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0)

1. 瀉黃散十九

防風(四兩),甘草(二兩),藿香,梔仁(各一兩),石膏(五錢)

黃乃脾之正色。脾之華在瞼,脾之竅在唇口。故凡兩瞼及口中、外有病者,知脾火也。苦能瀉火,寒能勝火,故用梔仁、石膏。香能醒脾,甘能緩脾,故用藿香、甘草。乃防風取其升浮,既能發脾中伏火,又可於土中瀉其金氣,使不受母邪為禍。蓋一藥兩用之法,以故倍之。

詩曰:瀉黃散重用防風,草藿梔膏減半充,蜜酒調咽清胃熱,下胞癢爛有殊功。

白話文:

瀉黃散十九

防風四兩,甘草二兩,藿香、梔子仁各一兩,石膏五錢。

黃色是脾臟的本色。脾臟的精華表現在眼瞼上,脾臟的孔竅則在嘴唇和口腔。所以凡是眼瞼或口內外有疾病的,就知道是脾火引起的。苦味可以瀉火,寒性可以勝火,所以使用梔子仁、石膏。香氣可以使脾臟清醒,甘味可以緩和脾臟,所以使用藿香、甘草。而防風是因為它有上升發散的作用,既能發散脾臟中潛伏的火氣,又可以在土(脾臟)中瀉去金氣(肺),使脾臟不受子邪(肺)的危害。這是一種藥物兩用的方法,所以要加倍使用。

歌訣說:瀉黃散重用防風,甘草藿香梔子膏的用量減半來充數,用蜂蜜和酒調和後吞服,可以清除胃熱,對於下體瘙癢潰爛有特別的功效。

2. 導赤散二十

生地黃,木通,淡竹葉,甘草

赤者,火也。導赤者,導其丙丁之火由溺而泄也。然五臟各有火,何以知為丙丁?蓋目赤心煩,小水黃赤耳。故用生地涼心血,竹葉清心氣,草稍退心熱,佐以木通,則直入小腸膀胱而瀉心表。若他邪相傳,須導赤各半湯為當。

白話文:

導赤散這個方劑,主要目的是引導體內的火氣,使其從小便排出。所謂的「赤」,指的是火熱之氣。為什麼特別針對「丙丁之火」呢?因為當出現眼睛紅腫、心中煩躁、小便呈現黃紅色等症狀時,就表示這是心經的火熱。

因此,方中用生地黃來涼血清心,淡竹葉清心氣,甘草梢則可退心熱。再搭配木通,可直接引導火熱之氣從心經進入小腸及膀胱,並從小便排出。如果體內有其他邪氣干擾,則需要使用「導赤各半湯」來處理。

3. 導赤各半湯二十一

黃連,黃芩,知母,梔仁,犀角,滑石,麥冬,甘草梢,人參,茯神,燈心,紅棗

熱邪傳入心經,涼以黃連、犀角、梔子。心熱上逼於肺,清以黃芩、知母、麥冬。下移於小腸,泄以滑石、草稍、燈薪。然心分本虛,邪乃能越經而傳。故又以人參、茯神、紅棗以補之。

詩曰:導赤藥四味,竹草通生地,本方黃連芩,犀角滑石參,麥草暨梔子,燈薪棗知母,一樣下膀胱,爰名各半湯。

各半義未詳,諸書亦未有發明者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「導赤各半湯」,用了黃連、黃芩、知母、梔子仁、犀角、滑石、麥冬、甘草梢、人參、茯神、燈心草、紅棗這十二味藥。

當熱邪侵入心經時,可以用黃連、犀角、梔子來清熱。如果心火熱氣向上影響到肺,可以用黃芩、知母、麥冬來清肺熱。如果熱邪往下傳到小腸,可以用滑石、甘草梢、燈心草來導熱下行。然而,因為心臟本身就比較虛弱,邪氣才能夠跨越經絡傳遞。所以,還用了人參、茯神、紅棗來補益心氣。

這首詩是這樣說的:「導赤湯原本只有四味藥,加上竹葉、甘草和生地黃。這個方子是把黃連、黃芩、犀角、滑石、人參、麥冬、甘草梢、梔子仁、燈心草、紅棗、知母這些藥加在一起,作用是讓熱邪從膀胱排出,所以叫做導赤各半湯。」

至於「各半」的意思是什麼,沒有人說清楚,很多書也沒有解釋。

4. 瀉白散二十二

桑皮,全地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糯米(一勺),或加芩、連各三錢。

肺金正色曰白。肺虛火燥,目紅不退,賊邪犯矣。桑白皮、地骨皮,質輕性微寒,輕可上達華蓋,寒則直逼氣海。甘草、糯米,味甘性純厚,甘可補土生金,純厚則化邪匡正。李時珍曰:此瀉肺諸方之準繩。愚謂氣分虛熱,得此散一清,自可見效。若血分實火,必加芩連或下方乃的。

白話文:

桑白皮和地骨皮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糯米(一勺),有時可以加入黃芩和黃連(各三錢)。

肺的本色是白色。如果肺虛導致火氣燥熱,眼睛紅腫不消退,就是邪氣侵犯了。桑白皮和地骨皮,質地輕,藥性微寒,輕的藥性可以向上到達肺部,寒的藥性可以向下到達丹田。甘草和糯米,味道甘甜,性質純厚,甘甜的藥性可以補養脾胃(土)以生養肺金,純厚的藥性可以化解邪氣扶正。李時珍說:這個方子是治療肺熱的各種藥方中最重要的準則。我認為氣分虛熱,吃了這個散劑,就能夠清除熱邪,自然就能看到效果。如果是血分實火,一定要加入黃芩和黃連,或者使用其他的方子,才能真正見效。

5. 治金煎二十三

元參,桑皮,枳殼,黃連,杏仁,旋覆花,防風,黃芩,白菊,葶藶子

白睛腫脹,日夜疼痛,此方主之。

白睛腫脹,肺氣中塞也。日夜疼痛,肺火上攻也。中寒者,須散而決,故用枳殼、杏仁、旋覆花、防風、白菊。上攻者,當寒而下,故用桑皮、黃連、元參、黃芩、葶藶。

詩曰:瀉白桑白地骨皮,甘草粳米藥須知,參連芩麥及知母,睛紅喘咳可加之;有用元桑杏仁枳,旋覆防風葶藶子,黃連黃芩白菊花,別名治金還詳記。

白話文:

用玄參、桑白皮、枳殼、黃連、杏仁、旋覆花、防風、黃芩、白菊花、葶藶子這幾味藥,可以用來治療眼白腫脹,並且日夜疼痛的症狀。

眼白腫脹,是因為肺氣鬱積不通暢;日夜疼痛,是因為肺火向上攻衝。如果是因為身體受寒導致的,需要用發散疏通的方式來解決,所以使用枳殼、杏仁、旋覆花、防風、白菊花這些藥。如果是因為肺火向上攻衝導致的,應當用寒涼的藥物來使火氣下降,所以使用桑白皮、黃連、玄參、黃芩、葶藶子這些藥。

(有一首詩這樣說:)治療肺熱咳嗽,可以使用瀉白散,裡面的藥材包含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等,另外,如果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玄參、黃連、黃芩、麥門冬、知母等藥物;這個方子,還可以用玄參、桑白皮、杏仁、枳殼、旋覆花、防風、葶藶子、黃連、黃芩、白菊花這些藥材,這個方子又稱作治金煎,要好好記住。

6. 竹葉石膏湯二十四

竹葉,石膏,人參,麥冬,半夏,甘草,粳米

傷寒瘥後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,目病驟作,此方主之。

傷寒由汗吐下而瘥,自然虛羸少氣。氣虛不能生津,則燥火上干,故逆而欲吐,目病驟做。石膏、竹葉、麥冬,所以解肌而清有餘,半夏、人參、甘草,所以散逆而補不足。乃粳米者,恐竹、石過涼損胃,用以和中氣爾。一方除參、麥、半夏,用桔梗、木通、薄荷,治胃實口渴。

李土材曰:陽明外實,則用柴葛以解肌。內實則用承氣以攻下。此云胃實,非有停滯,但陽盾勝耳。火旺則金囚,故以竹葉瀉火,以桔梗清金,薄荷散於上,木通泄於下,甘草、石膏直入戊土而靖其中。夫如是,則炎蒸退而津液隨生。土瘍瞼腫,治亦得。虛入冒暑,目暴赤腫,合前藥增量一二。

詩曰:竹葉石膏湯,粳米法半夏,參草麥門冬,燥熱飲能罷。

白話文:

竹葉、石膏、人參、麥冬、半夏、甘草、粳米這七味藥組成的竹葉石膏湯,適用於傷寒病癒後,身體虛弱消瘦、氣短無力、氣逆想吐、眼睛突然出現病症的情況。

傷寒病透過發汗、嘔吐或瀉下的方式治癒後,身體自然會虛弱消瘦、氣短無力。因為氣虛,體內無法產生足夠的津液,導致燥熱之火向上侵擾,所以會出現氣逆想吐、眼睛突然出現病症等情況。方中的石膏、竹葉、麥冬可以解肌、清除體內剩餘的熱邪;半夏、人參、甘草則能散逆氣、補益不足。加入粳米的原因,是擔心竹葉、石膏過於寒涼損傷腸胃,所以用來調和中氣。另有一個方子,去掉了人參、麥冬、半夏,改用桔梗、木通、薄荷,適用於治療胃部實熱導致的口渴。

李土材認為,陽明經的病,如果病在體表,可以用柴葛解肌;如果病在體內,可以用承氣湯攻下。這裡說的胃部實熱,並不是因為有食物停滯,而是因為陽氣太過旺盛。火氣太旺會導致金氣被困,所以用竹葉來瀉火,用桔梗來清肺,薄荷向上散發,木通向下疏泄,甘草、石膏直接作用於脾胃而使其安寧。這樣一來,熱邪消退,津液自然產生。此方也適用於治療眼瞼腫脹等症狀。如果身體虛弱的人在暑熱天感到不適,眼睛突然紅腫,可以將此方加量一兩倍使用。

總結來說,竹葉石膏湯中,粳米與半夏搭配使用,並加入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,可以有效治療燥熱引起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