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8)

1. 因疳積十

穀氣積成疳,肝強木火炎,爍金而剋土,五臟已傷三,腹大肌膚瘦,聲干秘結兼,目盲命亦致,醫者請詳參。

疳者甘也,蓋肥膩美味致病之名。疳積兼寒苦而言。凡小兒並無傷寒、瘧疾,卻發熱煩渴,肌肉漸漸消瘦,筋青發豎,腹滿不利,白珠帶青,或黃,或枯瘁,黑睛渾濁,色如死後,抱輪微紅,怕亮不睜,眼睫頻眨,眵淚如糊,最後風輪上有白膜,膜上旋起黑暈,遂失明。次第如此,疳眼無疑也。

病根於土,土燥則鬱木,木受鬱則風火無從而泄,以故臟腑皆受其害,釀成此禍。先輩謂飲食過倍,即困土,復妨肝,肥兒用神麯,蕪荑為丸,正恐其成疳也。若面不甚黃瘦,瞼能開合,暈膜淺者,勿治其目。保嬰丸、治中宣化丸竟治其疳,疳去目徐瘥。雖然疳亦難期瘥日,為子也母者,勿以多不為意,毋以少而嬌養。

為子也父者,不防未然於必然,而以後車蹈前車,致小兒瞽而畢命,全不哀悼,傷哉!

疳有肥瘦,無分冷熱。肥者形氣充盈,胸腹不甚熱,二便常利;瘦者手足細甚,項小尻削,二便不通。總由脾胃虛敗,不能運行飲食,或飲食不常,得損及脾胃,生痰生熱,轉風轉蟲。務宜消積、消毒、殺蟲,循次乘除,間亦有獲痊者。方書有冷疳之名,無肥疳之辨。冷主藏寒,是必熱治;肥疑氣虛,定憂泄利,既補且固,則助益病,能速其死矣。

白話文:

小孩因消化不良積食成疳積,是因為飲食過於豐盛導致。肝火旺盛,會反過來剋制脾土,導致五臟受損。外觀上會出現腹部腫大、肌肉消瘦、聲音嘶啞、便秘等症狀,嚴重的話,眼睛也會失明。醫生需要仔細觀察。

所謂的「疳」,是因為吃太多肥膩的食物造成的疾病。所謂的「疳積」通常帶有寒冷的症狀。如果小孩沒有感冒或瘧疾,卻出現發燒、口渴、肌肉消瘦、青筋暴露、腹脹、排便困難、眼白發青或黃色、眼瞼乾枯、黑眼珠混濁像死人一般、眼眶微紅、怕光睜不開眼睛、頻繁眨眼、眼屎多像糊狀,最後眼角膜出現白膜,膜上還有黑暈,接著就會失明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就是得了疳眼無疑。

病根在於脾土功能失調,脾土乾燥會使肝木鬱結,肝木鬱結就會生風生火,導致臟腑都受到損害,釀成這種禍患。古人說飲食過量會損害脾土,進而影響肝臟,所以給肥胖的小孩服用神麯、蕪荑等藥物,正是為了預防疳積的發生。如果小孩臉色不是太黃太瘦,眼瞼還能正常開合,眼膜暈淺的話,就不要急著治療眼睛,可以用保嬰丸或治中宣化丸來治療疳積,疳積好了,眼睛也會慢慢好轉。雖然疳積很難完全治好,但身為父母,不要因為孩子吃得多就掉以輕心,也不要因為孩子吃得少就過分溺愛。

身為人父,應該在疾病尚未發生前就加以預防,不要重蹈覆轍,導致小孩失明甚至喪命,卻沒有絲毫哀痛,實在令人傷心!

疳積有分肥胖和瘦弱兩種,並不分寒熱。肥胖的小孩體格壯碩,胸腹部不是太熱,大小便正常;瘦弱的小孩手腳很細、脖子小、屁股削瘦、大小便不通暢。總的來說,都是因為脾胃虛弱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,或是飲食不規律,損害了脾胃,產生痰和熱,進而轉變成風和蟲。應該先消除積食、清除毒素、殺死寄生蟲,循序漸進地治療,有時候也有痊癒的機會。醫書上有提到「冷疳」這個名稱,但沒有區分「肥疳」。所謂的「冷疳」是因為體內有寒,必須用熱藥來治療;而「肥疳」則可能是因為氣虛,容易腹瀉,如果又用補藥來固澀,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。

2. 因他十一

現成有病居陰分,時令違和氣不順,氣不順兮陽不升,遂使清濁兩相混,內外症發固因他,就事論事他勿問。

此章專言因害別故而累及於目也,所致不同,未能直指為甚,故統曰因他。如傷寒,酷瘧熱鬱,蒸損瞳神,蠱脹過餌姜附而腫,時疫之奪人元神,嵐障之干冒正氣,一也;真陰銷泄則靡,精絕昏盲,陽氣煩勞則張,熱勝惑妄,一也;痰症之厥暈,火症之痛澀,氣症之結郁,血症之赤疼,一也;總之,凡因病病目,外雖有標,必問何因而致,即以因症治之。違道不遠,或第裁以本經之藥,其因自得,斷不可膠柱鼓瑟,有辜病情。

嗟嗟!天之賦稟已定,人之斫喪無窮,故虧者多,盈者少,泰者少而否者多。苟知愛重而不犯戒約,居易行素,靜俟天命,自然災眚都無。萬一事出意外,更以識遣識,以理止情,以不如我者巧自寬解,心地休休,與物無忤,覺鳥獸、禽魚欲來親人,不獨身無恙而目視明,年亦永矣。元機之士,非不河漢斯言,修真煉性,當直奉為家法。

白話文:

這個章節專門說明因為其他疾病的影響,而連帶傷害到眼睛的情況。由於導致眼睛問題的原因不同,無法直接指出具體是哪種原因,所以統稱為「因他」。

例如,傷寒、嚴重的瘧疾導致熱邪鬱積,蒸損了瞳孔;蠱脹病因為過度服用薑、附子而導致眼睛腫脹;時疫會奪走人的元神;山嵐瘴氣會侵犯正氣,這些都是原因之一。還有,真陰耗損,會導致眼睛昏花模糊甚至失明;陽氣過度消耗,會導致眼睛睜大、發熱甚至出現幻覺,這也是原因之一。痰症會引起眩暈,火症會引起眼睛疼痛乾澀,氣症會引起眼睛結滯鬱悶,血症會引起眼睛紅腫疼痛,這些也都是原因之一。

總之,凡是因為其他疾病而導致眼睛出現問題,即使外表有症狀,也必須追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,然後根據病因來治療。這樣才不會偏離正道。或者可以單純使用眼睛本身經脈的藥物治療,病因自然會消除。絕對不可以固執己見,像彈瑟卻固定了瑟柱一樣,辜負了病情。

唉!上天賦予我們的稟性已經確定,而人為的損耗卻是無窮無盡的,所以虧損的人多,盈滿的人少;安泰的人少,而困厄的人多。如果懂得愛惜自己,不違背戒律,安於簡單的生活,靜待天命,自然災禍都會消失。萬一發生意外,更要用理智來控制情緒,用道理來約束情感,並且用「不如我的人還有很多」的想法來寬慰自己。保持心境平和,與萬物和諧相處,會感覺到鳥獸魚類都想親近你,這樣不但身體健康,眼睛也會明亮,壽命也會長久。修道之人,一定會重視這些話語,並將之奉為家訓來修身養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