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一 (16)
卷之一 (16)
1. 眼不醫不瞎辨
前達方書有「眼不醫必瞎」之句,後人亥豕不辨,或音語相近,遂以訛傳訛,乃有「眼不醫不瞎」之說。夫神農嘗百草,慮生民之夭札。華佗立眼科,拯後世之昏盲。有是病即有是藥,藥猶未能中病焉,有不藥而自愈者也?今人疾厄,皆有不惜真元,妄加斫喪,致身子疲癃,精血竭而生火,故風邪得乘間而入。
目為竅至高,火性騰上,火得風而愈炎,邪又從火勢而出,一旦疾作,醫之少遲,終無全目,豈有不瞎之理。況目非火症不變,火之燔目,猶物之落火,假袖手旁觀而不急救,委之於數,夫寧有不盡焚者乎?救之急,火止者有之,物存者有之,即不然亦免其半。所謂焦尾之魚,猶能變化,爨下之桐,不廢清越。
是蓋眼不醫必瞎者,知者不待辨而明也。嘗見人目失治而廢,曰:吾悔不早醫。非必瞎之驗歟?前達正慮及此,故厲言以惕之,實欲夫人全受全歸之意也。人而一毛不拔,喜得以訛傳訛,於父母病,曰眼不醫不瞎,危言以諫。於婢僕病,曰眼不醫不瞎,正言以止。既以冷醫人之心,又以塞病人之口,是好省費養財之絕法也。
所以至今恆膾炙人口,家喻戶曉云。雖然下病失治謂之不仁,上病失治謂之不孝,不仁不孝謂之獨夫,獨夫如病,謂眼不醫不瞎也可。
白話文:
先前醫書有「眼睛不治療一定會瞎」的說法,後人卻搞不清楚,或是因為發音相近,就以訛傳訛,於是有了「眼睛不治療不會瞎」的說法。神農氏嘗遍百草,是為了擔心百姓因疾病早夭。華佗創立眼科,是為了拯救後世的眼盲之人。有這種疾病就會有對應的藥物,藥物都還不一定能對症下藥了,哪有不吃藥就能自己好的道理?現在的人生病,都是因為不愛惜自身的精氣,任意地耗損,導致身體虛弱,精血耗盡而生火,所以風邪就趁虛而入。
眼睛是人體最精要的孔竅,火的性質是向上燃燒,火遇到風就更旺盛,邪氣又跟著火勢而出,一旦發病,如果稍晚治療,最終絕對保不住眼睛,哪有不瞎的道理。更何況眼睛不是火症就不會病變,火燒眼睛就像東西掉進火裡一樣,如果袖手旁觀而不趕緊搶救,聽天由命,哪有不被燒光的道理?趕緊搶救,火可能就熄滅了,東西也可能保住,就算無法完全保住,也能減少一半的損失。就像被烤焦的魚尾,還能變化,被火燒過的桐木,也能做出清脆的樂器。
這就是說「眼睛不治療一定會瞎」,明理的人不用分辨就知道這個道理。曾經看過有人因為眼睛沒有及時治療而廢掉,說:「我後悔沒有早點治療。」這不就是眼睛不治療一定會瞎的驗證嗎?先賢正是擔心這種情況,所以嚴厲地告誡大家,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完整地保有眼睛。有些人連一根毛都不願意拔下來,卻喜歡以訛傳訛,對於父母的病,就說「眼睛不治療不會瞎」,用危言來阻止治療。對於僕人的病,也說「眼睛不治療不會瞎」,用正言來阻止治療。這樣既冷落了醫者的心,又堵住了病人的嘴,真是節省開銷又積攢財產的絕招。
所以直到現在,這種說法還是廣為流傳,家喻戶曉。然而,下屬生病不治療叫做不仁,長輩生病不治療叫做不孝,不仁不孝的人就像是獨夫,獨夫的病,說「眼睛不治療不會瞎」也可以吧。
2. 眼不醫不瞎論
不塵子曰:死生疾厄雖有定數,業醫者不可出此言,延醫者並不可設是想。蓋醫之為道,司人命,起沉疴,補天所不及。故良醫功德,有時與良吏比隆。語云上醫治國,國非醫得治,醫其能治國之人。若死生預定天命,藥石尚論功過,則病可不必醫,醫可不必有矣。而古今方書抉幽洞奧,充溢寰宇何為乎?由斯而論,臨事不得言數。
數且不得言,而謂眼不醫不瞎,豈理也哉?雖然眼亦難言醫耳,病之初來也,有外感,有內傷,外感者為陽症,系六氣,其勢縱急而易治;內傷者為陰症,系七情,其勢卻緩而治難。又有不內不外,蓋榮衛素虧,飲食無算,不時勞役,其症陰陽雜見,治法亦在難易之間。顧陋劣者不為審,往往在陰益陽,陽王而陰潛消;在陽抑陰,陰衰而陽愈熾。
當和而散,汗多亡陽亦能亡陰。當固而泄,下多亡陰亦能亡陽。補者攻之,攻則寒中,遏其生氣。寒則熱之,熱則助火,耗其元神。重陽則陰,其實無陰。譬夫爐炭正烘,置之密器,不使稍通其風,則火立死而寒,所謂熱蘊未發,再加閉悶,暴厥必矣。重陰則陽,抑其真陽,譬夫大暑酷烈,流金爍土,而石井清泉冷沁肌骨,所謂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,水兼火化也。
真假不辨,寒熱倒施,且一遇是症,心慌手亂,砭針之摧敗真血,炙熨之激動賊邪,種種紕繆,迭為侵犯,致盤根錯節,宋斤魯削莫善其後。此眼之所以萬不可醫,而醫所必瞎者也。再則有目中無人,妄自尊大,不知遼東白豕之非異物,不宜醫;虎視眈眈,乘人之危而利之,至覆人家國,不當醫;無眼界,無意識界,無聲色香味觸法,不用醫。夫不用醫、不當醫、不宜醫而固為醫,此醫者之眼自瞎,而能保人之不瞎,未之有也。
所以君子不域於數,而格於理,曰眼不醫不瞎,以嬌夫陋劣之弊。《易》曰:知幾其神乎。又曰:不遠復,無祗悔,元吉。視思明者,幸於茲少留意焉。說者謂:醫無貴賤,藝精則高華;病無鉅細,傷性則險急。是故無名指屈,如有能伸者,不遠秦楚之路。乃一身主宰之眼,務欲禁人以勿醫,非萬全之道也。
況醫者,大公為心,所向惟懷惠澤,曷可以危言沮人於無成。君子虛衷御物,無人不存忠恕,未聞以逆決棄人於無用。願天下聞人懿士,不貪以體仁,博搜以資識,矜慎以執事,道弘望重,自然而非偶然。眼病者方恨力莫能致,寧復有不醫不瞎之言。然余固治醫,有醫名者也,其亦可因而自警者夫。
白話文:
不塵子說:人的生老病死雖然有命定的數,但身為醫者不能說出這種話,求醫的人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。因為醫道的本質,是掌管人的性命、救治重病,彌補上天不足之處。所以良醫的功德,有時能和好的官吏相比。俗話說「上醫治國」,國不是醫術治好的,而是醫術能治好治理國家的人。如果說人的生死是天命注定,用藥治病還要講求功效,那疾病就不用醫治了,醫生也可以不存在了。那麼古代到現在的醫書,廣泛且深入地探討疾病的奧秘,又是為了什麼呢?從這個角度來看,遇到事情不能講命數。
連命數都不能說了,更何況說「眼睛不醫治就不會瞎」,這哪有道理呢?雖然眼睛的疾病確實很難醫治。疾病剛開始發作時,有外感,也有內傷。外感屬於陽症,和六氣有關,雖然病情發展快,但容易治療;內傷屬於陰症,和七情有關,雖然病程緩慢,但難以治癒。還有一些疾病既不屬於外感也不屬於內傷,是因為身體本身虛弱,飲食沒有節制,又經常過度勞累。這種疾病陰陽症狀都有,治療起來難度介於中間。但庸醫不好好辨別病情,常常在陰虛的時候用補陽的方法,導致陽氣旺盛而陰氣更加虛弱;在陽虛的時候卻用抑制陽氣的方法,導致陰氣更加衰退而陽氣更加虛弱。
應該用調和的方法卻用發散的方法,導致出汗過多而傷陽氣,甚至傷陰氣。應該用固澀的方法卻用瀉下的方法,導致腹瀉過多而傷陰氣,甚至傷陽氣。應該用補的方法卻用攻的方法,攻伐太過導致身體虛寒,遏制了生機。身體虛寒卻用熱藥,熱藥又助長了火氣,耗損了元神。陽氣過盛,實際上是陰氣虛弱。就像爐子裡的炭火正旺,把它放到密閉的容器裡,不讓空氣流通,火就會立刻熄滅而變冷。這就是所謂的熱鬱在內,沒有發散出來,如果再加以封閉,一定會突然昏厥。陰氣過盛,會抑制陽氣,就像大暑天,炎熱得可以熔化金屬,但井水清涼,能讓人感到清爽。這就是所謂的陰氣在下過盛,把陽氣逼到上面,水反而生出火氣。
如果辨別不出真假寒熱,用錯治療方法,一旦遇到這種疾病,就會心慌意亂。用砭石、針灸刺破真血,用艾灸刺激邪氣,各種錯誤的治療方法不斷犯下,導致病情盤根錯節,即使良醫也很難治好。這就是眼睛為什麼非常難以醫治,而醫生卻反而會使眼睛瞎的原因。此外,還有一些醫生目中無人,妄自尊大,不知道遼東的白豬並不是什麼稀奇的異物,不應該醫治;像老虎一樣虎視眈眈,趁人之危而牟取利益,甚至導致國家覆滅,不應該醫治;沒有眼界,沒有意識,沒有聲色香味觸法的感受能力,也不用醫治。這些不該醫治、不當醫治、不宜醫治的疾病,醫生卻硬要醫治,這樣的醫生自己的眼睛都瞎了,又怎麼能保證別人的眼睛不瞎呢?
所以君子不被命數所束縛,而是探究事物的道理,說「眼睛不醫治就不會瞎」,是為了批評庸醫的弊端。《易經》說:「能預知事情的徵兆,真是太神妙了!」又說:「迷途不遠,能及時返回,就不會有災禍,是大吉大利。」那些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的人,希望你們在這方面稍微留意一下。有人說:醫生不分貴賤,醫術精湛就是高明的醫生;疾病不分大小,傷了根本就會很危險。所以即使是無名指彎曲了,如果有人能把它伸直,即使路途遙遠也要去求醫。更何況眼睛是身體的主宰,卻想勸人不要醫治,這不是萬全之策。
況且醫生應該以大公無私為心,所想的只是給人們帶來恩惠,怎麼可以用危言來阻止人們獲得醫治的效果呢?君子應該虛心待人,對所有人都抱著忠恕之心,從未聽說過用逆向的思維來否定他人。希望天下有才德的人,不要只顧著享受仁愛的美名,要廣泛收集知識,謹慎地處理事情,這樣道義才能弘揚,聲望才能提高,這不是偶然的。眼睛有病的人正為無力醫治而感到遺憾,怎麼還會有「不醫治就不會瞎」的說法呢?我本來就是一個從事醫學的人,而且有醫生之名,也應該因此而自我警惕啊。
3. 立案式
吳鶴皋每醫人,必先書一案,然後用藥。自謂察得病情,立定方論,鬼賊莫循其形,藥至而病起矣。喻嘉言亦有與門人議定病式。總之,先議病,後用藥,案式詳明,自然宇宙在手,造化生心。謹節錄以為孟浪者勸。
一書某年月、某地、某人及年形聲色;二書苦樂、病由,始於某日,時下晝夜孰甚,寒熱孰多,喜惡何物,脈狀奚似;三書先後曾服某藥,某藥效,某藥不效;四引經旨,以定病名,某症為標,某症為本,須某方加減某藥,某藥歸某經,某方合某義,一一詳盡;末書某郡後學某撰。
書年之干支,月之春秋,占運氣也。書地名,占方宜也。書年、貌,占老幼衰王也。書苦樂,佔七情也。書始病日,占久近也。書晝夜,寒熱,喜惡,察陰陽臟腑也。書脈狀,以之合年形病症也。歷問其藥物效否,相與酌己見也。書經旨、書症,如明吏折獄,援律定刑,又病猶叛,藥猶兵,師出貴有名也。
書標本,識緩急輕重也。書藥性方義,使達人嘗而無疑慮也。末書某郡某名,欲病家志之,以驗己之工拙也。凡治名家德門之目,澄心息慮書此一案,一以為照病之鑑,二乃得作醫之體,三則道高謗多,功過可以相質,一舉三善,是蓋俗耳之針砭也。
有醫責者,聽思聰者,胡然而使袖如乎?倘日視十數病,倉皇難以急就,或主家不知文,則書某人、某經受病,合某症,因某故而致,據脈對症或否,當從某陣某方加減議治,雖簡卒無味,較冒昧一單略勝幾籌。劣醫秘不立方,且不許人問難,未審師承誰氏。若夫內障用針,尤宜詳悉發明。
蓋患者在處不少,醫生幾省都無,張介賓,浙江名醫,著《景岳全書》,至內障直言無治,然聞有巧手,能以針入睛內撥去,吾實未見其人。可見斯道精專者絕少,依前說立案外,還當另書。兩目不犯禁戒俱可治,或兩並針,一目見,又有針入即識人物,針出不紅不痛,勿藥頓愈。
有明看障落,仍不能睹。且針後症變多端,但好生調燮,過一月二月,甚而周年卻全光。此中妙理,雖經歷老練如庭鏡,未針不能預定,並弗解其所以,大約時也,運也,命也,各人福份使然。總之,病有治即吉人天相,醫復爐錘在手,造化生心,自應兩家合慶,金針端不負人。
白話文:
吳鶴皋每次替人看病,一定先寫下一個病案,然後才用藥。他自認為這樣可以看清楚病情,確定治療方法,讓病邪無所遁形,藥到病除。喻嘉言也曾和學生討論制定病案格式。總之,先討論病情,再用藥,如果病案記錄詳細清楚,自然就能掌握病理,治療時也能得心應手。我謹節錄這些內容,用來勸誡那些做事輕率的人。
第一,要寫清楚某年某月、某地、某人,以及他的年齡、體型、氣色;第二,要寫清楚他的痛苦、發病原因,從哪天開始發病,白天晚上哪個時候更嚴重,寒熱哪個更明顯,喜歡什麼、厭惡什麼,脈象如何;第三,要寫清楚之前吃過哪些藥,哪些藥有效,哪些藥沒有效;第四,要引用醫學典籍的理論,確定病名,哪個症狀是表面現象,哪個是根本原因,需要用哪個方子加減哪些藥,哪個藥歸屬哪個經絡,哪個方子符合哪個醫理,都要一一詳細說明;最後要寫上由哪個地方的後學弟子所撰寫。
記錄年份的干支,月份的春秋,是為了推算運氣;記錄地點,是為了判斷是否適宜;記錄年齡和外貌,是為了判斷是老人還是小孩,體質是衰弱還是強盛;記錄苦樂,是為了了解七情對疾病的影響;記錄發病日期,是為了判斷病程長短;記錄白天晚上、寒熱、喜好厭惡,是為了診察陰陽和臟腑;記錄脈象,是為了與年齡、體型和病情相互印證。詳細詢問藥物是否有效,以便互相斟酌自己的見解。記錄醫學典籍的理論和症狀,就像明朝官員判案一樣,引用法律條文來定罪,因為疾病就像叛亂,藥物就像兵器,出兵必須有名義。
記錄標本,是為了了解病情的輕重緩急。記錄藥性和方義,是為了讓明白道理的人服用時沒有疑慮。最後寫上哪個地方哪個人的名字,是為了讓病家記錄下來,以便驗證自己的醫術高低。凡是醫術高明的、有醫德的人,都會靜下心來記錄這些病案,一是作為診斷病情的依據,二是藉此完善自己的醫學體系,三是因為醫術高明容易招致毀謗,可以憑藉病案來評斷功過,一舉三得,這也算是對那些庸醫的針砭。
有些醫生只知道責罵,聽不進別人的意見,糊里糊塗地就開藥了。如果一天要看十幾個病人,匆忙之間難以詳細診治,或者患者不識字,那麼可以簡要地記錄下某人在哪個經絡受病,符合哪個症狀,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,根據脈象判斷是否對症,應該使用哪個方子加減來治療,雖然簡略但總比草率地開藥要好一些。醫術低劣的醫生會秘而不宣自己的處方,並且不允許別人提問,實在不知道他們師從何人。至於治療內障使用針灸,尤其應該詳細說明。
因為患者很多,但精通此道的醫生卻很少,張介賓是浙江的名醫,著有《景岳全書》,但對於內障卻直言無法醫治,不過聽說有巧手之人,能夠用針刺入眼睛內,撥開白內障,我實在沒有見過這樣的人。可見這個領域精通的人非常少,除了按照前面的方法建立病案外,還應該另外記錄。如果兩隻眼睛都沒有犯禁忌,都可以治療,或者兩隻眼睛同時治療,可能一隻眼睛復明,也可能針刺入眼後立即就能看見東西,針拔出後不紅不痛,不用吃藥就能痊癒。
有的明明看到白內障脫落了,仍然不能看見東西。而且針灸後病情變化很多,只要好好調養,過一個月兩個月,甚至一年後,卻能完全復明。這裡面的奧妙,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也無法預料,甚至不知道其中的原因,大概是時機、運氣、命運和個人的福分使然。總之,如果疾病可以治癒,就是吉人自有天相,醫生也能夠像爐火一樣精煉自己的醫術,在治療過程中得心應手,自然應該讓醫患雙方共同慶賀,高超的醫術是不會辜負人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