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生脈散三十七

人參(五錢),五味子(三錢),麥冬(二錢)

熱耗元神,氣短倦怠,口渴而咳,自汗出,此方主之。

肺主氣,火熱耗傷則短。金為火勝,不能生火則渴。氣少則倦怠自汗,虛火乘肺則咳。此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之象也。人參補肺,麥冬清肺,五味子斂肺,一補,一清,一斂,養氣之法備矣。名生脈者,以脈失氣則憊,得氣則充。汪注:人將死脈絕,服此能復生,陋學從治無一效。

詎知脈絕由陽氣,獨參可也。不則須四逆、回生等湯,豈五味、麥冬之所宜乎。謬言貽害,不仁甚矣。東垣曰:夏月將此方加黃耆、甘草服之,令人氣力湧出,可以推廣其義。

詩曰:麥冬清苦,五味辛酸,胡云生脈,參力充完。

白話文:

人參五錢、五味子三錢、麥門冬二錢。

當身體因為熱邪而耗損元氣,出現呼吸短促、疲倦乏力、口渴咳嗽、且容易流汗的狀況,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肺主管呼吸之氣,若受到火熱邪氣的耗損,就會導致呼吸短促。肺屬金,若火氣太旺盛,就會無法滋養肺陰,進而感到口渴。當體內氣虛不足,就會感到疲倦無力且容易出汗,而虛火侵犯到肺部就會引起咳嗽。這種狀況就如同小人得勢,君子衰敗的徵象。人參可以補益肺氣,麥門冬可以清肺熱,五味子可以收斂肺氣。這個方子結合了補、清、斂三種作用,具備了完善的養氣方法。之所以稱作「生脈散」,是因為脈象失去氣的滋養就會衰弱,得到氣的滋養就會充實有力。汪氏的註解說:「人瀕臨死亡脈搏快要消失時,服用此方能使脈象恢復。」但以我淺陋的學識,在臨床上使用此方沒有看到這樣的效果。

其實,脈象衰絕的原因是陽氣虛脫,這時候單用人參就可以解決問題,不然就應該使用四逆湯、回陽救急湯等方子,哪裡是五味子、麥門冬這些藥物所適合的呢?這種錯誤的說法會害人,實在是太不仁慈了。李東垣說過,夏天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黃耆、甘草一起服用,可以使人精力充沛,這可以擴展此方的應用範圍。

詩中說:麥門冬的味道清苦,五味子的味道辛酸,怎麼能說是生脈呢?其實是用人參的補氣力量來使脈象充實飽滿。

2. 歸脾湯三十八

(龍眼肉、煨薑、大棗佐煎)

人參,白朮,茯神,棗仁,遠志,木香,黃耆,當歸,甘草

脾虛血動,或鬱結作痛,此方主之。

趙養葵曰:心主血,脾統血,肝藏血,凡血症須按三經用藥,此方是也。愚謂血本臟腑精液,從火而化。故其色赤。猶水銀之升靈砂砂也,未必便生於心。但思慮過度,心血先虧耳。心虧,則脾何所統,而肝無所藏,致妄行不歸,或鬱結疼痛。爰用參、耆、棗仁、龍眼肉以補心,苓、草、白朮、大棗以理脾,木香、遠志、當歸、生薑以和肝。張介賓曰:此方之木香,特因鬱結疼痛,如無是症,必須除去以避香燥。

其於氣虛血動不尤善乎?又遠志味辛而散,凡多汗燥熱,亦宜酌用。名言可採。諸家方書,列出許多病症,責以此湯主治。命名歸脾,吾不知其所謂。

詩曰:歸脾參朮稱巨擘,耆草棗仁仍得得,茯神遠志再效靈,龍火當從風木息。

白話文:

(龍眼肉、煨過的生薑、大棗一起輔助煎煮)

人參、白朮、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、木香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。

這是用來治療因脾虛導致血不穩定,或是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疼痛的方子。

趙養葵說:「心主管血,脾統攝血,肝儲藏血,凡是血的病症,都必須按照這三個經絡用藥,這個方子就是這樣。」我認為,血本來是臟腑的精液,從火而化生,所以呈現紅色,就像水銀能從煉丹砂中提取出來一樣,不一定直接產生於心。只是因為思慮過度,才導致心血首先虧損。心血虧損,脾就無從統攝,肝也無法儲藏,以致血不循常道而妄行,或是鬱積而疼痛。因此,採用人參、黃耆、酸棗仁、龍眼肉來補心,茯神、甘草、白朮、大棗來調理脾,木香、遠志、當歸、生薑來調和肝。張介賓說:「這個方子中的木香,是特別針對氣滯血瘀疼痛而設的,如果沒有這種症狀,就必須去除以避免香燥。」

這個方子對於氣虛血不穩定不是更加有效嗎?而且遠志味道辛散,凡是多汗燥熱的情況,也應該斟酌使用。這些說法都值得採納。各家醫書列出了許多病症,都說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把這個方子命名為歸脾,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。

詩曰:「歸脾湯中人參和白朮堪稱主力,黃耆和甘草、酸棗仁也功不可沒,茯神和遠志也能發揮功效,讓心火能夠順從風木平息。」

3. 七福飲三十九

(身冷多汗去遠志,用黃耆)

人參,白朮,當歸,地黃,棗仁,遠志,甘草

因產乳斷,未產血動,目暗心怦,此方主之。

萬物莫靈於人。孕育,其始基也。不胎教而能寡過,生子必壽。今阿母有是病式,責以三陰盡虧,情欲之過,端恐不免。不有以藥之,所生雖佳兒,期月不保,未可知也,況壽乎?

上方人參、白朮、甘草補胃氣也。胃氣補,太陰治矣。當歸、地黃滋精血也,精血滋,厥陰治矣。棗仁、遠志寧心而交腎,心腎交,少陰治矣。夫太陰治則氣能攝血,而動者可止;厥陰治則精能配氣,而斷者可通;少陰治則水火不相射,而生明照之神。去遠志汗多忌散,用黃耆者,身冷須溫也。

此症此方,打疊得極其周匝,婦婦子子,更相為命,飲之自然獲福,故曰七福飲。

乳,血也,從脾肺運化而出,故其色白,其味甘,其氣腥。氣血足,自爾取之無禁。常見村婦乏乳,市醫用穿山甲、秦艽、䗪蟲、通草等物,教以雜豬爪炆酒,謂之下奶。不效,復想出許多做作,至有逼成癆瘵者,可為痛哭流涕。

詩曰:七福藥何斯,術參遠志棗,懷地秦當歸,還更汾甘草。

白話文:

(如果身體虛寒多汗,要去掉遠志,改用黃耆。)

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地黃、酸棗仁、遠志、甘草

此方主治產後停止分泌乳汁、沒有生產卻有出血、眼睛昏暗、心悸等症狀。

萬物之中,人最為靈性。懷孕是生命起始的根基。如果沒有做好胎教卻能減少過失,那麼生下的孩子必然長壽。現在母親有這種病症,追究原因是因為三陰經虧虛,以及過度情慾所致,恐怕難以避免。如果不靠藥物治療,即使生下好孩子,也難保能活過一個月,更何況長壽呢?實在難以預料。

方中的人參、白朮、甘草是用來補養胃氣的。胃氣補足,太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。當歸、地黃是用來滋養精血的。精血充足,厥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。酸棗仁、遠志是用來安神並調和心腎的,心腎調和,少陰經的病症就能治好。太陰經治好,氣就能攝住血,不正常的出血就能停止;厥陰經治好,精就能與氣相配,斷乳也能暢通;少陰經治好,水火就不會互相衝突,而能產生明亮的光芒。去掉遠志是因為汗多忌諱發散,改用黃耆是因為身體虛寒需要溫補。

這個病症用這個方子,考慮得非常周全。婦女和孩子們互相依賴,共同維繫生命,喝下這藥自然就能得到幸福,所以稱之為七福飲。

乳汁,是血所化生的,通過脾肺的運化而產生,所以顏色是白色,味道是甘甜的,氣味是腥的。氣血充足,自然能順利分泌,無需禁止。常見鄉村婦女缺乳,市面上的醫生用穿山甲、秦艽、䗪蟲、通草等藥物,教人用豬蹄燉酒,說是能下奶。但往往無效,又想出許多其他的方法,甚至有人因此得了肺癆,實在令人痛哭流涕。

詩曰:七福藥方是怎樣?白朮人參遠志棗,懷生地黃當歸配,再加甘草一同煎。

4. 補肺湯四十

人參,黃耆,五味,紫菀,桑皮(蜜炒),地黃(入蜜少許和服)

氣虛咳嗽,因而目赤生眵,此方主之。

有聲無物曰咳,有物無聲曰嗽,聲物俱有曰咳嗽。有因風、因火、因痰、因食之分,知為氣虛則與四者無涉。此肺衰不能生水而生火,致作是症。爰以人參、黃耆補其肺,紫菀、桑皮清其肺,地黃、五味滋其肺。連進數劑,俾金王水生,水生火伏,疾自去矣。

詩曰:補肺藉參耆,五味桑白皮,地黃兼紫菀,金木兩相需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補肺湯,用了人參、黃耆、五味子、紫菀、蜜炒過的桑白皮,還有加一點蜜和著服用的地黃。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氣虛引起的咳嗽,這種咳嗽還會導致眼睛紅腫、眼屎增多。

咳嗽有幾種情況:只有聲音沒有痰的叫「咳」,只有痰沒有聲音的叫「嗽」,聲音和痰都有的叫「咳嗽」。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種,像是風、火、痰、飲食等引起的,但如果確定是氣虛引起的咳嗽,就跟上面說的那些原因無關了。這是因為肺虛弱,無法產生足夠的水分來滋養身體,反而產生了虛火,才會出現這種症狀。所以,用人參和黃耆來補肺氣,用紫菀和桑白皮來清除肺熱,用地黃和五味子來滋養肺陰。連續服用幾劑,就能讓肺金恢復正常,生出足夠的水分,水分充足就能壓制虛火,病自然就好了。

詩歌說:補肺要用人參和黃耆,配合五味子和桑白皮,再加上地黃和紫菀,金(肺)和木(肝)的平衡很重要。

5. 還少丹四十一

治脾腎虛寒,飲食少思,發熱盜汗,遺精白濁,真氣虧損,肌體瘦弱等症。

地黃,山藥,棗皮,杜仲,牛膝,枸杞,遠志,五味,蓯蓉,小茴,續斷,楮實,菟絲,巴戟

此水火平調,脾腎交補之劑也。夫腎為先天之本,脾為後天之本。二本有虧,則未老先衰,故見上項諸症。物之滋潤味厚者,可以補水,物之輕明味淡者,可以補火。兩補備至,則老可還少,故用上項諸藥。

詩曰:由來還少鮮奇方,楮實山茱藥少良,杞菟杜牛巴地續,蓯蓉遠味有茴香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脾腎虛寒的,症狀包括食慾不振、不愛思考、發熱盜汗、遺精、小便混濁、精氣虧損、身體瘦弱等等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地黃、山藥、棗皮、杜仲、牛膝、枸杞、遠志、五味子、肉蓯蓉、小茴香、續斷、楮實子、菟絲子、巴戟天。

這個方子的作用是調和水火,同時補養脾腎。腎是先天之本,脾是後天之本,如果這兩者都虛虧,就會未老先衰,所以才會出現上面說的那些症狀。藥材中,滋潤厚重的可以補腎(水),輕清淡薄的可以補脾(火)。兩者都補到位了,就能夠使人從衰老恢復年輕,所以使用上面這些藥材。

還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:這個返老還童的方子很特別,楮實子、山茱萸效果好,枸杞、菟絲子、杜仲、牛膝、巴戟天、地黃、續斷,還有肉蓯蓉、遠志、五味子、茴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