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23)
卷之二 (23)
1. 覆杯二十九
土禍由來風木構,累山廓脹如杯覆,忍痛羞明,須針且藥,無用籌先後。料想青睛塵不受,怎禁得雨馳云驟。鳳蠟燒時,菱花照處,光景全非舊。
此症目先赤痛多淚,後瞼漸腫硬,如覆一酒杯於眶上者。是蓋木不務德,以風勝濕,風勝必生火,火受風邪,又淫入土,濕因轉而焦燥耳,故堅而色赤。若外感風熱而致者,為禍稍緩。然腫極必瘀血,恐灌入睛中,將如之何?須用開導、敷治。敷治退而復來,開導消而再作,或愈腫愈高,此風痰夾攻,症變不測。
醫非四診精確,煞是棘手。張子和曰:目不因火則不病。白輪變赤,火乘肺也;肉輪赤爛,火乘脾也;黑水神珠被翳,火乘肝與腎也;赤脈貫睛,火自甚也。經曰:熱勝則腫。凡目暴赤腫,畏明澀痛,淚出不止,熱氣炙人者,皆火之為禍也。
但治療之法,有寒涼以降火,有補水以配火,有添油以濟火,有填灰以養火,有滋陰以制火,有培木以生火,有抽薪以退火,有沃水以滅火,有升陽以散火,有砭針出血以奪火,有灼艾分痛以移火。故子和又曰:能治火者,一句可了。寧必大苦大寒,上散下攻,然後始為對症。
如是症合下章,當用砭針、抽薪之法。砭針即開導,抽薪乃下奪。《本經》謂之攻,通氣利中、三承氣、三花神祐皆可用。不則清胃散、涼膈散、普濟消毒飲。俟腫消,看睛壞或否再作區處。或謂上藥過猛,急治其標可也,倘年老及新產婦、元氣素弱人,須除去硝、黃,加人參、懷山藥、薑、棗佐煎。斯固至言,不知以病受藥,雖猛無害。
膽欲大而心欲小在此。
余每臨急症,當汗、吐、下三法大劑頻進,中病乃已。而注方授人,卻叮嚀提撕,蓋恐後學心粗膽大,殺人於竹壚瓦缶中而不悟也。城中某士自號名醫,非殷戶百金五十不往。見所用藥,百病皆六味地黃、補中益氣,且藥必手戥,計重不滿三錢,時彥咸服其穩慎。籲!如是而曰穩慎,庭鏡不足道,張仲景先生書直可覆酒甕、付丙丁耳。呵呵!
白話文:
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的「土」出了問題,而「土」的毛病通常是從「風」和「木」開始的。它會讓眼皮腫脹隆起,像個倒扣的杯子一樣。患者會感到疼痛難忍,而且怕見光,需要針灸和藥物治療,不能耽誤。
這種病一開始可能會讓人覺得眼睛只是紅腫疼痛、淚流不止,但其實是更嚴重的問題。它就像是眼皮上蓋了一個倒扣的小酒杯,這是因為「木」沒能好好發揮功能,讓「風」壓過了「濕」,「風」強盛就容易生「火」,「火」受到「風邪」影響,又影響到「土」,導致原本的「濕」變得乾燥,所以眼皮才會又腫又硬又發紅。如果是因為外感風熱引起的,情況還好一些,但如果腫脹太嚴重,就可能導致瘀血,甚至影響到眼睛裡面的結構,那就麻煩了。
所以必須要用疏通開導、外敷的治療方法。但是,外敷消腫後可能又會復發,疏通開導後腫脹也可能再次出現,甚至可能越腫越高,這表示「風」和「痰」一起作怪,病情會變得難以預料。
如果醫生沒有精確地診斷,這病會非常棘手。張子和說過:「眼睛如果不是因為火氣就不會生病。」眼白變紅,是火氣侵犯了肺;眼皮紅爛,是火氣侵犯了脾;黑眼珠被遮蔽,是火氣侵犯了肝和腎;紅色的脈絡佈滿眼球,是火氣太過旺盛了。經典醫書也說:「熱盛就會腫脹。」凡是眼睛突然紅腫、畏光疼痛、淚流不止、有發燙的感覺,都是火氣在作怪。
治療方法有很多種,像是用寒涼的藥來降火、用補水的藥來調和火、用類似加油的方式來輔助火、用類似填灰的方式來滋養火、用滋陰的藥來控制火、用培補木的方式來生發火、用抽薪的辦法來退火、用澆水的方式來滅火、用升發陽氣的方式來散火、用針刺放血的方式來奪走火氣、用艾灸轉移疼痛的感覺。所以張子和又說:「能治療火氣的,一句話就可以說完。」不一定要用非常寒涼的藥物,或者用上吐下瀉的方式來治療,才算是對症下藥。
如果這個病符合接下來要講的症狀,就應該用針刺放血、抽薪的辦法來治療。針刺放血就是疏通開導,抽薪就是向下引導。醫書上說這是「攻」,可以用來疏通氣機、調節腸胃,三承氣湯、三花神祐湯都可以使用,不然就用清胃散、涼膈散、普濟消毒飲。等腫脹消退後,再看看眼睛有沒有受損,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。
有人認為上面說的藥太猛烈,應該先治療表面症狀就好。如果遇到年紀大的人、剛生產完的婦女、或者身體原本就虛弱的人,就必須把藥方裡面的芒硝、大黃去掉,加上人參、淮山藥、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。這話說得很有道理,但是,要知道藥效是針對病情而發揮作用的,只要用對了藥,就算藥效猛烈也不會傷害身體。
行醫用藥要膽大心細。
我每次遇到急症,都會用大劑量的發汗、催吐、瀉下三種方法,病好了就停止用藥。而當我把藥方教給別人的時候,卻會再三叮囑,提醒他們要小心謹慎,就是怕後輩學藝不精,粗心大意,在不經意間就害死了病人。城裡有個自稱名醫的人,如果不是有錢的大戶人家,給個一百兩、五十兩銀子是不會出診的。他開的藥方,不管是治什麼病,都是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,而且每次抓藥都用手秤,份量還不足三錢。當時的人都稱讚他用藥穩妥。唉!這樣也叫穩妥,那鏡子就沒用了,張仲景先生寫的醫書也可以拿去墊酒甕、丟到火裡燒了!呵呵!
2. 蚌合三十
天關雙闔晝而宵,獨抱衾裯耐寂寥,展轉無人堪入眠,一腔熱淚濕鮫綃。
此症初起,目赤畏熱,一二日兩瞼漸腫硬,儼如蚌蛤之聚合者是。蓋痰燥血滯,脾火上泄,故瞼硬。睛固火炙,未免痛而泣出。經所謂土極似木,非肝病也。必有椒粟生於其內。治當敷軟,翻胞開導。若堅實翻不得,或腦再脹起,痛如劈如鑽,此土反剋木,巽風已動,結毒之禍,頓起蕭牆矣。有病茲不嫺開導,瞼腫雖愈,瘡痍留內,結成蜆肉。
日久堅硬,狀如粟殼貝齒。須用月斧逐漸鏟去,俟薄而開閉自然,點淨星障,准可全清。但必膏梁子弟,始可盡法施行,蓋諺云:「眠安食美,出得血起」故也。亦治至八分則止,過割恐亡血,又起別病。
是症與上,同一腫脹,治應無別,但緬懷平生所歷,不同處尚多。何以見之?上症木土爭克,腫極上胞,治在肝脾;此則痰上蒸溽,兩瞼平合,治在脾胃。且上症多病左目,雖傳右不如左險;此則先發右目,傳左亦輕。入手宜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;不退,三友丸、一味大黃丸,再加開導;腫合消,仍著青睛奚似,對症揀方點服,收效易矣。博議於此,壹令執事者知所審視,手到厥病減除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的初期,眼睛會發紅怕熱,一兩天後,上下眼皮會逐漸腫脹變硬,看起來就像蚌殼合起來一樣。這是因為痰液乾燥、血液運行不暢,加上脾胃的火氣向上散發,所以眼皮才會變硬。眼珠因為受到火氣的炙烤,難免會疼痛而流淚。這就像經書所說的「土氣太盛就像木頭一樣」,並不是肝病。眼睛裡面一定會長出像椒粟一樣的東西。治療方法應該用藥膏敷軟,再把眼皮翻開疏通。如果眼皮太硬翻不開,或是腦部又腫脹起來,痛得像被劈開或鑽孔一樣,這表示「土氣反過來剋木」,而且「巽風」已經發動,形成內部惡毒的病症,情況會突然變得嚴重。有些人不擅長這種翻開眼皮疏通的療法,即使眼皮腫脹消退了,裡面也會留下瘡疤,結成像蛤蜊肉一樣的東西。
時間久了,這些東西會變得堅硬,形狀像粟殼或貝齒。必須用像彎月形的刀子,慢慢地將它們鏟除,等到薄到可以自然開闔,再點藥消除眼翳,才有可能完全治好。但這種治療方法通常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能完全實施,因為俗話說:「睡得好、吃得飽,才能讓血跑出來」。治療也必須適可而止,大約恢復到八成就要停止,過度切割恐怕會失血過多,又引起其他疾病。
這種病症和前面說的病症,同樣都是眼皮腫脹,治療原則應該沒有太大差別,但回想我過去的經驗,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。要怎麼分辨呢?前面說的病症是「木氣與土氣互相剋制」,腫脹主要在上面的眼皮,治療要針對肝和脾;而這種病症是「痰濕向上蒸騰」,上下眼皮平均合在一起,治療要針對脾和胃。而且前一種病症多半是左眼先發病,即使傳到右眼,嚴重程度也不如左眼;而這種病症則是右眼先發病,傳到左眼時症狀比較輕微。治療初期適合用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;如果沒有效果,再用三友丸、一味大黃丸,再加上翻開眼皮疏通的方法;等腫脹消失後,眼珠如果恢復清澈,看起來跟以前一樣,就根據病症選擇適合的藥方來點服,療效就會比較快。在這裡廣泛討論這些,是要讓各位醫師了解,能夠仔細審視病情,用高明的醫術減輕病人的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