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10)
卷之三 (10)
1. 和陣
病實形虛,攻補不可,欲得其平,須從緩治,匯和方:
2. 人參固本丸一
人參,天冬(各二兩),麥冬,生地,熟地(各四兩)
白話文:
人參、天冬(各二兩),麥冬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各四兩)
本猶根也,肺氣根于丹田,故肺腎為子母之臟。乃用人參益肺,二冬清肺,熟地補腎,生地涼腎。肺足自生水,且使腎能納氣。水足可勝火,而後火不刑金。二本固,則肺勞虛熱等證,計日可瘥。
詩曰:人參固本,二冬二地,金水同療,何簡而易。
白話文:
肺是人體的根本,肺氣的根源在於丹田,因此肺和腎臟是一對子母臟器。治療肺癆,可以用人參益肺、二冬清肺、熟地補腎、生地涼腎。肺部得到滋養後,自然就會產生水液,並且可以使腎臟能夠納氣。水液充足,就可以抵制火氣,從而使火不會剋制金。肺和腎臟都得到鞏固,那麼肺癆、虛熱等症狀自然會在幾日內痊癒。
3. 逍遙散二
(碾極細,淡薑湯入薄荷汁少許調)
柴胡,當歸,白朮,茯苓,白芍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肝燥勞蒸,咳嗽而渴,往來寒熱,月事不調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柴胡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芍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。
肝藏血,虛則燥而病矣,故骨蒸潮熱,月事不調。肝火乘肺,故咳嗽口渴。肝邪移膽,故寒熱往來。是方之制,燥當滋養,當歸與之。木盛恐土衰,白朮與之。柴胡升陽也,合芍藥則斂風,而使木得條達。茯苓滲濕也,得甘草則和中,且令金能發越。再用生薑散郁溫寒,薄荷利氣疏逆,則肝氣漸舒,前證頓除,以故有逍遙之名。
白話文:
肝臟儲藏血液,如果肝氣虛弱就會出現燥熱而生病。症狀包括骨蒸潮熱、月經不調。肝火上升到肺部,會導致咳嗽和口渴。肝臟的邪氣轉移到膽囊,會導致寒熱交替發作。這個藥方針對肝臟燥熱虛弱的狀況,需要滋養肝臟,所以使用當歸。但擔心木氣太旺會剋制土氣,所以使用白朮來增強脾胃之氣。柴胡能夠升發陽氣,配合芍藥可以約束風氣,使肝氣條達舒暢。茯苓可以利濕,配合甘草可以調和中氣,令金氣能夠發散。再使用生薑來散發鬱結、溫暖身體,薄荷可以疏通氣機,使肝氣逐漸舒緩,之前的症狀就會消除。因此,這個藥方被稱為「逍遙散」。
4. 羚犀逍遙散三
即前方量加牡丹皮、梔子仁,或去梔仁加橘皮、萸酒炒連。
怒氣傷肝,血鬱目暗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加前方量、牡丹皮、梔子仁,或者不加梔子仁而加橘皮、萸酒炒連。
肝主怒,怒則氣逆,故傷肝。肝傷故血鬱而目暗。越人云:東方常實,就使氣逆自傷,疏之即所以補之也。乃用逍遙加丹皮、梔仁。夫丹梔色赤入血,味苦從火。既伐肝邪,自疏肝氣。薛氏以治上症,誠有卓見。養葵以梔子屈曲下行,改用萸酒炒連,復增橘皮,蓋取其辛燥之氣,引連入木,木平則心火亦因而息。且火不刑金,而金能制木,又得左金之意。
持以治郁,較薛頗勝。愚常以羚角犀角磨水調是散,效尤速。乃更今名。
白話文:
肝臟主管怒氣,生氣時氣血逆流,因此會傷害肝臟。肝臟受損,血液鬱積,眼睛就會昏暗。越人說:「東方常實」,即使氣血逆流,自己受傷,疏通它也就是補益它的方法。因此使用逍遙散加上丹皮、梔仁。丹皮、梔仁顏色赤紅,可以進入血液,味道苦澀,可以從火中來。既能消除肝臟的邪氣,也能疏通肝臟之氣。薛氏用這個藥方治療上焦症狀,的確有獨到之處。用葵花子和梔子屈曲而下行,改用萸酒炒連翹,再增加橘皮,採用其辛燥之氣,引導連翹進入肝臟,肝臟平順後,心火也會因此熄滅。此外,火不會傷害金,而金能剋制木,也獲得了左金之意。
詩曰:逍遙散只六味藥,朮草柴苓當歸芍,加味梔仁牡丹皮,或去梔仁酒連著,本資薑薄淡湯調,目經改用羚犀角。
白話文:
詩云:逍遙散僅由六味藥材組成,分別是術草、柴苓、當歸、芍藥,有時會加入梔仁和牡丹皮,也可以去除梔仁而加入酒,通常以生薑、薄荷和淡湯一起服用,後來醫書《目經》改用羚羊角。
5. 神效黃耆湯四
人參,黃耆,蔓荊,芍藥,甘草,橘皮
白話文:
人參:
-- 具有補氣,健脾益肺,安神益智的功效。 -- 適用於體虛乏力,氣短喘促,心悸失眠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黃耆:
-- 具有補氣固表,益氣健脾,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-- 適用於氣虛表虛,自汗畏寒,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蔓荊:
-- 具有活血化瘀,清熱解毒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
-- 適用於血瘀經閉,痛經,尿路結石,水腫等症狀。
芍藥:
-- 具有養血斂陰,緩中止痛,平肝止痙的功效。
-- 適用於血虛陰虛,潮熱盜汗,心煩失眠,肝鬱氣滯,胸脅疼痛等症狀。
甘草:
-- 具有補氣益脾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的功效。
-- 適用於氣虛乏力,脾胃虛弱,咳嗽痰多,咽喉腫痛,脘腹疼痛等症狀。
橘皮:
-- 具有理氣健脾,化痰止咳,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-- 適用於脾胃氣滯,脘腹脹痛,消化不良,咳嗽痰多,胸悶氣短等症狀。
白話文:
中藥材功效與應用:
黃耆:
- 功效: 補氣固表,益氣健脾,利尿消腫。
- 適用症狀: 氣虛表虛,自汗畏寒,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等。
蔓荊:
- 功效: 活血化瘀,清熱解毒,利尿通淋。
- 適用症狀: 血瘀經閉,痛經,尿路結石,水腫等。
芍藥:
- 功效: 養血斂陰,緩中止痛,平肝止痙。
- 適用症狀: 血虛陰虛,潮熱盜汗,心煩失眠,肝鬱氣滯,胸脅疼痛等。
甘草:
- 功效: 補氣益脾,清熱解毒,緩急止痛。
- 適用症狀: 氣虛乏力,脾胃虛弱,咳嗽痰多,咽喉腫痛,脘腹疼痛等。
橘皮:
- 功效: 理氣健脾,化痰止咳,燥濕化痰。
- 適用症狀: 脾胃氣滯,脘腹脹痛,消化不良,咳嗽痰多,胸悶氣短等。
睛痛昏花,隱澀難開,此蓋病發過服攻散,或由飲食勞倦傷脾耗氣而致。故以人參、黃耆扶其正,蔓荊、橘皮祛其邪,芍藥、甘草既和且平,除其澀痛。飲畢開視如常,因名其湯曰神效。
詩曰:神效黃耆,人參為寶,豈在蔓荊,芍藥橘皮。
白話文:
眼睛疼痛畏光、昏花、視物模糊不清,閉塞澀痛難以睜開,這是因為病發作時過度服用攻散的藥物,或者由於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損傷脾胃、耗氣所致。所以用人參、黃耆扶助正氣,蔓荊、橘皮去除邪氣,芍藥、甘草既調和藥性又平和藥性,消除澀痛。喝完藥後,視力立即恢復正常,因此將此湯命名為神效湯。
6. 越鞠丸五
(加砂仁、半夏、薑、棗煎,即六郁湯,治同)
白話文:
加入砂仁、半夏、薑、大棗煎煮,就是六郁湯,用於治療相同的症狀。
香附,芎藭,六神麯,梔子仁,橘皮(去白),蒼朮(漂淨油),麵粉(炒各等分)
白話文:
香附、芎藭、六神麯、梔子仁、橘皮(去白)、蒼朮(漂淨油)、麵粉(炒各等分)。
越鞠者,發越鞠郁之義。夫水火平,氣血榮。氣血布,臟腑治。不平不榮,不布不治,是謂之郁。胸膈痞悶,飲食不消,脈大緊數莫辨,曰氣鬱。周身痛,或關節痠痛,遇陰寒即發,脈緩小,曰濕鬱。喜咳氣短,脈沉滑,曰痰鬱。昏瞀,身時熱,便赤,脈沉數,曰熱鬱。四肢無力,月經失常,脈澀,曰血鬱。
白話文:
越鞠:是一種治療方法,取五行木旺之氣,以宣發鬱積之疾。水火平衡,表示氣血順暢。氣血順暢,則臟腑健康。水火不平衡,則氣血不暢,臟腑不健康,這就是鬱病的由來。胸口悶脹,積食不消化,脈搏快而有力,這就是氣鬱。全身疼痛,或關節痠痛,遇上陰寒天氣就發作,脈搏慢而弱,這就是濕鬱。想吐、氣短,脈搏沉緩而滑動,這就是痰鬱。頭昏,身體偶爾發熱,大小便赤,脈搏沉而有力,這就是熱鬱。四肢無力,月經失調,脈搏澀,這就是血鬱。
噯酸腹飽,不能食,脈緊大,曰食鬱。是方香附和氣,蒼朮燥濕,芎藭調血,梔仁瀉火,神麯消食,橘皮利痰。總而言之,皆理氣也。諸郁以氣為主,氣暢則鬱自舒矣。外如濕鬱,加白芷、茯苓。血鬱加桃仁、紅花。食鬱加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。痰鬱加南星、半夏、海石、栝蔞仁。
白話文:
噯氣並且腹脹,無法進食,脈搏緊繃、有力,稱為食鬱。這個方劑以香附理氣、蒼朮祛除濕氣、川芎調血、梔仁洩火、神麴消食、橘皮化痰。總括來說,都是用來理氣。各種鬱結的症狀都以氣為主,氣通暢了,鬱結自然也就舒緩了。如果是濕鬱,可以加白芷、茯苓。如果是血鬱,可以加桃仁、紅花。如果是食鬱,可以加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。如果是痰鬱,可以加南星、半夏、海藻、栝樓仁。
熱鬱加青黛。氣鬱加鬱金;或春加防風,夏加苦參,秋冬加吳茱萸。此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,寒熱溫涼則逆之耳。趙氏謂逍遙從越鞠而出,青勝於藍,其然豈其然乎?
白話文:
因熱鬱再加青黛。因氣鬱再加鬱金;或者在春季加防風,夏季加苦參,秋季或冬季加吳茱萸。這是古經裡提及的升降沉浮都依其本性,寒熱溫涼則相反。趙氏說逍遙散是從越鞠散更改而來,青出於藍,這話難道不是真的嗎?
詩曰:越鞠丸,仍六味,芎術梔,香曲橘,加苓夏,縮砂實,薑棗煎,即六郁。
白話文:
詩中所說的越鞠丸,仍然是六味藥組成,即川芎、白朮、梔子、蒼朮、枳實、橘皮,再加上茯苓、砂仁、生薑、大棗,一起煎煮,就是治療六鬱的方劑。
7. 葛花解酲湯六
葛花,砂仁,白蔻,木香,人參,茯苓,六曲,白朮,乾薑,澤瀉,橘紅,枳椇子
酒食內傷,睛黃瘀肉,不辨晨昏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葛花:具有解熱、生津、止渴、透疹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麻疹等疾病。
砂仁:具有行氣、溫中止瀉、燥濕化痰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胃腸不適、腹痛、腹瀉、咳嗽等疾病。
白蔻:具有行氣化痰、止咳祛痰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氣喘等疾病。
木香:具有行氣止痛、散寒止瀉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疾病。
人參:具有補氣、益血、生津、安神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、血虛萎黃、失眠等疾病。
茯苓:具有利尿、滲濕、健脾、寧心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脾虛腹瀉、心悸失眠等疾病。
六曲:具有消食、導滯、化痰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食積、腹脹、脘腹疼痛、咳嗽痰多等疾病。
白朮:具有健脾、燥濕、止瀉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虛腹瀉、水腫、尿少等疾病。
乾薑:具有溫中止嘔、發汗解表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腹痛、嘔吐等疾病。
澤瀉:具有利水滲濕、清熱除濕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尿急、尿痛等疾病。
橘紅:具有化痰止咳、理氣健脾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氣滯腹脹等疾病。
枳椇子:具有理氣、破滯、化痰等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胸悶、腹脹、食積等疾病。
酒乃水米造作,本應無害。然必由曲糵醞釀,或水火蒸熬,濕從燥化,故大熱有毒,古人名為禍泉。虛寒人及驟受外濕,一觴三雅,通行營衛可也。以其甘香滑辣而過飲之,則傷胃損氣。氣傷故睛黃,胃傷故瘀肉。不辨晨昏者,中於酒而不醒耳。葛花、枳椇專解酒毒;茯苓、澤瀉直利酒濕;行滯消膩,宜砂仁、木香、神麯、橘紅;止嘔扶胃,須乾薑、白蔻、人參、白朮。有酒德,有酒量,不為酒困,偶爾沉酣,乍可煎服。
白話文:
酒是由水和米釀造而成的,本來應該沒有害處。但釀造時必須使用米麴或酒母,或用水火蒸煮,讓濕氣轉化為燥熱,因此酒大熱有毒,古人稱之為「禍泉」。虛寒體質的人或突然受到外濕侵襲的人,少量的飲酒是有益的,能夠疏通經絡、增強免疫力。但是如果因為酒的甘香滑辣而過量飲酒,就會傷胃損氣。傷氣就會導致眼睛發黃,傷胃就會導致瘀肉積聚。如果喝醉到分不清早晚,那就是酒醉而不醒。葛花和枳椇可以專門分解酒毒;茯苓和澤瀉可以直接利尿,排除酒濕;如果想要去除酒後的不適感,可以服用砂仁、木香、神麯、橘紅等藥物;如果想要止嘔扶胃,可以服用乾薑、白蔻、人參、白朮等藥物。只要有良好的酒品和適量的飲酒,就不會被酒所困擾,偶爾喝醉了也可以用藥物來緩解不適。
若癖溺成勞,夙夜牛飲,如前症外,定加吞酸𩞄雜,溏瀉呃逆,甚則噎膈翻胃,水漿不能下咽。是湯徒能解酲,不聞起死。至若好氣之人,酒以僨事;好色之人,酒以助欲;機謀縱密,酒中常吐真言;謹慎自操,酒後每遭奇辱。身家之禍,又豈葛花輩之所能解哉。毋謂吾有此方,可以終老醉鄉矣。
白話文:
如果沉溺在喝酒中,日夜痛飲,除了前面所說的症狀外,一定還會加上吞酸水、噁心嘔吐,腹瀉、打嗝,嚴重的還會發生噎住、胃反酸,水和粥都不能下嚥。這時,湯藥只能解酒醉,不能起死回生。至於那些愛好名利的人,把酒當成辦事的手段;那些貪慕女色的人,把酒當成助興的工具;那些機謀深算的人,在酒後常常吐露真言;那些謹慎自守的人,酒後往往遭受奇恥大辱。由此可見,喝酒帶來的禍害,豈是葛花湯之類的湯藥所能解除的。不要以為有了這個方子,就可以終老在酒鄉裡了。
昔蘇文忠,每食二簋,不設酒。客至,簋三之,酒一偏提而已。其言曰:安分以養福,寬胃以養氣,省費以養財。有味哉,前輩風規也!觥錄事引茲以律酒徒,賢於藥師千萬。
詩曰:解酲有葛與參朮,白蔻木香枳椇橘,薑苓澤曲縮砂仁,放飲不須推量窄。
白話文:
以前蘇東坡,每次吃飯都吃兩碗飯,不喝酒。如果有客人來,就用三個碗裝飯,只喝一杯酒。他說:「安分守己可以培養福氣,放寬心胸可以養護精氣,節約開支可以積累財富。這種生活方式纔有滋味啊,這纔是前輩們的生活準則啊!」《觥錄事》引述這段話來約束酒徒,這比醫生開藥管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