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庭鏡草成此書

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0)

1. 乙癸同源說

古稱乙癸同源,肝腎同治,其說維何?蓋火分君相,君火居乎上而主靜,相火處乎下而主動。君火惟一,心主是也。相火有二,乃腎乃肝。腎應北方壬癸,於卦為坎,於象為龍,龍潛海底,龍起而火隨之。肝應東方甲乙,於卦為震,於象為雷,雷藏澤中,雷起而火隨之。澤也海也,無非水也,無非下也,故曰乙癸同源。

東方者,天地之春也,勾萌甲拆,氣滿乾坤。在人為怒,怒則氣上而居七情之升。在天為風,風則氣鼓而為百病之長。怒而補之,將逆而鬱結。風而補之,將暴而摧折矣。北方者,天地之冬也,草木黃落、六宇蕭條。在人為恐,恐則氣下而居七情之降。在天為寒,寒則氣慘而應萬象之衰。

恐而泄之,將悚而顛撲。寒而瀉之,將斂而戰慄矣。所謂東方之木,非虛勿補,補腎即所以補肝。北方之水無實毋瀉,瀉肝乃所以瀉腎,中有至理也,故曰肝腎同治。雖然木既常實耳,水既常虛耳,又言補肝瀉腎者何哉?蓋邪不可亢,亢則害正,瀉之猶補之也。正宜長固,固則御邪,補之猶瀉之也。

若夫血不足者濡之,水之屬也,滋水之源,木賴以榮。氣有餘者泄之,木之屬也,伐木之干,水用而充,則又是肝腎同治矣。少火生氣,氣有餘便火。壯火食氣,氣不足便是寒。瀉木所以抑氣,補水所以制火,氣即火,火即氣,則又是乙癸同源矣。是為說。

白話文:

古時候說乙和癸同源,治療肝和腎要一起考慮,這是什麼道理呢? 這是因為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,君火位於上方,主靜止;相火位於下方,主活動。君火只有一個,就是心臟的主導。相火有兩個,分別是腎和肝。腎對應北方的壬癸水,在卦象中是坎卦,在形象上是龍,龍潛伏在海底,龍一動,火就跟著升起。肝對應東方的甲乙木,在卦象中是震卦,在形象上是雷,雷隱藏在沼澤中,雷一響,火就跟著升起。沼澤和海洋,都是水,都在下方,所以說乙和癸同源。

東方是天地的春天,萬物生長萌芽,充滿天地。在人體,對應的是怒氣,怒氣使氣往上走,是七情中上升的表現。在天候,對應的是風,風會鼓動氣,成為各種疾病的源頭。如果因為發怒就進補,會讓氣逆行鬱結。如果因為有風就進補,會讓身體像暴風雨般被摧折。北方是天地的冬天,草木凋零,一片蕭瑟。在人體,對應的是恐懼,恐懼使氣往下走,是七情中下降的表現。在天候,對應的是寒冷,寒冷會使氣衰弱,萬物呈現衰敗之象。

如果因為恐懼就宣洩,會讓人驚恐跌倒。如果因為寒冷就瀉氣,會讓人收縮顫抖。所謂東方屬木,如果不是虛證就不要進補,補腎其實就是在補肝。北方屬水,如果不是實證就不要瀉氣,瀉肝其實就是在瀉腎,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,所以說肝和腎要一起治療。雖然說木容易充實,水容易虛弱,但為什麼又要說補肝瀉腎呢? 因為邪氣不能過於強盛,太過就會傷害正氣,所以瀉邪氣就像是在補正氣一樣。正氣要增長鞏固,鞏固就能抵禦邪氣,所以補正氣就像是在瀉邪氣一樣。

如果血不足,就應該滋潤它,血屬於水,滋養水的源頭,木才能夠生長茂盛。如果氣有餘,就應該宣洩它,氣屬於木,就像砍伐樹木的枝幹,水才能夠得到補充,這也是肝腎同治的道理。少火能產生氣,氣有餘就會變成火。壯火會消耗氣,氣不足就會變成寒。瀉木可以抑制氣,補水可以控制火,氣就是火,火就是氣,這也是乙和癸同源的道理。 以上就是我所要說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