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3)

1. 脈經題要

浮脈為陽表病居,遲風數熱緊寒拘,浮而有力多風熱,無力而浮主血虛。

脈自皮膚之上得之曰浮,陽也,金也。為病在表,瘦人見浮,兩手相得,此肌薄。肥人得之,未有不病。

沉陰水蓄脈深潛,數熱遲寒滑主痰,無力而沉虛與氣,沉而有力積寒兼。

脈自肌肉之下得之曰沉,陰也,水也。為病在裡,傷寒陽證,兩手沉而澀,難治。平人沉澀,此無陽,不艱壽,必艱嗣。

白話文:

脈搏從肌肉以下摸到的,叫做沉脈,是陰脈,象水。主裡症,傷寒陽症,兩手的脈搏沉澀,難治。健康人脈搏沉澀,這是沒有陽氣,不會有壽命,一定會沒有子嗣。

遲司臟病或痰搏,沉痼癥瘕子細看,有力而遲為冷痛,遲而無力定虛寒。

醫者一呼一吸,脈來三至曰遲,為陰,為陽虛,為寒。二至、一至則又遲也,不治。乍遲乍數為虛火。

數脈為陽自可知,陽中虛實又須推,數沉而小銷脾腎,肺病秋深亦不宜。

醫者一呼一吸,脈來六至為數,為陽,為陰虛,為熱。七至、八至則又數也,不治。若嬰童純陽之氣,七八至為平脈,不在病例。

白話文:

醫師通過一呼一吸來診察脈象,脈搏每分鐘跳動六次是正常脈數,為陽脈,表示陰液不足,身體內有熱。每分鐘跳動七至八次則又太快,這種脈象不能治癒。如果是嬰兒的純陽之氣,每分鐘跳動七八次是正常的脈搏,不屬於疾病的範疇。

滑脈多由胃氣衰,痰生食鬱病具來,上為吐逆下蓄血,女得無礙定有胎。

脈來圓明有力,如珠之轉旋,漉漉欲脫曰滑,陽中之陰也,土也。為實,為精聚,為陽氣衰。滑而收斂,脈形清者為有餘。滑而三五不調,脈形濁者為痰。婦人脈滑須有孕,一手獨滑防半身不遂。

白話文:

脈搏圓潤明淨有力量,好像珠子的轉動,流利得好像要脫落出來,這稱作滑脈,是陽中之陰,屬土。代表身體實證,精氣聚集,陽氣衰弱。滑脈而收斂,脈象清澈的是身體有餘。滑脈而脈搏三五不調,脈象混濁的是痰證。婦女滑脈可能是懷孕,如果單手滑脈,要注意半身不遂。

澀緣血少或傷精,翻胃亡陽汗雨零,寒濕入榮為血痹,女非胎病即無經。

脈來三五不調,如病蠶食葉,如輕刀刮竹皮,既短而難曰澀,陰也,金也。為血枯,為精涸,為盜汗,為心痛,為不仁。平人脈澀,此真元不足。

白話文:

脈搏跳動的頻率不規律,就像生病的蠶吃葉子一樣,或像輕刀刮竹皮一樣,脈搏來得又短促又難以辨別,這叫做「澀脈」,是陰虛、金氣不足的徵象。得了這種脈象的人,往往會出現血虛、精虛、盜汗、心痛、麻木不仁等症狀。如果健康的人脈搏出現澀象,那麼說明他真元不足。

緊乃熱為寒氣束,為痛為瘡為中毒,緊細諸賢疝瘕,緊而虛大神不足。

脈來往有力,如轉索勁急,左右彈人手曰緊,陰陽相搏也。為寒,為痛,為筋攣,為瘡為毒。或問緊與數、遲與緩相等,子胡不約而為一?曰:遲數以數言,緊緩以形言,其別相遠矣。

白話文:

脈搏有力,像繩索一樣不停轉動,左右都能彈到對方的手,這種脈象叫做「緊脈」,是陰陽搏擊的結果。緊脈主證有風寒、疼痛、肌肉攣急、瘡瘍、中毒。有人問緊脈與數脈、遲脈與緩脈是一樣的嗎?為什麼不把它們合併成一個脈象呢?我說:遲脈和數脈是用脈搏的次數來說明的,而緊脈和緩脈是用脈搏的形狀來描述的,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。

緩脈榮衰衛欠隆,因虛生濕更生風,然從脈里求神氣,亦在從容和緩中。

脈應指散漫,如琴絃久失更張,縱而不整曰緩,陰也,土也。為病不足,為風,為表虛,為濕痹,為血少。若浮沉得中,從容和勻者,此脾之正脈。

白話文:

脈象應當像舒散展開一樣,好像琴絃很久沒有調整,鬆散不整齊的狀態稱之為緩脈,主陰證、土證。患者會出現精氣不足、風證、身體表虛、濕痹和血虛等病症。如果脈象浮沉適中,從容和勻,那麼這就是脾的正常脈象。

小來累累細如絲,應指浮沉無絕期,春夏少年俱不利,秋冬老弱卻相宜。

脈形減於常人一倍曰小,陰也。為病不足。小而急防疝瘕,乍大乍小為勞復。若平人兩手小,上下來去皆從,此稟質之清,不在病例。

白話文:

脈象比常人減少一半稱為小脈,為陰脈。代表疾病不足。小脈而急促,要預防疝氣和瘕積。如果脈象忽大忽小,是勞倦復發。如果是平常人的兩手都小,上下往來都從容,這是稟賦清秀,不在疾病範圍內。

大非陽盛血應虛,相火炎炎熱病居,脈滿胃翻須早治,脫陰咳痢亦愁余。

脈形加於常人一倍曰大,陽也。兩手上下自如,稟賦之厚,亦不在病例。若得病而脈始大,或久病脈暴大,此為邪盛。經曰:大則病進。又曰:形瘦脈長,多氣者死,是也。

白話文:

脈搏的形狀比正常人加倍的話就叫做「大脈」,這是陽證。雙手上下活動自如,是稟賦豐厚的表現,也不在病例的範圍內。如果得了病以後脈搏才變大,或者長期患病的脈搏突然變大,這是邪氣盛大的證候。經文說:「脈搏大,病情就會加重」。又說:「形體消瘦而脈搏洪大,多氣的人會死亡」,講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
芤形浮大軟而鬆,隨按隨無似沒中,亡血遺精並盜汗,真陰不濟假陽從。

脈浮大而軟,重按則依微欲絕曰芤,陰去陽存,血脫之象也。主上下失血,遺精盜汗。

芤,慈蔥也。《素問》無是名,劉三點云:芤脈何似?絕類慈蔥,指下成窟,有邊無中。《脈經》亦云中央空,兩邊實。夫空與無中,是無胃氣耳,何得又謂長病得之生,卒病得之死。

白話文:

芤,就是慈蔥。在《素問》中沒有這個名稱。劉三點說:芤脈像什麼?非常像慈蔥,指下形成空洞,有邊緣,沒有中央。在《脈經》中也說中央空虛,兩邊充實。空虛與沒有中央,是沒有胃氣,怎麼能說長時間的疾病得這個脈象會活,短時間的疾病得這個脈象會死呢?

弦脈迢迢長且勁,甲乙二經皆受病,飲痰寒熱症多端,胃氣如無防畢命。

脈端直以長,挺然指下,綽綽如按琴瑟弦曰弦,陰中之陽也,木也。為病在肝,為寒在少陽,為流飲,為痛。弦而激為怒,弦而大為虛,乍遲乍數為瘧。硬急如新張弓弦,此無胃氣,如不食,土為邪勝,必難治。

白話文:

端直而且長的脈象,挺立在手指下,輕輕按上去如按琴瑟的弦一樣,是陰中之陽,是木脈。脈象如弦,生病在肝臟,受寒在少陽經,有水飲停滯,有疼痛。脈象弦而激動易怒,脈象弦而大是虛證,忽遲忽數是瘧疾。脈象硬急如新張的弓弦,這是沒有胃氣,如果是不吃東西,出現土邪過剩的證候,一定是難以治療的。

伏持如失不無因,吐瀉交加腹痛頻,短氣宿痰停飲食,箇中消息認宜真。

脈重按著骨,指下才動曰伏,陰也,水也。為積聚,為瘕疝,為少氣,為憂鬱,為霍亂,為腹痛甚。伏數云熱厥,從未經見,即見未敢遽用寒涼。伏遲而澀,陰極,為陽將絕。

白話文:

脈搏沉重按壓到骨頭裡,手指放開脈搏才跳動,叫做「伏」,這是陰脈,也屬於水脈。主病證有積聚、瘕疝、少氣、憂鬱、霍亂、腹痛劇烈等。伏脈而且脈數,應該屬於熱厥症,從來沒有見過,就是見到了也不敢貿然使用寒涼藥。伏脈而遲緩澀滯,是陰脈極盛,陽氣將要絕滅。

止脈之因不用猜,飲痰氣血食中來,數時一止陰消索,遲止真陽亦殆哉。

脈或數或遲,時一歇復來曰止,陰陽驟損之象也。陽極而陰不能和,數時一止。陰盛而陽無從入,遲時一止,上古名促、結。漸退者生,漸進者死。張長沙謂促、結皆病脈,其近於死可知矣。尚論遲止為癥瘕,為寒氣;數止為氣結,為癰疽,為狂,為怒者哉。

白話文:

脈搏有時快、有時慢,時不時中斷後又回復正常,這是陰陽突然損傷的徵象。陽氣達到極盛,陰氣不能調和,就會出現有時一頓。陰氣旺盛,陽氣不能進入,就會出現有時一頓,上古時稱之為促、結。脈搏逐漸減弱則生,脈搏逐漸增強則死。張長沙說促、結都是病脈,靠近死脈可知。還說遲、止為癥瘕,為寒氣;數、止為氣結,為癰疽,為狂、為怒。

濡脈陰陽真氣衰,濕痰寒泄遞相摧,多驚多汗精神憊,如此吾生豈有涯。

脈軟極細極,如晴絲,雖有若無曰濡,陰陽俱損之兆也。為中濕,為自汗,為冷,為痹,為恐怖。病後老弱見之順,平人少年見之逆。

白話文:

脈搏極其微小,就如同天空中的細柔雲絲,有如若無,就叫做濡脈,是陰陽俱損的徵兆,是體內濕氣過重,常自汗、怕冷、怕痛、氣虛恐懼。這種脈象如果在久病體弱的病人身上出現時是正常的,但如果出現在年輕體健的人身上則是不正常的。

躁形逼逼舉於皮,來盛回衰疾復徐,道是有餘元不足,陰陽乖戾病嶇崎。

脈若大若緊,疾徐無常曰躁,陰中陽、陽中陰也。為痛,為驚,為中酒,為暴怒,為跌打傷。勞復虧損精血,熱占乎中,寒因於外,陰陽乖戾,亦有此脈。平人得之,其性必劣,汗下後發熱,煩渴脈躁,難治。脈經諸法具備,奈何不及躁脈。殆所謂弦者躁,緊者亦躁,洪者躁,數者亦躁耶。

白話文:

脈象如果忽大忽緊,時快時慢,且脈搏不規則,就稱為「躁脈」,代表陰中現陽、陽中現陰。躁脈的人,可能有疼痛、驚嚇、酒醉、暴怒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若是因勞累、復發疾患而損傷精血,加上內熱、外寒的情況下,陰陽失衡,也可能會出現躁脈。健康的人若出現躁脈,通常脾氣會變差。如果汗出、瀉下後出現發熱、煩渴、脈絡躁動,則難以治癒。儘管脈經上記述了各種脈象診斷方法,但都沒有提到躁脈。或許,弦脈、緊脈、洪脈、數脈都可以歸屬於躁脈。

已上十六脈,雖由博返約,致精歸一,而約而精之中,復有大相懸絕之境,未能一一詳核。姑述數則以概其餘。如浮為表矣,凡陰虛者脈必浮大無力,豈可概言表而升散乎?沉為里矣,凡表邪初感殊甚,陰寒束於皮毛,陽氣不能外達,則脈必先見沉緊,詎可概言里而攻內乎?遲為寒矣,凡傷寒初退,餘熱未清,脈雖遲而形帶滑,詎可概言寒而溫中乎?數為熱矣,凡虛損之候,氣血敗亂,脈必數而躁,愈數者愈虛,愈虛者愈躁,詎可概言熱而寒降乎?濡小固虛,而痛極壅蔽者,間嘗有此,可驟補乎?弦伏類實,而真陰大虧者,必關格倍常,可消伐乎?又脈浮為表,治宜汗之,此其常也。而亦有宜下者焉。

白話文:

以上十六種脈象,雖然由繁雜到簡潔,精妙歸一,但簡潔精妙之中,又有差別很大的情況,不能逐一詳細考證。姑且陳述幾種以概括其餘。比如浮脈為表證,但凡是陰虛的人脈象一定浮大無力,難道可以概括地說表證就要升散治療嗎?沉脈為裏證,但凡是表邪初感特別厲害,陰寒束縛在皮毛上,陽氣不能外達,那麼脈象一定先表現為沉緊,難道可以概括地說裏證就要攻補治療嗎?遲脈為寒證,但凡是傷寒初退,餘熱未清,脈象雖然遲但形狀帶滑,難道可以概括地說寒證就要溫中治療嗎?數脈為熱證,但凡是虛損的症候,氣血敗亂,脈象一定數而躁,脈搏越數的人越虛,越虛的人越躁,難道可以概括地說熱證就要寒涼治療嗎?濡小本來是虛證,但痛苦到極點,氣血閉塞的,偶爾也有這種情況,難道可以驟然補益嗎?弦脈伏脈看似實證,但真實的陰液大虧的,一定隔絕阻礙加倍的嚴重,難道可以消散治療嗎?

另外脈浮為表證,治療應該發汗,這是通常的做法。但也有應該瀉下的情況。

仲景云:若脈浮大,心下硬,有熱屬臟者,攻之不令發汗是也。脈沉為里,治宜下之,此其常也,而亦有宜汗者焉。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而脈沉者,麻黃附子細辛湯,微汗之是也。脈數者常用葛根芩連湯以清之,若數而厥冷為虛脫,非灸非溫不可,全不管數為陽盛。脈遲者常用乾薑附子以溫之,若陽明脈遲,不惡寒,身體濈濈汗出,則用大承氣,那顧得諸遲為寒。陽實者,人知其脈浮大矣,至其極,反伏匿焉。

白話文:

東漢中醫大家、醫聖張仲景說,如果脈搏浮而有力,胸口以下堅硬,有熱氣侵入臟腑的情況,治療時不宜發汗。如果脈搏沉伏在裡面,應該治療其內部,均是一般的治療法則,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需要發汗。少陰病起病時,突然再度發熱而脈搏沉伏的,應該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,微發一下汗。脈搏數的多用葛根芩連湯清洩脈氣,但如果是脈數且四肢厥冷,這是虛脫的表現,應該溫灸或溫熱治療,而不必顧慮到脈數是陽盛的緣故。脈搏遲緩的多用乾薑附子溫補,但如果是陽明脈遲,但又不畏寒,身體反倒出虛汗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,而不要認為脈遲是寒證。陽氣強盛的,一般都容易察覺脈搏浮大,到了極端的情況,反倒會隱沒難以察覺。

此乾之上九,亢龍有悔也。陰虛者,人慾其脈濡小矣,至其極,反躁疾焉。此坤之上六,龍戰於野也。肺病得肝脈,雖云我克微邪,然本臟之衰可占也。經曰:氣不足,則己所勝者,輕而侮之;心病得腎脈,固知賊邪克我,而經亦有氣虛邪湊之說。凡若此類,是條目之餘,另具綱領,設孟浪任意,不復以四診相參,未有不覆人於反掌。

白話文:

這個乾卦的上九爻,是亢龍有悔。陰虛的人,希望脈象細小潤滑,但到了極點,反而會變得煩躁急躁。這個坤卦的上六爻,是龍戰於野。肺病的人得到肝脈,雖然說我可以剋制微小的邪氣,但本臟的衰弱是顯而易見的。經典上說:氣不足,那麼自己能夠戰勝的,就會輕視它、侮辱它;心臟病的人得到腎脈,固然知道邪氣欺凌我,但經典上也有氣虛而邪氣湊合的說法。像這種情況,都是條目安瀾,另外還有一些綱領,如果輕率粗心,不結合四種診斷方法來綜合參照,那麼沒有不讓人反受其害的。

區區寸關尺之微,而欲定臟腑百病,其失可勝言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