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15)
卷之三 (15)
1. 橘皮竹茹湯二十七
人參,麥冬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甘草,赤茯苓,砂仁,橘皮,竹茹,大棗
目大病後,噦逆不已,脈來浮大,勢欲復發者,此方主之。
目大病,必苦寒攻散乃瘥。既瘥,則元神削弱,稍有感觸,箇中迥覺難耐。正氣洶洶,邪格之則逆而作者,曰噦逆。一二日不罷,本脈定加脈大。浮者虛象,大則病進。目再微紅不爽,畢竟復發。譬兵荒後,天疫盛行,非災也。蓋飢困傷臟,不能翊運穢氣耳。得飽其粱肉,勿藥而起。
上方橘皮、竹茹、麥冬、枇杷葉,平其氣而清其熱。人參、甘草、砂仁、棗子,和其逆而補其虛。是亦粱肉之微乎。
詩曰:橘皮竹茹湯,參麥枇杷葉,苓草縮砂仁,大棗煎同呷。
白話文:
人參、麥冬、枇杷葉(去除毛,用蜂蜜炙烤過)、甘草、赤茯苓、砂仁、橘皮、竹茹、大棗。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大病之後,出現呃逆不止,脈象浮大,病情有復發趨勢的狀況。
一般來說,大病必須用苦寒藥物攻散才能痊癒。病癒後,元氣虛弱,稍微受到刺激,身體內就會覺得非常難受。正氣運行不暢,如果受到邪氣阻礙就會導致氣逆而發生呃逆。如果一兩天都無法停止,脈象必定會更加洪大。脈浮是虛弱的表現,脈大則表示病情加重。如果眼睛再次微微發紅不舒服,最終還是會復發。這就像兵荒馬亂之後,瘟疫盛行一樣,並非是天災。而是因為飢餓導致內臟受損,無法正常代謝體內的污濁之氣。如果能吃飽飯,不用吃藥也會好轉。
這個方子中的橘皮、竹茹、麥冬、枇杷葉,可以平息氣機,清除熱邪。人參、甘草、砂仁、大棗,可以調和氣逆,補益虛弱。這也可以說是類似於用食物補養身體的一種方式。
詩歌說:橘皮竹茹湯,配上人參麥冬和枇杷葉,再加入茯苓、甘草、砂仁,以及大棗一起煎煮服用。
2. 生熟地黃飲二十八
人參,黃耆,五味,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黃,枇杷葉,石斛,當歸,牛膝,蓯蓉
消渴煩躁,咽乾面赤,神珠枯澀,此方主之。
咽乾,腎火上炎也。面赤,陽明鬱熱也。火燥則消,熱盛則渴。津液消渴,則目睛枯澀,而煩躁不寧。故用二冬、二地養陰潤燥,參、耆、歸、味補氣生津,再有枇杷葉、石斛清和肺氣,牛膝、蓯蓉疏導金水。依然清者親上,濁者就下,無庸再投湯飲。
詩曰:生熟地黃天麥冬,當歸牛膝肉蓯蓉,參耆石斛枇杷葉,五味融和補化工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為陰虛火旺引起的消渴症狀,像是口渴煩躁、喉嚨乾燥、臉色發紅、眼睛乾澀等問題。
喉嚨乾燥是因為腎臟的虛火往上竄;臉色發紅是因為胃腸的陽熱鬱積。火氣過於乾燥就會導致消渴,熱氣旺盛就會口渴。當體內津液不足,就會導致眼睛乾澀,心煩意亂。
因此,使用麥冬、天冬、生地、熟地黃來滋養陰液、潤澤乾燥;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五味子來補氣生津;再加上枇杷葉、石斛來調和肺氣;牛膝、肉蓯蓉來疏通經絡、引導水液下行。這樣一來,清澈的津液就會向上滋養,混濁的廢物就會向下排出,不需要再另外喝湯藥。
這藥方的組成可以用一首詩概括:「生地熟地黃天麥冬,當歸牛膝肉蓯蓉,人參黃耆石斛枇杷葉,五味調和補氣血。」
3. 小柴胡湯二十九
柴胡,枯芩(酒炒),人參,甘草,半夏,生薑,大棗
目病初作,寒熱往來,脅痛、口苦、脈弦,此少陽經傷寒,半表半裡之證也。法當和散,故制是方。蓋柴胡,枯芩質輕性寒,能退少陽之熱。半夏、生薑味辛性溫,能散少陽之寒。人參,甘草補益中氣,中氣足則邪不得復傳入里,乃不治之治也。今人遇傷寒,不分陰陽表裡,概用此湯去參投之,以為平穩,禍人多矣。
婦人傷寒,合四物更除半夏、入白朮,盡劑泰然。
詩曰:小柴胡湯參居最,草夏黃芩功少退,但有生薑棗作煎,少陽百病成和解。
白話文:
眼睛剛開始生病,出現忽冷忽熱、胸脅疼痛、口中發苦、脈象弦細等症狀,這是少陽經受傷引起的傷寒,屬於病邪在半表半裡的證候。治療方法應該調和疏散,所以制定這個方子。柴胡和黃芩質地輕盈、藥性寒涼,能退少陽的熱邪。半夏和生薑味道辛辣、藥性溫熱,能驅散少陽的寒邪。人參和甘草可以補益中氣,中氣充足就能防止邪氣再次傳入體內,這就是不治而治的道理。現在的人遇到傷寒,不分陰陽表裡,一律用這個方子去掉人參來治療,認為這樣比較穩妥,其實害人不淺。
婦人患傷寒,可以配合四物湯,再去掉半夏、加入白朮,服完全劑就會平安無事。
詩中說:「小柴胡湯以人參最為重要,甘草、半夏、黃芩的功效稍次,只要有生薑、大棗一起煎煮,就能調和疏解少陽的各種疾病。」
4. 清鎮湯三十
(除羌活、桂枝入茯苓即清脾飲)
青皮,厚朴,柴胡,半夏,黃芩,白朮,甘草,草果,羌活,桂枝,
此即小柴胡合清脾飲加減而變是方。風瘧蒸散瞳神,惡風頭痛,暫予一服。愚按瘧疾,多因暑濕戕脾而起。蓋暑耗氣,濕蘊熱,熱生痰,三者相持不能發越,故寒熱間作。復感風邪則木又乘土,摧困極矣。理合橘、樸、柴、桂破滯疏風,半夏、黃芩燥痰清熱,再用羌活、草果之辛散積寒,白朮、甘草之溫克中氣,庶病勢漸衰,脾部為之一清。脾清,肝邪亦從此而伏焉。
爰名其飲曰清鎮。
詩曰:清鎮元自清脾變,小柴胡湯藥亦見,出參苓入桂羌煎,風瘧蒸人勢少善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從清脾飲變化而來的,去掉了羌活和桂枝,加入了茯苓,就成了清脾飲。
這個方子的組成為:青皮、厚朴、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白朮、甘草、草果、羌活、桂枝。
這個方子是從小柴胡湯和清脾飲的基礎上加減變化而來的。如果瘧疾發作時,身體像被蒸烤一樣,眼花、怕風、頭痛,可以先服用一劑試試。我認為瘧疾多半是因為暑熱濕氣傷害脾胃引起的。因為暑熱會耗損氣,濕氣會蘊積熱,熱會產生痰,這三種因素互相牽制,無法發散,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。如果又感染了風邪,就會導致肝木進一步克制脾土,使身體更加虛弱。所以應該用橘皮、厚朴、柴胡、桂枝來破除氣滯、疏散風邪,用半夏、黃芩來燥濕化痰、清除熱邪,再用羌活、草果的辛溫來散寒氣,用白朮、甘草的溫性來補益中氣。這樣病情就會慢慢減輕,脾胃也會清爽起來。脾胃清爽了,肝邪也會跟著平伏下去。
因此將這個方子命名為「清鎮飲」。
用詩歌來總結這個方子的意思:清鎮飲是從清脾飲變化而來的,裡面也有小柴胡湯的藥物成分。把人參、茯苓換成桂枝、羌活來煎煮,如果瘧疾像蒸烤一樣發作時,可以試試,可能會稍微改善症狀。
5. 扶桑丸三十一
嫩桑葉曬乾一斤,黑芝麻四兩,蜜丸。
昔有胡僧貨此丸於市,歌曰:扶桑扶桑高入云,海東日出氣氤氳,滄海變田幾億載,此樹遺根今獨存,結子如丹忽如漆,綠葉英英翠可捫,真人採竊天地氣,留與紅霞共吐吞,濯磨入鼎即靈藥,芝術區區未可群,餐松已有人仙去,我今朝夕從此君。時人居為奇貨,有若吉光片羽,爭先得之為快者。
遂傳其方,服之皆謂卻病駐景雲。余考桑葉甘寒,涼血除風,芝麻甘平,養精潤燥。夫風燥去,則筋骨自強,精血營而容顏宜澤。用卻燥金目病,誠良劑也。乃曰駐景,未免為胡僧所欺。
釋家群居飽食,嗜欲滿懷,所圖謀遠越強人。稍優者狃於空寂,若忘天日。此詩頗不俗,而有生意,又自胡僧得來,不知捉刀誰手。
白話文:
將嫩桑葉曬乾一斤,黑芝麻四兩,用蜂蜜混合做成藥丸。
從前有個胡僧在市場上販賣這種藥丸,他唱著歌說:「扶桑樹高聳入雲,海東日出時氣象氤氳。滄海變成陸地已經過了數億年,只有這種樹的根還獨自存在。它結的果實有時像丹丸,有時像黑漆,綠葉茂盛翠綠得可以觸摸。真人採集天地間的精氣,讓它與紅霞一起吐納。將它洗淨磨碎放進鼎中煉製,就是靈丹妙藥,靈芝和白朮這些藥材都不能與它相比。以前有人靠吃松樹而成為神仙,我現在早晚都要跟隨它。」當時人們認為這是稀世珍寶,如同吉光片羽一般,爭先恐後地想要得到它才覺得高興。
於是人們就流傳開來這個藥方,服用的人都說它可以祛病養顏。我研究後發現,桑葉味甘性寒,可以涼血祛風;黑芝麻味甘性平,可以滋養精血、潤澤乾燥。風燥之氣去除,筋骨自然會強健;精血充足,容貌自然會變得潤澤。用來治療乾燥的金屬性疾病,確實是很好的藥方。但是說它能駐顏,恐怕是被那個胡僧欺騙了。
出家人們聚在一起吃飯,慾望滿滿,他們所圖謀的遠遠超過強盜。稍微好一點的,就沉溺於空虛寂靜,好像忘記了天地存在。這首詩寫得相當不俗,而且有生氣,又是從胡僧那裡得來的,不知道是誰代筆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