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5)

1. 橘皮竹茹湯二十七

人參,麥冬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甘草赤茯苓砂仁橘皮竹茹大棗

白話文:

人參:補氣益血,強健身體,增強免疫力。

麥冬:滋陰清熱,潤肺止咳,緩解呼吸道炎症。

枇杷葉(去毛,蜜炙):清肺止咳,化痰平喘,緩解咳嗽氣喘。

甘草:補氣益陰,清熱解毒,緩解咽喉疼痛。

赤茯苓:利水消腫,健脾益氣,緩解水腫。

砂仁:理氣健脾,溫中止瀉,緩解腹瀉腹痛。

橘皮:理氣化痰,健脾開胃,緩解消化不良。

竹茹:清熱化痰,止咳平喘,緩解咳嗽氣喘。

大棗:補氣養血,健脾益胃,緩解腹瀉腹痛。

目大病後,噦逆不已,脈來浮大,勢欲復發者,此方主之。

目大病,必苦寒攻散乃瘥。既瘥,則元神削弱,稍有感觸,箇中迥覺難耐。正氣洶洶,邪格之則逆而作者,曰噦逆。一二日不罷,本脈定加脈大。浮者虛象,大則病進。目再微紅不爽,畢竟復發。譬兵荒後,天疫盛行,非災也。蓋飢困傷臟,不能翊運穢氣耳。得飽其粱肉,勿藥而起。

白話文:

患有嚴重的眼疾,必定要以寒涼之藥解散疾病才能治癒。治癒之後,元氣就會虛弱,稍有感受外邪,內心就會感到難以忍受。正氣旺盛,邪氣侵入後就會逆而發作,稱為嘔吐和呃逆。一兩天不停止,脈搏一定會加上脈象渾厚。浮脈是虛症的象徵,脈象渾厚是病情加重的徵兆。眼睛再次出現微紅不爽的症狀,最終會復發。就像兵荒馬亂之後,瘟疫盛行,並不是天災。而是因為飢餓困頓,損傷了臟腑,不能抵抗污穢之氣。只要能夠吃飽穿暖,不用藥也能康復。

上方橘皮、竹茹、麥冬、枇杷葉,平其氣而清其熱。人參、甘草、砂仁、棗子,和其逆而補其虛。是亦粱肉之微乎。

白話文:

上方用橘皮、竹茹、麥冬、枇杷葉這些藥,可以調和氣機,清熱解毒。人參、甘草、砂仁、棗子這些藥,可以調理胃氣,補益脾胃。這不也是像粱肉那樣微小的補益之物嗎?

詩曰:橘皮竹茹湯,參麥枇杷葉,苓草縮砂仁,大棗煎同呷。

白話文:

橘皮、竹茹湯,人參、麥門冬、枇杷葉,茯苓、甘草、縮砂仁,大棗一起煎服。

2. 生熟地黃飲二十八

人參黃耆,五味,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枇杷葉石斛當歸,牛膝,蓯蓉

白話文:

  • **人參:**增強體力、提神、增強免疫力。

  • **黃耆:**增強免疫力、抗菌、抗病毒。

  • **五味:**增強消化功能、促進食慾。

  • **天冬:**潤肺止咳、清熱生津。

  • **麥冬:**潤肺止咳、清熱生津。

  • **生地:**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。

  • **熟地:**滋補肝腎、養血益精。

  • **枇杷葉:**潤肺止咳、清熱化痰。

  • **石斛:**滋陰清熱、益胃生津。

  • **當歸:**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。

  • **牛膝:**利尿通淋、活血散瘀。

  • **蓯蓉:**補腎壯陽、益精養血。

消渴煩躁,咽乾面赤,神珠枯澀,此方主之。

咽乾,腎火上炎也。面赤,陽明鬱熱也。火燥則消,熱盛則渴。津液消渴,則目睛枯澀,而煩躁不寧。故用二冬、二地養陰潤燥,參、耆、歸、味補氣生津,再有枇杷葉、石斛清和肺氣,牛膝、蓯蓉疏導金水。依然清者親上,濁者就下,無庸再投湯飲。

白話文:

喉嚨乾澀,是腎火往上燥熱的緣故。臉色發紅,是陽明胃腸鬱積熱氣的緣故。燥熱則傷津液,熱氣盛則口渴。津液枯竭則眼睛乾澀,煩躁不安。所以用麥冬、天冬、生地黃、熟地黃滋陰潤燥,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補氣生津,再用枇杷葉、石斛清和肺氣,牛膝、蓯蓉疏導金水。清氣依舊往上升,濁氣自然往下走,不用再喝湯藥了。

詩曰:生熟地黃天麥冬,當歸牛膝肉蓯蓉,參耆石斛枇杷葉,五味融和補化工。

白話文:

詩中所說:生熟地黃、天麥冬、當歸、牛膝、肉蓯蓉、參、耆、石斛、枇杷葉這九味藥材融和在一起,補益了人體。

3. 小柴胡湯二十九

柴胡,枯芩(酒炒),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

白話文:

柴胡、枯芩(用酒炒過的黃芩)、人參、甘草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。

目病初作,寒熱往來,脅痛、口苦、脈弦,此少陽經傷寒,半表半裡之證也。法當和散,故制是方。蓋柴胡,枯芩質輕性寒,能退少陽之熱。半夏、生薑味辛性溫,能散少陽之寒。人參,甘草補益中氣,中氣足則邪不得復傳入里,乃不治之治也。今人遇傷寒,不分陰陽表裡,概用此湯去參投之,以為平穩,禍人多矣。

白話文:

眼睛疾病剛才開始出現的時候,身體忽冷忽熱、肋骨疼痛、口苦、脈搏弦細,這是少陽經感染風寒,半表半裡的症狀。應該使用解表散寒的藥物,因此制定了這個方劑。柴胡和枯芩的質地輕盈,性質微寒,可以退少陽經的熱。半夏和生薑味道辛辣,性質溫熱,可以散少陽經的寒氣。人參和甘草可以補益中氣,中氣充足了,病邪就不能再傳入裡層了,這纔是真正的治病之道。現在的人得了感冒,不分陰陽表裡,一概用這個湯劑去參投,以為這樣最穩妥,這樣危害人的事情實在太多了。

婦人傷寒,合四物更除半夏、入白朮,盡劑泰然。

詩曰:小柴胡湯參居最,草夏黃芩功少退,但有生薑棗作煎,少陽百病成和解。

白話文:

詩云:小柴胡湯方子中人參和防風是最好的,夏枯草和黃芩的功用稍差一點,只要加入生薑和大棗煎服,就會使少陽的百種疾病都治癒和好轉。

4. 清鎮湯三十

(除羌活桂枝茯苓清脾飲

白話文:

除去羌活、桂枝,加入茯苓就是清脾飲。

青皮厚朴柴胡半夏黃芩白朮甘草草果,羌活,桂枝,

白話文:

青皮:具有理氣化痰、燥濕健脾的功效。

厚朴:具有溫中散寒、燥濕行氣的功效。

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升舉陽氣的功效。

半夏: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
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
白朮:具有健脾燥濕、益氣補中的功效。

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緩急止痛的功效。

草果:具有溫中散寒、燥濕健脾的功效。

羌活:具有祛風散寒、通痹止痛的功效。

桂枝:具有發汗解表、溫經通脈的功效。

此即小柴胡合清脾飲加減而變是方。風瘧蒸散瞳神,惡風頭痛,暫予一服。愚按瘧疾,多因暑濕戕脾而起。蓋暑耗氣,濕蘊熱,熱生痰,三者相持不能發越,故寒熱間作。復感風邪則木又乘土,摧困極矣。理合橘、樸、柴、桂破滯疏風,半夏、黃芩燥痰清熱,再用羌活、草果之辛散積寒,白朮、甘草之溫克中氣,庶病勢漸衰,脾部為之一清。脾清,肝邪亦從此而伏焉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從小柴胡湯和清脾飲加減而變化出來的。當風濕發作時,眼睛散大無神,畏風頭痛,暫時服一劑。我認為瘧疾,多是由於暑濕損害脾臟而引起的。夏天耗氣,濕氣蘊含熱量,熱量產生痰,三者互相影響,不能發散,所以寒熱交替發作。又感風邪,木氣又克土氣,睏乏到了極點。應該用橘紅、厚朴、柴胡、桂枝來破滯疏風,用半夏、黃芩來燥痰清熱,再用羌活、草果來辛散積寒,白朮、甘草來溫補中氣,這樣病勢逐漸衰退,脾臟逐漸清利。脾臟清利,肝邪也就因此而平伏了。

爰名其飲曰清鎮。

詩曰:清鎮元自清脾變,小柴胡湯藥亦見,出參苓入桂羌煎,風瘧蒸人勢少善。

白話文:

詩中說:清鎮湯出自清脾湯,小柴胡湯中也可見,去掉人參、茯苓,加入桂枝、羌活煎煮,屬於治療風瘧的方劑,效果很少好。

5. 扶桑丸三十一

桑葉曬乾一斤,黑芝麻四兩,蜜丸。

昔有胡僧貨此丸於市,歌曰:扶桑扶桑高入云,海東日出氣氤氳,滄海變田幾億載,此樹遺根今獨存,結子如丹忽如漆,綠葉英英翠可捫,真人採竊天地氣,留與紅霞共吐吞,濯磨入鼎即靈藥,芝術區區未可群,餐松已有人仙去,我今朝夕從此君。時人居為奇貨,有若吉光片羽,爭先得之為快者。

白話文:

曾經有一個胡僧在市集上賣這種藥丸,他唱歌說:「扶桑樹很高,高入雲端,在海東邊升起的太陽,散發出氤氳之氣,滄海變成了良田已經有幾億年了,扶桑樹是遺留下來的根,現在只有扶桑樹獨自存在,結出的果實像丹砂,有時又像漆,綠油油的葉子鮮嫩翠綠,可以摸到,真人採摘此藥,吸收天地之靈氣,讓它與紅霞一起吐納,經過洗滌和煉製,放入鼎中就成了靈藥,靈芝和術草都不可以與之相比,吃松樹就能成仙而去,我從今早到黃昏都與這種藥丸在一起。當時的人把它當成奇貨,就像吉光片羽一樣,爭相搶先得到它,以此為樂。

遂傳其方,服之皆謂卻病駐景雲。余考桑葉甘寒,涼血除風,芝麻甘平,養精潤燥。夫風燥去,則筋骨自強,精血營而容顏宜澤。用卻燥金目病,誠良劑也。乃曰駐景,未免為胡僧所欺。

白話文:

於是將此方傳播出去,服用了的人都說能預防疾病,使容顏駐留雲霧般的青春。我考證桑葉性甘寒,能涼血祛風;芝麻性甘平,能養精潤燥。風燥去除,筋骨自然強健,精血充足容顏就會滋潤光澤。用此方來治療燥金目病,的確是個好方劑。但說是能駐留青春,則未免被胡僧所欺騙了。

釋家群居飽食,嗜欲滿懷,所圖謀遠越強人。稍優者狃於空寂,若忘天日。此詩頗不俗,而有生意,又自胡僧得來,不知捉刀誰手。

白話文:

佛門僧侶羣居在一起,飽食終日,嗜慾充滿,他們所謀求的遠遠超過強壯的人。稍微好一點的只是沉迷於空寂之中,好像忘記了天地。這首詩很不俗,而且有生機,還是從胡地僧侶那裡得來的,不知道是誰代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