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一 (30)
卷之一 (30)
1. 脈經題要
此乾之上九,亢龍有悔也。陰虛者,人慾其脈濡小矣,至其極,反躁疾焉。此坤之上六,龍戰於野也。肺病得肝脈,雖云我克微邪,然本臟之衰可占也。經曰:氣不足,則己所勝者,輕而侮之;心病得腎脈,固知賊邪克我,而經亦有氣虛邪湊之說。凡若此類,是條目之餘,另具綱領,設孟浪任意,不復以四診相參,未有不覆人於反掌。
區區寸關尺之微,而欲定臟腑百病,其失可勝言哉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的意思是:
這是《易經》乾卦最上面的爻象,意指事物發展到極點,反而會招致悔恨。陰虛的人,他的脈象應該是細軟微小的,但如果虛到極點,反而會變得急躁有力。這就好比《易經》坤卦最上面的爻象,陰陽兩方互相爭鬥,結果兩敗俱傷。肺病卻出現肝脈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肺可以剋制肝,但實際上表示肺臟本身已經衰弱了。正如經典所說:當正氣不足時,原本可以剋制邪氣的力量,也會輕視和侮慢正氣。心臟有病卻出現腎脈,當然是邪氣在反剋自身,而且經典也說過,當正氣虛弱時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。像這些情況,都是在條文之外,另有綱領原則的,如果輕率妄動,不綜合四診來判斷,沒有不讓人遭受像翻手掌一樣輕易失敗的。
僅憑寸關尺之間細微的脈象,就想判斷全身臟腑的各種疾病,其中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,難以盡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