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經大成》~ 卷之一 (7)
卷之一 (7)
1. 頭風
頭風即首風也。經曰:首風之狀,頭面多汗,惡風,當先風一日則頭痛甚,至其風日少愈。一風氣循風府而上則腦痛,曰腦風。經曰:頭風者,本風寒入於腦髓也。頭痛數歲不愈,當犯大寒。其人素有痰火,風寒客之,則熱鬱而瞀悶,似痛非痛,曰頭暈。有目花黑暗,視定猶動,且身轉耳聾,如立舟車之上,起則欲倒,甚而嘔吐,飲食罕御,此肝木為風所撼,鼓動其氣,痰火隨氣上逆。倘因吐衄、崩漏而致,此脾虛不能收攝血氣,使諸血失道。
或酒色過度,腎虛不能納氣,逆奔而上,或虛極乘寒得之,曰頭眩。若頭暴痛不可忍,有如劈如紋者,但名頭痛,深而久而愈,名頭風亦可。痛風必害眼者,經曰春氣在頭,風氣通於肝,肝竅開於目故也。要當首辨六經,次厥痛、偏痛、真痛,次血虛、氣虛、濕熱、寒濕不等。
如太陽頭痛者,惡風寒,脈浮緊,痛在巔頂兩額角;少陽頭痛者,寒熱往來,脈弦,痛連耳根;陽明頭痛者,發熱自汗,脈浮大,痛在巨陽穴,連目眥齒頰;太陰頭痛者,必有痰,體重或腹痛,脈沉遲,頭重;少陰頭痛者是寒氣逆,為寒厥,脈沉小;厥陰頭痛者,吐痰沫,厥冷,脈浮緩,痛引目系。此六經頭痛多挾外邪也。
血虛頭痛者,自魚尾上攻,脈浮而無力;氣虛頭痛者,耳鳴,九竅不利,脈沉濡;濕熱頭痛者,心煩惡熱,頭重而天陰轉甚;寒濕頭痛者,氣上而不下,或時泄,近濕熱之物則稍松;偏頭痛者,邪正相持,勢不中立,邪氣運行,正氣則壅遏而痛,在左主風、主血虛,在右主氣、主痰熱,亦兼有虛寒者;厥頭痛者,所犯大寒至骨髓,髓以腦為主,腦逆故頭痛,脈沉遲;真頭痛者,痛甚連腦戶,手足寒至節,脈遲極而止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此七種頭痛多由內生也。
外此,若眉稜骨痛甚,既而上攻頭角、下注目睛者,有屬心肝壅熱,有屬風痰上逆,有濕氣內郁,有風寒外挾。才見光明則眶痛者,此肝虛。痛而眼不可開,晝靜夜劇,此脾胃停飲,土木不和。頭痛旋去旋來,倏在此一點,在彼一片,此下虛上實,遊風流火。丹溪曰:頭痛多主於痰,甚者火,有可吐,有可下者。
此未窺全豹,不可輕從。執事者必先視其所挾,究其所因,定以經絡,參合脈理,然後施以某陣某方,庶可差救其弊。中工知頭風於目不利,絕不考其所自。粗工只就目論症,連頭風都不識得,甚至有妄亂激成頭風者,為之太息。是故本集於風之一字,言外三致意焉。頭風雖另列症內,終乎分辨不清,因不厭瑣細,謹編如上,兼志其眩暈、頭痛云云。
白話文:
頭風就是指頭部的風邪。醫書說:頭風的症狀是頭面部容易出汗,怕風,當風邪入侵的前一天就會頭痛得很厲害,到了刮風的那天反而會稍微好轉。一種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侵襲就會引起腦部疼痛,稱為腦風。醫書說:頭風的根本原因是風寒侵入腦髓。如果頭痛持續幾年都無法痊癒,可能是因為犯了嚴重的寒氣。如果這個人本身就有痰火體質,又受到風寒侵襲,就會導致熱氣鬱結而感到昏沉、悶脹,像痛又不像痛,稱為頭暈。有時候眼睛會出現模糊、黑暗,看東西會覺得在晃動,而且身體會轉動,耳朵聽不清聲音,感覺像是站在船或車子上,站起來就想倒下,嚴重時還會嘔吐,吃不下東西,這是因為肝木受到風邪的影響,導致氣機不暢,痰火跟著氣一起向上逆行。如果是因為吐血、流鼻血、月經崩漏而引起的頭痛,這是脾虛不能收攝血氣,導致血氣運行失常。
有的人是因為飲酒過度、縱慾過度,導致腎虛不能納氣,氣逆行向上衝,或是身體極度虛弱又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產生頭暈目眩。如果頭部突然劇痛難忍,像刀劈或像裂開一樣,這種情況只稱為頭痛,如果這種頭痛很深層且持續很久才好轉,也可以稱為頭風。頭痛常常會影響到眼睛,醫書說這是因為春天之氣在頭部,風氣與肝相通,而肝開竅於眼睛,所以會這樣。治療頭痛最重要的是要先辨別是哪一條經絡的問題,其次要區分是偏頭痛、真正的頭痛,還要區分是血虛、氣虛、濕熱、寒濕等不同原因造成的。
例如,太陽經頭痛的人會怕風怕冷,脈象浮而緊,疼痛部位在頭頂和兩側額角;少陽經頭痛的人會忽冷忽熱,脈象弦,疼痛部位連到耳根;陽明經頭痛的人會發燒自汗,脈象浮大,疼痛部位在巨陽穴,連到眼角、臉頰和牙齒;太陰經頭痛的人一定會有痰,身體感到沉重或腹痛,脈象沉遲,頭部感到沉重;少陰經頭痛的人是寒氣逆行所致,屬於寒厥,脈象沉小;厥陰經頭痛的人會吐出痰沫,手腳冰冷,脈象浮緩,疼痛牽引到眼部。這些六經的頭痛大多是受到外邪影響。
血虛引起的頭痛,疼痛會從眼尾向上延伸,脈象浮而無力;氣虛引起的頭痛,會耳鳴,身體的孔竅不通暢,脈象沉濡;濕熱引起的頭痛,會心煩發熱,頭部沉重,陰天時情況會加重;寒濕引起的頭痛,氣機向上而不能向下,有時會腹瀉,接觸潮濕悶熱的東西會稍有緩解;偏頭痛是邪氣和正氣互相抗衡,勢均力敵,邪氣運行,正氣受到阻礙而引起疼痛,左邊偏頭痛多與風邪、血虛有關,右邊偏頭痛多與氣滯、痰熱有關,也有可能同時兼有虛寒體質;厥頭痛是侵犯到骨髓的嚴重寒邪所致,髓與腦相連,腦氣逆行就會導致頭痛,脈象沉遲;真頭痛是指痛到連腦戶穴都感到劇烈疼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,脈象極度遲緩甚至停止,如果早上發作,晚上就會死亡,晚上發作,隔天早上就會死亡。這七種頭痛多是身體內部原因所致。
此外,如果眉稜骨疼痛劇烈,然後向上侵襲頭角,向下侵襲眼睛,有的是因為心肝鬱熱,有的是因為風痰向上逆行,有的是因為體內濕氣鬱積,有的是因為外受風寒。如果看到光線就眼眶疼痛,這是因為肝虛。如果頭痛到眼睛睜不開,白天比較平靜,晚上比較嚴重,這是因為脾胃有停滯的飲液,導致脾胃和肝木不協調。如果頭痛忽而出現,忽而消失,一下在這個地方痛,一下在那個地方痛,這是屬於下虛上實,遊走性的風邪和火邪引起的。朱丹溪說:頭痛大多與痰有關,嚴重時與火有關,有的可以通過嘔吐來緩解,有的可以通過排泄來緩解。
以上這些還不能完全了解頭痛的全貌,不可輕易下結論。醫生必須先觀察頭痛伴隨的症狀,追究病因,根據經絡來判斷,參考脈象,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才能對症下藥。中等水平的醫生知道頭風對眼睛不利,卻不去探究頭風的真正原因。低水平的醫生只從眼睛的症狀來論斷,連頭風都不認識,甚至還會錯誤治療導致頭風加重,這令人感到十分嘆息。因此,這篇文章主要強調的是「風」這個字,其中包含著多重含義。雖然頭風單獨列為一種疾病,但還是難以分辨清楚,因此不厭其煩地詳細記錄了以上這些內容,同時也記錄了頭暈、頭痛等相關症狀。
2. 治病必求其本論
家師嘗講《內經》,至治病必求其本之句,余於言下頓悟,乃瞿然而起,喟然而嘆曰:有是哉,軒岐之入人深也。一貫之傳,寧必口授者之為有得耶。芻蕘之言,敢請盡陳於前席。曰:夫目本陰陽五行,相生配而神明,少有偏損,六淫之客氣乘之,其所以為疾者,固非見症醫症之所能治也。經又有曰資其化源,則求本之義著則明矣。
夫脾土虛者溫暖以益火,肝木虛者濡潤以壯水,肺金虛者甘緩以培土,心火虛者酸收以滋木,腎水虛者辛潤以保金,此顧母之本也。木欲實,金當平之。火欲實,水當平之。土欲實,木當平之。金欲實,火當平之。火欲實,土當平之。此對待之本也。金為火克,瀉心在保肺之先木受金殘,平肺在補肝之先。
土當木賊,損肝在扶脾之先。水被土乘,清脾在滋腎之先。火承水制,折腎在養心之先。此閒邪之本也。金太過則木不勝,而金亦虛,火來復母之仇。木太過則土不勝,而木亦虛,金來復母之仇。水太過則火不勝,而水亦虛,土來復母之仇。火太過則金不勝,而火亦虛,水來復母之仇。
土太過則水不勝,而土亦虛,木來復母之仇。皆亢而承製,法當平其所復,扶其不勝,經曰無翼其勝,無贊其復,此防患之本也。木極而似金,蓋木高密則招風,風勝則折,非金伐也,宜瀉青而兼導赤。火極而似水,蓋火炙熱則汗流,汗過則冷,非水伏也,宜降心而兼清脾。
土極而似木,蓋土濕則崩,燥則裂,非木疏也,宜理肌而兼調氣。金極而似火,蓋金熔則毀物,擊則生火,非火煉也,宜瀉白而兼利水。水極而似土,蓋水凝則冰,冰堅則任重可載,非土填也,宜暖腎而兼平肝。此釋疑之本也。至於熱極則生寒,寒極則生熱,譬諸天時,朔風凜冽,繁霜大雪,天必晴。
南風煩悶,礎潤苔黴,天必雨。夏至一陰生,冬至一陽生,物極必反,理之自然,此變病之本也。大寒正盛,熱之不熱,倏忽往來,時發時止,是無火也。大熱正盛,寒之不寒,晝見夜伏,夜見晝止,時節而動,是無水也。無水者壯其主,無火者益其源。經曰: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,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,即此義也。
此求屬之本也。大熱發躁,口舌燥渴,非陽症乎?倘視其面色赤,此戴陽也。切脈沉小而無力,或豁大不倫,此係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,假陽之症,試以假寒之藥,從其性而折之,頃刻平矣。披裘向火,手足厥冷,非陰症乎?倘視其色滯,切脈微大而數,重按益有力,此寒在皮膚,熱在骨髓,假寒之症,以辛涼之品溫而行之,一汗而愈,此識症之本也。若乃六淫客氣,雖有定例,第人感深感淺難以定論。
僅謂風兼寒、兼濕當從溫散,兼熱當辛涼,獨寒、溫、熱兼濕當燥滲,中暑從清解加益氣,濕外受當溫散,內生溫補,兼熱當從清利。燥本枯槁之象,內傷者強半,當清溫,不可過涼,蓋涼屬秋令,既戕戊土,復凌乙肝,縱得燥去,而土木焦槁耳。火之原,元在水中,與真精相為運用。
火之邪,遊行水外,與元氣勢不兩立。故有火者,必元氣傷者半,陰水虧者半,正治益熾,從治乃息。惟驟受外感,鬱而成熱,暫行涼平。此慎藥之本也。夫目不求五行制化、陰陽六氣之本,見紅退紅,見腫消腫,寒不應則熱之,熱不應則寒之,是疾不廢而人速其廢也。雖廢乎證,其實廢乎藥也。
況且世人之驅多真虛假實,本科之症多上熱下寒,始而涼劑進之,上膈非不爽快,醫者病者無不以為道在是矣。稍久則食減,又以為食不化而消耗之。再久熱愈甚,煩躁愈加,痰嗽愈多,猶謂藥力欠到,寒涼增進,而濕泄腹脹之疾作矣,改用寬胸快氣。
至此不敗,將待何時!是故咳嗽吐血,時時發熱,未必成瘵,服四物、知柏之類不已,則瘵成矣;胸腹膨滿,悒悒不快,未必成脹,服山楂、曲麥不已,則脹成矣;面浮跗腫,小便秘澀,未必成水,氣滯膈塞,飲食難入,未必成噎,八正、四苓滲利不已,則水成,青皮、枳殼消耗不已,則噎成矣;筋骨掣痛,渙散無用,未必成痹,睛久赤痛,沙澀難開,未必成障,搜風化痰不已,則痹成,發表攻裡不已,則障成矣。成則不可復藥,乃曰病犯條款。
雖性命之重無可如何,是尚論眼目乎哉!所以治病必求其本,良有以也。總而言之,死以生為本,欲救其死,勿傷其生。邪以正為本,欲攻其邪,必顧其正。陰以陽為本,陽存則生,陽盡則死。靜以動為本,有動則活,無動則止。血以氣為本,氣來則行,氣去則凝。症以脈為本,脈吉則吉,脈凶則凶。
先者後之本,從此來者須從此去。內者外之本,宣明者順,潛蘊者逆。上下迭為本,病在上者,散之不得,必引而通之,使邪從下出;病在下者,伐之不得,必提歸陽道,使邪從氣化。
緩急虛實互為本,病屬於實,宜治以急,蓋實者邪盛,苟不即逐,為禍蔓延,故治實有巧法而無遲法;病屬於虛,宜治以緩,蓋虛者精奪,惟一於補,且無近功,故治虛無巧法,亦無速法。若夫醫家之本在學力。學力不到,不識現在,安能經方致遠。尤忌者,不矜慎而自是。
病家之本在隆師。遇士無禮,不可以得賢,曷望迴天轉日。尤忌者,好兼聽而無斷。是故列子曰:聖人不察已然,而察其所以然。淮南子曰:所以貴扁鵲者,知病之所由生;所以貴聖人者,知亂之所由起。此知本之言也。君不見栽花木乎?根本被鋤,生機已損,未欲萎耳,不培植水土,而又修以刀剪,未有不槁而焚者。鄙見如此,不識有合於大道否。
家師心初薄之,至是亦瞿然而起,喟然而嘆曰:大哉論乎!闖然入軒岐之室矣。命筆之書,以俟精醫學印正焉。