊根,具有滋陰清熱、潤燥生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、口乾舌燥、肺燥咳嗽等症。
  • 石膏: 是硫酸鈣二水合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、暑熱煩渴、肺熱咳嗽、血熱吐衄、便血尿血等症。

  • 甘草: 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,具有補中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氣短乏力、脘腹脹滿、疼痛、咳嗽氣喘、咽喉腫痛等症。

  • 粳米: 是禾本科植物稻的種子,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主食之一,具有益氣補脾、和胃止瀉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腹瀉等症。

  • 人參: 是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,具有大補元氣、益氣生津、固脫安神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元氣虧虛、脾胃虛弱、肺氣虛弱、津液不足、心悸失眠、驚悸健忘等症。

白虎者,西方金神也。五行之理,將來者進,成功者退。知秋金令行,則夏火拱服。石膏甘寒,知母苦寒,所以吏清肅之令而除炎熱。詩曰:大暑驅酷吏,清風來攻人。正睽此湯之謂。然啜則啜矣,胃氣不能無損,故用人參以挾氣,甘草粳米以和胃。熱淫陽明,津液內燥,瞼腫頭痛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白虎湯:是西方金神所主之湯。五行之理,將要來臨的進,成功了的退。知道秋金的命令行使,則夏天的火就拱手降服。石膏甘寒,知母苦寒,所以能肅清吏治,消除炎熱。詩曰:「大暑驅除酷吏,清風來襲令人爽快。」正是睽異於此湯之意。然而飲用此湯固然有效,胃氣卻難免會有所損傷,所以用人參來扶助脾胃之氣,用甘草粳米來調和胃氣。熱淫於陽明,津液於內燥熱,瞼腫頭痛,此方主治。

石膏半生半熟一味為散,淡竹葉麥門冬濃煎,調二三錢,功效不相上下。

白話文:

石膏生的一半、熟的一半打成粉就是石膏散,淡竹葉、麥門冬濃煮,加入二三錢石膏散,治療效果相當。

詩曰:瞼腫頭痛風木侮,草汁調和煎白虎,知母不奈石膏涼,安排人參粳米補。

2. 犀角地黃湯二十六

白話文:

犀角尖:犀牛角的尖端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、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崩漏等症。

生地黃:生地黃,又稱鮮地黃,是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,具有滋陰涼血、養肝補腎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陰虛血熱、肝腎虧損、盜汗、口乾舌燥、心悸失眠等症。

牡丹皮:牡丹皮是芍藥科植物牡丹的根皮,具有清熱涼血、化瘀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跌打損傷等症。

白芍藥:白芍藥是芍藥科植物芍藥的根,具有養血調經、緩解疼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腹痛等症。

諸見血、血瘀、血熱,用此四者。心主血,犀角所以涼心。肝納血,芍藥所以平肝。火炎能載血上行,丹皮去耗血之火。血涸能致火內燔,地黃滋養陰之血。若夫血怯則瘀,瘀則熱發,當問症審脈,變化無方,非此所能統轄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出現血虛、血瘀、血熱等症狀,可以使用這四種藥物。心臟主血,犀角可以涼心。肝臟儲藏血液,芍藥可以平肝。大火可以使血液向上運行,丹皮可以消除損耗血液的大火。如果血液枯竭,會導致內火焚燒,地黃可以滋養陰血。如果血液虛弱,就會瘀滯,瘀滯就會化熱,應該詢問症狀,審察脈象,變化無方,不是這四種藥物所能統轄的。

詩曰:犀角地黃,牡丹芍藥,血見而稀,血瘀而薄,血熱而微,血行而卻,既飲再煎,妙不自覺。

3. 清胃散二十七

升麻當歸黃連牡丹皮生地黃(各等分),一方加石膏

白話文:

升麻、當歸、黃連、牡丹皮、生地黃(各等分),一方加石膏。

升麻、當歸、黃連、牡丹皮、生地黃(各等分),另一方加石膏。

內瞼腫實,痛牽頭腦,此方主之。

內瞼責陽明,腫責血熱,痛責火盛。升麻、黃連能瀉火,丹皮、生地能涼血。乃當歸之用,所以益陰,使陽不得獨亢。石膏之加,所以清胃,使病不難勇退。

白話文:

內眼瞼是陽明經所主,腫是血熱所致,疼痛是火熱太旺引起。中醫古方使用升麻、黃連來瀉火,丹皮、生地來涼血。當歸則用來益陰,避免陽氣過盛。石膏加入是為了清胃,使病情不難退去。

詩曰:清胃散主當歸,升麻連地牡丹皮,或益石膏平氣熱,陽明症就此中推。

白話文:

詩歌中提到的清胃散,主要成分包括當歸、升麻、地牡丹皮,有時還加入石膏來平息氣熱。陽明症由此方劑中來推斷。

4. 清氣化痰丸二十八

橘皮杏仁(泡去皮,炒),枳實麵粉拌炒),黃芩,栝蔞仁(酒炒),茯苓(各一兩),膽南星,法半夏(各一兩五錢),酒、薑汁為丸。

白話文:

橘皮、杏仁(去皮,炒熟)、枳實(用麵粉拌炒)、黃芩、栝蔞仁(用酒炒過)、茯苓(各一兩)、膽南星、法半夏(各一兩五錢)、用酒、薑汁混合做成藥丸。

吳鶴皋曰:氣之不清,痰之故也。能治其痰,則氣清矣。故用星、夏燥痰濕,杏、橘利痰滯,枳實攻痰積,黃芩清痰熱。茯苓滲濕以清痰,栝萎下氣以除痰。愚謂痰即有形之火,火即無形之痰。火借氣於五臟,痰借液於五味。液有餘則痰因而充溢,氣有餘則痰得以橫行。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火。

白話文:

吳鶴皋說:氣不清爽,是痰的緣故。能夠治療痰,氣就會清爽了。於是用了「桔梗、旋覆花」燥化痰濕,「杏仁、橘紅」宣利痰滯,「枳實」攻逐積痰,「黃芩」清化痰熱。「茯苓」滲利水濕以清痰,「栝樓」瀉下氣火以除痰。我認為痰實際就是有形的火,火也就是無形的痰。火藉助五臟的氣,痰藉助五味的液體。液體過多,痰就因此而充滿;氣過多,痰就因此而橫行。擅長治療痰的人,不是治療痰,而是治療火。

善治火者,不治火而治氣。是故清氣乃所以化痰。而曰痰治則氣清,解說雖好,覺與本方義稍背。

詩曰:清氣化痰星夏橘,茯苓杏枳栝蔞實,生薑扭汁酒為丸,不遇沉疴臟清密。

5. 當歸龍薈丸二十九

黃連黃芩黃柏,黃梔子當歸(各一兩),大黃龍膽草青黛蘆薈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),麝(一錢)

白話文:
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黃梔子、當歸,各一兩。

大黃、龍膽草、青黛、蘆薈,各五錢。

木香,二錢。

麝香,一錢。

風熱蓄積,時發驚悸,筋惕抽搦,嗌塞不利,腸胃燥濕狂越,目上視,此方主之。

肝火為風,心火為熱。心熱則驚悸,肝熱則搐搦上視。嗌塞不利者,肺亦火也。腸胃燥濕者,脾亦火也。狂越者,狂妄而越禮也。經曰:狂言為失志。又曰:腎藏志。如斯言之,則腎亦火矣。故用黃連、山梔以瀉心,黃芩以瀉肺,青黛、龍膽草以瀉肝,大黃以瀉脾,黃柏以瀉腎。

白話文:

肝火表現為風,心火表現為熱。心火旺盛則驚悸,肝火旺盛則抽搐顫動,眼睛上視。咽喉幹澀不通暢的,肺也有火。腸胃燥濕的,脾也有火,狂妄放肆,超出禮儀的,是腎中的志出了問題。經書上說:胡言亂語是因為失去志向。又說:腎藏志。以此類推,腎也有火了。所以用黃連、山梔子來瀉心火,用黃芩來瀉肺火,用青黛、龍膽草來瀉肝火,用大黃來瀉脾火,用黃柏來瀉腎火。

夫一水曷勝五火,不亟亟以瀉之,幾於無水耳。用當歸者,養臟陰於亢火之際。用木香、麝香者,和臟氣於克伐之餘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內的水液哪裏可能勝得過五火呢,如果不是趕緊用瀉法瀉去,幾乎就要沒有水了。使用當歸,是為了在亢盛的火氣情況下,滋養臟陰。使用木香、麝香,是為了在臟腑互相剋伐之後,使臟氣協調。

詩曰:當歸龍薈本五黃,青黛木香及麝囊,冬蜜為丸綠豆大,審其量進亦奇方。

6. 消渴方三十

黃連(二錢),天花粉(八錢為末,用乳或藕、蔗自然汁調)

白話文:

黃連(二錢),天花粉(研磨成細末,八錢的量,用乳汁、藕汁或甘蔗汁調勻)

消渴,一理也,分之則有三證焉。渴而多飲,為上消,善食而㙇為中消,煩渴引飲,小便如膏,為下消。經曰: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金得火而燥,故渴。燥者潤之,故用花粉、奶乳、藕、蔗等汁。火原於心,故復瀉以黃連。中消者,經曰:癉成為消中。癉者,熱也。或地黃飲子,或竹葉黃耆湯,甚則承氣。

白話文:

消渴病,其實是同一個道理,但可以分為三種證候:

上消 :口渴且多喝水。 中消 :食慾很好但身體消瘦。 下消 :煩渴想喝水,小便像膏狀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心的熱氣傳到肺,就會變成膈消。金屬性遇到火就會乾燥,所以會口渴。乾燥就要用滋潤的東西來治療,所以用花粉、牛奶、藕、甘蔗等汁液。火起源於心,所以還要用黃連瀉火。

中消的人,《黃帝內經》說:癉熱變成消中。癉就是熱的意思。可以用地黃飲子或竹葉黃耆湯來治療,嚴重的話可以用承氣湯。

下消者,經曰:飯一溲二,如膏如油者不治。此蓋先有上、中消症,醫習而不察,熱邪下傳,銷鑠腎脂,或克伐太過,泄其真氣,不能管束津液,以滋眾體,致同飲食之物釀而為溲,入一出二,為膏如油也。急以八味、左右合歸或白茯苓丸加減互用,否則肌脫力微,陰痿牙枯,生氣日促矣。

白話文:

下消:根據醫經記載,如果一個人吃一餐飯,小便兩次,而且小便像膏狀或油狀,那麼這種情況將難以治癒。這是因為患者在患有上焦、中焦消渴症後,醫生沒有仔細診斷,導致熱邪下傳,損耗了腎臟的精氣,或者過度損耗了身體的真氣,真氣無法控制津液,滋養各個器官,導致食物轉化為小便,吃一餐飯小便兩次,而且小便像膏狀或油狀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要趕快使用八味丸、左右合歸丸或白茯苓丸等藥物,否則患者的肌肉會萎縮、體力會虛弱,還會出現陽痿、牙齒枯槁等症狀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患者的生命將會縮短。

邑人丁芳洲,苦學善飲,年二十六,病消渴。醫以為酒食之過,一味消導。渴愈甚,酒肉之量愈加。明年成下消,證如前,兼得鼓脹,目無所睹。比延余,心知病不能痊,但症系內障,有可治。遂用腎氣、寧志、駐景等藥,既而針其左目。視不甚明,然病覺大減。逾年再針其右目痊。而藥全不應。嗚呼,此其所以為不治也歟。

白話文:

鎮上的丁芳洲,喜歡讀書又善於飲酒,二十六歲時,患上消渴症,醫生認為是飲酒過量導致的,所以只會開治療消化系統的藥。因此導致他的口渴症狀更加嚴重,而且酒肉的用量也愈加增多。第二年患上嚴重的消渴症,症狀和以前一樣,還有脹氣,眼睛看不見東西。後來他延請我為他診治,我知道他的病是無法治好的,但病症是內科疾病,還有機會治療。於是使用了滋補腎氣、養心安神、益精明目的藥物,又針灸了他的左眼。視力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改善,但病情確實減輕了很多。過了一年,我再次為他針灸了右眼,他的眼睛才痊癒。而藥物卻完全沒有效果。唉,這就是他無法治癒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