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6)

1. 參麥自然飲三十二

人參,麥冬,五味,當歸,黃耆,甘草,烏梅,白芍,棗皮

煎成,用葛、梨、蔗、藕、茅根、地黃、西瓜,自然汁一杯,入湯服。如非時無有,得人乳、牛乳、石蜜、棗膏亦可。

此治燥之通劑。

燥乃陽明秋金之化。經曰:逆秋氣,則太陰不收,肺氣焦滿。肺為寒水生源,源止流絕,不能灌溉周身。且或汗,下亡津,或房勞竭髓,或過餌金石,或貪哺酒食,皆能助狂火而損真陰,故化為燥。在外則皮膚皺揭,在內則喘咳煩渴,上則咽焦鼻乾,下則腸枯便秘。治宜生津存液,其燥自退。

故用參、耆、麥冬、甘草補氣以生津,歸、芍、梅、棗,五味辛酸而致液。且津生於自然,當用自然之瓜、梨等汁以為助。液存於溫潤,更須溫潤之乳、蜜、棗膏以為養。

詩曰:自然汁,一二好,花樣兼併何處有,有的生脈如歸耆,和著棗梅芍藥草。

白話文:

將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當歸、黃耆、甘草、烏梅、白芍、棗皮等藥材煎煮成湯藥,再搭配葛根、梨子、甘蔗、蓮藕、白茅根、生地黃、西瓜等榨取的天然汁液一杯,一起服用。如果沒有這些當季的天然汁液,也可以用人乳、牛乳、石蜜、棗膏等替代。

這個方子是治療燥症的通用藥方。

燥是陽明經在秋天的變化。經書上說:如果違逆秋天的氣候,太陰肺臟就無法收斂,導致肺氣焦熱脹滿。肺是產生寒水的源頭,如果源頭枯竭,就無法滋養全身。加上流汗過多、腹瀉損傷津液、縱慾過度耗竭精髓、過度服用金石藥物,或是貪食酒肉等,都會助長虛火而損耗真陰,因此轉化為燥症。表現在外,皮膚會皺裂乾枯;表現在內,會出現氣喘咳嗽、心煩口渴;向上表現,會咽喉焦乾、鼻孔乾燥;向下表現,則會腸道乾枯、大便秘結。治療應以生津潤燥為主,當津液充足時,燥症自然就會消退。

因此,用人參、黃耆、麥冬、甘草來補氣以產生津液;用當歸、白芍、烏梅、紅棗,及五味子的辛酸之味來生養津液。而且津液的生成來自於自然,所以應該用天然的瓜果梨汁等來輔助。津液存在於溫潤之中,更需要用溫潤的乳汁、蜂蜜、棗膏來滋養。

詩中說:天然汁液,一兩種就很好,要像花一樣都用上,那裡找得到呢?有了人參、麥冬、當歸、黃耆等能生脈的藥材,再加上紅棗、烏梅、白芍、甘草這些藥草就夠了。

2. 黃連湯三十三

黃連,乾薑,桂枝,甘草,人參,半夏,大棗

胸中有熱欲嘔,胃中有寒作痛,與此湯而愈者,黃連之苦佐以半夏之辛,則苦從辛化,寒者不滯,可以泄上熱;薑、桂之溫和以參、草之甘,則溫從甘緩,熱者不燥,可以散中寒。寒熱之相用,猶兵法奇正之相倚也。況大棗益胃,又所以熱中而靖招搖矣。若早下誤下,胸滿不痛,漸成痞氣,去桂枝,換黃芩,蓋病在表,早下誤下皆逆矣。

下而虛其中,表邪乘之,則陰陽不通如痞象,故曰痞。邪正相搏,抑鬱心肺,必煩躁腸鳴、乾嘔或泄利、穀不化。論因固屬虛,見症如斯,虛亦成實爾。故須出桂入芩,從其部而瀉之。假無熱,只自虛而痞,當塞因塞用,補陣熱陣選方,芩連俱用不著。

詩曰:黃連癖乾薑,甘草愛肉桂,偏是棗強人,半夏為知契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包含黃連、乾薑、桂枝、甘草、人參、半夏、大棗。

如果胸口有熱感到想吐,胃裡有寒而疼痛,用這個方子可以治好,是因為黃連的苦味配上半夏的辛味,苦味就會轉化成辛味,寒氣不會停滯,可以宣洩上部的熱;乾薑、桂枝的溫熱和人參、甘草的甘甜,溫熱就會轉化成緩和的甘味,熱氣不會變得乾燥,可以驅散中部的寒。寒熱藥物的配合使用,就像用兵的奇兵和正兵互相配合一樣。何況大棗可以補益胃氣,又可以溫暖中焦並使氣機安定。如果太早使用瀉藥,或錯誤使用瀉藥,導致胸悶卻沒有疼痛,慢慢形成痞氣,就要去掉桂枝,換成黃芩,因為病在表,太早或錯誤使用瀉藥都是逆著病理發展。

如果用瀉藥導致身體內部虛弱,外來的邪氣趁虛而入,導致陰陽之氣不通暢,就像痞證的症狀,所以說這叫痞。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,壓抑心肺功能,一定會出現煩躁不安、腸鳴、乾嘔,或者腹瀉、消化不良。從病因來看,確實是虛證,但出現的症狀卻像實證一樣,虛證也會變成實證。所以必須把桂枝換成黃芩,針對痞的部位來瀉邪。如果沒有熱,只是因為虛而導致痞證,就應該針對病因來治療,用補虛的方子來治療,這時黃芩、黃連都用不上。

詩說:黃連喜歡乾薑,甘草喜歡肉桂,大棗特別能增強人體的能量,半夏是它們的知己。

3. 寒陣

陽元銷陰,陰盡命絕,先籌滅火,再議壯水。匯寒方:

白話文:

陽氣耗損導致陰氣過盛,陰氣耗盡人就會死亡。所以要先想辦法清除體內的火氣(熱邪),再來考慮如何滋養體內的陰液(水分)。以下是收斂寒氣的藥方:

4. 抑陽酒調散一

獨活,蔓荊子,前胡,羌活,白芷,甘草,防風(各二錢),生地黃,黃柏,防己,知母(各三錢),黃芩,梔仁,寒水石,黃連(各五錢)

昔有人言,陰氣一分不盡則不仙,陽氣一分不盡則不死。今某純陽亢極,陰銷殆盡,宜尸解羽化,乘彼白雲,汗漫遊於九垓而不返耳。尚欲少留人世,須親是藥。蓋防風、蔓荊、前胡、白芷、羌獨活、甘草,升而不降之品,抑其外出,使彼不相犯。知、柏、生地、梔仁、防己、寒水石、黃芩、連,寒而善走之藥,迫其直下,而上獲少舒。

是亦表裡雙解之法。酒調者,大隻暴風客熱,睛痛如烙,須以渠為導引,臭味相投,入則可展其長,此反治也。倪氏以是散為丸,救瞳神縮小,人存乎,不問眼。

詩曰:平羌蔓草香如芷,地柏梔芩仍可喜,連夜風來水石前,獨眠不嘆無知己。

白話文:

獨活、蔓荊子、前胡、羌活、白芷、甘草(各八克),生地黃、黃柏、防己、知母(各十二克),黃芩、梔子仁、寒水石、黃連(各二十克)。

從前有人說,陰氣只要剩下一分沒有耗盡,就不能成仙;陽氣只要剩下一分沒有耗盡,就不會死。現在有個人體內純陽之氣旺盛到極點,陰氣幾乎完全耗盡,應該像屍體一樣解脫,羽化成仙,乘著白雲,無拘無束地遊蕩在遙遠的天際而不回來。但如果還想暫時留在人世,就必須使用這個藥方。因為防風、蔓荊子、前胡、白芷、羌活、獨活、甘草,這些都是只升不降的藥材,可以抑制陽氣向外發散,使它們不會互相衝突。而知母、黃柏、生地黃、梔子仁、防己、寒水石、黃芩、黃連,這些都是寒涼且善於向下走的藥,迫使陽氣向下,使上面稍微得到舒緩。

這也是表裡雙解的方法。用酒調和藥散的原因是,針對那些突然發作的風熱症狀,眼睛疼痛像被烙鐵燙一樣,需要用酒來引導藥性,因為酒的氣味與風熱之邪相投合,藥物進入後才能發揮它的功效,這是一種反治的方法。倪氏將這個藥散製成藥丸,用來治療瞳孔縮小的症狀,病人的性命得以保存,就不用再顧慮眼睛的疾病了。

詩中寫道:羌活、蔓荊的香味像白芷一樣芬芳,生地黃、黃柏、梔子、黃芩也令人喜悅。寒水石的清涼和黃連的苦寒在夜風中顯現,獨自一人睡著也不會感嘆沒有知己。

5. 九味蘆薈丸二

蘆薈,木香,胡黃連,川黃蓮,青皮,鶴蝨,雷丸,蕪荑(各一兩),麝香(二錢),神麯(糊丸,青黛為衣。)

小兒疳積上眼,此方主之。

疳毒本傷脾胃,醫家皆以肝言,何也?蓋木原出於土,土有肥濁,必淫入木,風不能勝濕,乃自甚而生火,克乎脾胃。是病本在土而標在肝也。今而目病,則標急於本耳。故以蘆薈、胡連、川連、雷丸、鶴蝨、蕪荑,群隊苦臊之品入肝,以清疳毒,殺疳蟲,復以麝香、木香、青皮疏其陳腐抑鬱之氣,而使土木相安,用神麯、青黛者,肝脾之藥,亦物與類聚之義。小兒疳蝕疳積,即不病目,亦當服此。

詩曰:鶴蝨雷丸白蕪荑,木香二連及青皮,細研蘆薈麝加入,神麯糊丸黛作衣。

白話文:

蘆薈、木香、胡黃連、川黃連、青皮、鶴蝨、雷丸、蕪荑各取一兩,麝香取二錢,再用神麯做成藥丸,外層裹上青黛。

這藥方主要治療小兒因疳積引起的眼睛問題。

疳毒的根本原因是損傷脾胃,但醫生都說與肝有關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木是從土中生長出來的,土如果肥沃又混濁,就會影響到木,風無法克服濕氣,就會加劇產生火,進而克制脾胃。所以病根在脾胃,而表現在肝。現在眼睛生病,只是因為症狀比根本問題更緊急而已。因此使用蘆薈、胡黃連、川黃連、雷丸、鶴蝨、蕪荑這些味道苦且腥的藥物來治療肝,以清除疳毒、殺死疳蟲,再用麝香、木香、青皮來疏通體內陳腐鬱結的氣,使脾土和肝木能夠和諧相處。使用神麯和青黛,是因為它們也是治療肝脾的藥物,這是同類相聚的道理。小兒患有疳蝕或疳積,即使沒有眼睛疾病,也應該服用此藥。

詩歌說:鶴蝨、雷丸和白蕪荑,加上木香、黃連和青皮,仔細研磨蘆薈和麝香加入,用神麯做成藥丸,再裹上青黛。

6. 又方三

蘆薈,胡黃連,龍膽草,芎藭,蕪荑(各六錢),當歸,白芍(各兩半),木香(八錢),甘草(五錢)

上方以木香、甘草、芍藥和氣疏土,當歸芎藭養血營肌,胡連、龍膽療骨蒸癆熱,蘆薈、白蕪荑殺有形疳蟲。除疳積外,並治久染風熱,以致目生雲翳,肌體消瘦,發熱作渴,暨口牙耳項瘡蝕瘰結等症。

詩曰:膽草非木香,芎藭盡蕪荑,連黃芍藥白,甘草合當歸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使用木香、甘草、芍藥來疏通氣機、調理脾胃,用當歸、川芎來滋養血液、生長肌肉。胡黃連、龍膽草用來治療骨蒸勞熱(一種因虛熱引起的疾病),蘆薈、白蕪荑則是用來殺滅體內有形的疳蟲(導致疳積的寄生蟲)。這個藥方除了治療疳積之外,還可以治療長期感染風熱,導致眼睛長翳膜(像雲一樣遮住眼睛),身體消瘦,發熱口渴,以及口腔、牙齒、耳朵、脖子等部位長瘡、潰爛、淋巴結腫大等症狀。

總結藥方的詩說:龍膽草、不是木香,川芎要搭配蕪荑,胡黃連、白芍藥並用,甘草要與當歸一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