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兄序
兄序
1. 兄序
《目經》一書,裘同母弟庭鏡所編著也。庭鏡甫成童,軒軒霞舉,穎敏過人,老父特愛之,寢處與俱,逐事提訓,一一理會。比長,博涉古學。時老父殢於酒,凡應酬筆墨皆弟出,愛益至,居嘗語母大人曰:雞鳴一鞭裘為先著矣,然承予之志,終鏡也。否則,墜厥業逮裘,叨附諸生,老父尋朅謝塵土。
弟既文戰不利,又當大事,哀毀過情,雙睛不利於用。乃放浪形骸,每花辰月夕,與二三知己,或扁舟,或名園,或溪橋山寺,隨在有觥觴具、絲竹具、茶具、文具,嘯嗷其間,幾不知有身世,家人亦莫測所往,已而博古為師,刀圭丹灶自作周旋,病忽瘥,遂以儒易醫,不復問制科事矣。近年遊藝湖海,貧不較利,戴德者轉相牽引,車馬往來無虛日。
雖一時聲施藉甚,而傢俬銷耗不少,蓋交遊廣則費用不貲,四體惰而百務莫給也。況弟年三十有四,子八人且抱孫耳,非惜福養財,何以為燕貽謀。一日徐及先子之語,弟面熱不自安,既而曰:緩急人所時有,能使鏡無內顧憂,有所成就,眼前名不與若爭也。明發結裝,告母氏以服賈,自豫而吳,五載旋家,風儀言笑,前後判若兩人。
有頃,出是書印可細繹,箇中妙理,在古人未言與言過處,側鋒諧語隨敘隨斷,又有所見,皆借題發揮其抱負,根柢既積,見地自高,較諸坊本何啻霄壤。始悟疇昔怏怏而去者,蓋以為今日地也。嗟夫!木槿夕死朝榮,士固不長貧也,東方曼倩不云乎。弟有才如此而流落不偶,正天誘其衷,成茲學術,秘不授人,儘可世收其利。
似裘矻矻窮年,徒讀殳書,未能出朋輩一頭地,遑計身後名、眼前名耶。於以嘆老父知子之明,而嘉弟立志之遠,更喜北堂愛日,母大人娛樂如初,謹陳巔末,以啟嗣子之善承厥業而不墜,海內醫家,知汲古有識如庭鏡,觀摩砥礪,亦可奮然興矣。
同懷兄冶子裘序
白話文:
這本名為《目經》的書,是我的同母弟弟裘庭鏡所編寫的。庭鏡剛成年時,就顯得非常傑出,聰明過人,我們的父親特別疼愛他,總是和他同住,隨時教導他各種事情,並仔細解釋道理。長大後,他廣泛學習古代的知識。當時父親沉迷於飲酒,所有社交應酬的文書都由弟弟代筆,因此父親更加疼愛他,曾經對母親說:「雞鳴時分,裘總是第一個起床,但是能夠繼承我志向的,終究是庭鏡。否則,我所創立的事業將會隨著裘而衰落,他只能成為一個普通的讀書人。」父親不久就去世了。
弟弟在科舉考試中失利,又遭逢父親去世的重大變故,過度悲傷而損害了視力。於是他放縱自己,每到良辰美景,就和兩三個知己朋友,或乘小船,或到名園,或在溪橋山寺,隨時都有酒、音樂、茶、文具等,在那裡吟嘯歌唱,幾乎忘記了自己的身世,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。後來他以研究古代典籍為師,自己鑽研醫藥煉丹之術,病忽然痊癒,就改學醫術,不再過問科舉考試的事情。近年來,他遊歷四方,不計較個人得失,受到許多人的敬重和引薦,每天都有車馬往來,絡繹不絕。
雖然一時之間名聲顯赫,但是家產也消耗了不少,因為交友廣泛,花費自然很大,而且四肢不勤,各種事務都難以兼顧。況且弟弟已經三十四歲,有八個兒子,甚至已經有了孫子,如果不珍惜福分、累積財富,要如何為子孫後代著想呢?有一天,弟弟慢慢想起父親過去說過的話,頓時感到臉色發燙,坐立不安,接著他說:「人生難免會有急需用錢的時候,只要能讓庭鏡沒有後顧之憂,有所成就,眼前的名聲,我不會和他爭。」隔天一早,他就收拾行李,告訴母親說要去做生意,從豫州到吳地,五年後回到家,言行舉止、氣度風采,和以前判若兩人。
不久之後,他拿出這本書,仔細分析書中的精妙之處,其中有些道理是古人沒有說過或是說得不夠透徹的,他用詼諧的筆觸隨筆寫下自己的見解,又有所領悟時,就借題發揮自己的抱負。他的學問根基深厚,見解自然高明,和市面上一般流傳的版本相比,簡直天壤之別。這時我才明白,過去他離家時的鬱悶,原來是為了今天的成就。唉!木槿花朝開夕謝,士人不會永遠貧窮,東方曼倩不是也說過這樣的話嗎?弟弟有如此才華,卻落魄不順,正是上天引導他,讓他成就這門學術,並且祕而不傳,可以讓後代世世代代都能從中獲利。
像我這樣整天埋首讀書的人,終究無法超越同輩,更不用說想追求身後名、眼前名了。我因此感嘆父親的知人之明,並讚賞弟弟的遠大志向,更欣慰母親能夠安享晚年,如同過去一樣快樂。我謹此將事情的始末寫下來,希望後代子孫能夠繼承這份事業,不要讓它衰敗,也讓海內外的醫家知道,像庭鏡這樣有見識的人,值得大家學習切磋,或許也能因此奮發圖強。
同胞兄長裘冶子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